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子》

文档属性

名称 《筏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23 19:2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筏 子学习雷锋好榜样 争做优秀团队员——滕东中学七(7)班主题班会学前预习课上展示(一)作者简介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人。现当代著名的作家。曾在中学任教。1945年底到上海《世界晨报》任记者,1947年初编辑上海《联合晚报》文艺副刊。其间写了很多反映青年学生生活的小说、散文和诗。上海解放后,任《解放日报》记者,1952年调北京《人民日报》工作,曾任文艺部主任,《人民文学》编委,《散文世界》主编等。著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风帆》《留春集》《京华小品》《袁鹰散文选》《秋水》等。袁鹰散文作品善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句、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 学前预习课上展示(二)筏子筏子是水中的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分为木筏,竹筏,皮筏。筏子制造方便,航行平稳,装载面积大,至今还用在内河运输和捕鱼等。 羊皮筏子羊皮筏子的制法是将21-23根2-4公分粗的圆柳棍用绳扎成约两米宽,三米长,隔成许多小格子的长方形框架再把十四个充气的羊皮筏子排列整齐,一并拴牢于架上,渡河时将羊皮一面置于水中,摆渡时皮筏顺流而下,返回时,则由筏客扛于肩头,步行至上游,古有“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之说,关于制作羊皮筏子还有一段顺口溜“窜死一只羊,剥下一张皮,捂掉一身毛,涮上一层油,曝晒一个月,吹上一口气,绑成一排排,可赛洋军舰,漂它几十年,逍遥似神仙。” 学前预习课上展示(三)黄河黄河(Yellow River),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学前预习课上展示(四)背景本文写于1961年,正是我们国家的“困难时期”——“三年自然灾害”。1958年,“大跃进”的狂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狂热,使当时的人们的生产不讲科学,光靠干劲,造成了浮夸风,造成了对国家经济的严重打击。在本文中作者强调“勇敢和智慧,镇定和机智”,是有针对性的。目标引领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2、领悟文章主旨,学习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智的品质。? 3、学习本文衬托、对比等写法。? 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分出作品层次。
2.跳读课文,找出形象特点。
3.精读课文,分析散文主旨。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或感悟,要把握作者融合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主题)。1.朗读课文,分出作品层次。 朗读要求:注意停顿、轻重、快慢,有感情等。1—2 黄河滚滚——背景
3—6 羊皮筏子——远景
7—9 筏上人、物——近景
10—11艄公风采——特写(聚焦)2.跳读课文,找出形象特点。 跳读要求:找出与物人相关词句,画下来并总结。黄河滚滚、一泻千里、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滔滔激流、汹涌、湍急、深不见底、险恶、惊涛骇浪——大、深、急、险
筏子词句略 ——小、轻、险、负载多、快、 稳
艄公沉着、小心、大胆(8段),勇敢、智慧、镇静、机智、经验和判断——战胜
乘客从容、小心、大胆、意志、毅力和细心3.精读课文,分析散文主旨。 提示:紧扣住作者的感悟并联系1961年的背景。文章赞美了以艄公为代表的“黄河的主人”的勇敢,机智、沉着和毅力,歌颂了征服自然、战胜困难的人类。激励全国人民以勇敢,机智、沉着和毅力来战胜面临的困难,创造祖国美好未来。
合作探究1.谈启示——
2.学写法——
3.作比较——《长江》和《筏子》都写于1961年,都透露出那个时代的特有的政治热情,不过它们又有着各自的特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比较。1.谈启示示例--学习艄公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品质1.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不仅要具有勇敢、无畏的精神,还要“小心”“大胆”和“镇定”。
2.面对生活,面对困难,我们要靠信念、胆略和勇气,也要靠智慧、知识和沉着。
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只凭天不怕地不怕的冲劲是不行的,要战胜艰难险阻、征服自然还得靠沉着、细心、机智和毅力。
5.只有大胆镇静与小心智慧相结合,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2.学写法(1)鲜明的、一系列的、全方位的衬托和对比。有正衬,如写黄河的大,以大水车衬托。写黄河的深,以筏子的载重多衬托。写黄河的急,以羊皮筏子的快来衬托;有反衬,如见到羊皮筏子前和见到羊皮筏子后的想法,岸上的人和乘客的不同心情的比较;有正衬、反衬错杂,如小小的浪头吞噬筏子,既正衬了黄河的凶险,又反衬了征服自然的人们;有衬托对比交织,如提心吊胆和从容谈笑即使对比,又是前者反衬后者。这一连串的的对比、衬托是文章结构紧凑、文脉连贯。? (2)层层推进式的精巧结构
(3)生动、形象,深刻、隽永的语言。3.作比较——《长江》和《筏子》都写于1961年,都透露出那个时代的特有的政治热情,不过它们又有着各自的特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比较。 当堂检测1.“阅读练习·探究”二
2.“词语品味﹒积累”3总结并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余题。
2.完成《语文助学》“学习测评”6—9题。
3.背诵课文倒数第二段。筏 子艄公黄河的主人黄 河小 轻 险 快 稳 负载多勇敢 智慧镇静 机智大 深 急战 胜板书设计说明根据课堂教学设计逐层完成,形象生动(滚滚黄河之上,漂浮着筏子,筏子上站立着伟岸艄公——黄河的主人)。
符合散文教学特点
从下到上看写法——衬托、对比
从上到下知主旨——感悟材料来源课本、教参、《课程标准新教案七下》(中国和平出版社)、网上部分课件教案及网上资料。说明词语学生课前自行解决,可以放在课前展示中。
关于“如果只凭冲劲,天不怕地不怕,就随便往筏子上一蹲,那也会出大乱子。”教参等资料解读说是有所指的——“那时,正流行的天不怕地不怕的所谓‘大跃进’精神”。本人认为:这样解读有偏差。因为,
1957年4月17日,中国新闻界出了个轰动一时的“左叶事件”。袁鹰在5月10日发表《要学会尊重人》的短杂文, 评论过此事。后来,事件“定性”,凡报道过这件事的报纸都作了检查,不少发表过批评左叶意见的人被打成右派。所幸《人民日报》的袁水拍、方成、袁鹰没有因此打成右派,但也写了书面检查。 经历了1957年的“反右运动”及其扩大化的袁鹰,断不敢也不会写文章来影射当时的“大好形势”的。故不作深刻解读,只当人生启示。主题说明从散文体裁特点来讲,黄河在文中是背景,是险阻,是困难,是艄公“战胜”的对象,不是文章主旨的体现。故不说是“也颂扬了黄河的雄浑磅礴”(虽然许多资料都这么说)。即便说也只能说是“领略其雄壮美”。
本文教学过程,紧扣散文特点——淡化政治,有没有离开当时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