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 文(A)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1、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国音乐文化已有8000多年历史。时至今日,现代音乐创作依然延续着某些传统音乐的创作方式。
我国历史上,传统音乐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是周朝的礼乐;西周时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宫廷雅乐体系及一系列礼乐制度。尽管周公“制礼作乐”的初衷是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稳定,却也历史性地将之托举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滥觞。在西周礼乐制度下,周代宫廷音乐中的雅乐主要适用于重大仪典、祭祀等场合,其音乐风格庄严肃穆,乐句缓慢悠长,富有端庄高远之美。雅乐被历代文人士大夫奉为音乐正宗。先秦雅乐的遗风余韵,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伦理观念和审美倾向,是中华文明历史的重要开篇。
当代古典音乐演唱家哈辉提出“新雅乐”概念,并着手创立“新雅乐”体系。为了取得多元化视听效果,也为给观众尽可能还原古代社会生活真实场景,新雅乐演唱者在舞台造型上力求符合古代中国女性贤淑、优雅的特点,在服装和饰品上也试图对汉服进行复原,举手投足间尽显周代的礼仪风范。此外,新雅乐还注重运用现代配器、编曲技法甚至流行音乐元素,使其表现出一种古典与现代相互交融的特点。
“新雅乐”取材不仅限于古代雅乐。还有的取材于古典诗词,把经典古诗词用今天的旋律重新谱写,代表作品有《游子吟》《关雎》等;有的则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提取德、礼等思想范畴进行全新创作,代表作品有《礼》《孔子曰》等。“新雅乐”创作始终坚持“以礼修身、以乐化性”的艺术宗旨,不仅在曲调形式上保留了古风意境之美,而且将古代雅乐所承载的“仁德”精神用现代手法进行表现,这既是对传承千年礼乐文化的“复活”,又发扬了儒家以礼乐为本的教化精神。
以儒家为主要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被称为“礼乐文化”。礼乐是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古人对音乐的理解并不单是以声音表达情感的“艺术”,更非只是休闲生活的娱乐和点缀,而是要通过以和为德的“乐”来陶冶人的心性情操,实现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礼记·乐记》就指出:“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成于乐”就是要通过“乐”的陶冶和调节,来提升人的道德修养,成就理想人格。
当前,有一部分人沉迷于刺激、热闹、宣泄的“快餐音乐”。有些现代流行音乐作品为盲目取悦听众,过于注重情感的宣泄与感官的娱乐,而缺少文化内涵、精神品质的追求,其文化理念、审美定位都与古人对音乐的理解大相径庭。
总之,现代音乐创作有必要放弃一味追求“新奇特”“短平快”的趋势,而着力向民族传统、向古代雅乐回归,创作出更多富有民族特色、中国气派的时代华章,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为目标,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摘编自孙甜甜《激活古典雅乐的端庄之美》)
材料二:
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就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期。这一时期正是我国市场经济起步并不断高速发展之时,我国港台地区、日本、欧美、韩国的流行音乐先后大举进入内地市场,冲击着人们审美思潮,影响、改变着时代中青少年的音乐认知。青少年在这种音乐文化环境中,塑造着个性化的文化观念。“追星族”“粉丝群”纷纷涌现,他们高昂的激情,不断刺激着流行音乐市场的勃发。
人们欣赏流行音乐的工具也在发展。从收音机、录音机到手机视频、Ipad等高科技成果,这些产品越来越“近距离”地满足了人们的欣赏需求。今天,我们随时可以看到在街头戴着耳机,在地铁低头凝视手机视频欣赏流行音乐的年轻人。流行音乐深入地介入到青少年人的生活中,深刻地影响着青年人的思考方式与社会行为方式。
流行音乐不像传统音乐、古典音乐那样深具严肃性,也不需要欣赏者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以便深刻理解作品的意义与内涵,不论是否学习过音乐知识,都能够很好地欣赏、模仿,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需求去理解音乐内容。
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来看,20岁上下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发展时期。他们的情感与意志都已基本塑造完整,只需要合适的机会和环境来表达个人情怀。众多青少年在种类丰富的流行音乐中,可以找到与之心态相适应的欣赏对象,尽情聆听,陶醉其中,使情感得以疏导,心境变得平和,精神得以升华,最终获得美的享受。此外,流行音乐在青少年中不仅仅用来自娱自乐,同时还是娱乐消遣、交际交往的有效方式。卡拉OK使他们从音乐欣赏者转变为参与者,这不仅使年轻人在消费的同时获得了身心愉悦,培养了乐观的性格和心态,还使人与人交流了感情,获得了改善、增进人际关系的益处。
(摘编自李春沐《建设良好的流行音乐文化氛围》)
材料三:
从民间俗乐到国家仪式正乐,丝路上音乐交流涵盖演奏技巧、乐器等的互通;既有对家国的颂美咏唱,也有对人类和平相处、睦邻友好的呼唤赞美。“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的音乐弥漫丝路沿线地区人民的“生活世界”,浸润人民的身心情感,成为各个时代丝路上各国人民“民心相通”的先行者、奠基者和典范形态。
我们要以传统音乐为素材进行现代音乐的加工展演,根据传统乐器的特殊性及表现潜力,充分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受众的文化消费习惯和取向,改编优秀的传统乐曲;从内容或形式上对一些经典的古典音乐进行再创造再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强化音乐艺术与技术发展的融合。比如“一带一路”世界合奏的音乐视频,就是利用中国元素的特色和数字技术手段,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京剧与说唱、虚拟与现实融为一体,受到广泛传播和好评。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交”,而音乐“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正是丝路沿线各国人民相亲相交的最佳媒介。我们要在认清自我文化特征、树立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潮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务实创新的精神,不断推进丝路音乐文化的交流融通,以音乐为纽带联结丝路沿线各国人民的情感与感性经验,架起联通“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的友谊之桥。
(摘编自孙晓杨《音乐交流: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纽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雅乐,周代亦称礼乐,因周公制礼作乐而产生,被奉为音乐正宗,影响绵延至今。
B.从模仿古代雅乐表演转为注重发扬礼乐为本的教化精神,意味着新雅乐走向成熟。
C.域外流行音乐大举进入,丰富了内地的音乐市场,彻底改变了青少年的音乐认知。
D.作为“一带一路”的使者,音乐是物质互通媒介,也是文化融合和感情交流纽带。
2.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立足当下,追根溯源,提出现代音乐创作要继承民族传统和古代雅乐的主张。
B.第五段主要运用了引证法,重点论证了“乐”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化作用。
C.文章对“快餐音乐”的辩证分析,能引发人们对现代音乐创作走向进行深入思考。
D.文章整体上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使论证内容纲目清晰,层次井然。
3.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新雅乐,就是用现代配器、编曲技法和流行音乐元素来演绎古代雅乐的艺术形式。
B.新雅乐尽管借鉴周代典礼、祭祀上宫廷雅乐的表演形式,但却与之有着质的区别。
C.追星族、粉丝群的广泛存在,体现出青少年对于流行音乐文化的公开化拥护态度。
D.改编传统乐曲,既是对各地受众文化消费习惯的尊重,也是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
4.流行音乐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4分)
5.当下我们应该如何营造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花与诗
王往
那一年三月,我们市的作协与石湖镇联办了一个笔会,就是冲着当地千亩桃园美景去的。
春光大好,吃饱喝足,既可亲近乡土,又可借物咏怀,还可以营造一下和谐局面,谁不高兴呢?市内的、各县区的大大小小的人物装了一辆大巴车,另有领导专车和个别自驾者,一路欢歌,奔向了石湖镇。
镇长也是个诗人,特别热心此项活动,在桃园里辟了一块地,搭了舞台。上午开完会后,下午就是歌咏会:作家们自娱自乐,以唱歌、朗诵为主。与会者都夸这个策划好,别出心裁。我没报表演节目,就在台下看着,好看的就多看一会儿,不好看的就随意走动走动。
当我走到舞台前方西北角时,看到一个小媳妇拉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站在舞台边。因为眼前总有人走动,她不时地左右侧着身子。小男孩想挣脱她的手,被她一用力又拉住了。小男孩说:“妈妈,我看不见。”她说:“妈妈抱你。”说着,就去抱孩子。孩子往后一退说:“我不要你抱,你抱不动我。”她笑笑:“那你自己玩,别瞎跑啊。”孩子笑着跑开了。
她身材娇小,瓜子脸上有一双漂亮的凤眼。不过,脸色有些憔悴。别人都穿着夹克,她还穿着羽绒衣,和这桃花朵朵开的春色极不协调。
她看得很投入。有一个诗人朗诵得比较动情,她的眼里就溢出了泪水。
这时候,一个老妇走到她身边,半是抱怨半是心疼地说:“三蝶,你在这儿干什么?你这身体能出来吗?走,跟我回去,孩子呢?”这个叫三蝶的少妇指着人群里的孩子说:“在那儿呢!妈,你回去,我看一会儿再走。”老妇说:“你怎么不听话呢?快带孩子回去,别受了凉。”少妇有些着急,眉头拧了一下说,我自己知道,一点儿风没有,哪会受凉?”
