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二 折线统计图 蒜叶的生长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二 折线统计图 蒜叶的生长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06 15:0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蒜叶的生长
教学目标:
1.围绕身边的事物,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通过观察、记录数据,进一步熟悉统计的方法与过程,进一步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课前根据活动要求准确测量、收集数据。
教学难点:根据课前收集的数据,制成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D1
一、谈话导入
D2出示蒜头和蒜苗的图片,孩子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呢?哦!是大蒜,咱们对大蒜有一些了解,知道了它的一些种植情况、生长期的时间,以及食用调味、杀灭病菌等作用。但是孩子们,你们注意过蒜头发芽的情况和蒜叶的生长过程吗?今天呀,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蒜叶的生长情况。
D3出示课题:蒜叶的生长
咱们要想知道蒜叶的生长过程,就需要通过发芽实验来了解它们。
D4出示图片一盆水养蒜头和一盆土培蒜头
在上本节课之前呢,老师让大家小组合作,选择一些饱满的蒜瓣,分别种在三个盆里,其中一盆放水,两盆放土,将种在土壤中的两盆蒜瓣分别放在阳光下和房间里,并且让大家记录下根须和蒜叶的生长情况。下面啊,我们就通过这些数据来探究蒜叶的生长情况。
二、交流共享
1.记录根须的生长。
D5出示统计图。
种在水里的蒜瓣我们可以看到根须的生长,根据咱们课前收集的数据,一位同学将第2天到第8天根须的生长情况制成了这样的折线统计图。
D6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你知道种在水中的蒜瓣第几天开始长出根须吗?
是呀!我们都知道了种在水中的蒜瓣大概在第2天开始长出了根须。
那,看看这样的折线统计图,蒜瓣根须的生长有哪些变化情况呢?咱们来讨论讨论,
看,种在水中的蒜瓣大概在第2天就长出了根须,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根须的长度分别长到了7mm、15mm、18mm、20mm、23mm,到了第8天时,根须已经长到了25毫米了,在第三天到第四天之间,根须生长得最快,因为呀,这两天的气温应该稍微高一些,阳光也很明媚。
那从第几天到第几天生长得比较慢呢?看,刚开始的第2天到第3天,后面的第5天、第6天、第7天、第8天都生长得比较慢,每天只有2毫米。
其他小组的蒜辨根须长度是不是也长得和这位同学一样呢?
D7咱们课后啊可以观察别的小组第3天和第6天的根须长度,分别计算出平均数,看第3天是不是接近7mm,第6天是不是也接近20mm?
2.记录蒜叶的生长。
除了种在水中的蒜瓣,我们还在泥土里种了两盆蒜瓣,根据同学们之前测量的放在阳光下和房间里的两盆蒜瓣长出的最长的叶片的数据,D8形成了蒜叶生长情况记录表,D9根据蒜叶生长情况记录表,我们来看这个小组完成的第6天到16天蒜叶的生长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
D10通过观察这个复式折线统计图,在阳光下和房间里,蒜叶的生长变化情况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我们发现了两种生长条件下的蒜叶都在生长,在阳光下的蒜叶的长势更好一些。
那我们来比较图中每组数据的差,说一说差的变化有些什么特点。
咱们一起来看,第6天,阳光下的蒜叶长度是10毫米,而房间里的蒜叶长度大约只有5毫米,相差了5毫米。到第八天的时候相差了10毫米,到了第10天呢,算一算,相差了20毫米,第12天长度也相差了20毫米,而到了第14天的时候,蒜叶的长度已经相差30毫米了,第16天也是相差30毫米。蒜叶长度的差越来越大,那孩子们,咱们想一想,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来啊,在阳光下的蒜叶生长的速度要更快,那是因为有充足的阳光,更好的光合作用促进了蒜叶的生长速度。
其实啊不管是在阳光下,还是在房间里,蒜叶的生长都是呈上升趋势的。
三、课堂总结
孩子们,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观察、测量记录,并且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了数据,了解了蒜叶的生长变化情况。D11那回顾这一段时间观察、记录的过程,看看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你有哪些体会要和大家分享、交流呢?
D12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的过程,咱们知道了统计图能清楚地显示蒜叶的生长变化情况,我们要坚持按时观察、认真测量、准确记录,我们还知道了,任务比较多的时候我们可以互相合作完成。
好了,孩子们,蒜叶的生长,今天我们就研究到这儿啦。下课啦!D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