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 课时 除法(2)
1.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
2.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经历除法各部分名称的形式过程,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①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②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
课件、圆片、小棒、卡片。
一、新课导入
1.读除法算式
师:用卡片表示下列除法算式,“开火车”让学生读一读。
8÷4=2 10÷5=2 12÷2=6
9÷3=3 15÷3=5
2.分一分,填一填
把10枝笔平均奖给5位同学,每位同学得( )枝。
÷=
生:把10枝笔平均奖给5位同学,每位同学得( 2 )枝。
10÷5=2
师:这位同学回答正确,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除法,掌握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有关除法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展示课件
教材第14页例5的图文
师:从画面上看出大熊猫太可爱了,它今天在干什么呢?小朋友们通过画面,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1:大熊猫要把20个竹笋分装在盘子里。
生2:大熊猫把4个竹笋放一盘。
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师:这也是平均分,所以也要用除法计算,20÷4=5
根据分竹笋的情况,谁能说一说20÷4=5表示什么意义?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先独立思考,想一想20÷4=5表示什么?再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共同讨论,然后在班上说一说。
生1: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
生2:它表示20里面有5个4。
生3: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5。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表示把20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5份。
2.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做商。
20÷4=5
师:用卡片表示下面的算式,分别说一说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是多少?
9÷3=3 12÷4=3
6÷2=3 8÷2=4
生1:9÷3=3 9是被除数,3是除数,3是商。
生2:12÷4=3 12是被除数,4是除数,3是商。
生3:6÷2=3 6是被除数,2是除数,3是商。
生4:8÷2=4 8是被除数,2是除数,4是商。
师:通过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我们掌握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3.做一做
展示课件:第14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组织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用圆片代替○摆一摆,再填写算式。
(1)每份2个,分成( 6 )份
12÷=
(2)每份3个,分成( 4 )份
12÷=
(3)每份6个,分成( 2 )份
12÷=
师:在小组中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生1:把12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6份,12是被除数,2是除数,6是商。
生2:把12每3个分一份,可以分4份,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生3:把12每6个分一份,可以分2份,12是被除数,6是除数,2是商。
通过说一说算式的意义,加深学生对除法算式含义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三”第5题
先让学生看图,这两幅图是什么意思呢?
生1:第一幅图有24个草莓,按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几份?
生2:第二幅图有20只蝴蝶,按每5只分一份,可以分几份?
师:根据这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在教材上圈一圈、分一分,然后根据分的结果,分别写出除法算式。
生1:24÷4=6
生2:20÷5=4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强调: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做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做商。
五、课外作业
完成《课时掌控》对应练习。
下面两种图形各代表什么数?
(1)15=△+△+△
(2)○+○+○+○+○=10
△=( ) ○=( )
【答案】 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