老妇很无奈地叹着气。
我挪了个地方,又站下了。这时候,老妇走到我身边,嘀咕了一句:“唉,好话也不听。”
我朝老妇看了一下,老妇似有好多苦恼急于说出,朝小媳妇的方向望了一眼对我说:“那是我媳妇,她的病不轻呢。”
我说:“哦?”
老妇说:“生的是那种病,治不好了。”
我很吃惊。“那种病”是我们这里人对“癌症”的讳称。
老妇又说:“这孩子命苦,十几岁就出去打工了,得了这病时才25岁,就在去年。”
我一阵难过,问老妇:“治了多长时间?”
老妇说:“去了几回医院,就没钱了,男人现在还在外头挣钱呢,她在家吃点儿中药,拖着。唉,也不晓得能拖多长时间,要是能拖下去就好了……有病了,脾气不好,不听话……”老妇说完,擦了一下眼睛。我不忍心看,低下头去。
这时候,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把野花上了台,献给了正唱歌的一位作家,作家显然很感动,接过花后给小女孩鞠了一躬,观众们也很意外,想不到小女孩会有这么个机灵劲儿。台下响起一阵掌声。
一位女诗人朗诵完了,那个小媳妇的儿子跑了上去,也献上了一束野花。主持人煽情地说:“这是最朴素的花,也是最有原生态气息的花,最美的花。鲜花送诗人,说明我们石湖镇是个有情有义的地方,说明我们石湖镇的孩子天生具有诗的品性,让我们为孩子为诗人为这春天的聚会鼓掌!”主持人一讲话,小男孩倒紧张了,又抹鼻涕又挠耳朵,不知怎么办好,突然拔腿就跑,跑到台边时跌了一跤,马上爬起来,又跑走了。台下笑成一片,再次鼓掌。
我看到小男孩跑到了他母亲身边。他大口喘着气,鼻尖冒着汗,小脸蛋涨得通红。他一到母亲身边,就紧紧依偎着母亲。他的母亲抚摸着他的头发,朝他笑着。她的脸色好像不再那么憔悴了,呈现出淡淡的红晕。
歌咏会结束了,离晚宴还有一段时间,我和几个文友就往桃园深处走去,边走边聊。走了一段路,我看见了那个小媳妇和她的儿子。小男孩又采了一把野花,递给他的母亲。
小男孩说:“妈妈,你也会写诗,刚才人家说有花送诗人,我要送你花。”
小媳妇纠正儿子说:“是鲜花送诗人,不是有花送诗人,懂不懂?”
小男孩说:“嗯,懂了,是鲜花。”
小媳妇接过花说:“好看!宝贝,妈妈以后不写诗了,你送不送妈妈花?”
小男孩说:“你写嘛,写那么长那么长——”小男孩伸开胳膊比画着。
小媳妇笑了:“好的,妈妈写,以后,妈妈就在这桃园里写了,天天在这儿,年年在这儿,想妈妈时,就给妈妈送花,好不好?”
小男孩说:“好!”
小媳妇又笑了,想要亲儿子时,看见了我们,有些羞,拉起儿子的手说:“宝贝,走,回家去。”
小男孩挣脱小媳妇的手,在前面蹦蹦跳跳,小媳妇加快了步子。
很快,他们就走远了,隐入花海中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介绍作协和石湖镇联办笔会,诗人们热热闹闹地登台表演,在这种背景下,主人公小媳妇出场了。
B.小男孩看不到舞台,小媳妇要抱他,他却说“我不要你抱,你抱不动我”,侧面说明了小媳妇身体不好。
C.“老妇似有好多苦恼急于说出”表明她因儿媳重病而有心理压力,同时也暗示了她们婆媳之间关系紧张。
D.小男孩给诗人献花,下台时跌了一跤,回到小媳妇身边时“小脸蛋涨得通红”,表现出他的紧张和兴奋。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中较多地描述了人物的对话,不仅使故事情节得以自然推进,而且能够比较直观地表现人物性格。
B.小说中,小媳妇与到石湖镇参加笔会的诗人形成对比,突出了这些热衷于参加笔会的人不是真正喜爱诗歌。
C.“脸色有些憔悴。别人都穿着夹克,她还穿着羽绒衣……”中对“她”脸色、衣着的描写,为下文做了铺垫。
D.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和见证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便于抒发情感,引发读者思考。
8.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小媳妇的形象特点。(4分)
9.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花与诗”的内涵和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庾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花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节选自《唐才子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B.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C.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D.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字,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字往往是名的补充和解释,古代常常以名为敬称,以字表示谦称。
B.翰林,官名。唐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为文学侍从之官。至德宗以后,翰林学士职掌撰拟机置文书。明清则以翰林院为“储才”之地,在科举考试中选拔一部分人入院为翰林官。
C.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与西安、洛阳、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有“六朝古都”“十朝古都”之称。
D.黄老,也称黄老学说,道教别称之一。“黄”指黄帝学派始祖黄帝;“老”指道教创始人老子,后世道教追奉他们为始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不会“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李白曾游历并州(今山西太原),见到大将郭子仪,郭子仪认为李白很奇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2)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14.李白在“恳求还山”被赐金放还之后,又成为永王的僚佐。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注】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元佑三年,钱穆父获罪出知越州,元佑五年徒知灜州,于次年春启行,途经杭州,苏轼以此词赠行。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与钱穆父京城一別后,时隔三年再次重逢,今又将分别,令人慨叹。
B.钱穆父如春风般温暖的笑容,与他辗转天涯、踏尽红尘的辛劳形成对比。
C.作者以古井水、秋竹作比,表达了对友人品性的赞美和对其遭遇的同情。
D.“淡月微云”营造出凄清的氛围,情景交融,烘托作者惆怅、感伤的心情。
16.“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离骚(节选)》中,表达诗人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纵然九死不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年轻貌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扬州慢(淮左名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杜牧《题扬州禅智寺》中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秋天的天空是特别高的,看,那一块块巨大云团,像狂怒的海潮,吞没了条条山沟,冲击着道道山梁。不一会儿,一些高耸的山脊只剩下一个个小的山头,就像茫茫大海上的一些孤岛。渐渐地,云退去,天也显得亮一些了。还未散去的雾霭,在山谷中轻轻游动,像一块蒙在少女脸上的纱巾。一座座亭台楼阁,若隐若现。一些勤快的小鸟,也对着山谷放开了歌喉。啊,多么美的景色呀!我就像来到了神话中的仙境,不由得产生一种飘飘然的感觉,仿佛我这个凡夫俗子,此刻也已脱胎换骨了。“日出!”日出时有人激动地叫喊。我定了定神,朝东面望去。但见在天地交界处,有几片云彩悄悄换上了金色衣服,显得异常美丽。那游动的雾霭也好像猜出人们的心理,知趣地躲到一边。此时,整个空气像凝固了一样。起初,太阳在几片朝霞中间,露出一点儿细缝,像一根红线。接着,那根红线逐渐膨大,不久就变成一个鲜红的橘瓣儿。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太阳的半边笑脸,它仿佛十分费劲儿,一纵一纵,摆脱一切阻碍它前进的“绊脚石”。终于,它从霞光中跳出来,发出灿烂的光芒。
18.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摆脱一切阻碍它前进的‘绊脚石’”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
B.上海市公安局发布消息,长三角地区户籍类证明统一调整名称为“户籍事项证明”。
C.中国有句俗话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说的是要做事须得有大无畏的精神。
D.在父亲刚喊出“三”的时候,小孩把头往下一扎就跳下了水。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20.将文中加点的词语改成“淹没”,两者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2020年9月12日,①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上线。②本源量子公司董事长孔伟成博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③量子计算是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调控量子信息单元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机。④“简单来说,量子计算机就是使用量子器件制造,量子的叠加与纠缠特性,运行量子算法与量子软件的新型计算设备。⑤量子计算是人类下一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突破方向。⑥半导体芯片的制程目前已经达到了5纳米的尺度。⑦5纳米大小只相当于40个硅原子大小,如果硅基半导体器件继续缩小5倍至1纳米级,⑧那就意味着我们已经从‘经典物理学’深入到了‘量子物理学’领域。⑨在本源量子云上运行体验典型量子应用,能够让用户更好地使用、理解本源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
