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导学案 (一课时)
审核 包科领导_____________ 编号___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_____
学习重点:波尔原子结构模型的要点
自学等级
学习难点:波尔原子结构模型的要点
课标要求:波尔原子结构模型的要点
质量数= _______+ _______。
(3)原子核外电子可以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上发生______。
5.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
(1)原子核外电子以极高的速度、在极小的空间内做永不停止的运动。
(2)核外电子的运动________宏观物体所具有的运动规律(不能测出在某一时刻的位置、速度,即不能描画出它的运动轨迹)。描述核外电子运动通常采用______的方法——电子云。
——我思考,我收获!
建议
—— 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1.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中得到什么启迪呢?
2.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中大家对原子结构了解了多少?
知识网络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原子数均为NA的14C和14N的中子数相等。( ) (2009年高考浙江卷T10-D)
B.第2周期第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 (2008年高考广东卷T26-C)
C.Cl-的结构示意图为 ( )(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T7-D)
D.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为 。( ) (2009年高考江苏卷T2-C)
E.14C的质子数为14。( ) (2011年深圳高三模拟T12-C)
2、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
B.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
C.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D.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原子,最高正价为+7
3..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第114号元素的原子,该原子的质量数为289,存在时间达到30 s,这项成果具有重要意义。该原子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是( )
A.61 B.114 C.175 D.289
2.某粒子含有6个电子,7个中子,显电中性,则它的化学符号可能是( )
A.13Al B.13Al C.13C D.136C
3.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4.已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试回答:
(1)当x-y=10时,该粒子为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2)当y=8时,粒子可能为(填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y=3与y=7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1年河北沧州高三模拟)据报道,某些花岗岩会产生氡(Rn),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请回答:
(1)该原子的质量数是________,中子数是________。
(2)请将氡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补全:
(3)请根据氡的原子结构预测氡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非常活泼,容易与氧气等非金属反应
B.比较活泼,能与钠等金属反应
C.不太活泼,与氮气性质相似
D.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
《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导学案 (一课时)
审核 包科领导_____________ 编号_07__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_____
2、主族元素的电负性变化规律:同一周期,主族元素的电负性从左到右逐渐
,同一主族,主族元素的电负性从上到下逐渐 。
3、电负性最大的元素 ;电负性最小的元素 。
4、请查阅下列化合物中元素的电负性数值,判断它们哪些是离子化合物,哪些是共价化合物。 NaF HCl NO KCl CH4
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建议
—— 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探究一、 AlCl3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如何证明? 用什么实验加以证明?
探究二、根据“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① 元素的金属性:K>Na>Li
② 单质的氧化性:F2>Cl2>Br2
探究三、试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下列实验事实:
KF是离子化合物,HF是共价化合物
知识网络
1.下列关于电负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B.电负性是以氟为4.0、锂为1.0作为标准的相对值
C.元素电负性越小,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D.元素电负性越大,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2.已知:元素X的电负性数值为2.5,元素Y的电负性数值是3.5,元素Z的电负性数值为1.2,元素W的电负性数值为2.4。你认为上述四种元素中,哪两种最容易形成离子化合物 ( )
A.X与Y B.X与W C.Y与Z D.Y与W
3.X、Y、Z均为第三周期元素,X的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中最小,Y的电负性在同周期中最大,Z的离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小,下列关于X、Y、Z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序数和原子半径大小顺序均为:X
C.元素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具有两性D.元素Y形成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呈强酸性
1932年美国化学家鲍林(L.Pauling)首先提出了电负性的概念。下表给出的是第三周期的七种元素和第四周期的钾元素的电负性的值:运用表中数据解答4、5两题
元素
Na
Mg
Al
Si
P
S
Cl
K
电负性
0.9
1.2
1.5
1.7
2.1
2.3
3.0
0.8
4.估计钙元素的电负性的取值范围 ( )
A.小于0.8 B.大于1.2 C.在0.8与1.2之间 D.在0.8与1.5之间
5.经验规律告诉我们:当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相应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时,所形成的一般为离子键;当小于1.7时,一般为共价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AlCl3为离子化合物 B.P 与Cl可形成共价键
C.SiCl4为共价化合物 D.K与Mg 形成共价键
6.O、S、As 三种元素比较,正确的是 ( )
A.电负性O > S > As,原子半径O < S < As
B.电负性O < S < As,原子半径O < S < As
C.电负性O < S < As,原子半径O > S > As
D.电负性O > S > As,原子半径O > S > As
7.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第一电离能Y小于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Y强于HmX
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性强于Y的
D.X和Y形成化合物时,X显负价,Y显正价
8.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N、O、F电负性依次增大
C.P、C、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D.Na、K、Rb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
9.基态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p轨道上电子排布方式正确的为 ( )
