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06 12:3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3页~105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古代数学“鸡兔同笼”问题,感受解题过程中的趣味性。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优化性,并理解假设法的一般性。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究、小组交流解决问题和角色扮演的过程,了解列表法、假设法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鸡兔同笼”的本质特征,能用最优方法解决“鸡兔同笼”的变式问题。
教学突破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将问题化繁为简,先用简单的猜测和列表法探究解题的思路,再用假设法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学生:喜欢!
教师:老师也喜欢!现在老师想邀请同学们参观一下老师家的后院!
●(出示图让学生观察。)
教师:老师家的后院都养了些什么小动物?
●(全班同学回答。)
学生:有小鸡和兔子!
教师:对的,有小鸡和兔子。那么同学们,一只小鸡和兔子分别有几个头几只脚呢?
●(指一位同学举手回答)
学生:一只小鸡有一个头,两只脚;一只兔子有一个头,四只脚。
教师:这位同学真棒!今天我们研究的数学问题与它们有关。不久之前,老师在读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的一道数学趣题——鸡兔同笼,引起了老师的兴趣,同学们想马上跟老师穿越到古代探究这个趣题!?
学生:想!
●(出示《孙子算经》封面图和原题)
◆情境导入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提取同学们感兴趣的小动物兔和鸡,让学生明确一只鸡和兔分别有几个头和几只脚,再引出古代数学趣题增加同学们探究“鸡兔同笼”问题的兴趣。用时约3分钟。
二、探究新知
教师:谁来帮老师朗读一下这一古代数学问题?
●(指名回答)
学生: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教师:要读懂古人的句子可要花点功夫啊!老师先帮大家理解词义:“雉”是鸡,“足”是脚,“几何”是有多少只。现在哪位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表达出题目意思呢?
●(出示词义,指名回答)
学生: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学生回答过程中给予适当引导)
教师:大家同意吗?请给这位同学送上掌声!看到这个题目,大家觉得古人提出来的问题难吗?
学生:难!
教师:那么老师帮你们把题目的难度改小一点,把问题化繁为简,你们还觉得有那么难吗?
●(提问的同时出示例1题目)
教师:现在笼子里的鸡和兔加起来一共有8只,从下面看有26只脚,那么鸡和兔分别有几只?大家一起来大胆猜测,把猜测的答案填在老师上课前发给你们的小表格上。
●板书:
头:8只
脚:26只
●(教师下去来回巡视,引导学生先填第二第三列,当大部分学生完成时,组织小组交流。交流时找出思路较清晰的学生,引导他到讲台上说出自己的思路。)
教师:完成后跟你们的四人小组分享分享,讨论讨论。
●整个过程给学生3-5分钟时间完成,老师参与个别小组的讨论。
教师:经过一番思考,很多小组都想到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了,现在我想请两位同学上来展示一下?
●(把学生的答案投影出来,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把表格一步步完善好,预设几个问题:1、第一步接近答案的猜想你是怎么得到的?2、下一步为什么要变成x只鸡x只兔,而不是y只鸡y只兔?3、有没有同学从不一样的方向假设的呢?无论从哪种方向假设都能找到正确答案)
教师:现在老师把表格补充完整,请同学们观察前3列,你有没有从中看到鸡兔同笼的一些奥秘和规律?
鸡/只 兔/只 脚共/只 鸡兔共/只
7 1 18 8
6 2 20 8
5 3 22 8
4 4 24 8
3 5 26 8
2 6 28 8
1 7 30 8
●(引导学生理解兔子每增加1只,鸡就减少1只,腿就增加2只;反过来,鸡每增加1只,兔子就减少1只,腿就减少2只。假如我们的猜想比题目中的脚少了2只怎么办?少了6只脚怎么办?多了2只脚怎么办?多了10只脚呢?)
教师:现在把表格的最后一列填好,谁能有新的发现?
●(出示ppt,引导学生说出无论怎么变,鸡和兔的量相加总是8只,证明猜想不是盲目的,而是由依据有一定思路的)
◆设计意图:用简单的猜测和列表法让学生活跃大脑,通过交流合作和教师的引导初步理解鸡兔同笼的原理。用时约10分钟。
教师:上面,我们通过用猜测然后列表一步步得出正确的答案,这叫作列表法。现在,老师将带大家一起探索另外一种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同学们有信心能把问题解决吗?
学生:有!
教师:来看,假设笼子里全是鸡,或者假设笼子里全是兔。一样可以把鸡兔同笼问题解决。
●出示ppt。
教师:现在激动的时刻到了,我们一起来玩个角色扮演——《主人点动物》,一起来探索笼中的小奥秘!
●(出示ppt,讲解玩法,请同学做鸡兔或主人。)
边游戏边板书,一步步推出假设法中作图和列式的形式。
●板书:
(1)假设全是鸡:
○ ○ ○ ○ ○ ○ ○ ○
∣∣∣∣ ∣∣∣∣ ∣∣∣∣ ∣∣∣∣ ∣∣∣∣ ∣∣ ∣∣ ∣∣
脚:8x2=16(只)
少了:26-16=10(只)
兔:10÷(4-2)=5(只)
鸡:8-5=3(只)
记得检验
(2)假设全是兔:
教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解题的过程,假设笼子里全是鸡……
◆设计意图:用活动带动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和热情,从简单的简笔画入手,加上学生直观的演示,学生较容易接受。教师顺藤摸瓜地引导“主人”列出等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假设法的奥秘,为解决原题打下坚实基础。用时约12分钟。
教师:同学们,上面,我们用直观的作图和列式解出了鸡兔同笼的奥秘,我们用假设一步步的推出答案,这叫假设法。那么,我们再回到1500年前,试着解开《孙子算经》中的原题,可以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完成的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
●(教师下到学生处观察交流、指导,找出优秀的答案上台展示。)
得出结论:假设全是鸡可以先求出兔的数量。
对比列表法,作图法和假设法,哪一种最受学生欢迎适用。
◆设计意图:用前面的铺垫去解《孙子算经》里的原题,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更是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胆量。最后比较列表法,作图法和列式,让学生优化解题意识。 用时约5分钟。
三、举一反三,课堂练习
用“鸡兔同笼”的原理完成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1、2题,教师点评。
四、课外延伸
教材第105页阅读资料,教师适当讲解,让学生知道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五、总结
让同学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用时约1分钟。
教师:像生活中,想到达同样的目的地可走不同的路,看你自己选择的是什么路,哪条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并且你要全力以赴,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