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8角的初步认识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8角的初步认识苏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06 08:0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学会用尺子画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主动合作的意识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教具学具:三角尺、尺子、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猜一猜
同学们,今天李老师和咱们班的同学们一起去数学的图形王国走一走,看看那里有什么新知识,能够学到什么新本领,好不好?
(1)课件出示图形。
(2)同桌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猜一猜是什么图形。
(4)课件揭晓答案。
(5)指名回答是怎么猜的。
引出课题,齐念课题。(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体验
(一)认识角
(1)剪下原图中的角,共12个(课件出示)
(2)先独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组交流,这些剪下来的角有什么特征。师适时指导提示(板书:角的共同特征)
(3)拿出三角尺摸一摸
(4)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同步出示角的顶点、边)
板书(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并齐读
完整说出角的共同特征(指名回答)
(5)完成课堂练习纸第一题: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角并汇报(完成后同桌交流)
(6)指名说明理由(后三个图形不是角的理由说给同桌听,师适时指导提示,生再汇报)板书改为:都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的边。并齐读
(二)比较角的大小(老师拿出活动角,请同学们用已准备好的吸管制成1个角)
(1)听老师口令,将活动角变大或变小。你发现了什么?
(2)老师做了一个角,你能做一个比它大一些的角吗?(互相看看)你做的角真的比老师的大吗?(师生比较活动角的大小)
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呢?(示大小不同的两个角)
你为什么认为第一个角大呢?(指名回答)
(三)画角
我们会折角,会比角,那你会画一个角吗?
画角时除了纸和铅笔,还需要什么?——尺子(三角尺、直尺)——如果用手画,两条边就不直了。
(1)画角时要把什么都画出来?——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的边都画出来。
(2)展示自己的角并介绍。
(3)课件动画演示画角的过程,生说出画角的顺序,并板演。
怎么画一定是对的(指名回答,自我判断)
请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画角的:先确定角的顶点,再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这样就画成了一个角,这两条直直的线就是角的两条边。(师边说边示范画:先画顶点,再从顶点起向一个方向画一条边,最后再从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另一条边。)
(板书儿歌: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三、巩固练习:找出图中的角。
四、课堂小结:儿歌小结
五、应用拓展:正方形的纸片减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共同特征:都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的边。
画法:· · ·
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内容虽然简单,但由于学生年龄教小,加上生活经验不足,在教学中很难理解“角”这一抽象概念。经过一堂课的教学后,我想从两个方面对自己教案进行反思:
一、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原有的经验知识水平。教学中,在学生认识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后,我设计了“(出示几个角)让学生指出顶点,边。”这一环节,目的是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巩固。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角的各部分名称这一内容掌握得很好,
二、教学中存在问题:我把“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有关系”这一点有的学生混淆,特别是差生不够明白,放在“认识活动角”的后面。通过教学实践后,有些无法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来证实。,把这一内容放到了画角的后面,让学生在画一小一大两个不同角的过程中自己暴露出问题(有学生通过增加边的长度来使角变大),然后由教师引导解决,从而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有关系”这一样对于学生就更明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