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第6课 罗曼·罗兰(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第6课 罗曼·罗兰(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23 22:53:40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6 罗曼·罗兰(节选)斯蒂芬·茨威格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
“唯有心灵能使人高贵,自命高贵而没有高贵心灵的人,都像一块淤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失败对我们是有好处的,我们得祝福灾难,我们是灾难之子。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
希望是附属于存在的,有希望,就有存在,有存在,便是光明。即使一动不动,时间也在替我们移动。而日子的消逝,就是带走我们希望保留的幻想。 罗兰
总是用深邃而睿智的语言,
启迪我们的智慧,
纯洁我们的灵魂。走进作者斯蒂芬-茨威格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也写诗歌、戏剧和翻译作品。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自幼喜好文学作品。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 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20 世纪20 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1942年,在孤寂与理想破灭中,在巴西与妻子双双自杀。
走近作者茨威格擅长写小说和人物传记,代表作有:
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
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他对心理学和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和随笔作家。他的童年沉闷忧郁,这使他很早就向书本寻求乐趣。 14岁时,进入巴黎一所中学理科班,1886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去法国考古学校当了两年研究生,是罗马法国文学院的杰出才子。1895年获得艺术博士学位。同年回到法国,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讲授美术史,并抽暇从事创作。走进罗兰罗兰   1904—1913年,完成了使他名垂史册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1913年,法兰西学院颁予他最高文学奖,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8年10月,受聘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22—1933创作长篇小说《母与子》。1924年发表《甘地传》。1938年5月回故乡,写《回忆录》。1944年12月30日,逝世于克拉姆西。
  早期创作的剧本有: 《圣路易》、《群狼》、《理性的胜利》等。 高尔基与罗曼·罗兰 在20世纪初连续写了三部“英雄”传记:1903年的《贝多芬传》,1906年的《米开朗琪罗传》,1911年《托尔斯泰传》。名人三传 诱惑
渊博
永恒
剖析
阐明
凌驾
鄙弃
消遣 分歧
疲倦
仰慕
阻碍
喧嚣
遗嘱
混沌
铸造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诱惑( yòu huò)
渊博(yuān bó)
永恒(héng)
剖析(pōu xī)
阐明(chán )
凌驾(líng jià)
鄙弃(bǐ)
消遣(qiǎn) 分歧(qí)
疲倦(juàn)
仰慕(yǎng mù)
阻碍(zǔ ài)
喧嚣(xuān xiāo)
遗嘱(yí zhǔ)
混沌(hún dùn)
铸造(zhù zào) 抓基础 思辩
金殴
严竣
陶治尊守
隔决
永桓
能言善辨
迥迥有神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思辩(辨)
金殴(瓯)
严竣(峻)
陶治(冶)尊守(遵)
隔决(绝)
永桓(恒)
能言善辨(辩)
迥迥有神(炯)抓基础全文分几部分?(一)(1)罗曼?罗兰就读的高师在教育方面的 特点。
(二)(2-5)高师教育对罗曼?罗兰的影响。
2 . 他获得了扎实的知识基础、无可比拟的工作 能力和勤奋精神。
3 . 他与自己的好友产生了新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4-5 . 他对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倾注了仰慕之情。
(三)(6-7)罗曼?罗兰在高师的创作成果。 梳理结构 高师的教育有何特点?
走进文本,思考探究(1)学生与世隔绝,远离实际生活,能更好地领会历史生活。(2)富有成效地结合了传统精神和经过检验的方法。(3)是一所严格的学校,要求学生有不知疲倦的勤勉精神。(4)致力于全面教育,容许学生享有有限度的自由。 (5)这里曾经培养出法国最渊博的学者。思考1在高师的
学习对
罗曼·罗兰
的成长有
哪些影响?
4. 成为法国最渊博的学者之一。1.获得较大的思想自由,建立了自己基本的历史观。3.学习与创作,青年的梦想都受这一阶段的影响。2. 获得了无可比拟的工作能力(有着善于剖析现代文化的本领;在一切领域具有扎实的有系统的实际知识)。思考2 在文中有许多与传主有密切联系的人物,他们对罗曼·罗兰有什么影响?