22.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照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5分)
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多么华美,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疫情期间,湖北仙源中学的杨老师带领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画笔,以一幅幅励志漫画来驱散疫情的阴霾。厦门六中合唱团用阿卡贝拉的形式演唱《夜空中最亮的星》《微光》,一首首经典歌曲令人泪目。追溯历史,打开苏轼的朋友圈,我们看到有文与可的《墨竹》、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帖》,还有赤壁的清风明月……也许正是这些美好让他走出生命的泥淖。
材料二:
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认为,狭义的美育主要指艺术教育。而广义的美育是指一个人在人生境界中所达到的最高水准,也就要关系到每个人怎样去追求和建立自己的人生观。
以上材料引发了育才中学同学们的思考与讨论,作为该校的一名学生,请你给校团委写一封信,建议学校举办“学会审美,健全人格”的主题周活动,署名统一用“李华”。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立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2021学年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 文(A)答 案
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A项,“雅乐,周代亦称礼乐”混淆概念,从材料一“我国历史上,传统音乐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是周朝的礼乐;西周时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宫廷雅乐体系及一系列礼乐制度”“在西周礼乐制度下,周代宫廷音乐中的雅乐主要适用于重大仪典、祭祀等场合,其音乐风格庄严肃穆,乐句缓慢悠长,富有端庄高远之美”可知“雅乐”只是“礼乐”组成的一部分,选项错误;B项,“从模仿古代雅乐表演转为注重发扬礼乐为本的教化精神”理解错误,“意味着新雅乐走向成熟”于文无据,材料一第4段“‘新雅乐’创作始终坚持‘以礼修身、以乐化性’的艺术宗旨,不仅在曲调形式上保留了古风意境之美,而且将古代雅乐所承载的‘仁德’精神用现代手法进行表现,这既是对传承千年礼乐文化的‘复活’,又发扬了儒家以礼乐为本的教化精神”是关于礼乐教化的内容,但是没有选项的信息,可知“从模仿古代雅乐表演转为注重发扬礼乐为本的教化精神”于文无据,“意味着新雅乐走向成熟”在文中也没有相关信息。C项,“彻底改变了青少年的音乐认知”说法过于绝对,从材料二第1段“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就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期。这一时期正是我国市场经济起步并不断高速发展之时,我国港台地区、日本、欧美、韩国的流行音乐先后大举进入内地市场,冲击着人们审美思潮,影响、改变着时代中青少年的音乐认知。青少年在这种音乐文化环境中,塑造着个性化的文化观念。”可知原材料没有“彻底”之意。故选D。
2.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C项,“辩证分析”分析错误,从材料一第6段“当前,有一部分人沉迷于刺激、热闹、宣泄的‘快餐音乐’。有些现代流行音乐作品为盲目取悦听众,过于注重情感的宣泄与感官的娱乐,而缺少文化内涵、精神品质的追求,其文化理念、审美定位都与古人对音乐的理解大相径庭”可知文中原文分析的是“快餐音乐”的弊端,并不是辩证分析的,选项分析错误。故选C。
3.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A项,表述不全,从材料一第3段“为了取得多元化视听效果,也为给观众尽可能还原古代社会生活真实场景,新雅乐演唱者在舞台造型上力求符合古代中国女性贤淑、优雅的特点,在服装和饰品上也试图对汉服进行复原,举手投足间尽显周代的礼仪风范。此外,新雅乐还注重运用现代配器、编曲技法甚至流行音乐元素,使其表现出一种古典与现代相互交融的特点”的“此外”一词可知新雅乐除了选项中的表现形式以外,还有其它的表现形式。故选A。
4.
【参考答案】①我国经济腾飞、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呼唤文化的多元化,吸引了外域流行音乐进入;②科技进步带动了流行音乐的快速传播;③流行音乐通俗易懂、易学易唱的特点适应了人们的娱乐需求;④流行音乐种类丰富,契合了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锁定答案范围,筛选并提取出符合答案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最后整理成答案。本题从材料二第1段“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就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期。这一时期正是我国市场经济起步并不断高速发展之时,我国港台地区、日本、欧美、韩国的流行音乐先后大举进入内地市场,冲击着人们审美思潮,影响、改变着时代中青少年的音乐认知”可知我国经济腾飞、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呼唤文化的多元化,吸引了外域流行音乐进入;从材料二第2段“人们欣赏流行音乐的工具也在发展。从收音机、录音机到手机视频、Ipad等高科技成果,这些产品越来越‘近距离’地满足了人们的欣赏需求”可知科技进步带动了流行音乐的快速传播;从材料二第3段“流行音乐不像传统音乐、古典音乐那样深具严肃性,也不需要欣赏者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以便深刻理解作品的意义与内涵,不论是否学习过音乐知识,都能够很好地欣赏、模仿,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需求去理解音乐内容”可知流行音乐通俗易懂、易学易唱的特点适应了人们的娱乐需求;从材料二第4段“众多青少年在种类丰富的流行音乐中,可以找到与之心态相适应的欣赏对象,尽情聆听,陶醉其中,使情感得以疏导,心境变得平和,精神得以升华,最终获得美的享受。此外,流行音乐在青少年中不仅仅用来自娱自乐,同时还是娱乐消遣、交际交往的有效方式”可知流行音乐种类丰富,契合了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
5.
【参考答案】①从继承的角度:大力推广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的传统音乐,陶冶人们的心性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鉴赏能力。②从创作的角度:创作富有民族特色、具有正能量的流行音乐,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③从交流的角度:加强与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交流,互相学习,提升技艺,促进文化融合与情感沟通。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相关材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从材料三第1段“从民间俗乐到国家仪式正乐,丝路上音乐交流涵盖演奏技巧、乐器等的互通;既有对家国的颂美咏唱,也有对人类和平相处、睦邻友好的呼唤赞美”可得出应该大力推广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的传统音乐,陶冶人们的心性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鉴赏能力。从材料三第2段“我们要以传统音乐为素材进行现代音乐的加工展演,根据传统乐器的特殊性及表现潜力,充分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受众的文化消费习惯和取向,改编优秀的传统乐曲;从内容或形式上对一些经典的古典音乐进行再创造再展示”可得出应该创作富有民族特色、具有正能量的流行音乐,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从材料三第3段“正是丝路沿线各国人民相亲相交的最佳媒介。我们要在认清自我文化特征、树立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潮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务实创新的精神,不断推进丝路音乐文化的交流融通,以音乐为纽带联结丝路沿线各国人民的情感与感性经验,架起联通‘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的友谊之桥”可得出加强与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交流,互相学习,提升技艺,促进文化融合与情感沟通。
6.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C项,“同时也暗示了她们婆媳之间关系紧张”错误,从小说内容来看,老妇对儿媳有疼爱、关心,也有无钱治病的无可奈何,此句并没有暗示两人关系紧张。C错误。故选C。
7.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突出了这些热衷于参加笔会的人不是真正喜爱诗歌”错误。二者的确形成了对比,但突出的是小媳妇这个乡村诗人对诗歌的喜爱及其生命的冷寂,并不是突出“这些热衷于参加笔会的人不是真正喜爱诗歌”。B错误。故选B。
8.
【参考答案】①疼爱儿子。儿子说看不见舞台,她不顾体弱要抱儿子。②热爱诗歌。她喜欢写诗,看诗人朗诵看得很投入。③坚强乐观。她身患癌症,脸色憔悴,却总是面带笑容。④娇小漂亮。她身材娇小,瓜子脸,有一双凤眼。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题干要求“概括小媳妇的形象特点”,那就要回到原文,找到关于小媳妇言行的描述,从中概括形象特点。如从“她说:‘妈妈抱你。’说着,就去抱孩子”“抚摸着他的头发,朝他笑着”中,可以概括出她疼爱儿子;从她身患重病还来听诗歌朗诵,可以看出她热爱诗歌;从她婆婆的话语里知道她身患癌症,但她常面带笑容,由此可以看出她乐观坚强;由原文“她身材娇小,瓜子脸上有一双漂亮的凤眼。不过,脸色有些憔悴。别人都穿着夹克,她还穿着羽绒衣,和这桃花朵朵开的春色极不协调”可知,娇小漂亮。
9.
