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提优测试卷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成绩: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é tóu zǐ sè fàn wéi dài tì xiāng biān
( ) ( ) ( ) ( ) ( )
dù juān kuò dà yí dòng lù dì càn làn
( ) ( ) ( ) ( ) ( )
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5分)
1.在括号里填入用“破”字组成的词语。(2分)
( )云霞 ( )纪录 ( )重围 ( )阴谋
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选择。(填序号)(3分)
精神:①宗旨,主要的意义;②表现出来的活力;③活跃,有生气;④英俊,相貌、身材好。(1)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有精神。( )
(2)校长在大会上传达了上级的会议精神。( )
(3)他精神旺盛,学习效率很高。( )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1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荷(chóng) 重围(chóng) B.调子(diào) 调节(tiáo)
C.弯曲(qǔ) 歌曲(qǔ) D.刹那(shà) 刹车(shā)
2.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碧辉煌的宫殿 B.古老的城楼
C.重重叠叠的枝丫 D.高悬的雪峰
3.下列对句子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这句话运用各种颜色,突出了山上的生机盎然。
B.“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太阳升起的缓慢和吃力。
C.“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中的“大概”说明“十来进”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字,而是作者的一个估计,休现了作者用词的严谨性。
D.“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运用反问句式,加强语气,突出了对海上日出的赞叹之情。4.下列文章中,写作顺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记金华的双龙洞》 B.《海上日出》
C.《颐和园》 D.《七月的天山》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写景的文章比较随意,看到什么写什么,这样最真实。
B.写作写景的文章时,不但要对所写景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C.《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写人记事的文章,记叙了作者和朋友去双龙洞的见闻和趣事。
D.《海上日出》从不同方面描写了日出时海上的景色。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分)
1.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化呢?
(换种说法,保持句意不变)(1分)
2.照样子,写句子。(6分)
例: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1)双龙洞的石钟乳和石笋真奇啊,
例:过孔隙的时候,我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2) 的时候,我感觉 。
3.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2分)
星期天,爸爸带我去观赏了美妙的《月光奏鸣曲》。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
1.《海上日出》通过记叙作者 在 和 时所看到的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 之情。
2.《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 ,课文记叙了作者在金华的双龙洞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 和 的热爱之情。
六、语文与生活。(6分)
1.这个示意图上共有 个动物馆。(1分)
227520563502.熊猫馆在蛇馆的(1分) (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3.小明和一位同学要参观这个动物园。这位同学已经参观过鸵鸟馆、猴馆和蛇馆。这次不想再参观这三个馆。请你在示意图上用“一”画出最节省时间的参观路线,再用一段话介绍参观顺序。(4分)
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1分)
记金华的双龙洞(节选)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 ,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1.选文中横线处应填的句子是( )。(2分)
A.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
B.时而宽,时而急,时而窄,时而缓
C.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
D.时而缓,时而浅,时而急,时而深
2.选文中作者的游览路线是入山→ → 。(2分)
3.“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一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把 比作 。(2分)
4.作者游览外洞时,先描写了洞口外的景色,特点是 ;然后写了 ,特点是 ;再写了 ,特点是 。(5分)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2 分)
九曲溪漂流
大凡去过武夷山的朋友,回来后都会滔滔不绝地介绍九曲溪漂流之奇趣,当我如愿踏上九曲溪的竹筏时,也立即沉醉其中,并被九曲溪特有的风光所震撼。
九曲溪,顾名思义,九曲十八弯,因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游览后写出脍炙人口的《九曲棹歌》而闻名于世。
端坐竹筏,只觉得两岸 青山耸峙,其间一溪碧水穿谷绕峰而过,那些刚刚登临过的天游峰、虎啸岩、一线天等景区,全都倒映在九曲十八弯的溪水里,随风荡漾,扑朔迷离,如梦似幻,成就了一番特有的动静结合、山随水动的景致。再看两岸群山,有的似虎跃龙腾,( );有的则雄踞一方,( );有的像玉女插云,( );有的则直耸云霄,俯瞰群山。
乘上小竹筏,船工们或轻点石岸,或用力撑篙,或干脆就收篙顺水漂流,小小的竹筏总是随清波而流淌,飘飘然而前行。众多游客众多竹筏自觉形成一线,时而迎着耸立的峭壁,冲过湍急的险滩;时而又折入深邃的峡谷,滑向澄碧的深潭。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抬头可观景色,俯首可视清流,侧耳可闻水声,伸手可嬉浪花。那种悠然,那种闲情,那种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放逐心灵的感受油然而生。
心随景动,景随舟移。 此刻,我仿佛听到了来自遥远时空里的朱熹的声音:“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3分)
威武凛然 亭亭玉立 风骨刚健
2.九曲溪因“ ”而得名。作者端坐竹筏,观赏一溪碧水和 ;顺水漂流,一路经过 、 、 、 。景随舟移,作者此
刻又联想到了吟唱九曲溪的诗篇。(3分)
3.文中画“一一”的 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2分)
4.下列对文中画“ ”句子的理解 ,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九曲汉山环水绕的特点。
B.这句话写游客在九曲溪漂流赏景玩耍的情景。
C.这句话写出了游客顺流而下时惊险刺激的场面。
D.这句话流露出作者悠然自在的心情。
5.短文通过写九曲溪的奇景及作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九、习作。(30分)
景色奇异的双龙洞美丽的海上日出,是不是唤起了你对美丽景色的向往?回忆一下你游览过的地方,仿照课文,按一定的顺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出你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第五单元提优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额头 紫色 范围 代替 镶边 杜鹃 扩大 移动 陆地 灿烂
二、1.冲破 打破 突破 识破
2.(1) ③ (2)① (3)②
三、1.B 2.D 3.B 4.B 5.B
四、1.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没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
2.示例:(1)一个个傲然挺立,各不相同,像冰柱,像孔雀,像宫殿,变化多端,颜色各异
(2)过独木桥要是把脚抬偏一点儿,准会跌下桥,落人水中
3. 把“观赏”改成“欣赏”。
五、1.巴金 晴天 有云 热爱和赞美
2.叶圣陶 祖国山川 大自然
0244475六、1.9 2.A
3.
示例:他们可以从南门进人动物园,往北经过孔雀馆,再沿东北方向走到海洋生物馆,再从海洋生物馆向北进人大象馆,然后沿西南方向走,到达正中心的熊猫馆,再向西北方向走一小段路,到达老虎馆,再继续沿西北方向到达狮子馆,从狮子馆出来向南走,最后向西出西门,结束参观。(也可以从西门进,由南门出)
七、1.C 2.洞口 外洞
3.外洞 大会堂
4.很有气势 洞口 很宽 外洞 大
八、1.风骨刚健 威武凛然 亭亭玉立
2.九曲十八弯 两岸青山 峭壁险滩 峡谷 深潭
3.排比 比喻 4.C 5.表达了作者对九曲溪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