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选修下1.1 《氓》同步习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选修下1.1 《氓》同步习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5 17:56:11

文档简介

《氓》同步习题
一、古代诗歌阅读
(一)根据课本所选的《氓》这首诗,完成小题。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和注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匪我愆期(yǎn) 女也不爽(过失,差错。)
B.将子无怒(qiāng) 以我贿迁(贿赂。)
C.淇水汤汤(tāng) 体无咎言(怪罪。)
D.渐车帷裳(jiān) 自我徂尔(到,往。)
2.下列各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D.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3.下列各项对《氓》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氓》描写一个被遗弃的妇女的不幸遭遇和她对负心人的强烈怨恨,反映了夫权桎梏下妇女的悲惨命运。诗中女主人是个敢爱敢恨、果断坚强的妇女。
B.《氓》第三章写女主人公对惑于爱情而不能自持的悔恨,运用了《诗经》六义中“赋”的手法,自然、贴切而又形象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少女的告诫。
C.《氓》的男主人公是一个卑鄙、无信的伪君子形象,他趁着卖布的机会,诱骗对她一见钟情的女主人公与之约定婚期,后又无情地把她抛弃。
D.《氓》这首诗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蕴含着强烈的感情,是带有自叙传性质的抒情长诗,也是我国浪漫主义抒情诗歌的源头。
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
B.《氓》的三、四章用了比兴的手法,用桑叶嫩绿到枯黄这一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的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的变化,形象鲜明,激发读者联想。
C.“ 兄弟不知,其笑矣” ,说明女主人公面对婚烟不幸的痛苦还无法向亲人倾诉,只能一个人暗暗地忍受。
D.诗中的女主人公明明知道这样一个爱情定律:“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可是她还是沉迷于爱情之中,与“ 氓” 结婚,最后境遇悲惨。
5.《氓》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来表现人物性格,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
1.D
2.D
3.A
4.D
5.①女主人公婚前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表现了她的纯真、热情以及对爱情的渴望;婚后是“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表现了婚后生活的辛苦和遭受的耻辱。
②“ 氓”婚前是“ 氓之蚩蚩” ,婚后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突出了他的不专一和粗暴。
③对比衬托出男女对爱情的不同态度,从而告诫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之中。
【解析】
1.试题分析:A.愆:qiān B 贿:嫁妆 C.汤:shāng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2.试题分析:A.“匪”通“非”。 B.“于”通“吁”。 C.“说”通“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点评:这种题型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大多数通假字都很常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多积累就行。很多通假字都是同音形异字,可以根据句意来帮助理解。
3.试题分析:B.第三章中最典型的手法是比兴。C.刚开始时,氓是喜欢女主人公的,是后来才不喜欢了。D.《氓》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点评:这类题是对课内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考查内容大多都是老师上课讲过的内容,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做好课下复习,做这类题应该不难。
4.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
D.“诗中的女主人公明明知道这样一个爱情定律……”错,女主人公是结婚之后才得出第三章的痛苦教训,不是早就知道的。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诗中的对比可以从女子和男子婚前和婚后的生活及表现,男女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这三个角度分析鉴赏。
女主人公婚前和婚后生活的对比。婚前,女主人公一心扑在爱情上,情郎以贸丝的借口来见氓女,氓女瞒着家人与之幽会。在遭氓女家人以无良煤的原因拒绝婚事,情郎因此发怒,可见其脾气的暴躁,品性的恶劣。温柔的氓女细心安慰情郎,与情郎约定“秋以为期”。情郎不在的日子里,氓女不顾自己的安全,每天爬上那高高的危险的断墙,遥望复关,为的是能见到远处的情郎。不见情郎,心情低落无所适从;当情郎出现与之约会,“载笑载言”,快乐无比。这样就刻画出一个热恋女子的形象。婚后,女子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可她没有任何违背初衷的想法和表现,而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辛勤地劳作,操持家务。可是男子却一改初恋时的态度,对她非常粗暴,甚至是虐待。女子回家向兄弟们诉说,兄弟们不但不能理解她,反而嘲笑她,真是教她满怀心事无从诉说。
男子婚期婚后行为的对比。婚前,他貌似忠厚老实,当他追求女子时,他可以表现为“蚩蚩”之状,装得那么忠厚老实;他可以表现为情深义厚,是那么急不可待地来商量婚期。然而当他的目的达到了,满足了私欲之际,他变了心,背叛了初衷,“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对于一个爱情不专一的人,当他抛弃了爱情,他只会感到得意随心,还有什么痛苦可言呢?
