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学数学五下 4.1分数的意义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小学数学五下 4.1分数的意义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06 10:3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课题 分数的意义 任课教师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对比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建立单位“1”的概念,认识分数单位。2.经历从动手操作到概念建构的过程,使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能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发展抽象概括能力。3.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和严谨性,养成乐于思考、勇于实践的良好品质。
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建立单位“1”的概念,认识分数单位。
难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能抽象概括出对分数意义的描述。
课前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磁力扣
学生 各种几何图形、各种物体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用8个磁力扣平均分成2人,每人得到几个?用4个磁力扣平均分成2人,每人得到几个?用2个磁力扣平均分成2人,每人得到几个?用1个磁力扣平均分成2人,每人得到几个?借助分物的实际情境,引出分数。2.介绍分数的产生。 感受平均分和每份中的个数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引领学生回忆平均分,为分数的产生做好知识冲突准备,感受分数的产生。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结合手中的学具,表示并举例说明的含义。2、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1)找到每个图形的,它们的形状、大小、多少都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表示?与同桌说说(2)除了可以表示,还能表示其他分数吗?把你想到的分数在小组内说一说。如果不让停下来还能说吗?能不能想办法把刚才想说的分数,用一句话说出来。(3)既然都是,为什么它们形状、大小、多少都不同?表示谁的?除了它们之外,还可以是谁的?(3)不论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是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还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4)完整地说说分数的意义(5)说说、、的意义。(6)与个中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7)出示米尺,把一米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长度是( )米。把一米平均分成5份,每份的长度是( )米。(8)出示带箭头的直线,能找到单位“1”吗?你能想到哪些分数?表示什么?在哪里表示?后面会是几?有几个?后面是几?表示什么意思?谁能想到与1一样的分数?3. 认识和理解分数单位(1)每一份都重要,一个新名字叫分数单位,说说分数单位是什么?(2)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还差几个是1?、、呢?减去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3)怎么读?能说出分数单位吗?你发现什么?小结:知道分母,就知道了分数单位,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4)想到什么分数了?一定不能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分子决定表示的份数。 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同桌研讨说出其他分数总结概括平均分的对象不同理解“单位1”尝试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理解单位“1”用分数表示,强化理解单位“1”加深理解分数的作用:倍比关系和具体数量认识分数单位1/2、1/4、1/6……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 向学生渗透化抽象为具体、直观的数学思想方法引领学生完成对分数意义的第一步抽象: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一份都可以用表示。引领学生完成对分数意义的第二步抽象: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学生完成对分数意义的第三步抽象: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巩固所学新知。在对比中突出,1/2表示这一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而单位“1”的具体数量不同,1/2所对应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由数数的基本活动,由整数的计数单位过渡到分数的学习,形成认识数的完整结构。对比突出,每次都是用这样的一份为单位来数数。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总结延伸 1.看图填空为什么每份的数量不同,却都用1/2表示?为什么都用1/2表示,每份的数量却不同?这里都用1/2表示,有什么不同 (7)填空练习阅读教材,圈划重点,质疑问难。2、思考题:甲乙各有一根同样长的绳子,甲剪掉了2/3米,乙剪掉了这根绳子的2/3 ,谁剪掉的绳子长?有什么好办法帮助思考?3、课堂总结 独立阅读思考,探究总结收获 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和能力。综合考虑,单位“1”的变化对2/3所对应的具体数量的影响,为后续学习设下伏笔。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一个整体 分数单位 1/4一个物体 3/4一个计量单位 5/6一些物体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