【参考答案】(1)花既指献给诗人和小媳妇的实际的花,也是美好情感的象征。诗既指诗人朗诵的诗篇,也指小媳妇创作的诗篇和她的诗一样的生命。(2)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小媳妇不幸人生的同情和对其诗一样的生命的礼赞。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标题内涵和探究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表里两个方面理解标题含义。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其次还要看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与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的联系等。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情感,要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来分析。首先理解标题,既要答出表层意思,又要答出深层意思。“花”“诗”在小说中很容易就能找到对应内容,而深层意思则要结合小说主旨去理解。“花”是美丽的,从给诗人献花、小媳妇让儿子以后想自己时就送花给自己等情节可知花象征着美好的情感。“诗”的深层意思则要联系小说的主人公小媳妇的精神世界来分析。小说讲的是一个身患重病、热爱写诗的小媳妇的故事,展现的是她的苦难和美好,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对她的同情和赞美。
10.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白”是李白,“字太白”指李白的字是太白,“白”和“字”之间应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因”的意思是“于是”,“因以命之”是“母梦长庚星而诞”的结果,所以应在“诞”和“因”之间断开,据此排除D项。
句子翻译: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亲梦见长庚星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后来天赋过人,才华横溢。李白喜欢奔放地舞剑,见义勇为,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故选C。
11.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古代常常以名为敬称,以字表示谦称”错误,古代常常以名为谦称,以字表敬称。故选A。
1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郭子仪认为李白很奇特”错误,由原文“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可知,当初,李白游历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由此可知,是李白认为郭子仪很奇特。故选D。
13.
【参考答案】(1)高力士以此为耻辱,就摘选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
(2)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流放夜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赋分点:(1)耻,以……为耻;摘,摘选;以,连词,用来。(2)至是,到这时;请官,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赎,抵免刑罚。
14.
【参考答案】①“恳求还山”体现了李白高傲正直,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②成为永王的僚佐表现他仍有“济苍生,安社稷”的伟大抱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李白的经历和追求。由原文第2段内容可知,李白的政治道路因权贵和妃嫔的阻挠而受阻,而他“喜纵横击剑,为任侠”,断不会向恶势力低头,便请求皇帝放自己回老家。“恳求还山”体现了李白高傲正直,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但李白离家之时是充满热情,积极入世,想要施展才干的,所以他才会在后期成为永王的僚佐,表现他仍有“济苍生,安社稷”的伟大抱负。
【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亲梦见长庚星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后来天赋过人,才华横溢。李白喜欢奔放地舞剑,见义勇为,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又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住在徂徕山中,天天饮酒沉醉,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说:“你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啊!”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为乐。于是(贺知章)向玄宗推荐了李白。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李白趁机献上一篇奏颂,皇上很高兴,赐给他饭食,并亲手为他调和肉汤,降旨让李白任供奉翰林。李白曾大醉,在皇上面前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以此为耻辱,就摘选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李白更加高傲放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饮酒八仙人”。后来他恳求还山。玄宗赏赐给他黄金,下诏让他回去。
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闯过县衙。县令不知是李白,十分生气地派人把李白拉到官厅下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呕吐后曾使皇上用的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调和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来到此地。”李白大笑而去。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到金陵,他身穿宫锦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璘在东南地区任节度。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招聘为军中幕僚。后来李璘起兵造反,李白逃回到彭泽。李璘失败后,李白受牵连被关在浔阳的监狱中。当初,李白游历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流放夜郎。
李白晚年喜欢黄老之学,乘船渡牛渚矶,带着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当初,李白喜欢谢家青山,如今他的墓就在那里。
15.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对其遭遇的同情”错误,“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意是: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像秋天的竹竿。写友人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写出了友人已修炼到心如枯井,不起波澜的程度,而且像秋天的竹竿一样有气节有操守。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故选C。
16.
【参考答案】体现出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作者和友人宦海沉浮、身世飘零,但作者认为人生犹如旅店,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体现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关注诗歌中的“情语”,这些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二要关注诗歌中的“景语”,景物的特征和意境特点与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三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意思是: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馆,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就不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了。词的结尾,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17.
【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3)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沃”,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18.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例句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项,引号表示特殊含义;B项,表示特定称谓;C项,表示引用;D项,表示着重指出。故选A。
19.
【参考答案】①雾霭尚未散去,呈现出若有似无的朦胧感,这与纱巾的轻柔,朦胧相似;②太阳升起后山谷变得秀丽起来,这与少女的脸有相似之处。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还未散去的雾霭,在山谷中轻轻游动,像一块蒙在少女脸上的纱巾”这是一个比喻句,本体是“雾霭”“山谷”,喻体分别是“纱巾”“少女”。“还未散去”“轻轻游动”是“雾霭”的特点,呈现出似有若无的视觉感;“蒙在脸上”是“纱巾”的特点,给人一种朦胧、神秘感;云退去后明丽的“山谷”与青春靓丽的“少女”在形象上也相似。可见本体与喻体之间具有相似点。
20.
【参考答案】“吞没”运用了比拟手法,表现了云团飘动的动感,给人充满力量的感觉,更能表现“巨大云团,像狂怒的海潮”的气势。用“淹没”无法体现巨大云团飘动的动感,缺少了一种气势。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首先看原词“吞没”所在的语句是“一块块巨大云团,像狂怒的海潮,吞没了条条山沟,冲击着道道山梁”,这句话形象生动的描摹了秋季的天空腾起的云团笼罩天地的过程和气势。“吞没”一词,从修辞看,运用了比拟手法,把人或者有生命的动物具有的动作行为赋予自然现象,形象生动具体,颇具画面感,写出了云雾席卷过来的气势。改词“淹没”多用于水的覆盖,对应“海潮”修辞效果不突出,给人印象和感觉一般。缺少气势和力度,不能很好地表现当时的状态,而且“吞没”更强调主动和时效性,“淹没”表现的是客观效果。
21.
【参考答案】③“计算机”改为“计算模式”;④“量子的叠加”前加“利用”;⑦“5倍”改为“五分之一”或删去;⑨“使用理解”改为“理解使用”。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③处,“量子计算是一种……的新型计算机”主宾搭配不当,“计算机”改为“计算模式”;④处,“量子的叠加”前缺少谓语动词,应加上“利用”;⑦处,“缩小5倍”搭配不当,“5倍”改为“五分之一”或删去;⑨处,“使用理解”语序有误,应先理解再使用,改为“理解使用”。
22.
【参考答案】①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与人沟通的桥梁
②我不想知道你的藏书多么丰富
③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通向成功的阶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以仿写句子的形式考查。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严格一致。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本题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分析语境句式,主要用的句式为“我不想知道……,我只想知道……”;分析内容,选取一个事物,结合事物的特征及作用等仿写。“语言”可以写沟通、交流的作用。
23.
