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核舟记》课件(共8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核舟记》课件(共8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7 09:44:0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82张PPT)
天津泥人张
苏州刺绣
山西剪纸
现代核舟记
核舟记
第一课时
魏学洢
大苏泛赤壁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句式。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究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PART.01
预习检测
作者链接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人,著有《茅檐集》。《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字词检测
器皿(mǐn)   罔不因势象形(wǎng)  贻(yí)
八分有奇(yòu jī) 二黍许(shǔ) 箬篷(ruò)
髯(rán) 石青糁之(sǎn) 诎(qū)
壬戌(rén xū) 舟楫(jí) 篆(zhuàn)
文体知识回顾
记 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属于记叙文的范畴。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如《岳阳楼记》。
课题探究
题目《核舟记》的“记”是不是“记叙”?
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_______。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___________的意思。文章全面而如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领会神奇的刻工。
说明文
描述、摹写
PART.01
朗 读 检 测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wéi)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 )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 )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wǎng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xuān)敞者为舱,篛(ruò)篷覆(fù)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中峨(é)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
鲁直居左
佛印居右
船头坐三人,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tǎn)胸露乳,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shǔ)。卧右膝(xī),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yǐ)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zhǐ),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您的正文已经简明扼要,但信息却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liǎo)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xī),技亦灵怪矣(yǐ)哉!
读准下列字的音。
罔( ) 贻( )
八分有奇( ) 黍( )
糁( ) 髯( )
褶( ) 膝( )
楫( ) 篆( )
狭( ) 属( )
壬戌( ) 箬( )
椎髻( ) 诎( )
wǎng


shǔ
sǎn
rán
zhě


zhuàn
xiá
rén xū
shǔ
ruò
zhuī jì

关于苏轼游赤壁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著名作品,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文章中雕刻家虽取材于这件事,却不受这件事的拘束。如大苏泛赤壁是确有其事,但当时并没有鲁直和佛印陪同。
互动学习
1.自读课文,理解字词,疏通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与课前预习,把握课文大意;
(2)圈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字、词、句。
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1)解决个人在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通过合作做到逐字逐句翻译;
(3)总结出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
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
木石,罔不 因 势 象形,各具
情态。 尝 贻 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
云。

动词,做。这里指雕刻。
无不,全都。
顺着,就着
模仿,这里指雕刻
神情姿态
曾经
应当是
(手艺)奇妙精巧的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宫室、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
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
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
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
糁(sǎn)之。
同“又”
零数
大约
高起宽敞的部分。
打开窗户
相对
关上窗户
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敞开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船舱。船舱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án)者为东
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
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戴着)高高的帽子
说话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横幅的书画卷子。东坡的右手拿着横幅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
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
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
属。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
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略微侧转(身子)
靠近
隐藏
极像

类似
同“屈”,弯曲
分明可数的样子。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佛,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头三人的位置及各自的特点:
中为苏东坡,左为黄鲁直,右为佛印和尚。
苏东坡:峨冠而多髯
佛印:绝类弥勒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
人。居右者椎(zhuī)髻(jì)仰面,左手倚一
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
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
容寂,若听茶声然。
撑船的人
同“横”
眼睛正视着(茶炉)
神色平静
好像
……的样子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在右边的人扎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脚趾,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夫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按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舟尾二舟子的特点:右…啸呼;左…听茶声。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
启壬(rén)戌(xū)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
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
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刻了作者的名字
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清楚明白
那只船的顶部较平,就在上面刻了作者的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楚明白,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船背刻了什么?
题字虽小却清晰,颜色黑色;篆章,颜色红色。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
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
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 不盈寸。盖简桃核 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刻有五个人

通“拣”,挑选
长而窄
竟然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八扇窗户;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书画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嘻,技艺也真神奇啊!



概说核舟之奇巧,引出由来。
详述核舟之精妙
船体设计的大小和格局
总括核舟,发出赞叹。
船中人物的神态和动作
船背技师的题款和着色



文章思路结构图示:
说明顺序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船头坐三人
中轩敞者
舟尾横卧一楫
其船背稍夷
整体
局部
中间
两边
船背
逻辑顺序
空间顺序
主——次
说明顺序:
核舟
总说核舟的规格
舟正面
船舱
船头
船尾
舟背面 
逻辑顺序
空间顺序
一词多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罕见。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又”。
为宫室、器皿、人物
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
是。
文言积累
同义词
约——可
历历——了了
状——然
大约
清清楚楚
……的样子
文言积累
通假字
“有”通“又”,还有零头。
为字共三十有四
“诎”通“屈”,弯曲。
诎右臂支船
“衡”通“横”,横。
左手倚一衡木
文言积累
“简”通“拣”,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数量词的用法。
①古代省略量词应补出。
②数词用在名词之后,翻译时应调整到名词的前面。
一( )手卷 一( )人
一( )桌 一( )椅
一( )扇 一( )抚尺
篆章一( ) 一( )舟
为人五( ) 为窗八( )










文言积累
虚词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启窗而观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径寸之木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其两膝相比者
其人视端容寂
表并列,
并且、而且。
表承接,不译。
表转折,却、但是。

