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6 13:39:06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C(A.“是因为其重视对民族性格的塑造”错;B.“直接开启了改革开放后传记文学创作的新进程”错;D.“淡化了传记的庄严神圣感”错)
2.B(充分条件错,另“打破主体意识的禁锢”错)
3.D(材料二强调传记作家主体意识对传记创作的重要性,D项虽体现了传记作家的主体意识,但其做法却不能促进传记的良性发展)
4.①材料一侧重论述传记文学在我国各个时期的发展及其特征;②材料三侧重论述传记文学在当代新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①继承我国传记文学的优良传统,为时代立传、为国家立传、为人民立传;②辨证看待古代传记的传统,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专长,深入挖掘人物个性特点;③向学者学习,心怀社会责任意识来写作,彰显独立自由的精神品格;④不趋同于传记通俗化的趋势,坚持不隐恶,不虚美。(6分。每点2分,写出其中三点,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D(“在调侃之中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排斥”错)
7.A(“以《西洲曲》为线索结构全文”错)
8.①现实中由此岸到彼岸摆渡人的地方;②人生旅途中思想与生命面临抉择的时刻。(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①设置悬念,以问句为题,引发读者阅读兴趣;②统领全文内容,文章借对“西洲何处”的探寻,表达“我”对人生的所思所感所悟;③化用诗句,引发对相关内容的联想,丰富文章文化内涵;④文章结尾借对“西洲何处”的回答,明确本文“梦想”“思念”“爱”的主题。(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酌情赋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C(久之,发无所荐引,翔客益窘,为人作笺刺,传之军中,太祖素不知书,翔所作皆俚俗语 ,太祖爱之)
11.B(“由孔子著述”错误,应为由孔子修订)
12.B(“太祖失去了辛苦夺取的荆、襄大片土地”错,是失去了很多士兵)
13.(1)我虽然疲乏衰朽了,但蒙受了国家很深的恩泽,如果国家缺乏有才能的人,我希望能效力。(4分。“惫”“乏材”“效”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苏武的伤势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判定虞常的罪,想趁着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4分。“益”“晓”“论”“因”各1分)
14.①受太祖重用;②国家破亡不能挽救;③性格坚贞。(3分。一点1分,三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C(“词人自问还记不记得家乡当年的朋友”错)
16.①本词突出荷花临风挺立的柔美,营造了和谐明媚的境界,熟悉的景物和画面引起了对家乡的怀念,表达了思乡之情。②《望海潮》突出荷花的多广,表现了居住环境之美,表达城市繁荣富庶、政通人和美好。(6分。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1)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2)振长策而御宇内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6分。每空1分,有漏字、错别字、语序错误等,该空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18.A
19.B(原句两处语病,一是缺少主语,二是搭配不当)
20.①句中将鉴赏古画的差别比作站在河流两岸,将观众对古画的欣赏的状态比作风景,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1分)。②鉴赏差距与河流相隔相似,观众欣赏的可喜局面与风景的美好相似。(2分)③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观众专业欣赏能力有限,但不会减少对中华文化的巨大自信和认同感。(2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21.B(按照陈述对象和句式一致的原则,B项最恰当)
22.①人类血液中首次发现了微塑料颗粒 ②但微塑料是如何进入血液的 ③以替代某些塑料制品(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四、写作(60分)
23.参照2021年高考山东卷作文评分标准评阅,建议以44分为基准分。
附:参考译文
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县人。少年好学,长于撰写文书,乾符年间,参加进士考试落选,于是客居大梁。翔的同乡王发当汴州观察支使,翔前往投靠。过了很久,王发一直没有推荐他做官,翔更加窘困,只好给别人书写文书和公文,在军队中传递。后梁太祖自幼不读书,没有文化。敬翔所写文书都是民间通俗语言,太祖很喜欢。翔见太祖,太祖问他说:“《春秋》里用兵的办法对我有没有用处 ”翔答说:“打仗,应该根据战争形势的变化而出奇制胜,《春秋》古法,不适用于今天。”太祖很高兴,就让他担任馆驿巡官。 太祖已击败赵匡凝,攻取荆、襄,再攻淮南。敬翔竭力谏阻,认为刚刚得胜的军队,应该行动慎重以保持军威。太祖不听,兵士逃亡损失很多,太祖这才很后悔。敬翔常常为太祖出谋划策,大多能切中要点,太祖非常高兴,认为得到敬翔太晚了,只要有事就去咨询他。敬翔为人深沉,有方略,跟着梁太祖用兵打仗有三十多年,小事大事都必定牵涉到他。敬翔同时也尽心尽力、勤恳操劳,白天夜里都不睡,他自己说只有在马上才能休息一下。而梁太祖性格刚烈暴躁,难以接近,有不可行的事,敬翔也不曾挑明来说白,只是稍微开个头,太祖就会体会领悟,大多因此而改变。梁末帝即位后,赵岩等专权弄事,大肆挑拨离间老臣之间的关系。敬翔说:“陛下住在深宫之中,和陛下谋划事情的人,不是陛下的亲信,就是内亲外戚之类的偏爱之人,这样还有希望办成大事吗?我虽然困乏衰朽了,但蒙受了国家很深的恩泽,如果国家缺乏有才能的人,我希望能效力。”赵岩等认为敬翔说的是怨恨之话,就没听他的。此后,王彦章在中都打了败仗,此时,梁的精兵都在段凝的军队里,段凝心怀不轨,左右顾盼而不来朝见皇上。梁末帝急促地喊着敬翔说:“我平时不注重你的话,现在危急了,请你不要怨恨,请你指教我该到哪里去呢?”敬翔说:“我跟随先帝三十多年,凭着我的忠心,哪敢有所隐瞒?陛下当初任用段凝时,我曾争论过此事。现在段凝不来朝见陛下,而且敌人的势力已迫近了,我想要替陛下谋划,那么小人就会来挑拨离间我们的君臣关系,我的建议一定不会被陛下采用。请让我先死吧,我不忍心看到朝廷的灭亡!”说完君臣面对着痛哭。敬翔和李振都被梁太祖所信任,后唐庄宗进入汴京时,下诏赦免梁的众位臣子,李振很高兴,邀请敬翔想一起入宫参见新皇帝。敬翔夜里住在高头车坊,快天亮时,身边的人报告说:“崇政院使李公进朝了!”敬翔叹息道:“李振错为大丈夫了!又有什么脸面进梁朝的建国门呢?”他于是上吊而亡。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第1页(共3页)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
