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世说新语二则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世说新语二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24 15:0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一课时 乘 船——《世说新语》二则 刘义庆亲爱的同学,可爱的小天使,给你捎来知识和快乐了!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目标):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
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
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和着色文字的读音乘 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xīn zhéxiè ? yé ? zhěng ?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一起,都想要 就 对……感到为难 ……的原因 迟疑,犹豫不决 难道 救助凭,根据的 代词,这件事还 因为 同意先前接受请求乘 船抛弃恰巧,幸而于是当初评定罢了能够,可以顺便借光 或注释帮助,或同学交流,试译课文。疑难之处圈画出来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对这件事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的请求,难道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和劣。 相信你能准确地翻译这篇短文了★方法提示:逐字逐句对照理解,疑难之处可求助老师或同学(3分钟)共同探究1、“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你是怎么评定华歆、王朗二人的?

2、读完《乘船》,它给了你什么启发性思考?
[言之有
理即可]如:华歆,为人谨慎,考虑实情细心周到,重信守诺。王朗,热心果敢,但做事缺乏考虑,没有远见,轻诺寡信 一个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不能轻诺寡信。你能否就你的思考结合一些典故或警句格言进一步谈谈你的理解 古代有个曾子,为人老实。有一天, 他妻子要上街买东西,孩子闹着也要跟着去,曾子的妻子只好说:“你在家里玩,我回家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妻子上街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连忙劝阻说:“我只是哄哄孩子,你不必当真。”曾子说:“怎么能说谎呢?”就把猪给杀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们要做一个信守承诺的人。 曾子杀猪 警句格言君子一言 , 驷马难追.
人而无信 , 不知其可.
一诺千金 .
说到做到.
自己不能为,切勿轻许人.既许.就应该实践自己的诺言.
宁可办事少许诺.不可许了诺办不了事.
小结 这篇文章以对比的写法,写出华歆、王朗对逃难者的不同态度和行为,从而表现出两个人和不同品格和境界;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华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尾的一句话更引人深思,让人回味无穷。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全文!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当堂训练俱乘船避难 ( ) 歆辄难之( )
遂携拯如初( ) 有一人欲依附( )
宁可以急相弃邪 ( ) 幸尚宽( )
既已纳其自托( ) 本所以疑( ) 一起,都对…感到为难于是,就想要难道恰巧,幸而请求……的原因⑴时{
⑵可以{
⑶之{
歆辄难之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可以为师矣宁可以急相弃邪元方时年七岁学而时习之它(代词,指这件事)的(结构助词) 当时时常可以 因为可以 凭2、比较下面各组着色的词3、准确翻译下列句子
(1)幸尚宽,何为不可?
(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3)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译: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译: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译: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5、收集诚实守信的警句格言或典故课外交流4、书面翻译全文 范式字巨卿,少游于太学,与汝南张劭(shào) 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搞(请假)归乡里。式谓元 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俱 以白母,请设馔(酒食)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至,升堂(登上大厅)拜饮,尽欢而别。 3、文言文比较阅读 翻译:范式字巨卿,山阳金张(今山东金山县)人。年轻时在太学求学,与汝南张劭是同窗好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二年后我将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于是约好了日期。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母亲问: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认真地相信他吗?张劭回答: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为你酿酒。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大家一起饮酒,尽欢而别。 第二课时 期行期:约定,行,出行 “期行”:即约定日期出行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2010年10月李丹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
后乃至。期:约定到行:出行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在中午,中午过了没有到,太丘放弃等他走了,走后不久,那朋友就到了。 放弃去:古:离开
今:到…去才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
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当时名词作状语,在门外fǒ u “不”通“否”,不在译文: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年龄是七岁,正在门外嬉戏。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回答说:“等您很久不到,已经走了。” 2010年10月李丹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跟人约了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的是中午。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就是无礼。”友人惭愧,下车牵他的手,元方进门不理睬。? 语气词,表感叹,“啊”相:代词,别人,委:古:丢下今:委托 而:连词,表顺承连用,表判断
则:就形作动,对…感到惭愧引:古:拉
今:引用顾:古:回头
今:照顾共同探究1、文章记叙元方七岁时的故事,主要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主要表现元方的聪敏,为人方正直率,敢于据理力争,尤其是懂得为人的道理。2、《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人。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实话实说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出发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渡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稍公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诚实是最好的政策。 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诚实是我永久的伴侣。 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孔子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格言警句与全体学生共勉:以诚待人 以信做人2010年10月李丹尊称 zūnchēng
一般指比较尊敬的称呼,例如,小王尊称王医生为神医。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 。针对不同的对象,称呼可有多种。称呼帝王时,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万乘、圣主、主上、元首、九重天”等等古代对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尊公、尊大人,对对方母亲称令堂、太君,对对方的妻子称令正,对对方妻父称泰山、冰翁,对对方兄弟称昆仲、昆玉、令兄(弟),对对方的儿子称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对对方的女儿称千金、玉女、令爱等等,因多见于口语,不再一一列举。谦称
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古代君主自称孤、朕、寡人、不谷。一般人自称臣、仆、愚、蒙、区区、不佞、不敏、不肖、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小人、小可、后生、晚生、侍生等。女子自称一般用妾、奴等。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内人、山荆、荆屋、山妻,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息男,称女儿为息女、小女等,主要用于口语,常见于戏剧。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 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