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章节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轿车的设计和使用包含许多物理原理,其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图甲:乘车时系安全带—可以防止急刹车时由于惯性人飞出窗外
B.图乙:汽车的方向盘一一种省力的简单机械,与门把手的使用原理相同
C.图丙:轮胎上的花纹—可以增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D.图丁;挡风玻璃外侧起雾一车内温度高于室外,使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2、下列符合实际的是()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 m/s
B.铁块熔化成铁水,质量不变
C.声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
D.孝南区十二月份的平均最低气温约为20℃
3、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它受到的阻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汽车所受的重力就是对地面的压力
D.汽车的牵引力和它所受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4、同学们学习了“速度”概念,下面对速度公式v= 的理解正确的是()
A.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B.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C.一定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小
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
5、如图所示,长方体木块M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m放在木块M上面,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二者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判断分析中正确的是()
A.木块m受到方向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B.木块m受到方向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水平拉力F和木块M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D.木块M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块M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6、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机毁人亡,这是因为()
A.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B.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C.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7、如图所示,两匹马各用5000N的力沿完全相反的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两端,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2500N B.5000N C.0 D.10000N
8、如图所示,小华乘坐的是火车甲,向窗外看到的是火车乙,试根据图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乙火车一定是运动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乙火车一定是静止的
C.以乙火车为参照物,甲火车一定是静止的
D.以甲火车为参照物,乙火车一定是运动的
9、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 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不受力 D.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
10、关于惯性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拍打衣服灰尘掉落,是利用了灰尘的惯性
B.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当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足球不再具有惯性
D.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倾,是由于乘客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a)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2秒的不同位置。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球;在底片记录的时间内, 球运动快,(b)图中的图像描述的是 球的运动。这段时间内甲、乙两球的运动速度之比是 。
2、为积极践行“绿色 共享”的经济理念,市民们越来越多的选择“共享单车”出行。骑行结束,归还单车之后,系统会自动向骑行者的手机发送一条如图所示的短信,据此可以算出骑行者骑行的平均速度为 m/s。
3、给下列数字填上适当的单位:(用字母表示)
(1)你的手指甲的宽度约9 ;
(2)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 。
4、 “频闪照相”常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下图是某小球运动时每隔0.1s的频闪照片,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由图可知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通过的路程是 cm,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cm/s.
5、如图所示是“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 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N。
三、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21分)
1、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12m/s的速度通过4000米的大桥,求要完全通过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2、一次李先生出门去办事,如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车上电脑自动计费器上打印出的车费发票。试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3)如果仍按照当前的速度行驶,则这辆出租车从相隔40km的甲地到乙地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3、小林家门口到贵港新世纪广场的公交路线全长9km,周末,小林从家门口的公车站乘坐公共汽车用时15min到达新世纪广场公车站与同学会合。求:
(1)公共汽车从小林家门口的公车站到新世纪广场公车站的平均速度v1是多少km/h 合多少m/s
(2)新世纪广场到园博园的公交路线全长20km,则小林和同学从新世纪广场公车站乘坐公共汽车到园博园公车站需要用多长时间(假定此公共汽车的速度v2与v1相同)?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24分)
1、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斜而同一高度处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底端的 相同;
(2)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运动得 ;(选填“越远”或“越近”)
(3)推理:如果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运动;
(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科学 而总结归纳出来的;
(5)通过实验探究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某学习小组进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探究中:依次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分别从斜面由静止自由下滑,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三种情况下的运动如图所示。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 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底端的 相同;
(2)分析图中小车的运动情况,归纳可得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其滑行的距离越远,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不考虑空气阻力,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做 运动。从而说明“牛顿第一定律” (选填“是”或“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A.乘车时系安全带,可以防止急刹车时由于惯性带来危害,A不符合题意;
B.汽车的方向盘是省力的简单机械,与门把手的使用原理相同,使用了轮轴,可以省力,B不符合题意;
C.轮胎上的花纹,可以增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C不符合题意;
D.汽车挡风玻璃内侧起雾,因为车内温度高,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系安全带可以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方向盘是轮轴,可以省力,增大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水蒸气液化时,在温度高的一侧。
2、【答案】B
【解析】【解答】A.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A不符合题意;
B.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以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B符合题意;
C.声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0,C不符合题意;
D.十二月份是冬季,平均最低气温不可能是20℃,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3、【答案】D
【解析】【解答】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错误;
B.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它受到的阻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相互作用力,故错误;
C.重力和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相同,故错误;
D.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水平方向上受到牵引力和阻力二力平衡,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二力平衡时,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同一物体上。
4、【答案】D
【解析】【解答】A.运动时间越短,但不知道路程大小,速度不一定大,A不符合题意;
B.运动路程越长,但不知道时间大小,速度不一定大,B不符合题意;
C.由公式s=vt可知,一定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大,C不符合题意;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是一定值,也就是其速度大小是不变的,所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是一定值,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
5、【答案】C
【解析】【解答】AB.以木块m为研究对象,因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的作用,则木块m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AB不符合题意;
C.以两木块为研究对象,因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处于平衡状态,在水平方向上受水平向右的拉力和地面对木块M的水平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同一条直线,是平衡力,C符合题意;
D.以木块M为研究对象,在竖直方向上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木块m对其竖直向下的压力的作用和地面对其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即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二力平衡时,力的大小相等;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运动趋势时,才可能有摩擦力产生。
6、【答案】B
【解析】【解答】以地面为参照物、以步行的人为参照物、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鸟和地面、步行的人、停在机场的飞机之间距离变化相同,鸟的速度大致相同。以相向而行的飞机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和飞机之间的距离变化很大,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7、【答案】B
【解析】【解答】弹簧测力计两端沿水平方向各施加5000N的拉力,两个拉力在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反,所以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以弹簧测力计挂钩一端所受的拉力为准,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000N,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所受的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为一对平衡力
8、【答案】D
【解析】【解答】A.以地面为参照物,乙火车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A不符合题意;
B.以地面为参照物,两列火车可能都是运动的,也可能一辆是静止的,一辆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
C.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车的位置在发生变化,以乙火车为参照物,甲火车一定是运动的,C不符合题意;
D.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车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甲火车为参照物,乙火车一定是运动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9、【答案】C
【解析】【解答】①人和车之间既无相对运动也无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故而没有摩擦力存在于车河人之间,A、B选项是错误的.
