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 润 中 学 教 学 案 八 年级 数学 学科
第 3 周 第 2 节 总 12 课时 主备人 授课人 上课时间 2012 年2月28 日
课题
8.3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经历、探索,理解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SAS)
2、能熟练利用判定方法2(SAS )解决问题
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SAS)及其应用
难点
能熟练利用判定方法2(SAS )解决问题
激情
导入
教 学 过 程
教学措施
一。温故知新:
1.全等三角形基本性质是:对应角 ,对应边 。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ASA:
AAS:
二.和作交流:
1.“角边角”以及“角角边”都是通过两个三角形的三对元素对应相等来判定三角形全等的.除此之外,在两个三角形中,三对元素对应相等的情况还有哪几种?
点拨: 还有三种情况:
两边一角,三条边,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
2.那么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又有几种情况呢?
教 学 过 程
教学措施
实验与探究
1
剪下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剪得三角形进行比较,这些三角形能重合吗?
改变∠a的度数,或改变a,b的长度,按同一条件与其他同学再做一次,所剪的三角形还能重合吗?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
判定方法2:
这个判定方法可以简单地用"边角边”或“SAS"来表示。
四. 例题讲解:
例1: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小亮设计了一个方案: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结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结BC并延长到E,使EC=CB,连结DE,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你认为他的方案对吗、为什么?
解析:本题是SAS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先判断三角形全等,再由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性质得出对应边相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措施
五.阅读课本31页实验与探究:
思考: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点拨: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是不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也就不能把它作为判定方法。
六.随堂练习:
1.已知:如图,∠1=∠2,BD=CD,,△ADB和△ADC全等吗?为什么?
2.教材P31练习:
七.达标练习:
1、如图OA=OC,OB=OD,若AB=8cm,则CD=
2、如图,D、E在BC上,且BD=CE,AD=AE,
∠B=∠C,△ABD和△AEC全等吗?
教 学 过 程
教学措施
3、已知:如图,AF=CE,AD∥BC,AD=CB,△ADF和△CBE全等吗?
4.如图,若,AC=AD,∠1=∠2,
则 △ABC和△AED全等吗?
【学习体会】
依照学习目标,说说你的收获。
请把本节课你认为重要的地方记录下来。
还有什么疑难问题?不要忘记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感悟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