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06 06:4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
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1.对照世界地图,看一看世界城市分布与夜间灯光分布是否一致。
基本上一致
世界大都市
世界城市和人口分布不均匀,一般而言,城市的夜间灯光明亮,农村的夜间灯光暗淡或者无灯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灯光明亮,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地区灯光暗淡或者无灯光。
2.世界上有的区域夜间灯光闪耀,有的区域夜间则一片漆黑。夜间灯光分布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1987年,上海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近些年,陆家嘴房价均价飙到了每平米8万元左右,有些地段甚至每平米20万元。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城镇化
01
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城镇化的概念和标志
1、含义:城镇化又叫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①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③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④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
⑤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念等随之发生显著变化。
2、表现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观察图中上海陆家嘴的变化:
思考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3、动力机制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城 镇 化
农业发展
工业发展
服务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剩余劳动力
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镇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1~2题。
时期(年) 1985~1990 1991~2000 2001~2011
城镇用地年均增长率(%) 6.49 5.72 6.22
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 3.77 4.28 3.79
1.1985~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人均城镇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
2.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
A.城镇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镇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C
D
查阅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相关资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异同。
【材 料】
在城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主导驱动力有所不同。在城镇化刚起步阶段,农业生产为工业提供了原材料,为城镇发展提供市场,所以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城镇化最基本的动力。
【思考题】
同: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异:珠三角→侨乡投资;毗邻港澳,承接港澳的产业转移;
长三角→城市间的协调合作;承接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02
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世界城镇化的推进
1、时间差异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阶 段 特  点
工业革命前 发展极为缓慢
工业革命后 明显加快,城镇人口比重迅速攀升
现代社会 世界级大都市→城市群→大都市带
从世界各国的城镇化进程来看,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
英格兰大都市带
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
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
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
北美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涌现出伦敦、巴黎、纽约、东京、上海、香港等世界级大都市,并带动了城市群的整体提升。城市群进一步发展壮大,就形成了规模宏伟的大都市带。
比如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英格兰大都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北美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我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这些大都市带具备雄厚的综合实力和强大的辐射功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经济中枢。
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大多在 75% 以上,有些国家甚至高达 90% 。
有些大城市由于过度扩张,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2、空间差异
国家类型 起步时间 目前速度 城市化水平
发达国家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
中心城区
近郊
乡村
郊区城市化
中心城区
近郊
乡村
逆城市化
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城市中心衰落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中心城区更加繁荣
1911年用地
1949年用地
1990年用地
上海的逆城市化
发达国家为什么会出现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中心城区的居住环境渐趋恶化,居民陆续向外迁移,一部分商业和制造业由中心城区向边缘区迁移,城市外围地带的人口显著增加。
为了减轻中心城区的压力,一些大城市在周边建设了一系列卫星城和工业区。大多数城市家庭拥有小汽车,加之交通条件的改善,市区范围明显扩大,城市边缘区发展较快。
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
2、空间差异
国家类型 起步时间 速度 城市化水平
发展中国家



思考:巴西、印度同属发展中国家,目前两国城市化水平有何不同?
墨西哥城
城市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虚假城市化
南美洲国家
滞后城市化
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差异
2、空间差异
几个相关概念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间 19-20世纪 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 人口由市区迁 往郊区 人口迁往更远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农村和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堵;郊区基础设施的完善 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解
我国的城镇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显著拉动了城镇化进程。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1978—2017 年,我国城镇化水平由 17.9% 上升到 58.5%,平均每年约增长 1.0 个百分点。
我国六次人口普查城镇化水平
2、空间差异
项目 特点
城镇化速度
城镇化动力
产业结构变动
人口流动
城镇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特点
快,呈加速发展的态势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
内地向沿海、农村向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
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生态环境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基本协调,也有问题,如劳动力就业问题。
工业提供劳动力就业,为服务业提供发展空间,城市发展促进工业化的进程。
3.有关该国的城市化,叙述正确的是
A.进入逆城市化,人口流向农村
B.农业人口较少,基础设施完善
C.城市化水平高,属于发达国家
D.属虚假城市化,为发展中国家
读某国城市人口比例、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贫困率变化图。完成第3题。
D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03
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城镇规模逐步扩大,城镇功能日益增强,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的中心。
不利影响:
1、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对地理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导致人居环境质量普遍下降。
2、大城市的过度扩张,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给城市就业和配套服务造成很大压力,引发了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阻塞、房价居高不下、建设用地紧张等。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人口问题。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就业压力加大,失业人数上升,导致部分低收入者陷入贫困。
交通问题。 随着车辆数量增加,交通基础设施不能与之适应时,交通拥堵就容易发生,停车困难也逐渐出现。
住房问题。 城镇面积有限,过多的人口造成住房紧张,出现贫民窟和棚户区。
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人们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田园城市、智慧城市的目标,走健康、持续、绿色、高效的城镇化道路。
智慧城市运用数字城市技术,将城市中的人和物的信息按照地理位置进行组织,通过网络获取并传输海量数据,借助云计算进行实时处理,并将结果反馈到控制系统再进行智能化控制,从而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和运行。
智慧城市
答案:
优点: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使居民返回乡村; 建设新型城市,即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主要问题:田园城市理论的乌托邦特征非常明显。
… …
… …
问题:
(1)想一想,建设田园城市的优点和主要问题分别有哪些
图 霍德华田园城市理论示意
答案:
大面积的农田、绿地有利于改善都市区的生态环境;环状生态格局利于控制城镇规模,疏散城市职能;减轻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
… …
… …
问题:
(2)兰斯塔德城市群的绿心发展模式有哪些优越性
图 兰斯塔德城市群示意
答案:
田园城市理论和兰斯塔德城市群的绿心发展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镇化过程中带来的城市病。中国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必须结合具体区域实际情况,学习这些理论和模式的精髓,开展有中国特色的规划和建设。
… …
… …
问题:(3)议一议,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田园城市理论和兰斯塔德城市群的建设,对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哪些借鉴意义
兰斯塔德城市群示意
霍德华田园城市理论示意
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刮起了一股“大树移植风”,从移植大树再发展到搬迁古树。北方某沿海城市耗资 2 亿元“邀请”50 万株大树进城,以建设“森林型生态城市”。南方某沿海城市从广西、江西、安徽、湖南等地,购买了 5 000 余株树龄在100~400 年的古树来装扮城市。建设生态城市无疑是正确的,但大树移植费用昂贵,最大代价是要“牺牲”大量无辜的大树,眼下近距离移植技术的成活率仅60%左右。大量移植大树对树木原生存地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等自然灾害。移植古树还违反了国家保护古树的有关法规。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擅自买卖属于违法行为。一棵苗木要十几年甚至上百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因此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之说。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我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耐心地让小树在城市生长。
(1)“大树移植”可使大城市迅速绿化,但这种做法对生态环境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2)城市的绿化以山区的森林植被破坏为代价,而山区的水土流失又会给下游地区和城市造成哪些影响?
(3)你怎样理解“生态城市”的内涵?你认为应如何搞好大城市的绿化?
大量移植大树对树木原生存地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水资源缺乏,洪涝灾害多发。
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和适合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统一规划;城郊防护林和城内绿地构成层级系统;种植适生的本土植被;
花、草、灌、林相结合;依法保护绿地。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引发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随着近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和老人随青壮年劳动力举家迁入城市定居。完成4-5题。
4.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是
A.扩大粮食的进口规模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实施大规模休耕制度 D.鼓励劳动力大量回流
5.未成年人和老人迁入城市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①提高城市化水平 ②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③降低城市平均工资水平 ④增加城市公共服务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