【写作指导】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篇任务驱动型的作文。立德树人,注重美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是时代的发展要求。美育关乎孩子的快乐幸福,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需要营造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整体美育环境并达成美育共识,“美育”的考查十分必要。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创设真实具体的情境任务,把写作和人生体验相结合,把任务指令和生活现实相结合,考查考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防止套作。
材料一叙述了三个事例,杨老师带领孩子用画漫画的方式抗击疫情,让我们感受到绘画艺术的力量;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式演唱,让我们感受到音乐震撼人心的作用;苏轼对人生的乐观豁达也与他广泛的审美情趣有关。三个事例都指向美在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美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美关乎着灵魂精神的滋养。材料二是美学家李泽厚对美育的定义。第一句话是说狭义的美育是指艺术教育,正如材料一中第一、二个事例所指,美育包含绘画、音乐等艺术。第二句话是从广义上理解美育,是说美育是人生境界的最高水准与追求,关乎到每个人灵魂的塑造与人生观的建立,材料一中的苏轼,正是在美的感受中走出低谷,升华人生。两则材料是有机关联的,材料一是从事例的角度表明美育的作用与价值,材料二是从理论的角度阐述美育的意义。两者都指向美育这个话题。考生可结合现实谈当前学校美育教育的短板,思考美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美育对社会的价值,多角度挖掘美育教育的多层意义,进而提出具体的可行性建议。
本题的任务理解:①“以上材料引发同学们的讨论”这是材料提供的情境背景。②“请你给校团委写一封信”要求行文中要有“我”的主体意识,交流对象是“校团委”,行文中应有对象意识。并且要体现书信体的文体格式和语篇功能。⑧“建议学校举办‘学会审美,健全人格’的主题周活动”,可联系现实,分析意义,提出合理建议。
参考立意:1.补足美育短板,让美育之花在校园绽放。2.在美的欣赏中滋养灵魂,在美的浸润中塑造人格。3.注重美育,全面发展。(创新美育形式,培养多元人才)4.美育让校园(生活、社会、个人)更美好。5.以美育人,时代所需。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2020-2021学年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 文(A)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1、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国音乐文化已有8000多年历史。时至今日,现代音乐创作依然延续着某些传统音乐的创作方式。
我国历史上,传统音乐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是周朝的礼乐;西周时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宫廷雅乐体系及一系列礼乐制度。尽管周公“制礼作乐”的初衷是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稳定,却也历史性地将之托举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滥觞。在西周礼乐制度下,周代宫廷音乐中的雅乐主要适用于重大仪典、祭祀等场合,其音乐风格庄严肃穆,乐句缓慢悠长,富有端庄高远之美。雅乐被历代文人士大夫奉为音乐正宗。先秦雅乐的遗风余韵,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伦理观念和审美倾向,是中华文明历史的重要开篇。
当代古典音乐演唱家哈辉提出“新雅乐”概念,并着手创立“新雅乐”体系。为了取得多元化视听效果,也为给观众尽可能还原古代社会生活真实场景,新雅乐演唱者在舞台造型上力求符合古代中国女性贤淑、优雅的特点,在服装和饰品上也试图对汉服进行复原,举手投足间尽显周代的礼仪风范。此外,新雅乐还注重运用现代配器、编曲技法甚至流行音乐元素,使其表现出一种古典与现代相互交融的特点。
“新雅乐”取材不仅限于古代雅乐。还有的取材于古典诗词,把经典古诗词用今天的旋律重新谱写,代表作品有《游子吟》《关雎》等;有的则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提取德、礼等思想范畴进行全新创作,代表作品有《礼》《孔子曰》等。“新雅乐”创作始终坚持“以礼修身、以乐化性”的艺术宗旨,不仅在曲调形式上保留了古风意境之美,而且将古代雅乐所承载的“仁德”精神用现代手法进行表现,这既是对传承千年礼乐文化的“复活”,又发扬了儒家以礼乐为本的教化精神。
以儒家为主要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被称为“礼乐文化”。礼乐是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古人对音乐的理解并不单是以声音表达情感的“艺术”,更非只是休闲生活的娱乐和点缀,而是要通过以和为德的“乐”来陶冶人的心性情操,实现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礼记·乐记》就指出:“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成于乐”就是要通过“乐”的陶冶和调节,来提升人的道德修养,成就理想人格。
当前,有一部分人沉迷于刺激、热闹、宣泄的“快餐音乐”。有些现代流行音乐作品为盲目取悦听众,过于注重情感的宣泄与感官的娱乐,而缺少文化内涵、精神品质的追求,其文化理念、审美定位都与古人对音乐的理解大相径庭。
总之,现代音乐创作有必要放弃一味追求“新奇特”“短平快”的趋势,而着力向民族传统、向古代雅乐回归,创作出更多富有民族特色、中国气派的时代华章,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为目标,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摘编自孙甜甜《激活古典雅乐的端庄之美》)
材料二:
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就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期。这一时期正是我国市场经济起步并不断高速发展之时,我国港台地区、日本、欧美、韩国的流行音乐先后大举进入内地市场,冲击着人们审美思潮,影响、改变着时代中青少年的音乐认知。青少年在这种音乐文化环境中,塑造着个性化的文化观念。“追星族”“粉丝群”纷纷涌现,他们高昂的激情,不断刺激着流行音乐市场的勃发。
人们欣赏流行音乐的工具也在发展。从收音机、录音机到手机视频、Ipad等高科技成果,这些产品越来越“近距离”地满足了人们的欣赏需求。今天,我们随时可以看到在街头戴着耳机,在地铁低头凝视手机视频欣赏流行音乐的年轻人。流行音乐深入地介入到青少年人的生活中,深刻地影响着青年人的思考方式与社会行为方式。
流行音乐不像传统音乐、古典音乐那样深具严肃性,也不需要欣赏者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以便深刻理解作品的意义与内涵,不论是否学习过音乐知识,都能够很好地欣赏、模仿,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需求去理解音乐内容。
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来看,20岁上下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发展时期。他们的情感与意志都已基本塑造完整,只需要合适的机会和环境来表达个人情怀。众多青少年在种类丰富的流行音乐中,可以找到与之心态相适应的欣赏对象,尽情聆听,陶醉其中,使情感得以疏导,心境变得平和,精神得以升华,最终获得美的享受。此外,流行音乐在青少年中不仅仅用来自娱自乐,同时还是娱乐消遣、交际交往的有效方式。卡拉OK使他们从音乐欣赏者转变为参与者,这不仅使年轻人在消费的同时获得了身心愉悦,培养了乐观的性格和心态,还使人与人交流了感情,获得了改善、增进人际关系的益处。
(摘编自李春沐《建设良好的流行音乐文化氛围》)
材料三:
从民间俗乐到国家仪式正乐,丝路上音乐交流涵盖演奏技巧、乐器等的互通;既有对家国的颂美咏唱,也有对人类和平相处、睦邻友好的呼唤赞美。“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的音乐弥漫丝路沿线地区人民的“生活世界”,浸润人民的身心情感,成为各个时代丝路上各国人民“民心相通”的先行者、奠基者和典范形态。
我们要以传统音乐为素材进行现代音乐的加工展演,根据传统乐器的特殊性及表现潜力,充分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受众的文化消费习惯和取向,改编优秀的传统乐曲;从内容或形式上对一些经典的古典音乐进行再创造再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强化音乐艺术与技术发展的融合。比如“一带一路”世界合奏的音乐视频,就是利用中国元素的特色和数字技术手段,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京剧与说唱、虚拟与现实融为一体,受到广泛传播和好评。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交”,而音乐“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正是丝路沿线各国人民相亲相交的最佳媒介。我们要在认清自我文化特征、树立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潮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务实创新的精神,不断推进丝路音乐文化的交流融通,以音乐为纽带联结丝路沿线各国人民的情感与感性经验,架起联通“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的友谊之桥。
(摘编自孙晓杨《音乐交流: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纽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雅乐,周代亦称礼乐,因周公制礼作乐而产生,被奉为音乐正宗,影响绵延至今。
B.从模仿古代雅乐表演转为注重发扬礼乐为本的教化精神,意味着新雅乐走向成熟。
C.域外流行音乐大举进入,丰富了内地的音乐市场,彻底改变了青少年的音乐认知。
