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3-24 15:4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执教: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 姚卫莲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二战中美、苏士兵亲切拥抱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自主学习 1、什么是冷战?美国为何要发起冷战?3、苏联针锋相对地采取了什么措施?标志什么格局的形成?2、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其中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手段。什么叫冷战?美国白宫论从史出 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居世界第一二战期间美国实力增长情况简表美国杜鲁门总统的一段话: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夸大美国的“责任”,实际上是谋求什么目的?称霸世界 在二战中,苏联大大扩展了疆土,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战后初期,苏联总兵力接近美国,有近1200万人的武装力量。1949年9月25日,正式宣布第一颗原子弹制造成功。进一步增强了国际威望和对世界事务的影响。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冷战的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铁幕演说” 战后,丘吉尔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冷战信号 思考:
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出台杜鲁门主义推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哈里·杜鲁门 “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

实质: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史料阅读: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予,10%是贷款。 英国首相丘吉尔:“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本质是控制西欧 《北大西洋公约》宣称:“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整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各缔约国可采取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军事上:成立北约北约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军事政治组织。北约标志
材料一: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
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
材料二: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恢复经济健全的状
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帮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三:美国又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遏
止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论从史出华约北约 二、美苏争霸赫鲁晓夫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赫鲁晓夫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实质上也是一种霸权政策。五六十优势古巴导弹危机70苏美尼克松访华、从越南撤军占领阿富汗80缓和苏联从阿富汗 撤军合作学习,完成表格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运送导弹的船只,这些导弹被大胆地成排放在甲板上1962年10月22日 古巴导弹危机战略优势在美国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80%。苏联的战略核导弹至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苏联大力增强常规军事力量。1978年,美军210万人,苏军440万人,美军拥有坦克10500辆,苏军拥有坦克50000辆。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摘自“维基百科”美国深陷越南战争80年代美国苏联第三阶段:美苏缓和两极格局结束1991年
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实力五六十优势古巴导弹危机70苏美尼克松访华、从越南撤军占领阿富汗80缓和苏联从阿富汗 撤军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古巴导弹危机出兵阿富汗尼克松访华从越南撤军看图说话读史明智 二战后,美苏争霸,军备竞赛不仅严重威胁世界和平,而且对本国经济也产生不利影响。学习本课后,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维护世界和平……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制定正确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冷战含义含义:采取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手段政治:出台杜鲁门主义经济: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成立北约成立华约——两极格局形成三个阶段课堂小结古巴导弹危机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