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5-05 22:1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有一小车在2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走了10米。对此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这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2秒内,速度是5米/秒
B.这小车在3秒内经过的路程为15米
C.这小车每秒的路程是5米
D.这小车每经过5米的路程经历1秒的时间
2、在站台前有甲、乙两列原来静止的火车,在甲车开动后,乙车的乘客觉得自己向相反方向运动,这是因为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甲车 B.乙车 C.船 D.树木
3、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它受到的阻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汽车所受的重力就是对地面的压力
D.汽车的牵引力和它所受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4、如图甲所示,放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用方向不变的力F向右推物体,推力F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s时,物体不受摩擦力
B.在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6N
C.在0~2s内,物体所受摩擦力不断增大
D.在2~4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4N
5、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km。则()
A.小张的速度最大 B.小王的速度最大
C.小李的速度最大 D.三人的速度一样大
6、如图所示,是中国科技馆展品“惯性车”。小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当它将要从“∩”形框架的下方通过时,突然从火车顶部的小孔中向上弹出一小球,该小球越过框架后,又与通过框架的火车相遇,并恰好落回原来的孔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对于地面,小球运动的轨迹是直线
B.相对于小火车,小球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C.小球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小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水平向前的力
D.小球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在水平方向保持与火车相同的速度
7、 “太阳东升西落”这句话所描述的运动对象和参照物分别是()
A.地球、太阳 B.太阳、地球 C.都是地球 D.都是太阳
8、小华在“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测试时,从地面捡起质量为2kg的实心球,缓慢举至2m高处,上体后仰,球离开手后的运动路径如图所示,若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从捡球到举高2m,小华对球做功4J
B.球离手后由于受到惯性作用在空中继续上升
C.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它的速度为零
D.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处于非平衡状态
9、摄影师抓拍到(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以云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10、如图所示,小华乘坐的是火车甲,向窗外看到的是火车乙,试根据图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乙火车一定是运动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乙火车一定是静止的
C.以乙火车为参照物,甲火车一定是静止的
D.以甲火车为参照物,乙火车一定是运动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如图所示,小南利用频闪相机拍下的图片测量纸锥在空中下落的平均速度,已知相机相邻两次频闪拍照的时间间隔为 t,利用刻度尺,测量得AB之间的距离为h,则纸锥从A下落至B的平均速度v=   ,此过程是一个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2、一木块从斜面上a位置静止滑下,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动一段距离后在位置f停下,下图记录了木块每隔0.02s所处的位置。木块从位置c运动到位置f的过程中,运动的距离是   ,运动的时间是   ,木块   (选填“有”或“没有”)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
3、如图所示,为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小强在水平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将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当水平面越光滑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若不受摩擦力及其他阻力,小车将做   运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   (选填“单纯的实验”或“实验加推理”)的方法。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   或   状态。
4、人工智能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如果说托盘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若以餐桌为参照物,托盘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   的。
5、教室的天花板上静止悬挂的日光灯,它所受的重力与铁桩对它的拉力是一对   (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若某时刻若这两力同时消失,则日光灯将   (选填“仍然静止”,“向下落”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21分)
1、南江口西江大桥全长2480m,一辆汽车匀速通过大桥时,车上速度表如图所示,问:
(1)汽车的速度为多少km/h?
(2)汽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为多少h?合多少min?