还有男女对于爱情的态度的对比,“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 耽兮,不可说也”,这便表现了女子与男子在对待爱情上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女子之所以不可脱,是因为她对爱情真挚、专一。当她失去了爱情之际,她痛苦万分而不可解脱。男子所以可脱,是因为他爱情不真诚也不专一。
(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黍离
《诗经·王风》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被黍离离,彼稷之秘。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毛诗》序说:周大夫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秦,悯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6.下列有关《诗经》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孔子对其所表现出的情感评价为“思无邪”,西汉时被奉为儒家经典。
B.《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多为民间创作的歌谣;“雅”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7.该诗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8.“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极具感染力,对此,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案】
6.D
7.①以“时间”为序。诗歌用“彼稷”之苗、穗、实,表明时间的推移,来组织诗歌内容。②以“情感”为序。文中写“中心”摇摇、如醉、如噎,生动地显示出浪子长期“行迈”而内心逐渐加重的悲伤,使强烈的悲愤之情倾吐得淋漓尽致。情感逐渐加强,来抒发心中忧愁。
8.①直抒胸臆。诗歌采用呼告的方式,直接抒发心中因周王朝颠覆、宗庙荒废而悲伤的强烈情感,打动读者。②重章复沓(重章迭唱)。诗歌三个部分反复咏唱,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效果,感人至深。
【分析】
6.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这道题重点考的是掌握《诗经》的相关内容。
D项,“《诗经》中都是四言诗”错。正确的是:《诗经》以四言为主,兼用杂言。
故选D。
7.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
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看哪,那绿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勾起无限愁思,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成长的过程体现在“苗”、“实”、“穗”上,这三个词反映了时序的迁移。所以,该诗按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
同时,与“苗”、“实”、“穗”相随的是诗人“中心”从“摇摇”到“如醉”再到“如噎”的深化。在情感表达方面,这三个词语生动地显示出浪子长期“行迈”而内心逐渐加重的悲伤,其余各句反复咏叹,有回环往复之妙,使强烈的悲愤之情、沉郁之气在一次次反覆中得以加深。
综上分析,这是一首以时间为序,抒情主人公情感逐层递进的方式组织的结构。
8.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此题赏析的部分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三个诗节在对“黍”的描写之后,在同样的位置都用了这句诗,即每节后面都采用相同的表达方式,这属于重章复沓的手法,。用了句子展开议论与抒情的,从每节内容上看,采用了对举或对偶的手法,直抒胸臆。三个部分反复咏唱,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效果。
从整个诗歌的抒情手法分析,“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诗篇采用呼告的方式,直接抒发心中因周王朝颠覆、宗庙荒废而悲伤的强烈情感。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
二、语言表达
9.下面是以《氓》为例说明《诗经》表现手法的一个图示(思维导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赋就是铺陈,比就是譬喻,兴就是起兴。比如《氓》,讲述女主人公的婚恋过程就是赋,用桑比如容貌就是比,由桑想到容貌即是兴。
【详解】
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是中国古代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归纳出来的诗歌表现手法。《氓》以赋为主,兼用比兴。赋以叙事,兴以抒情,比在于加强叙事和抒情的色彩。比如《氓》,讲述女主人公的婚恋过程就是赋,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用桑比如容貌就是比,由桑想到容貌即是兴,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充分运用了赋比兴交替使用的手法,时时注意情与景的结合。注意字数限制。
10.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5分)
本报讯(记者陈菁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之后,经济的一体化已经有了制度的保证。接下来,两岸交流的重点是文化和教育。只有两岸在文化方面合作,才能解决心连心的问题。”在目前于厦门贳笃书院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上,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指出,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是联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本届论坛围绕“《诗经》研究——学术 生活 展望”主题,来自大陆和台湾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60余名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当代《诗经》研究的最新成果,探索诗经学研究的新思路。
【答案】海峡两岸学者厦门共探《诗经》研究新思路。(5分)
【解析】这则消息主要内容为:两岸交流在经济合作后重点在文化方面,海峡两岸国学论坛日前在厦门举行,两岸学者对《诗经》进行深入探讨。由此可提炼事件主体是两岸学者探讨《诗经》。为使消息明确,可加入时间、地点、事件内容。“两岸学者”“厦门”“共探”“《诗经》研究新思路”一点1分,句子通顺合理1分。
11.中学生李阳写了篇论文,想向一位慕名已久的王编辑请教,那天恰巧编辑不在家,于是他留了便条。其中有五处在表达上不妥当,请找出来并改正。
王编辑:
您好!
