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05 20:3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一节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
第二章
在人类发展的关键
时刻,一位“神农”捧
出了拯救世界性饥饿的
法宝--杂交水稻,创
造了一个风靡世界的
“绿色神话”。这个被
冠名为“东方魔稻”的
奇迹让中国人看到生的
希望,也让世界人民远
离饥饿。他就是袁隆平。
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1.能过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收集有关我国耕地资源的地理信息,学会合作进行实地考察和地理调查,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2.能够运用教材中的示意图,说明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掌握阅读、分析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的关系,提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具体措施(综合思维)。
4.通过说明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增强忧患意识(人地协调观)。
自探要求
1.阅读教材第26--35页“,理解、识记基础
知识。
2.整理自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形成自探提
纲,以备组内探究。
3.限时5分钟
设疑自探
知识串讲
一、我国耕地资源概括
(一)概念:是由自然土壤发育而成的,一般是指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二)耕地分类
1.水田
2.旱地:水浇地、无水浇地
(三)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
特点 表现
耕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不足 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人均耕地排在120位以后
(三)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
特点 表现
耕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不足 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人均耕地排在120位以后
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 1.随着农业面源污染、工业“三废”等对耕地质量的影响日趋凸显,尤其是土壤受污染的程度不断加深
2.在国家统筹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下,仍隐藏着优质耕地流失、劣质耕地增加的问题。
特点 表现
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水土资源配置欠佳 1.我国耕地分布相对集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一线以东地区,集中了全国80%以上的耕地
2.以昆仑山—祁连山—秦岭—淮河为界,南方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4/5,耕地不到全国耕地总量的2/5;北方水资源、耕地资源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5和3/5。
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开发利用难度大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和黑龙江省,且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
二、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一)粮食生产取得的成就
(二)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
1.人均粮食占有量较少
2.粮食增产难度大
3.粮食种植比较收益较低
4.粮食总体质量偏低
5.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供需区域性
矛盾突出、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等
三、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措施 具体表现
确保耕地数量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1.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强管理,遏制耕地过快减少
2.执行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补偿制度
3.积极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提高耕地质量 1.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推进生态农业和绿色生产
2.加强粮食作物丰产技术的应用,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推进农田综合整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
措施 具体表现
防止耕地污染 1.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
2.大力推广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可降解农膜
3.减少对耕地和灌溉水源的污染,切实保障耕地安全
提高耕种积极性 1.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
2.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
3.扶持粮食主产区和粮食大户,切实提高农民的耕种积极性
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1.重点推广地理信息技术,建立粮食病虫害预警与监控体系
2.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测和监测水平
辨一辨
1.我国自然条件越好的地方,人均耕地越多(  )
2.提高土地利用率就是要大规模开发利用荒地,不
断大耕地面积(  )
3.随着大量荒地被开发,我国人均耕地将大大增加。
(  )
4.为保护耕地资源,不准城市建设占用耕地(  )
×
×
×
×
总结归纳
增加粮食总产量途径
1.扩大耕地质量
2.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合探要求
1.根据自学情况,个人没有解决的问题请在
小组内互讲互学
2.组长控制好讨论节奏,没有解决的问题组
长记录好,准备质疑
3.讨论过程中需整理答案,并做好展示准备
4.限时8分钟。
解疑合探
探究一:教材第26页探究3
探究二:教材第32页活动2
探究三:教材第35页活动1(2)
探究四:教材第35页活动2(1)
探究一:教材第26页探究3
①改良盐碱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耕地后备资源;②增加粮食总产量,降低粮食进口;③产品绿色无公害且营养价值高,提高了粮食的品质。
知识拓展
探究二:教材第32页活动2
①确保耕地数量;②提高耕地质量;③防止耕地污染;④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⑤加强农业科技的应用;⑥做好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和粮食市场体系的培育和管理。
探究三:教材第35页活动1(2)
①北方耕地资源占全国总量的3/5,南方工业化、城市化导致耕地资源减少;②农业种植结构发生变化以及粮食的需求压力日益沉重,粮食供求矛盾突
出,推动粮食生产寻求更大的地域空间;③农业技术的发展为粮食中心北移提供了保障。
探究四:教材第35页活动2(1)
通过控制人口数量来大幅降低粮食消费总量不现实,维持较低的粮食消费水平会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通过扩大粮食进口会增加粮食对外的依赖度,威胁我国粮食安全;最可取的途径是通过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生产技术,提高粮食的生产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还有什么疑问 请大胆提出来,让同学们的共同智慧帮助你。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质疑再探
下图表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土
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人口及耕地等指
标的对比。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指标分别是( )
A.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耕地
B.耕地、土地面积、人口、水资源总量
C.人口、水资源总量、耕地、
土地面积
D.土地面积、人口、耕地、水资源
总量
运用拓展
A
下图表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土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人口及耕地等指标的对比。读图回答1—2题。
2.北方地区资源的配置现状会导致( )
A.耕地后备不足 B.水资源浪费严重
C.人均土地面积减少 D.缺水问题突出
D
读1988—2000年我国新增耕地和减少耕地构成表(百分比),完成3—4题。
3.据表可知,退耕比例最大的利用类型是( )
A.林地 B.湿地、水域 C.草地 D.未利用的土地
A
项目 新增(转入)耕地 减少(转出)耕地
林地 24.2 20.6
草地 66 3.9
湿地、水域 1.9 16.2
未利用 7.9 2.7
城镇居民点 0 56.6
读1988—2000年我国新增耕地和减少耕地构成表(百分比),完成3—4题。
4.目前,我国耕地( )
A.面积减少仍在加速 B.利用率过低
C.人地矛盾仍很突出 D.人均耕地不断提高
C
项目 新增(转入)耕地 减少(转出)耕地
林地 24.2 20.6
草地 66 3.9
湿地、水域 1.9 16.2
未利用 7.9 2.7
城镇居民点 0 56.6
下图是我国分区耕地年均变化面积和变化速率统计图(正值增加,负值减少)。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我国耕地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变化率最大的是中部地区
B.耕地面积变化最大的是西部地区
C.东部耕地减少加速,西部耕地增加减缓
D.耕地增加的重心由东部向西部移动
D
下图是我国分区耕地年均变化面积和变化速率统计图(正值增加,负值减少)。读图回答5—6题。
6.关于我国耕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东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工业化和城市化
B.西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退耕还林还牧
C.中毒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开发宜农荒地
D.东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农业结构的调整,粮食作物减少,蔬
菜花卉面积增加
A
1.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
2.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
3.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
4.土壤盐碱化的原因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