D.作为“一带一路”的使者,音乐是物质互通媒介,也是文化融合和感情交流纽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A项,“雅乐,周代亦称礼乐”混淆概念,从材料一“我国历史上,传统音乐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是周朝的礼乐;西周时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宫廷雅乐体系及一系列礼乐制度”“在西周礼乐制度下,周代宫廷音乐中的雅乐主要适用于重大仪典、祭祀等场合,其音乐风格庄严肃穆,乐句缓慢悠长,富有端庄高远之美”可知“雅乐”只是“礼乐”组成的一部分,选项错误;B项,“从模仿古代雅乐表演转为注重发扬礼乐为本的教化精神”理解错误,“意味着新雅乐走向成熟”于文无据,材料一第4段“‘新雅乐’创作始终坚持‘以礼修身、以乐化性’的艺术宗旨,不仅在曲调形式上保留了古风意境之美,而且将古代雅乐所承载的‘仁德’精神用现代手法进行表现,这既是对传承千年礼乐文化的‘复活’,又发扬了儒家以礼乐为本的教化精神”是关于礼乐教化的内容,但是没有选项的信息,可知“从模仿古代雅乐表演转为注重发扬礼乐为本的教化精神”于文无据,“意味着新雅乐走向成熟”在文中也没有相关信息。C项,“彻底改变了青少年的音乐认知”说法过于绝对,从材料二第1段“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就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期。这一时期正是我国市场经济起步并不断高速发展之时,我国港台地区、日本、欧美、韩国的流行音乐先后大举进入内地市场,冲击着人们审美思潮,影响、改变着时代中青少年的音乐认知。青少年在这种音乐文化环境中,塑造着个性化的文化观念。”可知原材料没有“彻底”之意。故选D。
2.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立足当下,追根溯源,提出现代音乐创作要继承民族传统和古代雅乐的主张。
B.第五段主要运用了引证法,重点论证了“乐”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化作用。
C.文章对“快餐音乐”的辩证分析,能引发人们对现代音乐创作走向进行深入思考。
D.文章整体上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使论证内容纲目清晰,层次井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C项,“辩证分析”分析错误,从材料一第6段“当前,有一部分人沉迷于刺激、热闹、宣泄的‘快餐音乐’。有些现代流行音乐作品为盲目取悦听众,过于注重情感的宣泄与感官的娱乐,而缺少文化内涵、精神品质的追求,其文化理念、审美定位都与古人对音乐的理解大相径庭”可知文中原文分析的是“快餐音乐”的弊端,并不是辩证分析的,选项分析错误。故选C。
3.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新雅乐,就是用现代配器、编曲技法和流行音乐元素来演绎古代雅乐的艺术形式。
B.新雅乐尽管借鉴周代典礼、祭祀上宫廷雅乐的表演形式,但却与之有着质的区别。
C.追星族、粉丝群的广泛存在,体现出青少年对于流行音乐文化的公开化拥护态度。
D.改编传统乐曲,既是对各地受众文化消费习惯的尊重,也是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A项,表述不全,从材料一第3段“为了取得多元化视听效果,也为给观众尽可能还原古代社会生活真实场景,新雅乐演唱者在舞台造型上力求符合古代中国女性贤淑、优雅的特点,在服装和饰品上也试图对汉服进行复原,举手投足间尽显周代的礼仪风范。此外,新雅乐还注重运用现代配器、编曲技法甚至流行音乐元素,使其表现出一种古典与现代相互交融的特点”的“此外”一词可知新雅乐除了选项中的表现形式以外,还有其它的表现形式。故选A。
4.流行音乐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①我国经济腾飞、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呼唤文化的多元化,吸引了外域流行音乐进入;②科技进步带动了流行音乐的快速传播;③流行音乐通俗易懂、易学易唱的特点适应了人们的娱乐需求;④流行音乐种类丰富,契合了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锁定答案范围,筛选并提取出符合答案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最后整理成答案。本题从材料二第1段“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就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期。这一时期正是我国市场经济起步并不断高速发展之时,我国港台地区、日本、欧美、韩国的流行音乐先后大举进入内地市场,冲击着人们审美思潮,影响、改变着时代中青少年的音乐认知”可知我国经济腾飞、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呼唤文化的多元化,吸引了外域流行音乐进入;从材料二第2段“人们欣赏流行音乐的工具也在发展。从收音机、录音机到手机视频、Ipad等高科技成果,这些产品越来越‘近距离’地满足了人们的欣赏需求”可知科技进步带动了流行音乐的快速传播;从材料二第3段“流行音乐不像传统音乐、古典音乐那样深具严肃性,也不需要欣赏者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以便深刻理解作品的意义与内涵,不论是否学习过音乐知识,都能够很好地欣赏、模仿,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需求去理解音乐内容”可知流行音乐通俗易懂、易学易唱的特点适应了人们的娱乐需求;从材料二第4段“众多青少年在种类丰富的流行音乐中,可以找到与之心态相适应的欣赏对象,尽情聆听,陶醉其中,使情感得以疏导,心境变得平和,精神得以升华,最终获得美的享受。此外,流行音乐在青少年中不仅仅用来自娱自乐,同时还是娱乐消遣、交际交往的有效方式”可知流行音乐种类丰富,契合了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
5.当下我们应该如何营造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①从继承的角度:大力推广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的传统音乐,陶冶人们的心性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鉴赏能力。②从创作的角度:创作富有民族特色、具有正能量的流行音乐,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③从交流的角度:加强与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交流,互相学习,提升技艺,促进文化融合与情感沟通。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相关材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从材料三第1段“从民间俗乐到国家仪式正乐,丝路上音乐交流涵盖演奏技巧、乐器等的互通;既有对家国的颂美咏唱,也有对人类和平相处、睦邻友好的呼唤赞美”可得出应该大力推广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的传统音乐,陶冶人们的心性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鉴赏能力。从材料三第2段“我们要以传统音乐为素材进行现代音乐的加工展演,根据传统乐器的特殊性及表现潜力,充分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受众的文化消费习惯和取向,改编优秀的传统乐曲;从内容或形式上对一些经典的古典音乐进行再创造再展示”可得出应该创作富有民族特色、具有正能量的流行音乐,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从材料三第3段“正是丝路沿线各国人民相亲相交的最佳媒介。我们要在认清自我文化特征、树立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潮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务实创新的精神,不断推进丝路音乐文化的交流融通,以音乐为纽带联结丝路沿线各国人民的情感与感性经验,架起联通‘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的友谊之桥”可得出加强与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交流,互相学习,提升技艺,促进文化融合与情感沟通。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花与诗
王往
那一年三月,我们市的作协与石湖镇联办了一个笔会,就是冲着当地千亩桃园美景去的。
春光大好,吃饱喝足,既可亲近乡土,又可借物咏怀,还可以营造一下和谐局面,谁不高兴呢?市内的、各县区的大大小小的人物装了一辆大巴车,另有领导专车和个别自驾者,一路欢歌,奔向了石湖镇。
镇长也是个诗人,特别热心此项活动,在桃园里辟了一块地,搭了舞台。上午开完会后,下午就是歌咏会:作家们自娱自乐,以唱歌、朗诵为主。与会者都夸这个策划好,别出心裁。我没报表演节目,就在台下看着,好看的就多看一会儿,不好看的就随意走动走动。
当我走到舞台前方西北角时,看到一个小媳妇拉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站在舞台边。因为眼前总有人走动,她不时地左右侧着身子。小男孩想挣脱她的手,被她一用力又拉住了。小男孩说:“妈妈,我看不见。”她说:“妈妈抱你。”说着,就去抱孩子。孩子往后一退说:“我不要你抱,你抱不动我。”她笑笑:“那你自己玩,别瞎跑啊。”孩子笑着跑开了。
她身材娇小,瓜子脸上有一双漂亮的凤眼。不过,脸色有些憔悴。别人都穿着夹克,她还穿着羽绒衣,和这桃花朵朵开的春色极不协调。
她看得很投入。有一个诗人朗诵得比较动情,她的眼里就溢出了泪水。
这时候,一个老妇走到她身边,半是抱怨半是心疼地说:“三蝶,你在这儿干什么?你这身体能出来吗?走,跟我回去,孩子呢?”这个叫三蝶的少妇指着人群里的孩子说:“在那儿呢!妈,你回去,我看一会儿再走。”老妇说:“你怎么不听话呢?快带孩子回去,别受了凉。”少妇有些着急,眉头拧了一下说,我自己知道,一点儿风没有,哪会受凉?”
老妇很无奈地叹着气。
我挪了个地方,又站下了。这时候,老妇走到我身边,嘀咕了一句:“唉,好话也不听。”
我朝老妇看了一下,老妇似有好多苦恼急于说出,朝小媳妇的方向望了一眼对我说:“那是我媳妇,她的病不轻呢。”
我说:“哦?”
老妇说:“生的是那种病,治不好了。”
我很吃惊。“那种病”是我们这里人对“癌症”的讳称。
老妇又说:“这孩子命苦,十几岁就出去打工了,得了这病时才25岁,就在去年。”
我一阵难过,问老妇:“治了多长时间?”
老妇说:“去了几回医院,就没钱了,男人现在还在外头挣钱呢,她在家吃点儿中药,拖着。唉,也不晓得能拖多长时间,要是能拖下去就好了……有病了,脾气不好,不听话……”老妇说完,擦了一下眼睛。我不忍心看,低下头去。
这时候,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把野花上了台,献给了正唱歌的一位作家,作家显然很感动,接过花后给小女孩鞠了一躬,观众们也很意外,想不到小女孩会有这么个机灵劲儿。台下响起一阵掌声。
一位女诗人朗诵完了,那个小媳妇的儿子跑了上去,也献上了一束野花。主持人煽情地说:“这是最朴素的花,也是最有原生态气息的花,最美的花。鲜花送诗人,说明我们石湖镇是个有情有义的地方,说明我们石湖镇的孩子天生具有诗的品性,让我们为孩子为诗人为这春天的聚会鼓掌!”主持人一讲话,小男孩倒紧张了,又抹鼻涕又挠耳朵,不知怎么办好,突然拔腿就跑,跑到台边时跌了一跤,马上爬起来,又跑走了。台下笑成一片,再次鼓掌。
我看到小男孩跑到了他母亲身边。他大口喘着气,鼻尖冒着汗,小脸蛋涨得通红。他一到母亲身边,就紧紧依偎着母亲。他的母亲抚摸着他的头发,朝他笑着。她的脸色好像不再那么憔悴了,呈现出淡淡的红晕。
歌咏会结束了,离晚宴还有一段时间,我和几个文友就往桃园深处走去,边走边聊。走了一段路,我看见了那个小媳妇和她的儿子。小男孩又采了一把野花,递给他的母亲。
小男孩说:“妈妈,你也会写诗,刚才人家说有花送诗人,我要送你花。”
小媳妇纠正儿子说:“是鲜花送诗人,不是有花送诗人,懂不懂?”