A. B. C. D.
10.在下列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元素符号。
(1)在第3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______。
(2)在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
11.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如图所示。试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表中曲线的变化特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同主族内不同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
的特点是 ;
各主族中第一电离能的这种变化特点
体现了元素性质的 变
化规律。
同周期内,随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
能增大。但个别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出现
反常现象,请分析其反常现象与原子结
构的关系,预测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填写编号)
E(砷) > E(硒)
E(砷)< E(硒)
E(溴)> E(硒)
E(溴)< E(硒)
估计Ca 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用E(Ca)表示]范围: < E(Ca)<
(4)10号元素第一电离能较大的原因是 。
1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针对表中的①~⑩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
主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族
2
⑩
①
②
③
3
④
⑤
⑥
⑦
⑧
4
⑨
(1)②的第一电离能 ③的第一电离能(填“大于”“小于”“相等”,下同);
②的电负性 ③的电负性。
(2)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__;
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 ______。
(3)最高价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的元素是__ ___(填具体元素符号);写出其最高价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 _ ____ 。
《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导学案 (一课时)
审核 包科领导_____________ 编号_06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_____
学习重点:电离能的概念及其内涵
自学等级
学习难点:主族元素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③铝的第一电离能大于钾的第一电离能 ( )
④已知在20℃1molNa失去1mol电子需吸收650kJ能量,则其第一电离能为650KJ/mol
( )
4.将下列元素按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K Na Li ②B C Be N
③He Ne Ar ④Na Al S P
建议
—— 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探究一、已知M(g)-e-→M+(g)时所需的最低能量为738KJ。则M元素的I1=
探究二、已知钠元素的I1=496KJ/mol。则Na(g)-e-→Na+(g)时所需的最小能量为
探究三、观察书P19图2-12,1~36号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思考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有什么变化规律?
探究四、仔细观察图2-13中第3周期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发现镁的第一电离能比铝大,磷的第一电离能比硫的大,这是为什么?
探究五、根据第一电离能的定义思考什么是第二电离能、第三电离能?
知识网络
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大,该元素原子越难失去第一个电子
B.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一定增大
C.同一主族,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增大
D.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一定小于元素的第二电离能
2.下面的电子结构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原子可能是 ( )
A. ns2np3 B. ns2np5
C. ns2np4 D. ns2np6
3.下列各对元素中,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
A. Zn>Cu B. Mg>Al C. S>P D. Rb>Sr
4. 下列各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按递增的顺序正确的是 ( )
A、Na Mg Al B 、B C N
C、 Si P As D、 He Ne Ar
5.下列有关各种气体原子或离子之电离能大小次序错误的是 ( )A、Cl-< Ar < K+ B、Cl < Ar < K+
C、Cl+ 6.周期表第二行中原子序数相连的X、Y、Z三种元素的连续电离能(kJ/mol)如下表,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元素
E1
E2
E3
E4
X
522.05
7324.8
11856.6
---
Y
898.8
1763.58
14901.6
21084
Z
803.46
2436
3672.9
25116
A、X的原子电子层结构为1s22s1 B、Y为ⅡA族元素,其元素符号为Mg
C、Z的价电子数为3 D、X的原子半径小于Y的原子半径
7.有A、B、C、D、E五个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最外层四个电子的电离能数据如下:
元素
I1/ev
I2/ev
I3/ev
I4/ev
A
5.1
47.3
71.7
98.9
B
5.7
18.8
28.4
119.9
C
9.3
18.2
153.9
217.7
D
7.6
15.0
80.1
109.3
E
5.9
75.6
122.4
无
由上表的数据可知:元素符号依次为:
A B C D E
8.已知某元素的电离能(KJ/mol):I1=577 I2=1820 I3=2740 I4=11600 I5=14800 I6=18400 I7=23400 I8=27500,试回答:
(1)、该元素失去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是多少?
(2)、该元素原子最外层有几个电子?
主备 审核 包科领导 班级 姓名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结构探索发展的历史与人类物质文明进步的密切联系。2、自主认知物质结构探索与研究对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意义。3、通过该部分知识的学习感受科学家探索物质结构征程中的坚毅和执着,树立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气。
重点:物质微观结构探索的意义。 难点:物质结构探索发展的历程
预习案:
一、知识准备:
1、什么是同素异形体?举例:
2、什么是同分异构体?举例:
3、写出乙烷、乙烯、乙炔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4、简述银氨溶液的配制:
三、预习自测:
我的疑惑?