我到寒舍拜访您,但不幸您不在家。我把拙作《<诗经>情思》放在您家,望拜读。敝人有吟诗雅趣,学习之余,凑成几句,自觉错处颇多,但苦于自己不能斧正。您是本市研究《诗经》的大家,望工作之暇不吝赐教,修改润色。
此致辑安!
xx 市第一中学高三 xx 李阳
2020 年 5 月 2 日
【答案】寒舍改为“贵府”或“您家”;
不幸改为“不巧”;
拜读改为“费心一读”;
雅趣改为“爱好”;
斧正改为“修改”。
【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及运用中得体掌握的能力。多注意生活中的对话,多看一些书信、广告,体会它们用语得体的妙处;对有些谦敬词要强记,再与同学多练习几次,就可能掌握语言表达时如何运用敬词谦词,做到得体;对一些外交声明、外交辞令可多加揣摩,分析一下,说这句话时的场合、背景、双方的身份等。
(1)“寒舍”是谦辞,只能称呼自己家,不能称呼别人家,应改为“贵府”或“您家”。
(2)“不幸”用语不当,不幸,表示运气差或发生了不好的事情。应改为“不巧”。
(3)“拜读”是敬辞,只在阅读别人文章时,这么说,此处应改为“费心一读”。
(4)“雅趣”是敬辞,对别人的兴趣爱好的说法,不能用来说自己的爱好,此处应改为“爱好”。
(5)“斧正”是敬辞,指请别人给修改自己的文章,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不能这么说,应改为“修改”。
三、情景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主人公追叙自己早起晚睡、每日操劳的婚后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用“斑鸠”来作比,劝告女子不要迷恋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女子登上倒塌的墙,对着心上人的家乡远远地痴望,形象鲜明,情意动人。
(4)在《氓》中,女子以桑树的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经·氓》中写男女主人公少年时期一起愉快玩耍,尽情说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采薇》中对比主人公昔日离开家乡与如今战斗归来的场景,以表现其复杂心情的经典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2)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3)乘彼垝垣  以望复关 
(4)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5)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6)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夙、寐、靡、嗟、鸠、葚、乘、垝垣、陨、晏、霏。
四、微写作
13.一些成语常被很多人误解。如,“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原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很多人理解为“天气炎热”;“空穴来风”出自宋玉《风赋》,原指有空穴才有风来,比喻流言、消息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常被人们理解为“毫无根据”。一些辞书便增加了这些解释。
请给这些辞书的编委会写一条150字左右的留言,表明你的观点。
【答案】辞书编委会您好,我是一名高一学生。我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小学时老师告诉我的易错成语到了高中就“合法化”了。私以为文辞应坚守风雅,不应向“文盲”低头。成语是中华文化千年积淀而来的,约定俗成,应该具有表意的稳定性,若是迎合世俗谬误,文辞意思朝三暮四,小到让学童学习迷惑,大到让文辞表意无定法。总而言之,成语词语的意思可以随时而变,但不可想变就变。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
短评的答题要领有:①旗帜鲜明,表明观点态度。②说理分析,客观辨证,有的放矢,须有自我见解。③提出解决方法,通情达理。前提是熟悉所给材料的有关背景知识。
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相较于硬性的制度而言,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更多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在成语的解释中,需要兼顾历史和现实,寻求尊重历史、尊重文化与尊重人民群众用语习惯的最大公约数,要谨防用正确与错误的二元对立的思维,将语言变化的联系割裂。与其失之于严,无宁失之于宽,只要社会大众认可的,就应该被收录。
当然考生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只要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氓》同步习题
一、古代诗歌阅读
(一)根据课本所选的《氓》这首诗,完成小题。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和注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匪我愆期(yǎn) 女也不爽(过失,差错。)
B.将子无怒(qiāng) 以我贿迁(贿赂。)
C.淇水汤汤(tāng) 体无咎言(怪罪。)
D.渐车帷裳(jiān) 自我徂尔(到,往。)
2.下列各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D.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3.下列各项对《氓》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氓》描写一个被遗弃的妇女的不幸遭遇和她对负心人的强烈怨恨,反映了夫权桎梏下妇女的悲惨命运。诗中女主人是个敢爱敢恨、果断坚强的妇女。
B.《氓》第三章写女主人公对惑于爱情而不能自持的悔恨,运用了《诗经》六义中“赋”的手法,自然、贴切而又形象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少女的告诫。