2、草原上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捕食战,野兔在草地上以36km/h的速度向前方50m处的树洞奔逃,同时秃鹰在野兔后方110m处以30m/s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通过计算判断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
3、成渝高铁是从成都东站至重庆北站,全程308km,设计时速350km/h。以下是2019年3月1日G8541次列车时刻表,如果你乘坐该次列车旅游。求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停留时间 里程
1 成都东 始发站 17:23 …… 0km
2 资中北 17:57 17:59 2min 187km
3 永川东 18:29 18:31 2min 276km
4 重庆北 19:03 …… …… 308km
(1)从资中北至永川东的距离和平均速度;
(2)该次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24分)
1、如图,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亮同学测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路程s/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v/
s1=1.2 t1=1.6 v1=0.75
s2=0.6 t2=1.0 v2=0.6
s3=0.6 t3=0.6 v3=
(1)本实验的原理是   ;
(2)使用器材有斜面、小车、金属片、刻度尺,还要用   测量小车所用的时间t,其中金属片的作用是   ,斜面的倾斜角要   (选“大”或“小”)点好;
(3)请你算出表格中的v3=   m/s,在测量小车在斜面下半段所用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中点B点你才开始计时,计算出来的下半段平均速度v3跟下半段实际的平均速度比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4)由上表计算结果可知:小车通过斜面上半程平均速度v2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3;可见小车从斜面自由滑下是做   运动(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
(5)在与同学交流讨论时你会发现你的数据和其它组的同学的数据往往是不同的,你认为数据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    cm, tBC=    s,vAC=   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小”)。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解答】A.由于小车在2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在2s内速度不变,据此可得它在前2s内的速度
A符合题意;
B.小车在3s内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确定,所以小车在3秒内经过的路程不一定为15米,B不符合题意;
C.由于小车在其他时间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确定,所以小车每秒的路程不一定是5米,C不符合题意;
D.由于小车在其他时间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确定,所以小车每经过5米的路程经历的时间不一定是1秒,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保持不变吧;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2、【答案】A
【解析】【解答】A.在站台前有甲、乙两列原来静止的火车,在甲车开动后,乙车的乘客觉得自己向相反方向运动,这是因为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甲车,认为甲车静止不动,所以感觉自己向相反方向运动,A符合题意;
B.在站台前有甲、乙两列原来静止的火车,在甲车开动后,乙车的乘客觉得自己向相反方向运动,这是因为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甲车,认为甲车静止不动,所以感觉自己向相反方向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在站台前有甲、乙两列原来静止的火车,在甲车开动后,乙车的乘客觉得自己向相反方向运动,这是因为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甲车,认为甲车静止不动,所以感觉自己向相反方向运动,C不符合题意;
D.在站台前有甲、乙两列原来静止的火车,在甲车开动后,乙车的乘客觉得自己向相反方向运动,这是因为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甲车,认为甲车静止不动,所以感觉自己向相反方向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3、【答案】D
【解析】【解答】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错误;
B.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它受到的阻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相互作用力,故错误;
C.重力和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相同,故错误;
D.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水平方向上受到牵引力和阻力二力平衡,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二力平衡时,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同一物体上。
4、【答案】D
【解析】【解答】AC.在t=1s时,由丙可知,物体静止,由图乙知,物体受2N的力,所以静摩擦力为2N,同理知在0~2s内,物体所受摩擦力不变,为2N,AC不符合题意;
BD.在4~6s内,物体匀速运动,所以受力平衡,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4N,在2~4s内,物体运动,因为压力和粗糙程度没变,滑动摩擦力仍为4N,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体受到平衡力时,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力平衡时,力的大小相等。
5、【答案】D
【解析】【解答】速度转化为m/s,小张驾驶电瓶车速度
小李骑自行车速度
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则由上述可知三人的速度一样大。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计算速度。
6、【答案】D
【解析】【解答】A.根据情景,火车运动,上升的小球能落回原来位置,说明小球相对于地面是曲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
B.小球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小球在上升,相对于火车而言,小球是直线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小球离开火车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小车具有惯性,C不符合题意;
D.小球落回小孔,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在水平方向和火车班次相同速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使物体保持原有的状态。
7、【答案】B
【解析】【解答】“太阳东升西落”是描述太阳在运动,而太阳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在改变,所以选择的参照物是地球。
故答案为:B。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8、【答案】D
【解析】【解答】A.从捡球到举高2m,小华对球做的功为W=Gh=mgh=2kg×10N/kg×2m=40J
A不符合题意;
B.球离手后由于球具有惯性,惯性是一种性质,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在水平方向上有一定的速度,它的速度不为零,C不符合题意;
D.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受到重力的作用,合力不为零,处于非平衡状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体的重力和高度的乘积计算功;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运动状态改变,是非平衡力。
9、【答案】A
【解析】【解答】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乌鸦和老鹰是相对静止的,因此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老鹰托着乌鸦飞翔,因此以地面或云为参照物,乌鸦和老鹰与它们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乌鸦和老鹰是运动的。BCD选项错误;A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10、【答案】D
【解析】【解答】A.以地面为参照物,乙火车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A不符合题意;
B.以地面为参照物,两列火车可能都是运动的,也可能一辆是静止的,一辆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
C.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车的位置在发生变化,以乙火车为参照物,甲火车一定是运动的,C不符合题意;
D.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车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甲火车为参照物,乙火车一定是运动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二、填空题
1、【答案】;加速
【解析】【解答】由图示知,纸锥下落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做的是加速直线运动,从A点下落到B点所用的时间5 t,那么对应的平均速度
【分析】根据物体通过的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相同时间的路程不同,速度在改变。
2、【答案】2.75cm;0.06s;没有
【解析】【解答】此刻度尺分度值是1mm,木块始端c左侧对着的刻度线为2.00cm,木块末端f左侧对着的刻度线为4.75cm,所以木块从c到f过程中通过的路程为4.75cm-2.00cm=2.75cm。由图可知,木块从c到f过程中,经过了三个时间间隔,所以运动的时间为0.02s×3=0.06s木块从c到f过程中,因为木块具有惯性,所以木块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所以木块没有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
【分析】根据刻度尺上的刻度值测量长度,根据时间间隔计算时间。
3、【答案】小;远;匀速直线;实验加推理;静止;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解答】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需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推理得出若不受阻力,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采用了实验加推理的方法。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到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分析】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答案】机器人;运动;相对
【解析】【解答】如果说托盘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机器人,因为托盘相对于机器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若以餐桌为参照物,托盘相对于餐桌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说以餐桌为参照物,托盘是运动的;综上所述,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
5、【答案】平衡力;仍然静止
【解析】【解答】天花板上的日光灯处于静止状态,它受到的就一定是一对平衡力,日光灯受到了重力和铁桩对它的拉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因为日光灯原来处于静止状态,若这两个力都消失了,则电灯的运动状态将不做任何改变,即仍保持静止状态.
