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威尼斯的小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小艇、船艄、船舱、保姆、祷告、哗笑、停泊、威尼斯、纵横交叉、操纵自如、手忙脚乱”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2、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受到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以及文章语言美的感染,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请大家仔细看,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城市!上课!请大家再仔细看,纵横交错的马路变成了一条条河道,这样的城市需要什么交通工具?(生说)你觉得这样的城市怎么样?(生:安静)
2.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就是这样的。谁把这座水城介绍给大家?(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3.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去意大利的威尼斯看看那里的小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课文了,生词掌握得怎样呢?
2.请同学们自己放开声音读一读。
3.这里面有两个词语不好读,先看这个词。(个别读,一起读。)
4.在这些词语中还有个多音字,谁找到了?(“哗”在这里读hua)
5.其他词语相信大家也一定能读准,谁想领读?
6.如果让大家把这些词语分成两类,怎样分?(课件出示分类:前三个是写小艇的,后三个是写人的活动。)
7.这也正是本课的一个特点,既描写了小艇,又写了人们的活动。
8、写字:艇
(三)整体感知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结合预习说说你读懂了课文的哪些内容?师:你还读懂了什么?把其他的内容说全。(相应板书: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技、小艇与人们的关系。)2.梳理归纳。同学们通过预习读懂了这么多。这篇课文......既写了......又写了......;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与人们的关系。)
3.这独特、迷人的风情,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呢?你对哪一处最感兴趣?最想细细品读?(小艇的样子)师:(指另一名学生)你最想细细品读的还有哪里?(船夫的驾技)
师:大家都找到了课文的精妙之处。我们就先来看作者对小艇样子的描写好在哪里?
(四)重点探究
学习“小艇的样子”
1.(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段描写,它确实很有特色!看看谁能发现?2.引导学生层层发现本段描写的精妙之处:发现一:三个比喻生:用了比喻句。师:是的,三个比喻分别把小艇比作什么?指生说大家看,这是:独木舟,新月,水蛇。通过三个比喻,作者一下子写出了小艇的三个特点。谁来具体给大家说说?生:长、窄、深、两头翘、行动灵活三个比喻使小艇的三个特点一目了然,让我们看到了窄窄的、深深的、两头翘起的小艇。你觉得小艇怎么样?读出来!你觉得怎么样?读出来!怎样读出小艇的轻快灵活?指生说,读读!作者正是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艇的独特。同学们,都来体会着读读,感受小艇的与众不同。(生读)发现二:三个比喻的角度不同再来品读这段描写。将这三个比喻前后比较着读读,看看前两个比喻与最后一个比喻有什么不同?生:前两个写形态,后一个写动态。静态的比喻写出了小艇的独特、美观,动态的比喻写出了小艇的轻快灵活。同样是比喻(板书:比喻)但角度又不尽相同。这才真正写出了威尼斯小艇的与众不同。这样一艘独特、美观而又轻快灵活的小艇有谁不喜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读,读出优美的韵味。(学生自己练读,找一个同学来读。)教师渲染:当作者来到威尼斯,看到随处可见的可爱独特的小艇时,他情不自禁地赞叹着——(生读)。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全体读)。作者正是抓住小艇的特点,运用巧妙的比喻,将这独特的小艇展现在我们面前。大家想不想坐上小艇去感受一下?现在就让我们坐在小艇去威尼斯游览一番吧!出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生说。是啊,真是“说不尽,道不完”啊!正如课文中说的:“有说不完的情趣”!把你此时的感受读出来吧!
学习“船夫的驾驶技术”
1.经过品读,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作者对小艇样子描写的精妙之处。刚才,大家还说到对船夫的驾驶技术这段也同样感兴趣。请大家放开声音读读这段文字,看看这段文字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句话中还有个重点词语呢,你发现了吗?
2.船夫的驾驶技术到底特别好在哪儿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的这段描写,拿出笔来,用“一”画出写行船环境的有关词语,用“——”画出船夫的应对。画完在小组内交流。
3.让我们来交流。行船环境你画了哪些词语?(船只很多、拥挤、极窄)
4.船夫的应对,你画了哪些?(操纵自如、挤过去、急转弯)
5.这是大家画出的一些主要词语(出示):船只很多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拥挤左拐右拐挤过去极窄平稳穿过急转弯师:看着这些词语,谁给大家说说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在哪里?这第一好,好在师说;第二好,好在......;第三好,又好在......。
师:是啊,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三种情况,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6.再联系起来,看当时的行船环境,你发现了什么?生:行船的环境是越来越复杂。(困难、恶劣等)师:再来看看船夫的应对,你想说点什么?你想赞叹什么?(行船的环境越来越复杂,船夫的驾驶技术却越来越好等。)
7.师:让我们一起合作着来读读,充分感受那特别好的驾驶技术吧。这样读。红色部分(写复杂环境的部分)我读,其他内容(船夫熟练应对的部分)大家来读。放开声音再合作一次。
8.学习关联词。师:现在,你再看这段描写。这一系列复杂多变的情况,及船夫高超的技术,作者用了一些特殊的词语,写得条理清晰,你能发现吗?(课件点红所有的关联词。板书:关联词语)师:用这样一连串的关联词语,是为了强调什么呢?(凸显情况复杂;表现驾驶技术特别好;表达作者的敬佩、赞叹。)师:这一连串看似普普通通的词语背后,你能读出作者的一份怎样的情感?(表达了对船夫什么样的情感?)
9.这些关联词语既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又表达了作者对船夫的敬佩之情。那就让我们一起感受着这文字背后的情感来夸夸船夫吧。合作一起读读!
10、大家看,这一段中前面已经写出了船夫的高超的驾驶技术,最后一句话是不是可以去掉呢?作者正是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出了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次看看能不能不看课文,挑战一下自己。试着背下来!
学习第5、6自然段
1.对于小艇与人们的关系这部分内容,请同学们静心默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那些人乘坐小艇去干什么?指生说
2.想想看,在威尼斯,还有哪些人乘坐小艇去干什么?指生说青年妇女离不开小艇,商人,老人,孩子,真是——人人离不开小艇!在威尼斯人人离不开小艇经商、游玩、做祷告都离不开小艇,真是——事事离不开小艇!还可以怎么说?同桌交流。在威尼斯......离不开小艇在威尼斯......离不开小艇在威尼斯......离不开小艇事事、处处、时时、天天、个个......你感受到了什么?息息相关。是啊,这正是迷人的威尼斯,这正是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再读,读出
3.(出示第6自然段,配乐,教师范读。)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吗?(威尼斯的夜晚很宁静)
4.同样是那一座威尼斯水城,为什么刚刚还是那样的喧闹与忙碌,现在一下子就让人感觉如此宁静?(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人们休息)艇动人喧闹,艇停夜宁静。这一动一静让我们感受到了小艇在威尼斯是太重要了作者正是通过这富有节奏的动静结合的描写,写出了小艇在这座水城的重要性。
5.大家看,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方法(比喻、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写出了水城威尼斯独特的风情。
师:同学们,除了马克 吐温以外,法国作家乔治 桑也写了一篇关于威尼斯之夜的文章。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比较着读读这两篇文章,特别是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