②汽车的牵引力受力物体是汽车,故而人并不会受到牵引力的作用,D是错误的.所以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间没有相对运动和运动趋势时,物体间没有摩擦力的产生。
10、【答案】A
【解析】【解答】A.拍打衣服时,衣服运动,灰尘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而脱离衣服,再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掉落,是利用了灰尘的惯性,A符合题意;
B.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速度等因素无关,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速度越大动能越大,B不符合题意;
C.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当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足球仍然具有惯性,C不符合题意;
D.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倾,是由于乘客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二、填空题
1、【答案】甲;乙;甲;3∶5
【解析】【解答】根据图(a)可知,甲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因此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通过的相同路程,乙所用时间小于甲所用时间,因此乙的速度大,乙球运动得快。(b)图中,s与t成正比,因此图(b)描述的是甲的运动状态。由图知,甲球和乙球运动的路程相同,即路程之比是1∶1;甲球是5个时间间隔,乙球是3个时间间隔,所以甲球与乙球运动的时间之比为5∶3,则这段时间内甲、乙两球的运动速度之比
【分析】根据相同时间的路程大小,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时间相同时,路程越大,速度越大;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再计算比值。
2、【答案】3
【解析】【解答】由上图知,骑行者骑行的路程s=5.04km
所用时间
骑行者骑行的平均速度为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
3、【答案】(1)mm/毫米
(2)m/s/米/秒
【解析】【解答】你的手指甲的宽度约1cm,故约9mm。
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分析】结合生活实际及数据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即可。
4、【答案】3.84;19.2
【解析】【解答】由图示可读出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通过的路程是3.84cm,此时所用的时间是0.2s,所以可求出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的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5、【答案】匀速直线;2
【解析】【解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此时拉力等于摩擦力,所以摩擦力2N。
【分析】处于平衡态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据此进行受力分析,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求得摩擦力大小。
三、计算题
1、【答案】解: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量程:
s=L车+L桥=200m+4000m=4200m,
由v= 可得,完全通过大桥需要的时间:
t= = =350s。
答:火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的时间为350s。
【解析】【分析】根据车长和桥的长度计算总路程,利用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
2、【答案】(1)解:由车费发票可知,t=19:11﹣18:56=15min=0.25h
(2)解:由车费发票可知,s=12km,出租车的速度:v= =48km/h
(3)解:如果仍按照当前的速度行驶,则这辆出租车从相隔40km的阜阳到太和需要的时间:t1= 0.83h.
【解析】【分析】(1)结合 车费发票可 求得行驶时间.
(2)利用v=求得 出租车的速度 .
(3)同理,利用v=求解即可.
3、【答案】(1)解:公共汽车从小林家门口的公车站到新世纪广场公车站的平均速度:v1= =36km/h;36km/h=36× m/s=10m/s
答:公共汽车从小林家门口的公车站到新世纪广场公车站的平均速度v1是36km/h,合10m/s;
(2)解:假定此公共汽车的速度v2与v1相同,从新世纪广场公车站乘坐公共汽车到园博园公车站需要的时间:t2= =2×103s
答:新世纪广场到园博园的公交路线全长20km,则小林和同学从新世纪广场公车站乘坐公共汽车到园博园公车站需要用时2×103s。
【解析】【分析】(1)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并单位换算;(2)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四、实验探究
1、【答案】(1)初始速度
(2)越远
(3)匀速直线
(4)实验;推理
(5)改变
【解析】【解答】(1)采用控制变量法,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样小车在进入平面时的初始速度相同。
(2)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小车受到了摩擦阻力,实验中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3)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时,它将保持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4)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不受力的情况是不存在的,该结论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家的推理而总结归纳出来的。
(5)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分析】(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小车从相同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2)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越远;
(3)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越远;推理得,小车不受到摩擦力时。会一直运动下去。
(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有限的实验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答案】(1)同一高度;速度
(2)匀速直线;不是
【解析】【解答】(1) 本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则除了阻力不同,其他因素要相同,故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使小车运动到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时速度相同。
(2)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不考虑空气阻力,则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作用,所以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于没有绝对光滑的水平面,所以小车在水平桌面上不可能完全处于不受力的状态,小车不受力的情况只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推理,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概括出的。
【分析】(1)该实验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比较小车运动的距离才有意义,所以要控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释放。
(2)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小车受到了摩擦阻力,实验中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