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选修下10.1 《兰亭集序》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选修下10.1 《兰亭集序》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5 18:06:08

文档简介

《兰亭集序》同步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不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C.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D.齐彭殇为妄作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贤”“少”“长”,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年纪轻的,年纪大的。
B.“一”,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
C.没有词类活用。
D.“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等同。
故选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全,都) 少长咸集(全,都)
茂林修竹(修整) 归去来兮(助词,无实义)
B.畅叙幽情(深远高雅) 人之相与(交往)
崇山峻岭(高) 引壶觞以自酌(酒杯)
C.感慨系之矣(连接) 修短随化(变化)
终期于尽(至、及) 或植杖而耘耔(培土)
D.喻之于怀(比喻) 景翳翳以将入(风景,景物)
列坐其次(排列) 策扶老以流憩(拐杖)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修:长,高;“茂林修竹”含义为:茂密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C.化:指自然;“修短随化”含义为:寿命长短随自然而定。
D.喻:明白,一说是消解、释怀的意思,“喻之于怀”含义为:在心里明白。景:日光,“景翳翳以将入”含义为,日光暗淡将要落山。
故选B
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用“癸丑”来纪年,指永和九年。
B.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七月七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禊,一种祭礼。
C.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色彩,很像诗,但是押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D.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B.“七月七日”错误,“禊事”,古代民俗,三国魏以后,农历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由原文“暮春之初”也可断定不是“七月七日”。
故选B。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起家秘书郎,累迁长史。后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黑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
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B.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的原因
C.及长,辩赡 赡:丰富
D.年在桑榆,自然至此 桑榆:晚年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 以八千岁为春
B.及其所之既倦 鹏之徙于南溟也
C.论者称其笔势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D.便有终焉之志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长大后善于辩论,以性情耿直著称;他尤其擅长隶书,受人称道。
B.左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孙绰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的书法为世人推崇,他在其学生家的几案上写的字被学生的父亲误刮去,那位学生懊悔了好几天;在一老太婆卖的竹扇上写字,人们争相购买。
D.王羲之对自己的书法很自信,认为自己胜过钟繇和张芝。曾经与人书信,认为如果今人也像张芝一样勤苦练习,也可能达到他的水平。
7.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黑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答案】
4.B
5.C
6.D
7.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8.(1)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2)他尤其擅长隶书,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认为像云一样很轻盈,同盘旋舞动的龙一般敏捷有力。
【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所以:……的原因”错误,“所以游目骋怀”的意思是: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所以“所以”的意思是“用来……的”。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用;介词,把。
B.动词,到达;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连个“者”,都是代词,……的人;
D.兼词,于之,在这里;代词,相当于“之”,留名。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D.“认为自己胜过钟繇和张芝”错误。由原文“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可知,王羲之常自称说:“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是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可以说像大雁排行。”由此可知,是“不相上下”,并不是认为自己“胜过”钟繇和张芝。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又与道士许迈”做主语,“共修”是谓语,“服食”是宾语,句子结构完整,所以“食”后断句;“不远千里”做“采”的状语,状语后置,所以“千里”后断句;“东中诸郡”做“游”的宾语,所以“郡”后断句;“诸名山”做“穷”的宾语,所以“山”后断句;“沧海”做“泛”的状语,状语后置,所以“海”后断句;“曰”后断句。
正确断句为: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句子翻译:又和道士许迈一起研究服食丹药,不远千里采集药石,遍游东方诸郡,登遍了名山,泛舟沧海,感叹说:“我最终将游乐而死。”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
(1)夫:句首发语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或:有的人。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2)善:擅长。冠:第一人。笔势: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若浮云飘,若惊龙矫”。
翻译: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于说话谈吐,人们看不出来他有什么超过常人的地方。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闻名。他尤其擅长隶书,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认为像云一样很轻盈,同盘旋舞动的龙一般敏捷有力。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
