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第2课时
复习目标(1分钟)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并会运用
2、掌握浮力的综合计算
3、加深理解浮力相关实验
课堂探究
自学内容:
课堂笔记
自学方法:
阅读笔记、整理知识规律
自学要求:
1、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
2、如何利用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沉浮?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浮沉条件:物体的浮沉决定于它受到的 和 的相对大小.
2.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
(1)当F浮>G物,物体 ;慢慢露出水面,
直至F浮 G物时,物体漂浮.
(2)当F浮=G物,物体 ;即可以停留在液体任何的深处,浮力不变.
(3)当F浮不变
下沉
悬浮
等于
上浮
重力
浮力
知识梳理
3.当物体是实心的时候,可以通过比较ρ液 与ρ物的关系来判断物体
的浮沉:
(1)当ρ液>ρ物时,物体 .
(2)当ρ液=ρ物时,物体 .
(3)当ρ液<ρ物时,物体 .
沉底
悬浮
漂浮
1.一物块的质量为90 g,体积为100 cm3,现将它浸没在水中,物体所受的浮力为 N,松手后,物体将会 (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最终静止时物体所受浮力为_____
N,排开水的质量为 g.(g取10 N/kg,ρ水=1.0 g/cm3)
90
0.9
上浮
1
2.如图所示,将一只玩具青蛙放入水中,它能漂浮于水面上;把它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它却沉入底部.则在这两种情况下这只玩具青蛙受到的浮力大小相比较( )
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在另一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A
随堂检测1
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重为10 N的小球,当小球的一半浸在水中时,测力计示数为如图所示,则小球受到的浮力为
N,小球的体积为 m3.
剪断悬吊小球的细线,小球在水中静止
时受到的浮力为 N.(g取10 N/kg)
10
1.2×10-3
6
A.甲球沉底,甲球的密度比乙球小
B.乙球漂浮,乙球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
C.水对A容器底部的压强比B的大
D.A烧杯溢出水的质量比B烧杯溢出的小
4.图中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象,利用这两种物质制成两个质量相同的实心球,分别放入A、B两个相同的盛满水的烧杯内静止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D
A.一直变大 B.先变大后不变
C.一直不变 D.先不变后变大
5.(2021常州)2021年3月23日,巴拿马籍大型货轮“长赐号”在苏伊士运河搁浅,如图甲所示.28~29日,海水涨潮、运河水位持续上升,28日“长赐号”仍处于搁浅状态,29日“长赐号”脱离运河河底,随着水位上升船身逐渐升高,最终如图乙所示.28~29日,海水涨潮、运河水位持续上升过程中,“长赐号”受到的浮力( )
B
二、浮力的应用
1.轮船、密度计是利用漂浮时 的性质来工作.
2.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通过 来实现的.在下潜或上浮的过程中浮力 .
3.气球和飞艇通过充入密度比空气 的气体从而实现升空.
小
不变
改变自身重力
浮力等于重力
知识梳理 2
1.a、b是两根完全相同的密度计,密度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最小的刻度是在密度计的__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现将a、b分别放入两个盛有不同液体的相同容器甲、乙中,两种液体的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则两种液体的密度ρa______ρb,两个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甲 F浮乙两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F甲______F乙(后三空均选填“>”“<”或“=”)。
上方
>
=
>
随堂检测2
2.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飞艇和飞机获得升力的原理相同
B.氢气球在空中上升时,受气压影响体积会变大
C.热气球内充的是加热后体积膨胀的热空气
D.配置适当浓度的盐水来选种时,漂浮的种子是不饱满的
3.(2021·山西)如图是“寻梦”学习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通过胶管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或上浮(胶管在水中的体积忽略不计)。若从烧瓶中吸气,使其从图示位置下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潜水艇”所受的浮力逐渐变小
B.“潜水艇”排开水的重力保持不变
C.“潜水艇”顶部受到水的压强保持不变
D.“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浮力的大小来实现下沉的
A
B
4.(2021·乐山)用细绳连在一起的气球和铁块,恰能悬浮在盛水的圆柱形容器内的某一位置(如图实线所示),若用一细铁丝(铁丝体积不计)将铁块轻轻向下压较长一段距离后(如图虚线所示),气球受到的浮力、气球和铁块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将 ( )
A.变小、下沉、变小 B.变小、下沉、不变
C.不变、悬浮、变小 D.不变、悬浮、不变
A
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若用甲、乙、丙三种物质制成质量相同的实心小球,把它们分别轻轻放入三个装满水的相同烧杯中,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小球的体积:V甲>V乙>V丙
B.三个小球受到的浮力:F甲=F乙<F丙
C.三个烧杯对水平面的压强:p甲>p乙>p丙
D.若往放丙球的烧杯中加一定量的盐,丙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变大
C