产生了一种新的思想境界:1. 激发了奔放的热情和增进了对世界的极其严肃的理解;2. 肩负起要用创作和生动的语言恢复人民失去的信心的使命。思考3 在大学里,罗兰表现出怎样的特长和人生追求?
1. 在描述历史方面有着巨大的才能。他醉心于文化史的描述。
2. 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永远忠于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自己的思考眼界是广阔的世界而不仅仅是狭小的自我。
3. 他对一切知识充满兴趣,如饥似渴地学习。思考4文中说:“他第一次学会了把世界史看作是各个时代的涨潮与退潮的永恒活动;对于各个时代来说,昨天、今天和明天是一个活的统一体。”你是怎样看待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关系的? 他用系统的和历史的观点,认识到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就像海潮一样有起有落。
昨天是今天的基础;今天是昨天的发展;明天是今天的提高。螺旋式上升。思考5答案:指崇拜的偶像。阅读训练:读4-5自然段,思考:1. “莎士比亚是他的上帝,同样也是我的上帝”一句里“上帝”是什么意思? (3分)2. “我们常常为了莎翁齐心协力地同我们的教授作斗争”说明什么?(3分)答案:莎翁思想在当时还不被正统教育接受,我们(罗曼·罗兰等)的思想有先进性。3. 罗曼·罗兰从对莎翁的迷恋到对托尔斯泰的仰慕,其思想有什么变化?(4分)答案:“他是一扇……大门,是……的启示”
罗曼·罗兰从迷恋、狂热到成熟。 罗曼?罗兰年轻时也“追星”,但他的“追星”和现在不少年青人的“追星”有什么不同? ? ?提示:目的
内容
方式 呼吸英雄的气息 推荐名著
茨威格 《麦哲伦的功绩》
《罗曼·罗兰传》
与高尚的灵魂对话,
就能陶冶高尚的情操!永远的罗曼.罗兰,
总让我们的思绪
在浪漫的天空遐想。罗曼-罗兰
导入: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布衣总统”孙中山》和《华罗庚》这两篇传记,在作者和传主的民族上来说他们都是中国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无论作者和传主都是西方人。对了,就是这篇《罗曼·罗兰》(节选)。我们通过这篇课文来了解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这个人,同进也来看一下在传记的写作上中外有什么不同。(板书题目)
教学内容:
(一)作者介绍: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他的作品以小说和传记见长,茨威格对心理学和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小说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和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心灵热情的描摹。
(二)传主介绍:
罗曼·罗兰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三)上一节课,我已经让同学们先去预习课文。现在我请同学来回答几个问题。
(1) 文章是罗曼·罗兰传的节选,那么节选的是他人生里程当中的那一部分呢?
明确:截取了他在法国高等师范学校时期生活历程。
(2)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简单说明一下各部分的大意。
①罗曼罗兰就读的高师在教育方面的特点。
②高师教育对罗曼罗兰的影响。
③罗曼罗兰在高师的创作成果。
(3)综观全文,一共讲述了罗曼·罗兰在高师阶段的哪些方面呢?
明确:高师教育特点;他的学习情况;与朋友的交往;对偶像的崇拜;创作情况。
具体分析课文:
(1)高师教育有何特点?在书本上找出来并用简短的词语概括。
明确:A、这里的学生与世隔绝,远离实际生活,能更好的体会历史生活。(与世隔绝)
B、这里的教育富有成效的结合了传统精神和经过检验的方法。(有效方法)
C、这是一所严格的学校,要求学生有不知疲倦的勤勉精神。(要求严格)
D、这里致力于全面教育,容许学生享有有限度的自由。(全面发展)
E、这里曾经培养出法国最渊博的学者。(成果突出)
(2)第二段中“他第一次学会了把世界史看作是各个时代的涨潮与退潮的永恒活动;对于各个时代来说,昨天,今天和明天是一个活的统一体”。这句话包含怎样的历史观?你是怎样看待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关系的?