【分析】相互平衡的两个力,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三、计算题
1、【答案】(1)解:如图所示,此时汽车的速度如速度表所示为40km/h。
答:汽车的速度为40km/h;
(2)解:由题意可知,桥长
车速,由可得汽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
答:汽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为0.062h,合3.72min。
【解析】【分析】(1)结合交通指示牌的含义解答。
(2)由可得汽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
2、【答案】解:野兔的速度v1=36km/h=10m/s
野兔跑到树洞所用时间
秃鹰到洞口的路程为s2=50m+110m=160m
秃鹰到洞口所用的时间为
所以秃鹰到达洞口时,野兔已经进洞,野兔能安全逃进树洞。
答:野兔能安全逃进树洞。
【解析】【分析】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计算出秃鹰和野兔到达树洞的时间,若秃鹰用的时间短,则能追上,若长则不能追上。
3、【答案】(1)解:由表知G8541 次列车从资中北至永川东的运行时间t=18:29﹣17:59=30minh=0.5h;
从资中北至永川东的运行路程:s=276km﹣187km=89km,
从资中北至永川东的平均速度:v= = =178km/h
答:从资中北至永川东的距离是89km;平均速度是178km/h
(2)解:已知全程的路程:s总=308km,
已知全程的运行时间:t总=19:03﹣17:23=1h40min=1 h,
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总= = =184.8km/h
答:该次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84.8km/h。
【解析】【分析】根据 v= 可求出 从资中北至永川东的平均速度,根据 v总= 可求出 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
四、实验探究
1、【答案】(1)
(2)停表;便于测量时间(提醒计时;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等);小
(3)1;偏大
(4)小于;加速
(5)斜面的坡度不同
【解析】【解答】(1)实验的原理是 ,本实验通过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公式 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2)需要用停表测量小车所用的时间。金属片的主要作用是提醒计时,减少时间测量的误差。斜面的坡度应该小一些,延长小车下滑的时间,以便于记录时间。(3)表格中的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在测量小车在斜面下半段所用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中点B点你才开始计时,则时间会偏小,由 可知,测得的速度会偏大。(4)由表中数据可知,上半程平均速度v2小于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3,可见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5)数据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斜面的坡度不同或数据存在误差。
【分析】(1)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原理即为速度公式v=s/t;
(2)在斜面的一端安放金属片,是为了小车停下来,便于计算时间;
(3)小车经过起点的标线再开始计时,会使得测得的时间偏小,计算得到的速度偏大;
(4)小车不同时间段内的速度不同,故小车做变速运动,同时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大;
(5)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速度增加的越快。
2、【答案】(1)
(2)小
(3)40.0;1;30.0
(4)大
【解析】【解答】(1)测量平均速度,所用的公式是 ;
(2)为了方便计时,应让小车冲下斜面的运动较慢,所以应使斜面坡度较小;
(3)由图可知,从A到B的路程sAB=4.00dm=40.0cm;从B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tBC=1s;
从A到C的路程sAB=9.00dm=90.0cm,对应的时间tAB=3s,所以从A到C的平均速度
(4)如果小车过A点后才开始计时,那么实际测得的从A到C的时间会偏小,但sAB保持不变,所以对应的平均速度vAC偏大。
【分析】(1)测量速度的原理是;
(2)斜面的坡度越小,便于测量时间;
(3)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根据秒表的时刻差计算时间,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4)计时开始偏晚,时间偏小,计算的速度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