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与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传记文学古已有之,最初属于史学家的领战,有“史传文学”之称。中国古代传记
文学,一般认为始于汉代司马迁《史记》中的纪传体篇章。20世纪30年代,我国传记文
学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在此,梁启超、胡适功助卓著。前者推动传记文学的
现代转型,重视塑造民族性格:后者侣导传记文学的创作,“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
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主,苹命英雄传记、革命回忆录得到了蓬勃发展,作品讴歌工农
兵荚雄模范人物,反映了新中国蓬勒向上的时代风脱,给人以震撼与激励。“文莱”十年,
传记文学发展缓慢,但仍有作家坚持写作,一些作品在莱种程度上彩响了后来传记主题
的开摇。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行进脚步,传记文学创作也开启新进程。社会思想
解放,文化趋向多元,传记作家发扬现代待记文学的优秀传统,记录真实的生活,表现
中国社会发展中典型人物个性的丰富与复杂,创作数量大增,据统计,1949年至1983
年国内出版各类人物传记困书共计3400多部,而1984年至1990年则出版了3700多部.
1990年,我国进入转轨换型的市场经济社会,传记文学创作热点不断,星现出千帆竞发
的多样化艺术格局。可以说,任何一种类型的传主都有作家写,一个作家写多部传记,
一个传主拥有多部传记的现象屡见不鲜,传记文学在题材内容开掘的广度与深度、艺术
手法表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鲼,远远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以及更早的现代传记
文学30年,同时,中国传记文学研究会等学术组织成立,促进传记文学研究也进入发展
的快车道,研究人才肇出,研究顿域不断拓展,研究成果丰硕春人,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项(共10页)
当代传记作家创作热情高涨,记录改革开放的步腹,讴歌体现时代精神的杰出代表
人物。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为时代立传、为国家立传、为人民立传,真实生动地讲述了
中国故事。
(摘编自全展、李炳银等人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著作,开创了我国古代以人物为中心的
历朝“正史”的先河;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文学著作,第一次运用丰富
多彩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棚棚如生的人物。《史记》的高度艺术成就不仅彪炳于传记文学,
而且给后代的小说、戏剧以无与伦比的影响.
司马迁具有远大抱负和独主的人格,他写作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这三者,特别是最后一句显示出他强大的主体意识,这是《史记》取得成
功的基础。司马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寓笔下,使传主成为一个个生动的人物。但自
唐代开始,“史传”从《史记》那样的私家著述改为官方主持的集体编撰,编写者必须严
格服从官方制定的指导思想,个人的思想感情不能介入。在这样的写作程序中,编写者
的主体意识被禁锢,失去了创造力。
传记并非对传主纯客观的记录,传记作家的主体意识是参与其中的。对传主及传记
材料的选择,传记作家的敏述和解读方式都有自主的空间。传记作家不但可以表达出对
传主的同情和认同,而且常常把自己的感情和心理投射到传主身上。1947年,李长之发
表专著《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论析了司马迁的人格和他作品风格的一致性,考察了司
马迁的个性在《史记》中的表现。后来,一些学者进一步研究了《史记》,发现其中大约
120个人具有司马迁那样的个体悲剧色彩。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一些现代传记名作,都从
传主身上发现了传记作家强烈的主体意识
改羊开放以来,传记作家主体意识的复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批传记作家辨证看
待古代传记的传统,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专长,对人物的命运、个性进行深层次的探索,
并吸纳西方传记文学的养分形成自己的风格,不断推出新的作品。
(摘编自杨正润《主体意识的复苏与当代传记的繁荣》)
材料三
传记发展到当代,早已突破“生者不立传”的传统,涌现出大量为尚使在者立传修
谱的作品。同时,传记的庄严神圣感被淡化,除了以具有杰出成就的伟人、名人为书写
对象外,充分体现时代精神与风尚的寻常百姓也进入传记作品,立传成为普通人可享受
的一种文化待遇。传记丈学内涵和外延扩展,可以立传的人物对象越来越宽泛,可以立
传的对象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当今的传记文学已从为人物立传扩展到为城市、江河湖海、
大桥道路、沙漠绿洲立传,为一切自然有机体、建设工程项目和所有具有“生命”发展
高二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