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06 09:0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举措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课程标准:
1.运用资料或相关视频了解新时期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
2.能够利用不同内容、不同尺度的专题地图,解释某项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3.通过案例分析,解释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制定要遵循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原则,树立人地协调观。
教学目标:
“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
2.“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给重庆乃至我国西南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
3.议一议,重庆开通“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地理背景有哪些
促进重庆经济总量的增长;促进西南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西南地区贸易的发展;为西南地区提供了新的进出口通道;缩短了重庆乃至中国内陆货物出口欧洲的时间;增强了重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
我国对外贸易需求增多;产品特征对运输时效性要求高,运输瓶颈出现;其他国家企业对西南地区的关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需求
1.区域发展战略
①.概念:
是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的整体谋划
②.特点:
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③.制定原则:
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先,谋求共同富裕
2.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①我国的基本国情:
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②我国宏观发展战略:
平衡-不平衡-平衡
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战略示意图
3.我国四大地区
①四大地区
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②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对外开放程度
黑、吉、辽3个
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港、澳、台13个
晋、豫、皖、湘、鄂、赣6个
内蒙古、陕、甘、宁、青、新、藏、云、贵、川、渝、桂12个
四大地区 东北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地形
气候
③自然条件差异
山环水绕、
平原辽阔
北部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
北部以高原、平原为主,南部多山地丘陵
地形类型多样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降水少,南北温差大
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
主要方面 东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产业结构
工业化
城市化
对外开放程度
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为主。
农业经济比重较大,西部产业以重型为主,中部具有一定过度性特征。
以重型为主
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进程相对滞后,工业产值比重低,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
进程快,产值低,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



水平高、城市分布密度大
水平低、城市分布密度小
城市化水平高
④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4.我国西部大开发
①西部大开发的范围:
包括西部地区的12个省级行政区
和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
②背景:
(1)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
(2)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3)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4)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意义: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5.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⑴概况:
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
a.范围:
b.面积:
土地面积 205 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 21%
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 40%。
c.人口和经济:
唐古拉山
东海
中游
上游
下游
宜昌
湖口
①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交通便利。
②丰富的淡水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农业生物资源;
③重要的工业走廊,农业基础雄厚;
④人才荟萃,科教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
⑤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位置和交通优势)
(产业优势)
(人才优势)
(市场优势)
(资源优势)
⑵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⑶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①能源资源不足;
②环境污染严重;
③自然灾害频发;
④沿江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
⑤产业同质化;上、中、下游之间经济联系薄弱.
⑷解决措施:
①对长江沿岸的污染型工业企业进行整治;
②对长江岸线进行生态恢复;
③统筹岸上水上,正确处理防洪、通航、发电的矛盾;
④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避免产业同质化,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6.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①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②是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③是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④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防治水污染
退圩还湖
长江禁渔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保护了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
8.长江经济带发展格局:
“一轴”“两翼”“三极”“多点”
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完成问题。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
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9.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⑴背景: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同属华北要地,战略地位十分突出。
当前区域总人口已超过 1 亿,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
⑵内涵: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
知识型
北京
加工型
天津
资源型
河北
产业与技术扩散
产业与技术扩散
资源、劳动、初级产品、农副产品
工业最终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
产业与技术扩散
资源、劳动、产品
⑶内容: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点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控制北京人口规模,着力挺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道路。
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商贸物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市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⑷京津冀协同发展定位
⑸雄安新区
a.雄安新区的区位优势:
①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地理位置优越;
②立体化的交通便捷通畅;
③坐落于华北最大的湿地白洋淀周围,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
④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土地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
①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②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 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利于区域的分工和合作;
④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污染严重等问题。
b.雄安新区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