这种历史观的核心是,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有其内在的逻辑系,各个时代的更替流变犹如一个有着内在因果关系的生命体。昨天是今天的基础;今天是昨天的发展;明天是今天的提高,属螺旋式上升。
(3)“他学会观察事物的深度和广度,他具有活跃历史的特殊才能”一句中的“深度”和“广度”如何理解?“活跃”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事物“深度”是指透过现象探究本质,从事物的源起到发展趋向的纵深轨迹为深度。“广度”的指事物间的横向联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活跃”本来是形容词,后面带“历史”这个陈述对象,使这个词生动有趣,历史本是写就的,是有其固定轨迹的,罗兰以透视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历史,让历史古为今用,鉴往知来,成为一部活的教科书,这不能不说是罗兰在历史研究方面的独特之处。
(4)罗曼?罗兰在高师的同窗好友
法国理想主义新艺术创作流派的三位伟大代表克洛岱尔、休阿列斯、贝济,恰好在有着决定意义的求学时代都是罗曼罗兰的同窗好友。
A 他们在彼此神秘热情的交谈中,产生了新的思想境界。他们的思想在当时是超前的。
B 他们充满对人生奔放的热情和对世界极其严肃的理解。
C 他们有着自觉的使命感和生命追求:“用创作和生动的语言恢复人民失去的信心,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D 他们有着一些共同的爱好。他们迷恋莎士比亚,他们推崇开阔的英雄般的生活,对托尔斯泰倾注了仰慕之情,把他当作剖析自己一生和牺牲自己一生的偶像。
(5)从文中找出对罗曼·罗兰产生较大影响的人物,说说作者是如何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形象的?
明确:A、保尔·克洛岱尔,安德列·休阿列斯,夏尔·贝济。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和爱好,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共同提高,这对突出传主形象起了衬托和强化的作用。
B、莎士比亚对他的影响,引用了他自己写的材料,“莎士比亚是他的上帝,同样也是我的上帝”,突出了对于莎士比亚的迷恋。
C、通过写他对于托尔斯泰的崇拜,突出了他对英雄人物的崇拜,正像认识到的:英雄不是为了生活中的小事而奋斗,不是为了一项成果而奋斗,而是为了整体,为了生活本身去奋斗。
D、作者引用了很多材料,其中有“永远也没有向人展示”的,有“据他的一个朋友说”的用以评述他“上学时期的创作”评述斯宾诺莎的那种柔和的精神光辉永远照亮他的心。
(6)我们可以总结出罗曼罗兰在高师具体受到了什么影响?
1、他获得了扎实的知识基础,无可比拟的工作能力和勤奋精神。
2、他与自己的好友产生了新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3、他对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倾注了仰慕之情。
(7)罗曼·罗兰的个人才华和人生选择?
明确:A、被认为在描述历史方面有着巨大的才能。他特别醉心于文化史的描述。
B、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永远忠于自己对于生活的认识,自己的思考眼界是广阔的世界而不仅仅是狭小的自我。
C、他对一切知识充满兴趣,如饥似渴的学习,他暗暗的写诗作曲。他还梦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一部受生活磨难的真正艺术家的传记,这就是后来成为他创作生活中的第一缕霞光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总结:
这篇传记从多个角度写出了罗兰思想成长的历史,令人信服地说明了罗兰日后获得成就的多重原因。从罗曼?罗兰在法国高等师范学校所接受的教育、他当时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当时社会的思想情形等方面——罗曼罗兰身处的文化环境来看,罗曼罗兰是时代的产儿,是时代文化培养和造就了罗兰。但是,离开了个人的主观因素,罗曼罗兰也不会是后来成就斐然、有独创性的罗曼罗兰。这篇传记在描述外在因素的同时,处处结合了罗兰自己的志向、兴趣、才华等。正是这两者有机结合、互相渗透的描写,作者茨威格生动而深刻、细致而丰富地刻绘了传主形象:一个有着崇高的生命理想、受过严格的高等教育、醉心于文学艺术、擅长于描述文化历史的罗曼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