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共44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共44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7 11:3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 龙
恐龙无处不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了解文中揭示的恐龙灭绝的原因,把握文中阐释的观点。
2.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激发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遗骸(hái)   蟾蜍(chán chú)  褶皱(zhě)
劫难(jié)   追溯(sù)
导学预习
·
·
·
·
·
·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遗骸:遗骨(遗留的残骨)。
劫难:灾难、灾祸。
致密:细致精密。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儿破绽。
导学预习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 )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
( )
(3)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 )
导学预习
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
作者链接
阿西莫夫(1920—1992),出生在苏联彼得罗维奇小镇,3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纽约。自小喜欢读科幻小说,18岁那年,就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在1941年的《理智》第一次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原则”,1942年开始创作《基地三部曲》(1966年获雨果奖),1972年科幻小说《神仙们自由》获当年雨果奖和星云奖。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已达300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泰斗。
互动学习
快速阅读课文,研讨以下问题:
1.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有》,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
2.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哪两个学科?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3.这篇短文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4.课文中应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进行说明?有何作用?
5.找出文中体现本文语言准确简明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互动学习
1.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有》,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
不是恐龙。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即“板块构造”理论 。
互动学习
2.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哪两个学科?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生物学和地理学。
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强有力的证据.
互动学习
3.这篇短文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作者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所以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清楚。
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推理论证——得出结论 。
互动学习
4.课文中应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进行说明?有何作用?
(1)举例子。在文章中,作者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例如,《恐龙无处不有》中为了证明不仅南极大陆有恐龙化石这一说法,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极也有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的事实,说明南极不止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生物化石。说法严谨。
互动学习
4.课文中应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进行说明?有何作用?
(2)作比较。例如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3)打比方。短文还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又明白如话,如《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互动学习
5.找出文中体现本文语言准确简明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1)A、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B、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C、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也许、似乎、可能”用的太多给人不自信之感。你赞同我的意见吗?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互动学习
5.找出文中体现本文语言准确简明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2)老师发现阿西莫夫有时又太自信了。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你认为呢?
说明文语言的周密性。
互动学习
5.找出文中体现本文语言准确简明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3)第12段的“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换成“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气候条件发生较大的变化的时候恐龙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界所提供的食物毕竟有限,而恐龙的胃口实在惊人,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机体没有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可以吗?
说明文语言的简明性。
因材达标
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1)海水的_____________(cháo xī)与月亮的引力有关。
(2)经过12天运行,这批货物才______________(dǐ dá)石家庄车站。
(3)沙漠上,一队骆驼驮 __________着各种材料安静有序地走着。
(4)近几年,复古的褶皱_________长裙非常流行,一年四季都能看到。
·
·
·
·
·
·
·
·
因材达标
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1)海水的潮汐(cháo xī)与月亮的引力有关。
(2)经过12天运行,这批货物才抵达(dǐ dá)石家庄车站。
(3)沙漠上,一队骆驼驮(tuó)着各种材料安静有序地走着。
(4)近几年,复古的褶皱(zhě zhòu)长裙非常流行,一年四季都能看到。
·
·
·
因材达标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联的。
B 此次“爱心书包公益活动”首批捐赠共复盖偏远山区少数民族14所小学,4 754名学生。
C 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如果美苏双方没有在最后关头收手,很可能会暴发大规模的冲突,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的战争。
D 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
D
因材达标
3.“‘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板块构造”理论使地质界以前的不解之谜几乎都迎刃而解了,从而证明了这种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课堂小结
1.掌握本课重点字词。
2.了解了作者的相关资料。
3.明确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
4.分析了文中应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5.体会了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简明的特点。
第二课时
被压扁的沙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了解“撞击说”“火山说”“斯石英”等科学概念。
2.了解说明的内容、说明方法,理清说明的顺序。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
学习目标
导学预习
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1)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2)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
举例子
作诠释、作比较
2.对于6 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在文中用曲线划出来)
导学预习
“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 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3.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在文中用直线划出来)
导学预习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压扁的沙子。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结论无疑是撞击毁灭了恐龙。
互动学习
1.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2.作者认为研究“撞击说”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
3.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4.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请找出文中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语句。
互动学习
1.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压扁的沙子。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结论无疑是撞击毁灭了恐龙。
互动学习
2.作者认为研究“撞击说”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
因为我们将来也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将来面临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互动学习
3.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强,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互动学习
4.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恐龙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互动学习
4.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作比较,强调被压扁的沙子普通的沙子重得多。
互动学习
4.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作比较,列数字,进一步说明斯石英的性质。
互动学习
4.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的沙子。”
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斯石英变为普通的沙子的温度和时间。
互动学习
5.请找出文中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语句。
(1)“即非常纯的沙子。”
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作“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括号中的补充说明,使表述更严谨,达意更准确。
互动学习
5.请找出文中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语句。
(2)“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能否把这句话中“所有”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删去后就不能强调只是一部分科学家持这种观点,就不能突出作者在下文的说明内容,不符合实际情况。“所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因材达标
1.文中所说的“普通沙子”和“斯石英”都是由___构成的。
2.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
B.“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C.他之所以取得这样大成绩的原因,在于他刻苦努力、顽强拼搏。
D.李克强总理围绕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为中心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全面部署。
因材达标
1、文中所说的“普通沙子”和“斯石英”都是由二氧化硅构成的。
2、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
B.“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C.他之所以取得这样大成绩的原因,在于他刻苦努力、顽强拼搏。
D.李克强总理围绕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为中心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全面部署。
(解析:A.句式杂糅,“本着……的原则”与“以……为原则”两种句式任取一种即可;C.句式杂糅,“之所以……”与“……的原因”两种句式任取一种即可;D.句式杂糅,“围绕……”与“以……为中心”两种句式任取一种即可。)
因材达标
3.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⑴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
⑵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   )
⑶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
⑷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   )
作比较
举例子
打比方
分类别
课堂小结
1.了解“撞击说”“火山说”“斯石英”等科学概念。
2.了解说明的内容、说明方法,理清说明的顺序。
3.体会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的特点。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