C.《氓》的男主人公是一个卑鄙、无信的伪君子形象,他趁着卖布的机会,诱骗对她一见钟情的女主人公与之约定婚期,后又无情地把她抛弃。
D.《氓》这首诗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蕴含着强烈的感情,是带有自叙传性质的抒情长诗,也是我国浪漫主义抒情诗歌的源头。
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
B.《氓》的三、四章用了比兴的手法,用桑叶嫩绿到枯黄这一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的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的变化,形象鲜明,激发读者联想。
C.“ 兄弟不知,其笑矣” ,说明女主人公面对婚烟不幸的痛苦还无法向亲人倾诉,只能一个人暗暗地忍受。
D.诗中的女主人公明明知道这样一个爱情定律:“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可是她还是沉迷于爱情之中,与“ 氓” 结婚,最后境遇悲惨。
5.《氓》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来表现人物性格,试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黍离
《诗经·王风》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被黍离离,彼稷之秘。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毛诗》序说:周大夫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秦,悯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6.下列有关《诗经》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孔子对其所表现出的情感评价为“思无邪”,西汉时被奉为儒家经典。
B.《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多为民间创作的歌谣;“雅”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7.该诗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8.“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极具感染力,对此,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二、语言表达
9.下面是以《氓》为例说明《诗经》表现手法的一个图示(思维导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不超过100个字。
10.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5分)
本报讯(记者陈菁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之后,经济的一体化已经有了制度的保证。接下来,两岸交流的重点是文化和教育。只有两岸在文化方面合作,才能解决心连心的问题。”在目前于厦门贳笃书院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上,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指出,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是联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本届论坛围绕“《诗经》研究——学术 生活 展望”主题,来自大陆和台湾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60余名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当代《诗经》研究的最新成果,探索诗经学研究的新思路。
11.中学生李阳写了篇论文,想向一位慕名已久的王编辑请教,那天恰巧编辑不在家,于是他留了便条。其中有五处在表达上不妥当,请找出来并改正。
王编辑:
您好!
我到寒舍拜访您,但不幸您不在家。我把拙作《<诗经>情思》放在您家,望拜读。敝人有吟诗雅趣,学习之余,凑成几句,自觉错处颇多,但苦于自己不能斧正。您是本市研究《诗经》的大家,望工作之暇不吝赐教,修改润色。
此致辑安!
xx 市第一中学高三 xx 李阳
2020 年 5 月 2 日
三、情景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主人公追叙自己早起晚睡、每日操劳的婚后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用“斑鸠”来作比,劝告女子不要迷恋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女子登上倒塌的墙,对着心上人的家乡远远地痴望,形象鲜明,情意动人。
(4)在《氓》中,女子以桑树的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经·氓》中写男女主人公少年时期一起愉快玩耍,尽情说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采薇》中对比主人公昔日离开家乡与如今战斗归来的场景,以表现其复杂心情的经典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微写作
13.一些成语常被很多人误解。如,“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原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很多人理解为“天气炎热”;“空穴来风”出自宋玉《风赋》,原指有空穴才有风来,比喻流言、消息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常被人们理解为“毫无根据”。一些辞书便增加了这些解释。
请给这些辞书的编委会写一条150字左右的留言,表明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