小男孩说:“嗯,懂了,是鲜花。”
小媳妇接过花说:“好看!宝贝,妈妈以后不写诗了,你送不送妈妈花?”
小男孩说:“你写嘛,写那么长那么长——”小男孩伸开胳膊比画着。
小媳妇笑了:“好的,妈妈写,以后,妈妈就在这桃园里写了,天天在这儿,年年在这儿,想妈妈时,就给妈妈送花,好不好?”
小男孩说:“好!”
小媳妇又笑了,想要亲儿子时,看见了我们,有些羞,拉起儿子的手说:“宝贝,走,回家去。”
小男孩挣脱小媳妇的手,在前面蹦蹦跳跳,小媳妇加快了步子。
很快,他们就走远了,隐入花海中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介绍作协和石湖镇联办笔会,诗人们热热闹闹地登台表演,在这种背景下,主人公小媳妇出场了。
B.小男孩看不到舞台,小媳妇要抱他,他却说“我不要你抱,你抱不动我”,侧面说明了小媳妇身体不好。
C.“老妇似有好多苦恼急于说出”表明她因儿媳重病而有心理压力,同时也暗示了她们婆媳之间关系紧张。
D.小男孩给诗人献花,下台时跌了一跤,回到小媳妇身边时“小脸蛋涨得通红”,表现出他的紧张和兴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C项,“同时也暗示了她们婆媳之间关系紧张”错误,从小说内容来看,老妇对儿媳有疼爱、关心,也有无钱治病的无可奈何,此句并没有暗示两人关系紧张。C错误。故选C。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中较多地描述了人物的对话,不仅使故事情节得以自然推进,而且能够比较直观地表现人物性格。
B.小说中,小媳妇与到石湖镇参加笔会的诗人形成对比,突出了这些热衷于参加笔会的人不是真正喜爱诗歌。
C.“脸色有些憔悴。别人都穿着夹克,她还穿着羽绒衣……”中对“她”脸色、衣着的描写,为下文做了铺垫。
D.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和见证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便于抒发情感,引发读者思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突出了这些热衷于参加笔会的人不是真正喜爱诗歌”错误。二者的确形成了对比,但突出的是小媳妇这个乡村诗人对诗歌的喜爱及其生命的冷寂,并不是突出“这些热衷于参加笔会的人不是真正喜爱诗歌”。B错误。故选B。
8.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小媳妇的形象特点。(4分)
【参考答案】①疼爱儿子。儿子说看不见舞台,她不顾体弱要抱儿子。②热爱诗歌。她喜欢写诗,看诗人朗诵看得很投入。③坚强乐观。她身患癌症,脸色憔悴,却总是面带笑容。④娇小漂亮。她身材娇小,瓜子脸,有一双凤眼。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题干要求“概括小媳妇的形象特点”,那就要回到原文,找到关于小媳妇言行的描述,从中概括形象特点。如从“她说:‘妈妈抱你。’说着,就去抱孩子”“抚摸着他的头发,朝他笑着”中,可以概括出她疼爱儿子;从她身患重病还来听诗歌朗诵,可以看出她热爱诗歌;从她婆婆的话语里知道她身患癌症,但她常面带笑容,由此可以看出她乐观坚强;由原文“她身材娇小,瓜子脸上有一双漂亮的凤眼。不过,脸色有些憔悴。别人都穿着夹克,她还穿着羽绒衣,和这桃花朵朵开的春色极不协调”可知,娇小漂亮。
9.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花与诗”的内涵和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
【参考答案】(1)花既指献给诗人和小媳妇的实际的花,也是美好情感的象征。诗既指诗人朗诵的诗篇,也指小媳妇创作的诗篇和她的诗一样的生命。(2)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小媳妇不幸人生的同情和对其诗一样的生命的礼赞。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标题内涵和探究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表里两个方面理解标题含义。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其次还要看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与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的联系等。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情感,要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来分析。首先理解标题,既要答出表层意思,又要答出深层意思。“花”“诗”在小说中很容易就能找到对应内容,而深层意思则要结合小说主旨去理解。“花”是美丽的,从给诗人献花、小媳妇让儿子以后想自己时就送花给自己等情节可知花象征着美好的情感。“诗”的深层意思则要联系小说的主人公小媳妇的精神世界来分析。小说讲的是一个身患重病、热爱写诗的小媳妇的故事,展现的是她的苦难和美好,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对她的同情和赞美。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庾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花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节选自《唐才子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B.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C.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D.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白”是李白,“字太白”指李白的字是太白,“白”和“字”之间应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因”的意思是“于是”,“因以命之”是“母梦长庚星而诞”的结果,所以应在“诞”和“因”之间断开,据此排除D项。句子翻译: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亲梦见长庚星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后来天赋过人,才华横溢。李白喜欢奔放地舞剑,见义勇为,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故选C。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字,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字往往是名的补充和解释,古代常常以名为敬称,以字表示谦称。
B.翰林,官名。唐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为文学侍从之官。至德宗以后,翰林学士职掌撰拟机置文书。明清则以翰林院为“储才”之地,在科举考试中选拔一部分人入院为翰林官。
C.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与西安、洛阳、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有“六朝古都”“十朝古都”之称。
D.黄老,也称黄老学说,道教别称之一。“黄”指黄帝学派始祖黄帝;“老”指道教创始人老子,后世道教追奉他们为始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古代常常以名为敬称,以字表示谦称”错误,古代常常以名为谦称,以字表敬称。故选A。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不会“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李白曾游历并州(今山西太原),见到大将郭子仪,郭子仪认为李白很奇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郭子仪认为李白很奇特”错误,由原文“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可知,当初,李白游历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由此可知,是李白认为郭子仪很奇特。故选D。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2)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参考答案】(1)高力士以此为耻辱,就摘选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
(2)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流放夜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赋分点:(1)耻,以……为耻;摘,摘选;以,连词,用来。(2)至是,到这时;请官,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赎,抵免刑罚。
14.李白在“恳求还山”被赐金放还之后,又成为永王的僚佐。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①“恳求还山”体现了李白高傲正直,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②成为永王的僚佐表现他仍有“济苍生,安社稷”的伟大抱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李白的经历和追求。由原文第2段内容可知,李白的政治道路因权贵和妃嫔的阻挠而受阻,而他“喜纵横击剑,为任侠”,断不会向恶势力低头,便请求皇帝放自己回老家。“恳求还山”体现了李白高傲正直,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但李白离家之时是充满热情,积极入世,想要施展才干的,所以他才会在后期成为永王的僚佐,表现他仍有“济苍生,安社稷”的伟大抱负。
【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亲梦见长庚星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后来天赋过人,才华横溢。李白喜欢奔放地舞剑,见义勇为,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又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住在徂徕山中,天天饮酒沉醉,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说:“你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啊!”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为乐。于是(贺知章)向玄宗推荐了李白。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李白趁机献上一篇奏颂,皇上很高兴,赐给他饭食,并亲手为他调和肉汤,降旨让李白任供奉翰林。李白曾大醉,在皇上面前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以此为耻辱,就摘选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李白更加高傲放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饮酒八仙人”。后来他恳求还山。玄宗赏赐给他黄金,下诏让他回去。
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闯过县衙。县令不知是李白,十分生气地派人把李白拉到官厅下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呕吐后曾使皇上用的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调和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来到此地。”李白大笑而去。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到金陵,他身穿宫锦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璘在东南地区任节度。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招聘为军中幕僚。后来李璘起兵造反,李白逃回到彭泽。李璘失败后,李白受牵连被关在浔阳的监狱中。当初,李白游历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流放夜郎。
李白晚年喜欢黄老之学,乘船渡牛渚矶,带着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当初,李白喜欢谢家青山,如今他的墓就在那里。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注】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元佑三年,钱穆父获罪出知越州,元佑五年徒知灜州,于次年春启行,途经杭州,苏轼以此词赠行。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与钱穆父京城一別后,时隔三年再次重逢,今又将分别,令人慨叹。
B.钱穆父如春风般温暖的笑容,与他辗转天涯、踏尽红尘的辛劳形成对比。
