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05 18:46:16

文档简介

平果二中2021~2022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段考·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巴西位于热带地区,由于低纬度的平原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因此人们多居住在气候相对凉爽的高
原上
2.D巴西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西北内陆人口稀疏且气候较为凉爽舒适,为便于国土管理与开发,带动
中西部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差异:减轻东南沿海城市的环境压力,未来人口迁移的流向可能是东南沿海到
西北内陆。
3.C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人户分离主要由人口流动造成,区域经济差异是造成人口流动的根本原因。
4.B人户分离主要由人口流动造成,而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由农村到城市的流动,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
人户分离,是指公民常住地与常住户口登记地不一致,往往出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去经
济发达地区寻求就业机会,造成“户在人不在”,人户分离不一定能提高环境承载力:青壮年劳动力减少,不利
于第三产业的发展:青壮年劳动力流出,会使流出地人口老龄化加剧。
5,A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资源的短板是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天津市资源的短板是水资源,是
天津市设定“人口天花板”的最主要限制性资源。
6.A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自然资源,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及生产生活消费水平。提高环境人口容
量,华北地区的特大城市应提高资源短板,即增加水资源量,可实行跨流域调水:推行严格的积分落户制度,
只是限制了进津人口,不能提高环境人口容量;控制用地规模,不能提高环境人口容量:提高城市人均消费水
平,会降低环境人口容量。
7.D根据人口承载系数指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得出理论承载密度=实际人口密度/人口承载
系数,因此理论承载密度与人口承截系数成反比,据此可知四省中广东省理论承载密度最高。
8.B读图可知,图中省份中广东省人口承载系数最低,由此可推断广东省理论承载密度最大,理论承载密度与
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成正相关,与消费水平成负相关。
广东省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所以理论人口承载密度大大。
9.A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城市总人口增加和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①②正确:没有体现城市用
地规模扩大,③错误。城市工业部门更齐全不属于城镇化的表现,④错误。
10.B读图可知,2018年,我国城镇化水平超过60%,应属于中期加速阶段,还没有进入城镇化后期成熟阶段,
也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1.A读图可知,工业发展水平提高可促进城镇化发展,①符合题意: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因此推动中国城镇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符合题意;中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表明有大量乡
村人口迁人城市。如果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则乡村对人口的拉力增大,不利于乡村人口迁入城市,因此乡村
基础设施的完善不是推动我国城镇化的原因,③不符合题意:城市中心区的萎缩会导致逆城镇化现象产生,
这与我国目前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特征不符,④不符合题意。
12.C结合材料分析可知,郑州出现严重内涝,主要是由于短时间内出现持续强降雨,超过城市排水设施承载
能力,下渗不足,迅速汇集成地表径流,导致大范围城区,尤其是低洼地区积水严重,产生严重城市内涝,由此
可见出问题的水循环环节是降水,下渗和地表径流,分别对应水循环示意图中的③④⑥。
13.D由所学知识可知,应对城市内涝,增加城市绿地、水域面积,建设海绵城市是可采取的措施。低洼地区
居民整体搬迁,不能改变城市洪涝现状:加大地下水开采,会造成地面下沉:适当采取人工消雨手段,降低地
下水位的做法不现实。
14.B①图为蒙古包,应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上海为国际化大都市,东方明珠塔是其代表性建筑,故②代表上
海;③图由竹子和熊猫组成,应代表四川:①图中有傣族舞,应代表云南。
15.C土楼为我国福建地区客家族居住的房屋,该省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起伏大,土楼多依山而建,福建为亚热
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降水变化率大。
16.C追踪放生的动物位置一般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
17.D汉南种植火龙果是在温室大棚,主要是依赖农业技术的进步;全球变暖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国家政策支
持和市场需求增加不是主要因素,这两者影响的前提是:先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汉南地区的火龙果生产
【高一段考·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2549A平果二中2021~2022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段考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固: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一三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巴西人口分布图,完成12题。
1,影响巴西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
B.地形、气候
C.河流、土壤
D.开发历史
1万人
上成市
2.巴西人口过度集中于少数大城市中,为缩小区域差异,
入口密点
瓜里特
人平二米
药热内卢
未来人口迁移的流向可能是
13-2u
A.平原到高原
10…]003
阿三格里港
B.农村到城市
1
C.高原到平原
D.沿海到内陆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常住地和常住户4如f
35
人分高
34.00元
口登记地不一致,则称之为“人户分离”。2021年
女巾区内人分概
30
一流动人川
26.628
5月11日,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效据公布。数据25

21.2%
19.51
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众多、人户分离现象明显。
17.91%
右图为我国人户分离变化图。读图,完成3一
1511.41%13.72
16.53
10:
11.28%
8.28%
4题。
5
9.56元
244%
2.98月
3.39
14%
3.近年来,我国人户分离现象日趋明显,其形成的
0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千份
主导因素是
A.政策
B.环境
C.经济
D.交通
4.人户分离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A.大大提高环境承载力
B.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
C.农村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D.流出地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
【高一段考·地理第1页(共6页)】
22549A
2021年9月27日,《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提出,天津要建
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到2035年天津市规划人口控制在2000万左右。据此完成56題。
5.天津设定“人口天花板”的最主要限制性资源是
A,水资源
B.矿产资源
C.土地资源
D.生物资源
6.为提高资源的环境承载力,华北地区的特大城市可采取的对策是
A,实行跨流域调水
B.推行严格的积分落户制度
C.控制用地规模
D.提高城市人均消费水平
人口承载系数指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读某时期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
数及人口流向示意图,完成7一8题。
7.图示省区中,理论人口承载密度最高的是
人口不我东数
A,云南
B.湖南
2.0
C.福建
1.3-2.n
D.广东
071.3
8.图中省份理论人口承载密度大的原因是
2.2…il.3
A,人口密度大
B.对外开放程度高
人川迁移方可
海南
一机惚
C.消费水平高
D.资源丰富
从城镇化水平来看,1949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为10.6%:从1978年到2018年的40年间,我
国的城镇化水平从19.7%快速提高到59.6%,下图为我国19492018年城镇化过程图。读
图,完成9~11题。
人Π趣/小.人
比平%
160000r
110000
■城人口 乡村人1一城球人1比重
170
60
12n0K0
50
1000K0
40
D0K00
30
6D040
20
4D0K00
2000
10
mm
房云恩臣秀罗器管急华份
9.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镇化的标志有
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②城市总人口增加
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④城市工
业部门更齐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目前我国处于城镇化的
A,初期起步阶段
B.中期加速阶段
C.后期成熟阶段
D.已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1.推动我国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有
①工业发展水平提高②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④城市中心区的萎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高一段考·地理第2页(共6页)】
22549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