助词,的。
代词,这。


他们的。
那。
文言积累
奇妙罕见
直径
大约
高起宽敞
左右相对
非常像
清清楚楚
清清楚楚
同“屈”,弯曲

学习巩固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⑵能以径寸之木( )
⑶高可二黍许( )
⑷中轩敞者为舱( )
⑸雕栏相望焉( )
⑹佛印绝类弥勒( )
⑺珠可历历数也( )
⑻钩画了了( )
⑼诎右臂支船( )
⑽其船背稍夷( )
解释红色的字
 
高可二黍许
石青糁之
峨冠多髯
佛印居右
两膝相比者
矫首昂视
八分有奇
为宫室
罔不
因势象形
尝贻余…
盖大苏
泛赤壁
乘船游
零数
原来是
曾 赠送
按照

做 刻
约 上下
涂 抹
高 胡须
坐在 处在
挨着

解释红色的字
与苏黄不属
横卧一楫
椎髻仰面
倚一衡木
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
了了
其色丹
曾不盈寸
盈寸
盖简桃核…
桃核修狭者
 类似  
  

…的样子
同“横”
发髻 

清清楚楚
 红 
尚 还 
满 
同“拣,挑选”

⑵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没有不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那人眼神正注视着茶壶,神色宁静,好像在听壶中的水开了没有的样子。
文言积累
(4)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对联、题名以及篆字印章,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
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隐现在手卷底下的衣服皱褶中。
(5)启窗而望,雕栏相望焉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推开窗来看,雕花的栏杆,两边相对。
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来雕刻成。
(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赤壁(的情景)。
(7)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核舟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高约二分。
文言积累
翻译下面两句:
翻 译 句 子
嘻,技亦灵怪矣哉!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啊,技艺也真是神奇啊!
总计这只船上,刻有五个人,刻了八扇窗……
文言积累
对下列几句“之”字的指代对象分析正确的是:( )
①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②闭之,则右刻清风徐来……
③石青糁之
④左臂挂念珠倚之
A.舱 雕栏 小窗 舟身
B.舱顶 小窗 刻的字 左膝盖
C.舱顶 小窗 雕栏 佛印
D.舱顶 刻的字 小窗 左膝盖
B
舱顶
小窗
刻的字
左膝盖
核舟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文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体会雕刻艺人的精湛技艺。
PART.01
预习检测
互动学习
1.研读第一段:
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
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
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
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
2.研读2-5段,找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有何特征?
3.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
4. 研读末段,作者为什么要统计“核舟”上的物品、文字的数目?
5. 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研读第一段:
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
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
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
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
盖大苏泛赤壁云。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奇巧
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的特征:
体积上:小
构思上:巧
雕刻的人、物、字数量上:多
奇巧
研读第2-----5段,思考讨论:
核舟
核舟
轩敞;箬篷;八扇小窗开关; 雕栏相对;对联;字的颜色
如何具体说明奇巧:
游览者的外貌;姿态;神情; 衣褶 ;念珠
舟子的神情和姿态
题字.篆文的笔画细,清楚
长、高
体积:
船舱:
船头:
船尾:
船背:
苏轼、黄庭坚、佛印三人各有何
不同的表现?
讨论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鲁直居左
佛印居右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左右舟子各具怎样的情态?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6
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
一舟子“若啸呼状”,显得悠然自得;另一舟子“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显得从容自若。
两舟子共同营造了一种愉悦、轻松、自由自在的气氛。加上舟尾横卧的舟楫,更加暗示了一种放任自流的悠闲境界。
探究
写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写船背面为什么只用一小段文字呢?
这是为了突出“核舟”的主题,同时也表现作者主次分明的技巧。
研读末段,作者为什么要统计“核舟”上的物品、文字的数目?
使读者得出核舟容量大、所刻景物甚多的结论。再用“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与之对比,使人们更强烈地感到这个玲珑剔透、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有巧夺天工之妙。以此突出雕刻精湛的技艺,自然引出下句的赞叹语句。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突出中心。
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从对象看,《桃花源记》记的是事,是记叙文;而《核舟记》记的是工艺品,是说明文。
从语言看, 《桃花源记》多用描写;而《核舟记》则多用说明。
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文章全面而如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领会神奇的雕刻技巧。
拓展延伸 探究文体
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小结
因材达标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请简要分析。



概说核舟之奇巧,引出由来。
详述核舟之精妙
船体设计的大小和格局
总括核舟,发出赞叹。
船中人物的神态和动作
船背技师的题款和着色



文章思路结构图示:
说明顺序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船头坐三人
中轩敞者
舟尾横卧一楫
其船背稍夷
整体
局部
中间
两边
船背
逻辑顺序
空间顺序
主——次
说明顺序:
核舟
总说核舟的规格
舟正面
船舱
船头
船尾
舟背面 
逻辑顺序
空间顺序
2.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因材达标
本来窗户已经十分之小,作者居然还能在窗上刻这么多字,显示出其技艺十分高超,而且极具艺术品位。同时,这枚核舟描绘的是苏轼泛舟游赤壁的故事,刻上赤壁赋的名句,也是与核舟的主题相呼应。所以刻名句于窗上起到了提高这枚核舟艺术价值的作用
因材达标
3.这是一篇古代__________(体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列数字】 (通过具体数字,表现语言的准确性,更具说服力。)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shǔ)许。
②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作比较】 (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①神情与苏、黄不属。
【打比方】 (打比方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
①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举例子】 (通过列举具体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①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通过“贻余核舟一”的例子,来证明“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观点)。
课堂小结
1.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雕刻艺人的精湛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