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一中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合格考)
一、选择题(共 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 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
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下图示意该地区25人/千米2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多东南少 B.南多北少
C.东北多西南少 D.均匀分布
2.若A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水源充足 B.资源开发
C.交通便利 D.地势高峻
分析下表有关资料,回答3~4题。
国家 日本 巴基斯坦 蒙古 澳大利亚
面积/×104 km2 37.8 79.6 156.6 768
人口/万人 12 500 14 000 236 1 766
人口密度/(人/km2) 331 176 1.5 2.3
3.根据各国数据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越少,经济越发达 B.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落后
C.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 D.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
4.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 )
A.自然环境因素 B.开发历史的长短
C.政治经济因素 D.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
2019年2月12日,高德地图发布《2019年春节出行报告》,报告显示,从1月28日(小年)开始至2月4日 (年三十),深圳、北京、上海、广州、东莞、成都、苏州、郑州、杭州、佛山十个城市人员流出最多,成为“春节空城”。据此完成5~7题。
5.春节期间该十大城市人口变化主要属于( )
A.国内人口流动 B.国际人口迁移
C.省内人口迁移 D.县际人口流动
6.导致该十大“空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经济发展快 B.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
C.受传统文化影响 D.农村道路设施迅速完善
7.春节期间,大量人口离开大城市的影响有( )
①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②减轻农村环境压力 ③改善市民居住条件 ④部分生产暂时性停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9年铁路春运大数据显示,“反向春运”成为新热潮。“反向春运”指部分年轻人不回家乡过年,而是父母到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产生的“春运”现象(如下图)。据此回答8~10题。
8.“反向春运”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
①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 ②老年人收入不断地提高
③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 ④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9.“反向春运”给子女工作城市带来的影响是( )
A.环境负担加重 B.加剧节假日用工荒
C.房租价格上涨 D.拉动春节旅游消费
10.针对“反向春运”,交通运输部门应( )
A.加速水陆联运,优化资源配置 B.均衡配置运力,满足出行需求
C.加快高铁速度,缩短旅行时间 D.提高春运票价,调控旅客人数
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11~12题。
具体地区 年生产量/万吨 可承载人口量 最大人口密度/(人/km2)
长江中下游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
11.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
①光照 ②地形 ③土壤 ④热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房价最可能相等的地点是( )
A.E、M B.D、M C.M、N D.D、E
14.如单纯考虑该城市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因素,选择购房的地点最适宜在( )
A.M B.F C.E D.N
读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完成15~17题。
15.图中居民点分布在( )
A.河流三角洲平原 B.山地半山腰
C.河谷阶地 D.河流冲积平原
16.先民选择居住地时,充分考虑的影响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生物
17.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②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
A.多核心状 B.条带状 C.同心圆状 D.棋盘格状
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18~19题。
18.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19.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
A.①处和③处 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 D.②处和④处
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读某地传统民居图,完成20~21题。
20.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 )
A.北面 B.南面 C.东面 D.西面
2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图示民居所在文化区特征的是( )
A.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B.种植春小麦、棉花,属于旱作农业
C.属于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 D.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 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22~23题。
22.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23.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下图为1850~2050年中、英、美三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完成24~25题。
24.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城镇化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逆城镇化现象最早出现在美国
C.1970年后中国城镇化进程得益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D.2050年中、英、美三国城镇人口数量大致相当
25.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镇绿地不断减少,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C.中国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了城乡差别
D.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使中国城镇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二、综合题(共 50分,其中 26题12分, 27题24分, 28题14分。)
26.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镇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英、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
1800年 1850年 1890年 1920年
英国 21 39 62 65
美国 4 12 35 51
材料二 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的城镇具有自身的特点(见下图)。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49.68%。从城镇规模看,特大城市发展最快、中等城市次之,小城市发展缓慢。
根据材料一,在城镇人口变化过程中,英、美两国城镇化各自的突出特征体现在哪里?(4分)
根据材料二,说明1980年以来中国城镇化的主要特点,并指出这种城镇化特点可能导致的城镇化问题。(8分)
27.下列四种房屋建筑图反映了四种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甲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
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乙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
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6分)
丙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
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6分)
丁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它反映了居住者的生产、生活方式以________为主。现在,该地区也出现了定居现 象,这说明地域文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8.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一块土地由哪种活动占有,取决于这块土地的租
金高低和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图甲是“各类城市用地付租能力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示意图”,图乙是“某城市地 租分布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甲 乙
甲图中,a、b、c所表示的功能活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乙图中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规则的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试分析等值线分布的规律及原因。(6分)
若要在乙图①②③④处选建一仓储式超市,其最好的区位是________。(2分)
该城市的地域形态属于________。(3分)
答案第1页,总1页高一地理(合格考)答案
1.A 2.D 3.D 4.A 5.A
6.C 7.D 8.A 9.D 10.B
11.D 12.B 13.A 14.A 15.C
16.A 17.B 18.B 9.A 20.A
21.B 22.D 23.B 24.C 25.D
26[答案] (1)英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于美国,美国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比英国快。
(2)特点:城镇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发展不合理。
问题: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地价、房租昂贵;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绿地面积小;社会不太安定等。
27[答案] (1)南方 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2)西北 气候干燥少雨,温差较大
(3)黄土高原 气候冬寒夏热,黄土直立性强且干燥
(4)内蒙古高原 游牧 不断发展、变化的
28[答案] (1)商业、住宅、工业
(2)地租由市中心向周围递减,等值线在主要交通干线(道路、河流)向郊区凸,地租较高。其原因是影响地租的主要因素是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干道两旁通达度较高。
(3)③ (4)团块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