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会宁县第一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等级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等级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05 17:09:44

文档简介

会宁一中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等级考)
一、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为百度地图记录下的2015年春运期间人口流动数量前五位的省份(直辖市)人口流动状况,五省市地域相邻省贡献了主要流动人口。据此,回答1~3题。
1.春节前后人口流动方向与图示相反的是( )
A.安徽、河北、广西 B.湖南、江西、陕西
C.湖北、河南、宁夏 D.四川、河南、西藏
2.五省市净流入人口波峰、波谷出现时间不同的影响因素是( )
A.来源地远近 B.交通通达度 C.职业构成 D.年龄结构
3.能有效降低五省市春运期间人口流动强度的措施是( )
A.东部地区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B.东部地区加快进行高速铁路建设
C.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节日旅游业 D.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加工制造业
法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欧盟国家中较为典型。历史上,法国长期高度中央集权,巴黎一直是其政治中心。
法国的人口、生产、服务活动高度集聚于巴黎,巴黎地区人口数量为第二位城市里昂的7倍以上。20世纪60年代,法国选择了若干边缘城市集聚区建立“平衡城市”,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 高度不平衡问题。读法国“平衡城市”影响范围示意图,回答4~6题。
4.法国人口高度集聚于巴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资源 C.交通 D.政治
5.法国建立“平衡城市”的主要目的是维持边缘城市集聚区的( )
A.服务门槛 B.服务种类 C.服务等级 D.服务范围
6.“平衡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法国城市的( )
A.空间结构 B.规模结构 C.产业协作 D.城市化进程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 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7~8题。
7.上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8.上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水稻“侧深施肥”是在水稻插秧机上安装“侧深施肥”装置,在插秧的同时在离水稻秧苗根部2~3cm 处,将肥
料施入深度约 5cm 的土壤中。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在日本应用较早,黑龙江建三江管理局引进了日本企业生产的 “侧深施肥”插秧机,在建三江农场水稻田进行试验。但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中国现有水稻专用肥颗粒硬度低、吸湿 性大,容易黏结、堵塞施肥机的施肥管,影响施肥机的使用效率。据此完成9~10题。
9.我国在引进“侧深施肥”插秧机后,最迫切需要突破的技术是( )
A.水稻良种培育技术 B.插秧机大型化技术 C.新型肥料生产技术 D.病虫害防治技术
10.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产生的显著效益是( )
A.延长水稻产业链 B.降低水稻生产成本
C.增加农业劳动力需求 D.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1~13题。
1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1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
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13.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九江石化总厂是江西省唯一一家集炼油、化肥、化工为一体的大型石化企业,原油主要来自山东胜利油田及海外
进口,炼油厂生产的汽油、柴油主要供应江西省内,厂址选择充分考虑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下图是九江市略图。 读图回答14~15题。
14.根据相关信息判断,九江石化总厂的位置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5.在江西省境内建立该炼油厂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力 B.原料 C.技术 D.市场
二、综合题(共55 分,其中16 题12 分, 17 题15 分, 18 题14 分 ,19 题14 分。)
16.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 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6分)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2分)
A.由城市到乡村 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 D.由乡村到乡村
(3)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和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4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河南许昌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制品生产基地,发制品的加工生产由原料型的档发发展到人发和化纤发两大
系列,包括假发、曲发、发帘等6大类500多个品种。通过2 000多个收购和销售网点,印度、俄罗斯、越南及中国各地的人发被源源不断地运到许昌,经过许昌姑娘的精心梳理,变成了各种漂亮的发制品,又运往美国、西欧、韩国 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材料二 假发生产大约需要整毛、分量、双针机制、机卷造型、蒸汽定型、造型处理、烘干、帽网制作、头皮仿 制、手工织发、修补、发型修剪、产品包装等20多道生产工序。
(1)假发生产属于____________指向型工业,许昌大力发展假发生产的最大优势是______________。(4分)
(2)根据材料一,简要说出影响假发生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结合材料分析以上因素对工业生产的影响是如何变化的。(6分)
(3)许昌发制品生产基地拥有大大小小近百家发制品企业,假发生产企业之间具有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这些企业大量集聚的优点有哪些?(5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十月,在吐鲁番鄯善县的库木塔格沙漠的一座巨大的沙丘下,一片水稻茁壮成长( 见左图)。鄯善县沙漠水稻推
广示范田负责人说:干热的气候条件,为水稻生产提供了很好的生长环境,引进了新型水稻,在稻田下布设防渗透材 料,使水长时间保留在沙土层,为水稻生长提供了支持。 右图为鄯善县气候资料统计图。
(1) 推断沙漠边缘种水稻需要解决的核心技术问题,并说明原因。(4分)
(2)分析影响该地水稻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5分)
(3)简述沙漠边缘种植水稻对当地自然环境的有利影响。(5分)
1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简图 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
(1) 根据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分析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开始的时间。(4分)
(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请说明其原因。(6分)
(3)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你认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应从哪些方面推进?(4分)
第3页 共4页 ◎ 第4页 共4页1.A 2.C 3.D 4.D 5.D 
6.B 7.B 8.A 9.C 10.B 
11.B 12.A 13.D 14.B 15.D 
16.答案:(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6分) (2)C(2分)
(3)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东南沿海地区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大量本地企业招不到高素质劳动力而无“工”可用。(4分)
17.答案:(1)廉价劳动力 劳动力成本低 (4分)
(2)劳动力、原料、交通、信息、科技、市场等。假发原料的多样化,表明原料对假发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小;假发原料来源于世界各地,市场面向不同国家,表明交通、科技、市场和信息对假发生产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假发生产方式的变化和产品的多样化,表明对劳动力的数量需求将会减少,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会增强。(6分)
(3)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等。(5分)
18.[答案] (1)核心技术问题:保水(渗漏和蒸发)。 原因:该地为沙质土壤,保水性差,渗漏严重;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蒸发旺盛。(4分)
(2)该地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大风及沙暴多发,影响水稻种植和生长(插秧);盛夏烈日、高温、暴晒、旺盛的蒸发和干热风,抑制水稻的生长;纬度较高,秋季易受北部寒冷气流的影响, 影响产量和收割。(5分)
(3)减小昼夜温差,增加湿度,调节局地小气候;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弱风速,抑制风沙;减轻土地沙化; 增加鸟类栖息地,改善生物多样性等。(5分)
19[答案] (1)1980年以后上海郊县土地面积快速减小,而市区土地面积快速扩大,说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4分)
(2)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6分)
(4)将城镇的务工人员转为城镇居民,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城镇第二、三产业;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扩大城镇用地规模等。(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