使用时间 小组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编号01
探究案
一、学始于惑---我思考、我收获
1、你能准确区分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了吗?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2、说说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并回顾元素周期表的相关应用。
3、通过对物质结构探究历程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合作探究
1、近年来我国在物质结构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例举我国在这方面的成就,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2、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时无止境的,请简单归纳出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
针对训练
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沸点: B.熔点:
C.酸性: C.碱性: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
A. 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NH4Cl的电子式:
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 D.对氯甲苯的结构简式:
3、下列科学家中,最早发现电子的是 ( )
A.道尔顿 B.卢瑟福 C.汤姆生 D.波尔
专题3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第三单元 共价键的形成 (一课时)
审核:________ 包科领导: _________ 学生评价________编号:13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小组: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_ 老师评价_______
【学习目标】
2.如何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3.含有共价键的物质是否一定是共价分子?
◆二.教材助读(阅读教材43-44页相关内容,勾画出本课的重要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形成: 原子间通过 形成共价键。
2.成键本质:当成键原子相互接近时,原子轨道发生 ,自旋方向 的未成对电子形成 ,两原子核间的电子密度 ,体系的能量 。
◆三.预习自测
1.下列不属于共价键成键因素的是( )
A.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核之间高概率出现
B.共用的电子必须配对
C.成键后体系能量降低,趋于稳定
D.两原子核体积大小要适中
2.相距很远的两个H原子相互逐渐接近,在这一过程中体系能量将 (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逐渐变小 D、逐渐增大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分子中含有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
(2)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
(3)只有非金属原子间才能形成共价键。( )
(4)所有的非金属单质中都存在共价键。( )
(5)共价分子中每个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数目是不确定的。( )
学案
◆一.质疑探究
探究点(一)两个成键原子为什么能通过共用电子对相结合呢?以氢分子的形成为例分析。
探究点(二)根据H2分子的形成过程,讨论F2分子和HF分子是怎么形成的。
探究点(三)阅读教材P40,解释N、O、F原子与氢原子形成的简单化合物分别为NH3、H2O和HF。说明共价键是否具有饱和性。
探究点(四)金属键和离子键都不具有方向性,解释共价键是否具有方向性。
◆二.针对训练
1.按要求填空:
a、电子式,如H2 HCl H2O NH3 CH4
b、结构式,如H2 N2 CO2
c、用电子式表示CO2的形成过程
2.下列元素的原子在形成不同物质时,既能形成离子键,又能形成共价键的是( )
A.K B.Ca C.I D.Ne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H键无方向性
B.基态C原子有两个未成对电子,所以最多只能形成2个共价键
C.1个N原子最多只能与3个H原子结合形成NH3分子,是由共价键的饱和性所决定的
D.所有的原子轨道都具有一定的伸展方向,因此所有的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
◆三.当堂检测
1.(2010江苏高三期末联考)共价键是有饱和性和方向性的,下列关于共价键的两个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共价键的饱和性是由成键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目决定的
B.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了分子内部原子的数量关系
C.共价键的饱和性与原子轨道的重叠程度有关
D.硫化氢分子中两个共价键的夹角与硫原子的两对未成对电子所在的原子轨道的夹角有关
2.某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1,当它跟卤素结合时可形成的化学键( )
A.一定是共价键
B.一定是离子键
C.可能是共价键,也可能是离子键
D.一定是极性共价键
3.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b、c……为部分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a
f
h
i
b
e
j
c
d
g
k
l
(1)请写出上述元素d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
(2)请写出j的单质与a、h形成的化合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请比较b、e、j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 (写元素符号);此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 (写元素符号);
(4)g、e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合物的化学性质相似,请写出e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合物与a、c、h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j、k、l三种元素之间能以原子个数比1∶1两两形成互化物,这些互化物的性质类似于这些元素单质的性质。请写出k、l的互化物的电子式 ,它是由 键形成的 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
◆四.归纳总结(我的知识网络)
1.共价键的形成条件:
A、两原子电负性相同或相近。
B、一般成键原子有未成对电子。
C、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在空间发生重叠。
2.共价键的特点: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五.高考链接
(09福建卷30)[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3分)
Q、R、X、Y、Z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
①Z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
②Y原子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msnmpn
③R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
