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 1.明暗与立体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 1.明暗与立体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5-06 21:3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明暗与立体
教学目标
1.了解光对物体明暗的影响,认识明暗交界线对表现物象立体感的重要性,理解光照角度、物象造型影响明暗交界线的位置、形状,学会运用明暗的方法表现圆球状物体的立体感。
2.在观察、聆听、交流、体验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明暗表现立体感的方法。
3.感受运用明暗表现物象的立体感之美,激发表现物象立体感的兴趣。
学情分析
1.本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对有立体感的绘画作品兴趣浓厚。
2.在运用明暗塑造立体方面突出问题是学生找不到明、暗交界的区域,不能通过亮面、灰面、暗面塑造形象的立体感,往往会把作品画的一片灰,或者认为暗的区域就是要画的非常黑。
3.本课希望学生能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学会用明暗的方法表现物象的立体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找准物象的“明暗交界线”
教学难点
能运用明暗的方法表现物象的立体感
教学过程
导入
师生参与“徒手画出一个圆形”的活动,学生在动手画的体验中,进入美术课上课状态。
1.教师评价学生习作,鼓励学生把平面的圆变成有立体感的圆,学生动手体验,教师巡回观察学生绘制情况。
2.展示习作并点评。
3.交待课题。
意图在任务驱动下师生互动,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增加学习体验,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于用明暗表现立体的认知水平。
教学活动
【活动】(一)教师介绍“光”是用明暗表现立体的关键因素。
1.教师示范转换光源照射角度,组织学生观察球体表面的明暗变化,理解顺光、逆光、侧光、认识侧光下物体立体感强。
2.观察、分析侧光下球体明暗变化。总结物体明暗变化规律正对着光源的面是亮面,斜对着光源的面是灰面,背对着光源的面是暗面。
3.观察、理解明暗交界处的弧线对球体立体感的重要作用。
意图由现象到规律,由观察到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道光对物体明暗的影响,认识到光源的照射角度决定立体效果的强弱,重点突出侧光下,对球体的立体感有重要作用的弧线。
活动2【活动】(二)找准“明暗交界”的线条,表现球体立体感。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尝试光源不同角度照射球体,在学习单上画出“明暗交界”的弧线。
2.教师展示学生学习单,在比较中分析,介绍“明暗交界线”位置受到光照角度影响。
3.组织学生根据画正圆“明暗交界线”的经验,尝试拓展画出生活中球状体的“明暗交界线”。
4.教师分析学生关于“明暗交界线”的拓展习作,介绍“明暗交界线”形状受到物象造型不同的影响。
意图根据学生体验,发现描画“明暗交界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经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光照角度不同影响明暗交界线的位置;物象造型不同影响明暗交界线的形状。
活动3【练习】(三)尝试性作业:用明暗的方法把线稿变得有立体感。
1.组织学生自主选择线稿,根据有明暗的球体,表现线稿中主要形象的立体感。
2.比较学生习作,组织学生参与分析画面是否具有立体感。
3.归纳强化明暗交界线和明暗过渡自然是用明暗表现立体很有效的方法。
4.教师示范用明暗表现立体的完整过程。
意图通过学生体验把圆形画得更加具有立体感的活动,让学生尝试明暗的方法,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比较中分析问题,在示范中解决用明暗表现立体感的问题。
感受物象富有立体感的美,激发学生表现立体感的兴趣。
活动4【作业】作业设计
(一)课堂作业内容根据提供的线描样稿,用明暗的方法画出立体感。
(二)作业要求
1.能确定同一光源下明暗交界线的位置和形状;
2.能用明暗的方法表现出线稿中与圆形相关的物象的立体感。
活动5【活动】教学评价
(一)学生展示。
(二)评价要求
1.“明暗交界”的线条准确吗有没有根据光照角度和物象造型不同适当变化
2.是否运用明暗的方法表现出立体感可以怎么改进
(三)学生自评或互评结合评价要求说说自己与同学的作品。
活动6【讲授】拓展总结
在欣赏中回顾用明暗塑造立体,感受运用明暗的方法表现出的立体感之美,激发学生对用明暗的方法表现物象立体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