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材料例题一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东方红》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 ……?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1)材料一歌颂的“大救星”是谁?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哪次会议上确立了他的领导地位?
答: 毛泽东,遵义会议。(2)早在1945年的重庆机场,很多人用“人民救星”的标语来毛泽东,你认为毛泽东得到重庆人民衷心拥护的原因何在?
答: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美蒋阴谋发动内战。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以人民的利益为重,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到重庆谈判,所以得到了重庆人民的衷心拥护。
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
答:邓小平,深圳。 (4)材料三的歌词是近现代中共领导人丰功伟绩的写照,请思考歌词中“当家做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些领导人?
答: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5)材料三中的“旗帜”是指什么?
答: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二、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回答:
(1)这一“基本路线”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答:中共十三大。
(2)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哪一年?标志性的事件是什么?
答:1956年。标志性的事件是——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3)这一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什么话?
答:“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三、阅读材料 材料:
材料一 “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材料二 “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材料三 “发展才是硬道理。”
回答:
①上述材料是谁说的?他在什么时候召开的什么会议上成为党的领导核心?
答:邓小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说“改革开放”的史实。
答:要点:
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在城市,从1985年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B.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
③从他说的话及其产生的影响等,你认为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于什么地位?简单说说原因。
答: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因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
四、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是资本主义的。
————邓小平南方谈话
说出邓小平南巡发表南方谈话的时间。
答:1992年。
2、邓小平提出的三条姓“资”姓“社”的标准是什么?
答: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为什么邓小平南方谈话“又是一个春天?”
答:因为邓小平的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五、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南方有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它被化为第一批经济特区后,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科学技术,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现在已发展成为现代化城市,人民生活水平开始步入小康水平,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有人以“一夜城”来形容它的发展变化之快。
请回答:1、文中提到的经济特区位于我国哪个省?叫什么地名?
答:广东省,深圳市。
2、为什么首先选择在这里办经济特区?
答:这里毗邻港澳,更容易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
3、经济特区“特”在什么地方?
答:国家对经济特区采取与内地不同的,更加开放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特区实行市场经济,利用集资外资进行建设,并为外商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投资环境。
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从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开始。国家放权让利,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以及利改税等政策。国家还发展承包经营、合资经营、联合经营、租赁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政策。
六、材料解析题: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请回答:①这段文字摘自党的什么会议的文件?
答:中共十三大。
②这段文字被称为什么内容?
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你能用最简明扼要的话概括材料叙述的内容吗?
答:“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七、“一九七九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的崛起座座新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 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1、歌词中的“老人”是指谁?“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答:邓小平,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歌词中的“老人”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你能说其中的一些内容吗?它有何影响?
答: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的讲话。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等等。影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3、歌曲歌颂了“老人”的丰功伟绩,请你说说这位“老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作了哪些贡献。试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
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他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他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党的十二大,他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大,他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92年南方讲话解决了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八、阅读材料
材料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江泽民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
材料二: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14日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34号主席令,公布了这部法律。这部法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新华网北京3月14日电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回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
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国两制”。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截至目前已经成功解决了哪两个问题?
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请你说出现今台湾“台独”势力的代表人物。
答:陈水扁。
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解决台湾问题的认识。
答:我国必将收回台湾。台湾历来是中国的领土。(史实:三国时,吴国派将军卫温、诸葛直到达夷洲(今台湾),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台湾正式归属中央管辖。清朝1683年派施琅收复台湾后于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我们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两国论”;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放弃使用武力;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加强两岸交流,加强对话和沟通。
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摘自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二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现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未独立,后患无穷。
——摘自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三 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摘自江泽民接受法国《国防政治》杂志采访时的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在解决台湾和祖国大陆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什么办法?
答:主张平等协商,和平统一。
2、材料二中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指什么?它后来有何发展?
答:平等会谈。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3、材料三中江泽民同志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强调什么?
答: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政治谈判,和平统一。
4、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有哪两次分离?
答: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与大陆短暂重聚,之后1949年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政权垮台,退踞台湾,致使台湾与大陆分离至今。
5、从上述材料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他们都主张采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问题?这些方针、政策的提出有何重要意义?
答:和平方式;这些方针、政策的提出有利于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6、目前中国共产党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7、目前,阻碍台湾与大陆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答:国际反华势力(美、日等)的阻挠;台独分子的分裂行径。
8、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答: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中国统一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对外。
请同学们认真掌握以上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