陈留人阮裕在当时享有极大的声誉,而阮裕也很看重王羲之,将他和王悦、王承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有些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从家中徵召出来任秘书郎,多次升迁任长史。后来就任他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羲之很喜欢服药保护调养自己的性情,不喜欢呆在京城,刚到浙江时,便有在这生活一辈子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没有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都以文章出名,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很合得来。王羲之曾和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饮集会,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买不到,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给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的时候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答应执笔开始抄写,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非常高兴。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棐木矮桌干净明亮,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又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一把六角扇在叫买。王羲之就在老妇人的六角扇上每面各写了五个字。老妇人开始有些不高兴,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只要说是王右军书写的,就可以卖得一百钱了。”老妇人照此一说,许多人都争着来买这把扇子。 又一天,老妇人又拿着一把扇子来,王羲之笑而不答。他的书法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说:“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是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可以说像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了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会比他差。” 王羲之的字开始不如庾翼、郗惰好,到了晚年才出色。曾经用章草给庾亮回信,庾翼见到后深深地叹服,於是给王羲之写信说:“我从前有十张伯英的章草,过江时颠沛,因而遗失了,常常叹惜美妙的笔迹永远不会再有了。忽然看见足下答复家兄的信,光彩焕发有如神明,顿时又有了旧日景象。”
王羲之去官后,与东方人士尽情游玩山水,渔猎取乐。又和道士许迈一起研究服食丹药,不远千里采集药石,遍游东方诸郡,登遍了名山,泛舟沧海,感叹说:“我最终将游乐而死。”谢安曾经对王羲之说:“自从中年以来,常因喜怒哀乐而损害身体,与亲友告别,总有几天心情抑郁。”王羲之说:“人到晚年,自然会这样。近来正靠音乐排遣忧闷,总担心被儿女辈发觉,影响欢乐的情绪。”朝廷因为他的誓言发得很毒,也就不再徵召他。
五十九岁时去世,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三、情景默写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谈及的“人之相与”的两种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兰亭集序》中,作者描写兰亭的“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兰亭的“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兰亭集序》中,表达作者生死观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王羲之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发出了相似的感叹。
【答案】(1)或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2)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4)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妒”“猿”“度”“啸哀”“渚”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四、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和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的艺术。( )。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造就了中华文化的辉煌灿烂和_________。古人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可见创造汉字是一项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事业,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体现。汉字是中国的根,中国人的根,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中国书法的根。而书法是汉字的艺术,离开汉字就没有中国书法,就不是中国书法。历史上汉字在先,书法在后。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包括出土的大量简帛文字,主要是交流传播和文化积累的工具。虽然我们今天也把它们称为书法,但在当时它们并不叫书法。中华民族是伟大的,也是幸运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又孕育了王羲之、颜真卿这样伟大的书法家,留下了《兰亭集序》《祭侄文稿》这样伟大的书法作品。书圣王羲之最伟大的贡献是完成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化、___________,在中国书法的提高和普及之间、历史和未来之间架设了桥梁。
即使说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颜真卿之所以能够成为继王羲之之后,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位伟大书法家,是因为他在继承王羲之书法的基础上,超越了王羲之,开拓了中国书法________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气象,达到了骨力和______的高度统一,完成了雄浑、宽博的新体楷书创作,树立了唐代楷书的典范。
1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
B.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
C.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D.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它也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博大精深 典范化 空前绝后 婉转
B.千姿百态 典范化 空前绝后 含蓄
C.博大精深 规范化 前所未有 含蓄
D.千姿百态 规范化 前所未有 婉转
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说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
B.虽然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但是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C.如果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D.即使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答案】
10.A
11.C
12.C
【分析】
1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之衔接补写能力。
A.根据前后文“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的艺术”“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分析,括号中句子表述的主体应是“汉字”,排除B、D两项。比较A、C两项,应先说“最小单元”,后说“最高代表”,形成递进关系,排除C项。
故选A。
1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近义词的能力。
博大精深:(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语境形容“中华文化”,应用“博大精深”。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规范: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化”是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语境强调王羲之使中国书法有了一定的标准,应用“规范化”。
空前绝后: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多用来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语境用于强调颜真卿的成就是其之前所没有的,并没有强调以后也不会有,应用“前所未有”。
婉转:①(说话)温和而曲折(但是不失本意)。②(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含蓄:①包含。②(言语、诗文)意思含而不露,耐人寻味。③(思想、感情)不轻易流露。语境形容的是颜真卿的书法,应用“含蓄”。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根据时间顺序和上下文语意,应先说“王羲之是……”,再说“颜真卿则是……”;二是关联词使用错误,语境是假设关系,故应用“如果……那么……”,B项“虽然”转折,不合题意,D项“即使……那么”不搭配。只有C项完全修改正确。
