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复习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复习课件(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06 10:2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01
考点解读
02
04
05
考点梳理
真题剖析
实战提分
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
义建设的探索
03
易错知识点拨
01
考点解读
1953 1954 1956底 1957 1958 1966 1976 1978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文化大革命”
单元时间轴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成就
失误
施行并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进行并基本完成三大改造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单元主题归纳
02
考点梳理
知识点1 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_____________
2.背景: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但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3.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主要成就(1)工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交通:___________铁路;________________公路;武汉长江大桥。
6.意义:我国开始______________的面貌,向_______________迈进;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准备了____________。
1953—1957年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优先发展重工业。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宝成、鹰厦
川藏、青藏、新藏
社会主义工业化
物质条件
改变工业落后
知识点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定
1.形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时间:_____________
3.内容:(1)制定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_______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4.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_______________。
5.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54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全国人代表大会
根本政治制度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3 三大改造
1.时间:_____________。
2.内容 (1)农业:引导农民参加________________,走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2)手工业:引导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 目的: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__________________
方式:逐步发展为企业的___________,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政策:___________,(实现了_________,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实质:实现了生产资料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的转变
4.结果:________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5.意义:_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
6.不足: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1953—1956年
农业生产合作社
集体化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和平过渡
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1956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知识点4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__________。
2.背景:(1)1956年,____________召开。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的方向,之后中国开始全面、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
(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3.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调整: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八字方针。
5.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____________________。
6.启示:经济建设要_____________________;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___________要适应________的发展。
1958年
中共八大
导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客观的经济规律
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生产关系
生产力
知识点5 文化大革命
1.背景: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他强调__________________,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时间:___________年。
3.1971年9月,发生 “九一三事件”, ________________被粉碎。
4.1976年10月,_______________(“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5.危害及主要教训:
(1)______________受到践踏,________________陷于混乱。
(2)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巨大损失。
“以阶级斗争为纲”
1966—1976
林彪反革命集团
江青反革命集团
民主与法制
社会和生产秩序
知识点6 全面建设时期英雄模范代表人物
人物:________(“铁人”)、________(党的好干部)、
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
王进喜
焦裕禄
雷锋
知识点7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工业:____________ 钢铁基地
____________________油田建成 (2)交通运输业:________________等铁路。 (3)科技:我国首先完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2.“文化大革命”时期 (1)国防:_____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______;______年,成功发射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技: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__________________。
武汉、包头
大庆、胜利、大港
兰新、兰青、包兰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7
氢弹
1970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籼型杂交水稻
03
易错知识点拨
易错知识点拨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并非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不是新中国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04
真题剖析
1.(2020·百色)1953—1957年,中国工业增长率为18%,其中钢产量增 长率为31.7%。这期间,中国工业及钢产量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 人民公社的成立
B
【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到1957年底,我国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正确答案为B。
2.(2020·连云港)1954年,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带头进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与乐松生这一行为直接相关的是 ( )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
C.中共八大 D.八字方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 史实。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据题干 “1954年”“同仁堂”“公私合营”可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三大改造。故正确答案为B。
3.(2019·梧州)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全面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方针
D.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
【解析】本题考查“大跃进”运动后国民经济的调整。从图片信息中可以看出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与1960年相比大幅度上升,这是由于国家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了调整。因为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于1961年发布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故正确答案为D。
05
实战提分
基础过关
1.(2019·梧州)它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它”颁布于( )
A.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
2.(2019·贵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B
3.(2021·百色)20世纪50—8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其中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实现伟大变革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2020·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 )
A.两个五年计划 B.土地改革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三大改造
B
D
5.中共八大以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下列成就,在这一建设时期取得的是( )
A.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C.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实现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6.(2019·百色)尊崇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热情高涨,斗志昂扬,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社会风貌。这一时期,工人阶级模范人物的代表是( )
A.邓稼先 B.焦裕禄 C.雷锋 D.王进喜
D
D
拓展提升
1.(2021·梧州)从1952年起,中国开始以苏联高等院校为榜样,大量翻译苏联高等院校的教材。此外,还向苏联派遣留学生,仅1956年就有180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被派往苏联留学。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实行三大改造 B.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C.调整国民经济 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2.(2020·遵义)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市场经济体制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政治协商制度
B
A
3.(2020·济宁)“农业生产合作化,公私合营资本家。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迈步伐。”该民谣反映出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社会主义改造 B.农业“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2019·日照)莫言在小说《生死疲劳》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个狂风暴雨日,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婴。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小说情节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艰辛探索 D.改革开放
A
B
4.(2020·黔东南)2020年“新冠肺炎、宅在家、戴口罩”成了最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四个全面、公私合营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阶级斗争、深圳特区、和平发展
5.(2019·贵港)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是( )
A.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B.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C.过度依赖苏联政府
D.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严重个人崇拜
C
D
本 课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