6.甲、乙两实心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如图所示,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m2,体积分别为V1、V2,密度分别为ρ1、ρ2,所受浮力分别为F1、F2,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若m1>m2,则一定有F1>F2
B.若m1=m2,则一定有V1>V2
C.若V1=V2,则一定有m1>m2
D.若V1<V2,则一定有F1<F2
C
7.冰山露出海面的部分只是冰山的一小部分,所以常有“冰山一角”的说法。如图所示,冰山的质量为3×108 kg,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N;海水的密度取1×103 kg/m3,冰的密度取0.9×103 kg/m3,冰山浸入海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m3,冰山露出海面的体积与总体积之比为__________。(g取10 N/kg)
3×109
3×105
1∶10
8.如图所示,将同一个小球先后放入甲、乙两个盛满不同液体的溢水杯中,小球静止时,在甲杯中漂浮且一半露出水面,在乙杯中沉底。甲、乙两杯中溢出液体的质量分别为100 g和80 g,则小球的质量是________g。小烧杯的质量相同,若此时小烧杯对桌面压强分别为p1、p2,则p1________p2(选填“>”“=”或“<”);若乙杯中是水,则甲杯中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3。(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
100
2.5
A.F1=F2>F3 B.F2>F1>F3
C.F3>F2>F1 D.F3>F1=F2
1.将一个实心球分别放入水、盐水和水银中,如图所示,实心球受到的浮力分别用F1、F2、F3 表示,比较浮力大小,正确的是( )
C
课堂综合提升
A.西瓜受到的浮力大
B.梨子受到的浮力大
C.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2.小明将一个西瓜和一个梨子放入水缸中,发现西瓜浮在水面上,而梨子却沉入水底,如图所示.此时西瓜与梨子受到的浮力相
比较( )
A
A.甲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B.乙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C.木棒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D.木棒在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3.(2021烟台)小明同学在一根细木棒的下端缠绕了一些铁丝然后将它分别置于甲、乙两杯液体中,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a、b两物体的密度ρa=ρb
B.a、b两物体的质量maC.a、b两物体所受的浮力Fa>Fb
D.放入a、b两物体后,甲、乙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p甲>p乙
4..(2021永州)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的水面相平.现将a、b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分别放入甲、乙两个容器内,静止时a沉在甲容器底部,b悬浮在乙容器的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5.图甲是小勇研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A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h的关系实验装置.其中A是底面积为25 cm2的实心均匀圆柱形物体,用弹簧测力计提着物体A,使其缓慢浸入水中(水未溢出),得到F与h的关系图象如图乙中实线所示.(g取10 N/kg)
(1)物体A重为 N.
(2)浸没前,物体A逐渐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完全浸没时,A受到水的浮力为 N,A的密度为
kg/m3.
(4)小勇换用另一种未知液体重复上述实验并绘制出图乙中虚线所示图象,则该液体密度为 kg/m3.
0.8×103
1.5×103
2
变大
3
(1)物块未放入水中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3)物块的密度.
6.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底面积为50 cm2的圆柱形容器,容器中水深10 cm,现将一物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当物块浸没在水中时(物块不接触容器底面和侧面),容器内水深由10 cm上升到12 cm,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已知 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求:
6.解:(1)物块未放入水中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p=ρ水gh1=1.0×103 kg/m3×10 N/kg×0.1 m=1 000 Pa;
(2)物块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
V排=S(h2-h1)
=50×10-4 m2×(0.12 m-0.1 m)
=1×10-4 m3,
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1×10-4 m3=1 N;
(3)如图乙所示,用力F缓慢向下压物块,使其恰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比物块被下压前增加了多少
(1)物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物块的质量是多少
7.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底面积为5.0×10-3 m2的圆柱形容器,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现将一个体积为5.0×10-5 m3的物块(不吸水)放入容器中,物块漂浮在水面上,浸入水中的体积为4.0×10-5 m3.则:(g取10 N/kg)
课堂本P68
智力冲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