故选C。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在王羲之生活的时代,虽然① ,但简牍依然存在,所以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包含着不同的书写习惯。② ,又利用当时已经成为主要书写材料的纸张的特征,将其书法加以变化,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③ :唐时及以后书法学习者,均以王羲之为正宗;直至今日,王羲之的书法范本仍广为流传,成为我们宝贵的艺术财富。
【答案】①纸张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②他既保留了简牍的某些写法 ③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语段主要介绍了王羲之的书法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①处,从“但简牍依然存在”“已经成为主要书写材料的纸张”可知,应填“纸张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之类的内容;
②处,从“简牍依然存在”“不同的书写习惯”以及其利用纸张特征将其书法加以变化可知,应填“他既保留了简牍的某些写法”之类的内容;
③处,从后文可知,应填“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之类的内容。《兰亭集序》同步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不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C.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D.齐彭殇为妄作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全,都) 少长咸集(全,都)
茂林修竹(修整) 归去来兮(助词,无实义)
B.畅叙幽情(深远高雅) 人之相与(交往)
崇山峻岭(高) 引壶觞以自酌(酒杯)
C.感慨系之矣(连接) 修短随化(变化)
终期于尽(至、及) 或植杖而耘耔(培土)
D.喻之于怀(比喻) 景翳翳以将入(风景,景物)
列坐其次(排列) 策扶老以流憩(拐杖)
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用“癸丑”来纪年,指永和九年。
B.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七月七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禊,一种祭礼。
C.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色彩,很像诗,但是押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D.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起家秘书郎,累迁长史。后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黑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
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B.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的原因
C.及长,辩赡 赡:丰富
D.年在桑榆,自然至此 桑榆:晚年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 以八千岁为春
B.及其所之既倦 鹏之徙于南溟也
C.论者称其笔势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D.便有终焉之志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长大后善于辩论,以性情耿直著称;他尤其擅长隶书,受人称道。
B.左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孙绰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的书法为世人推崇,他在其学生家的几案上写的字被学生的父亲误刮去,那位学生懊悔了好几天;在一老太婆卖的竹扇上写字,人们争相购买。
D.王羲之对自己的书法很自信,认为自己胜过钟繇和张芝。曾经与人书信,认为如果今人也像张芝一样勤苦练习,也可能达到他的水平。
7.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黑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三、情景默写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谈及的“人之相与”的两种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兰亭集序》中,作者描写兰亭的“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兰亭的“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兰亭集序》中,表达作者生死观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王羲之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发出了相似的感叹。
四、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和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的艺术。( )。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造就了中华文化的辉煌灿烂和_________。古人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可见创造汉字是一项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事业,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体现。汉字是中国的根,中国人的根,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中国书法的根。而书法是汉字的艺术,离开汉字就没有中国书法,就不是中国书法。历史上汉字在先,书法在后。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包括出土的大量简帛文字,主要是交流传播和文化积累的工具。虽然我们今天也把它们称为书法,但在当时它们并不叫书法。中华民族是伟大的,也是幸运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又孕育了王羲之、颜真卿这样伟大的书法家,留下了《兰亭集序》《祭侄文稿》这样伟大的书法作品。书圣王羲之最伟大的贡献是完成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化、___________,在中国书法的提高和普及之间、历史和未来之间架设了桥梁。
即使说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颜真卿之所以能够成为继王羲之之后,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位伟大书法家,是因为他在继承王羲之书法的基础上,超越了王羲之,开拓了中国书法________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气象,达到了骨力和______的高度统一,完成了雄浑、宽博的新体楷书创作,树立了唐代楷书的典范。
1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
B.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
C.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D.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它也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博大精深 典范化 空前绝后 婉转
B.千姿百态 典范化 空前绝后 含蓄
C.博大精深 规范化 前所未有 含蓄
D.千姿百态 规范化 前所未有 婉转
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说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
B.虽然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但是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C.如果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D.即使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在王羲之生活的时代,虽然① ,但简牍依然存在,所以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包含着不同的书写习惯。② ,又利用当时已经成为主要书写材料的纸张的特征,将其书法加以变化,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③ :唐时及以后书法学习者,均以王羲之为正宗;直至今日,王羲之的书法范本仍广为流传,成为我们宝贵的艺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