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练习. 兰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水墨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绘画,以恬淡、优雅、隽永和落花无言、含而不露为特征。中国历代文人努力使自己的作品充满一种远离尘世的、高远的贵族气息,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具有思维语言特点的艺术之一。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水墨画的基本用笔技法后进行的一节校本实践课---怎样画兰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兰花的绘画方式,是学生熟悉墨与笔之间的关系,实践前面课时中的笔法。增加学生对于国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画出兰花叶子生动优雅的形状,以及掌握叶子之间的疏密关系和墨色的深浅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复习上周学过的笔法和墨色。
二、新授课 1、欣赏自然界中兰花的图片,请同学总结兰花形态的构成。欣赏有关兰花的诗歌,了解兰花“君子”般的性格品质。
2、欣赏画家画的兰花,教师示范,在画兰花叶子时注意提按。把兰花叶子分成组绘画,记口诀:一长二短三凤眼。
3、讲解、复习构图 (1)出示两张写意国画兰花作品,一张构图混乱,一张构图有聚有散,有大有小。请学生说说哪张好,为什么? (2)再拿第二张画与另一幅不但有聚有散,有大有小且有遮挡有画外有画的作品比较,问学生哪张好?为什么? (3)、欣赏学生优秀的绘画作品。
三、学生实践 每位学生完成一幅兰花叶子的组合。
要求:1、注意画面构图:有聚有散,有大有小、有遮挡有画外有画
2、老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展评 1、展示学生作品,提出问题。
2、老师提出改进意见
板书设计:兰花
课后小结:学生回家多观察兰花的叶子动态,画出兰花的神韵及君子风范。
《兰花》教学反思
关于“画国画兰花”的课后反思 ,本课的设计,通过课件的方式使学生在看的过程中体验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亲身体验水墨画的独特韵味,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做到因势利导、人尽其才。对水墨画的体验,使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起到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兰花》教学反思,整个课堂采用了欣赏、讲解、探索、等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对比、绘画的形式,尽可能的使教学活动更加完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兰花的造型特点从而让学生对兰花有所了解为画兰花打好基础。
中国画教学历来是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薄弱环节,它技法丰富,课时却很少,在本课的中国画兰花课堂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示范。因为相对于小学生来说,接触中国画只有几节课,但还没有了解、掌握水墨画的特性。
本课教学中我讲解最基本的技巧和绘画步骤,仍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具体演示整个作画的方法和步骤,同时我还要求学生自己去分析、体会、感受画家作品中墨色的丰富变化,并结合教师的讲解和演示探究画兰花的表现技法,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笔墨表现的特点。在学生作业时,我要求学生自由发挥的绘画兰花的叶子,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学生练习中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从中体会一下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但精品课展示的时间有限,就只能留有一个叶子的发挥空间。教师的演示使学生入门很快,本人在示范时能较好地讲解如何画花瓣而展开传授,讲解中国画的最基本的蘸墨、行笔技法,学生自己的探究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认识,从学生的创作来看,虽然画面形象的造型还不太准确,有些幼稚,但是能能表达出自己学生内心的感受。绘画大师们说:小学生是天生的艺术家.在我们眼中世界是那么新鲜、神奇,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画出我们的惊奇、梦想和快乐,那就是很精彩的画,就达到本课教学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做得不足有以下几点:
一、在艺术教学中美术本身只能是手段、条件和过程,决不是目的,艺术教育的目的,决非从美术到美术,而是从美术走向其他诸多领域,就如这课的教学我只教会学生画兰花,这是不足的,因此,我们应当树立一种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艺术课的理念,现代美术教育观念,让学生在艺术领域中得到升华。
二、学习气氛的营造,小学阶段有可塑性的特点,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用各种方式方法和手段激发孩子学习艺术的兴趣,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使学生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这些都值得我多加探索和在以后的教学中改正。
三、深入学生内心世界不够,对如何用最简单的语言把最深奥的知识讲解清楚,还有待加强研究。 经过这次教研课教学讨论,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东西,也让我知道了接下来在我的工作中需要做的一些事和自身的一些不足。希望自己在以后工作中能不断地成长、成熟。对此我相信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