粉刷匠(教案)-音乐一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粉刷匠(教案)-音乐一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5-05 18:3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粉刷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用轻松活泼的声音边演唱边表演歌曲《粉刷匠》。
2. 能感受劳动的愉快,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3.通过创编动作和综合性艺术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欢快活泼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难点:创编动作边唱变表演歌曲,在创设情境中提升音乐感受和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聆听体验法,启发引导法等。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铃鼓,口风琴,打击乐器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音乐律动《小手变变变》来放松身体,通过提问学生律动中小手的变化来贴近本单元主题“巧巧手”,并以此引出本课的小主人公用双手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从新歌中探索答案,出示课题。
(二)聆听体验
1.初听,听歌曲的速度,情绪,以及粉刷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复听,听粉刷匠刷墙的步骤有哪些?先刷了什么?又刷了什么?最后样子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来。
3.四句歌词分别引导学生用动作来表示。教师通过打击乐器铃鼓做伴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以动作来帮助学生对歌词的记忆,为接下来的学唱环节做好铺垫。
(三)学唱歌曲
1.教师通过口风琴吹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聆听歌曲中相同的旋律出现了几次,并唱一唱。
2.教师通过钢琴弹唱,再次引导学生发现相同旋律分别出现在哪些乐句当中,分别跟着琴单音来唱一唱,初步熟悉和演唱歌曲旋律。
3.请学生自己尝试加入歌词来练唱。针对问题,提出要求,再次练习。
4.通过情境的设定,引导学生分别跟着教师快速和慢速伴奏,用不同的情绪和声音来表现歌曲。引导学生探究音乐的快慢,可以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来表现歌曲。
5.继续带入情境,邀请学生们跟随粉刷匠一起参加劳动,完整跟随伴奏音乐表演唱歌曲,看看谁的动作最漂亮,歌声最动听。把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
(四)拓展延伸
1.在创设的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音乐会的形式参与互动体验,为学生提供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师生随音乐讨论探究在哪里加入,怎么加入最好听。
2分组上台展示,教师针对性评价。
3.组织全体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演唱、表演、伴奏一起进行,教师继续演奏口风琴加入其中,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再次达到高潮。最后简单总结,伴随音乐结束本课的学习。
(五)小结
在音乐游戏中,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大胆表现,希望学生体验出劳动的快乐,喜欢音乐活动。
《粉刷匠》评测练习
一.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测评。例如:让学生分组来进行演唱。或者一组同学演唱,另一组同学用打击乐器来伴奏。也可以男女生接唱,师生接唱等。
二.分组创编打击乐器伴奏和舞蹈动作。请一部分同学上台表演唱,其他同学在下面演唱和伴奏。把时间留给学生,加大课上练习的力度,缩短教师讲授的时间,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集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反馈,加深印象,查缺补漏
《粉刷匠》课后反思
《粉刷匠》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对于学生们来说并不陌生。所以作为一节新授课,在教学设计上我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始终保持了对歌曲的新鲜感。上课伊始,我加入了身体律动《小手变变变》,利用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和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带领他们用自己的灵巧嗓音和形体去感受音乐,贴合本单元主题“巧巧手”,继而引出新授内容。在学唱环节中,我没有让学生直接跟唱歌曲,而是先通过歌词创编动作,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歌曲内容有进一步理解,为感受粉刷匠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打好基础。在教唱环节中,我采用聆听体验和启发引导法,通过教师口风琴演奏、钢琴弹唱、学生跟琴模唱、尝试加入歌词试唱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乐句的特点,继而循序渐进地完成了歌曲旋律的学唱。最后通过情境表演,发挥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培养了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课堂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最后综合性表演活动时,我是按照同桌两人一件乐器来分发的,再次表演时可以互相交换。但是我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的表演欲望那么强烈,谁都想拿乐器,每一遍表演都想参与进来。于是有的学生将响板和碰钟分开,一人手里拿了一个响板,一人手里拿了一个碰钟。响板可以单手演奏,碰钟需要两人一起完成。其实这也是学生的一种创新思维,我应该鼓励他们大胆创编。此时我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小声提醒他们不要将乐器分开。但是后面全班一起表演时,我看到有一组女生两人使用一对碰钟,配合演奏得非常棒,从她们的笑容里我也感受到了她们合作的快乐。我顿时明白了,作为教师我不能墨守成规,应该鼓励他们用多种形式去感受和表现音乐,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活动探究和创作,这才是以生为本的体现。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抛开课本的约束,紧抓住教学中的契机,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把学习的主角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欢乐天地。在今后的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反思、总结、修改才会不断地进步,我会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