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诗词曲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诗词曲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7 10:3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老师莅临指导!
雪,洁白美丽,或轻舞或纷扬,给我们的生活增姿添彩,所以,它历来都是人们吟咏、描绘的对象。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白雪的名句,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1.了解诗人、写作背景和诗歌体裁。
2.反复诵读本诗,感受诗中描绘的奇特瑰丽的雪景,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3.培养审美情趣,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目标
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岑参就是其中之一。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旅生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时所作。
背景链接
岑参,盛唐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长于七言歌行,由于他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有深刻体验,故其诗多描写边地征战生活,边疆奇特风光及当地的生活习俗。他的诗气势磅礴,想象丰富奇特。
歌行体:“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相对于格律诗比较自由。
cén shēn sàn
qiú qīn bó
dū zhuó
yìn chè
我能读准字音
岑 参 散 入
狐裘 锦衾 薄
都 护 冷难着
饮 归客 风掣 红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合作探究
1.找出诗中描绘雪景的句子,想象画面,感受意境。
2.找出诗中有关送别的句子,化身作者,体会感情。
3.咏雪和送别有何联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北风席卷大地,枯草被吹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份就下起了大雪。
写风狂雪骤,突出地域之远、风力之大、飞雪之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然像是一夜间春风吹过,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顿时盛开。
比喻新颖贴切,描绘了壮阔迷人的塞北雪景图。
“忽”字不仅写出了边塞气象的变化无常,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非常惊奇的心声。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雪花飘进珠帘里,沾湿了罗幕,穿着狐皮大衣也不觉得暖和,丝锦被都显得单薄了。将军的硬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冰冷得难以穿上。
侧面表现风雪带来的严寒,突出了塞外雪天之奇冷。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沙漠上纵横交错地结着百丈厚的冰层,万里长空凝聚着暗淡阴森的云。
描绘了千里冰封、万里凝云之景,给人以奇异壮伟的感受;同时,酝酿了送别的气氛。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主帅在营帐里摆设酒宴送别即将归京的客人,宴席上还有胡琴、琵琶和羌笛奏出的胡地音乐助兴。
写军中宴饮,让人想象劝酒的热闹、话别的殷切和乐曲的悠扬。边塞乐器增添了几分悲壮的豪情。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傍晚大雪纷飞,落在辕门上,红旗冻僵在劲风中不再飘动。
写辕门外的冰雪画面,“风掣红旗冻不翻”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在轮台东门外送你离去,分手时大雪已覆盖了天山的路。
雪中送别的感人场面。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担忧。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山路迂回曲折,已经看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行的蹄印。
全诗诗眼。寓浓情于淡墨之中,给人一种言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怅然若失的感情。
合作探究
1.找出诗中描绘雪景的句子,想象画面,感受意境。
2.找出诗中有关送别的句子,化身作者,体会感情。
3.咏雪和送别有何联系?
全诗以“雪”为线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对“雪”的描写和赞美,表现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眷恋,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1.结构清晰,章法严谨。在结构上,全诗开得好,收得好。起始四句诗写风雪是外景,接着四句诗描写军营中的内景,进而又由内转向外,用两句诗写军营外的冰雪世界。前十句诗重点在咏雪。然后又由外转向内,写饯别宴席,再由内转向外,写送别时的情景,画面一个接着一个推出,如此大开大阖,奔腾跳跃,形成了本诗波澜起伏的意境。
写作特色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诗以“雪”为线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飞雪”“暮雪”“雪满”“雪上”是直接写雪;“散入珠帘”“百丈冰”“冻不翻”等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写“雪”。对“雪”的描写和赞美,表现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眷恋,对友人的惜别之情。“雪”的轻盈,暗示诗人的心情也是愉快的;“愁云”和“暮雪”相连,又显示出诗人心情的沉重;而“风掣红旗冻不翻”更暗示出诗人不得舒展的压抑心情,“雪上空留马行处”表露了诗人不舍友人的惆怅心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雪景图
帐外
结构梳理
边塞气候
美妙雪景
帐内
雪花飘扬
奇冷无比
帐外——冰天雪地,愁云万里
送别图
临别饯行——中军置酒,声响热烈
临行氛围——暮雪纷纷,红旗不翻
分别情景
归客登程,雪满天山
雪地蹄印,令人惆怅
豪迈气概
壮烈胸怀
1.背诵、默写本诗。
2.积累学过的咏雪和送别的诗句。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