C.作者以古井水、秋竹作比,表达了对友人品性的赞美和对其遭遇的同情。
D.“淡月微云”营造出凄清的氛围,情景交融,烘托作者惆怅、感伤的心情。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对其遭遇的同情”错误,“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意是: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像秋天的竹竿。写友人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写出了友人已修炼到心如枯井,不起波澜的程度,而且像秋天的竹竿一样有气节有操守。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故选C。
16.“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体现出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作者和友人宦海沉浮、身世飘零,但作者认为人生犹如旅店,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体现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关注诗歌中的“情语”,这些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二要关注诗歌中的“景语”,景物的特征和意境特点与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三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意思是: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馆,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就不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了。词的结尾,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离骚(节选)》中,表达诗人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纵然九死不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年轻貌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扬州慢(淮左名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杜牧《题扬州禅智寺》中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3)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沃”,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秋天的天空是特别高的,看,那一块块巨大云团,像狂怒的海潮,吞没了条条山沟,冲击着道道山梁。不一会儿,一些高耸的山脊只剩下一个个小的山头,就像茫茫大海上的一些孤岛。渐渐地,云退去,天也显得亮一些了。还未散去的雾霭,在山谷中轻轻游动,像一块蒙在少女脸上的纱巾。一座座亭台楼阁,若隐若现。一些勤快的小鸟,也对着山谷放开了歌喉。啊,多么美的景色呀!我就像来到了神话中的仙境,不由得产生一种飘飘然的感觉,仿佛我这个凡夫俗子,此刻也已脱胎换骨了。“日出!”日出时有人激动地叫喊。我定了定神,朝东面望去。但见在天地交界处,有几片云彩悄悄换上了金色衣服,显得异常美丽。那游动的雾霭也好像猜出人们的心理,知趣地躲到一边。此时,整个空气像凝固了一样。起初,太阳在几片朝霞中间,露出一点儿细缝,像一根红线。接着,那根红线逐渐膨大,不久就变成一个鲜红的橘瓣儿。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太阳的半边笑脸,它仿佛十分费劲儿,一纵一纵,摆脱一切阻碍它前进的“绊脚石”。终于,它从霞光中跳出来,发出灿烂的光芒。
18.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摆脱一切阻碍它前进的‘绊脚石’”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
B.上海市公安局发布消息,长三角地区户籍类证明统一调整名称为“户籍事项证明”。
C.中国有句俗话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说的是要做事须得有大无畏的精神。
D.在父亲刚喊出“三”的时候,小孩把头往下一扎就跳下了水。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例句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项,引号表示特殊含义;B项,表示特定称谓;C项,表示引用;D项,表示着重指出。故选A。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①雾霭尚未散去,呈现出若有似无的朦胧感,这与纱巾的轻柔,朦胧相似;②太阳升起后山谷变得秀丽起来,这与少女的脸有相似之处。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还未散去的雾霭,在山谷中轻轻游动,像一块蒙在少女脸上的纱巾”这是一个比喻句,本体是“雾霭”“山谷”,喻体分别是“纱巾”“少女”。“还未散去”“轻轻游动”是“雾霭”的特点,呈现出似有若无的视觉感;“蒙在脸上”是“纱巾”的特点,给人一种朦胧、神秘感;云退去后明丽的“山谷”与青春靓丽的“少女”在形象上也相似。可见本体与喻体之间具有相似点。
20.将文中加点的词语改成“淹没”,两者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吞没”运用了比拟手法,表现了云团飘动的动感,给人充满力量的感觉,更能表现“巨大云团,像狂怒的海潮”的气势。用“淹没”无法体现巨大云团飘动的动感,缺少了一种气势。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首先看原词“吞没”所在的语句是“一块块巨大云团,像狂怒的海潮,吞没了条条山沟,冲击着道道山梁”,这句话形象生动的描摹了秋季的天空腾起的云团笼罩天地的过程和气势。“吞没”一词,从修辞看,运用了比拟手法,把人或者有生命的动物具有的动作行为赋予自然现象,形象生动具体,颇具画面感,写出了云雾席卷过来的气势。改词“淹没”多用于水的覆盖,对应“海潮”修辞效果不突出,给人印象和感觉一般。缺少气势和力度,不能很好地表现当时的状态,而且“吞没”更强调主动和时效性,“淹没”表现的是客观效果。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2020年9月12日,①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上线。②本源量子公司董事长孔伟成博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③量子计算是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调控量子信息单元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机。④“简单来说,量子计算机就是使用量子器件制造,量子的叠加与纠缠特性,运行量子算法与量子软件的新型计算设备。⑤量子计算是人类下一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突破方向。⑥半导体芯片的制程目前已经达到了5纳米的尺度。⑦5纳米大小只相当于40个硅原子大小,如果硅基半导体器件继续缩小5倍至1纳米级,⑧那就意味着我们已经从‘经典物理学’深入到了‘量子物理学’领域。⑨在本源量子云上运行体验典型量子应用,能够让用户更好地使用、理解本源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
【参考答案】③“计算机”改为“计算模式”;④“量子的叠加”前加“利用”;⑦“5倍”改为“五分之一”或删去;⑨“使用理解”改为“理解使用”。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③处,“量子计算是一种……的新型计算机”主宾搭配不当,“计算机”改为“计算模式”;④处,“量子的叠加”前缺少谓语动词,应加上“利用”;⑦处,“缩小5倍”搭配不当,“5倍”改为“五分之一”或删去;⑨处,“使用理解”语序有误,应先理解再使用,改为“理解使用”。
22.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照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5分)
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多么华美,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
【参考答案】①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与人沟通的桥梁
②我不想知道你的藏书多么丰富
③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通向成功的阶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以仿写句子的形式考查。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严格一致。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本题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分析语境句式,主要用的句式为“我不想知道……,我只想知道……”;分析内容,选取一个事物,结合事物的特征及作用等仿写。“语言”可以写沟通、交流的作用。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疫情期间,湖北仙源中学的杨老师带领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画笔,以一幅幅励志漫画来驱散疫情的阴霾。厦门六中合唱团用阿卡贝拉的形式演唱《夜空中最亮的星》《微光》,一首首经典歌曲令人泪目。追溯历史,打开苏轼的朋友圈,我们看到有文与可的《墨竹》、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帖》,还有赤壁的清风明月……也许正是这些美好让他走出生命的泥淖。
材料二:
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认为,狭义的美育主要指艺术教育。而广义的美育是指一个人在人生境界中所达到的最高水准,也就要关系到每个人怎样去追求和建立自己的人生观。
以上材料引发了育才中学同学们的思考与讨论,作为该校的一名学生,请你给校团委写一封信,建议学校举办“学会审美,健全人格”的主题周活动,署名统一用“李华”。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立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篇任务驱动型的作文。立德树人,注重美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是时代的发展要求。美育关乎孩子的快乐幸福,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需要营造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整体美育环境并达成美育共识,“美育”的考查十分必要。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创设真实具体的情境任务,把写作和人生体验相结合,把任务指令和生活现实相结合,考查考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防止套作。
材料一叙述了三个事例,杨老师带领孩子用画漫画的方式抗击疫情,让我们感受到绘画艺术的力量;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式演唱,让我们感受到音乐震撼人心的作用;苏轼对人生的乐观豁达也与他广泛的审美情趣有关。三个事例都指向美在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美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美关乎着灵魂精神的滋养。材料二是美学家李泽厚对美育的定义。第一句话是说狭义的美育是指艺术教育,正如材料一中第一、二个事例所指,美育包含绘画、音乐等艺术。第二句话是从广义上理解美育,是说美育是人生境界的最高水准与追求,关乎到每个人灵魂的塑造与人生观的建立,材料一中的苏轼,正是在美的感受中走出低谷,升华人生。两则材料是有机关联的,材料一是从事例的角度表明美育的作用与价值,材料二是从理论的角度阐述美育的意义。两者都指向美育这个话题。考生可结合现实谈当前学校美育教育的短板,思考美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美育对社会的价值,多角度挖掘美育教育的多层意义,进而提出具体的可行性建议。
本题的任务理解:①“以上材料引发同学们的讨论”这是材料提供的情境背景。②“请你给校团委写一封信”要求行文中要有“我”的主体意识,交流对象是“校团委”,行文中应有对象意识。并且要体现书信体的文体格式和语篇功能。⑧“建议学校举办‘学会审美,健全人格’的主题周活动”,可联系现实,分析意义,提出合理建议。
参考立意:1.补足美育短板,让美育之花在校园绽放。2.在美的欣赏中滋养灵魂,在美的浸润中塑造人格。3.注重美育,全面发展。(创新美育形式,培养多元人才)4.美育让校园(生活、社会、个人)更美好。5.以美育人,时代所需。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