④Q、X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Z2+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
(2)在[Z(NH3)4]2+离子中,Z2+的空间轨道受NH3分子提供的 形成配位键。
(3)Q与Y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甲、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b.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c.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d.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4Q、R、Y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作答)
(5)Q的一种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6,其中分子中的σ键与π键的键数之比为 。
(6)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与最小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晶体属于 。
答案:
(1)1s22s22p63s23p63d9 (2)孤对电子(孤电子对) (3)b
(4)Si < C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29号为Cu。Y价电子:msnmpn中n只能取2,又为短周期,则Y可能为C或Si。R的核外L层为数,则可能为Li、B、N或F。Q、X的p轨道为2和4,则C(或Si)和O(或S)。因为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故可推出:Q为C,R为N,X为O,Y为Si。
共价键 原子晶体
共价键的类型 (二课时)
审核:________ 包科领导: _________ 学生评价________编号 14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小组: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_ 老师评价______
预习案
◆一.知识准备
1、共价键的类型:(根据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进行分类)
键类型
σ键
π键
轨道重叠方式
沿键轴方向“ ”重叠
沿键轴方向“ ”重叠
轨道重叠部位
两原子核之间
键轴上方和下方
轨道重叠程度
键的强度
成键规律判断
共价单键是σ键,双键中一个是 键,一个是 键,叁键中一个是
键,另两个是 键。
2、根据成键原子吸引电子能力是否相同,可把共价键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在极性键中,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差别越大,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的程度 ,共价键的极性 。
◆三.预习自测
1.下列有关σ键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如果电子云图象是由两个s电子重叠形成的,即形成s--sσ键
B、s电子与p电子形成s--pσ键
C、p和p不能形成σ键 D、HCl分子里含有一个s--pσ键
2.分子中所含的电子数与HF分子相等且只含有2个极性共价健的是 ( )
A、CO B、NO C、H2O D、CH4
3.指出下列物质中σ键和π键的数目
N2 CH2=CH2 HClO CO2 乙醇 乙酸
学案
◆一.质疑探究
探究一、下面是一些重要的同核双原子间的键能:
键型
C-C
N-N
O-O
C=C
N=N
O=O
C三C
N三N
键能
(KJ/mol)
344
159
143
615
418
402
812
946
通过数据分析,乙烯乙炔分子在发生加成反应是断裂什么类型的共价键?N2,O2分子中也有双键或叁键,为什么它们不考虑加成反应呢?
探究二、分析苯分子中共价键类型。
探究三、结合P47交流与讨论,总结判断共价键是否有极性的方法;极性键极性强弱的方法。
◆二.针对训练
1.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N2分子中,两个原子的总键能是单个键能的三倍。
B.N2分子中有一个σ键、两个π键
C.N2分子中有两个个σ键、一个π键
D.N2分子中存在一个σ键、一个π键
3、下列化合物中价键极性最小是( )
A.MgCl2 B.AlCl3 C. SiCl4 D.PCl5
◆三.课后检测
1、下列物质中,只含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 ( )
A、Na2O2 B、Ba(OH)2 C、HClO D、H2O2
2、(09海南卷19)(20分)在以离子键为主的化学键中常含有共价键的成分。下列各对原子形成化学键中共价键成分最少的是: ( )
A.Li,F B.Na,F C.Na,C1 D.Mg,O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SO2、SO3都是极性分子
B.在NH4+ 和[Cu(NH3)4]2+中都存在配位键
C.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D.原子晶体中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具有键能大、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
4、(2010江苏卷)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其中元素A、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D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A、B组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一定呈气态
B.一定条件下,元素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能发生反应
C.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备元素C、D、E的单质
D.化合物AE与CE古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高考链接:
(2011福建高考30,13分)
氮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
回答以下问题:
(1)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C、N、O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3)肼(N2H4)分子可视为NH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NH2(氨基)取代形成的另一种氮的氢化物。
①NH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N2H4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_。
②肼可用作火箭燃料,燃烧时发生的反应是:
N2O4(l)+2N2H4(l)===3N2(g)+4H2O(g) △H=-1038.7kJ?mol-1
若该反应中有4mol N-H键断裂,则形成的π键有________mol。
③肼能与硫酸反应生成N2H6SO4。N2H6SO4晶体类型与硫酸铵相同,则N2H6SO4的晶体内不存在__________(填标号)
a. 离子键 b. 共价键 c. 配位键 d. 范德华力
(4)图1表示某种含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其分子内4个氮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见图2),分子内存在空腔,能嵌入某离子或分子并形成4个氢键予以识别。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被该有机化合物识别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a. CF4 b. CH4 c. NH4+ d. H2O
答案:(1)2s22p3 (2)N>O>C
(3)①三角锥形 sP3 ②3 ③d (4)c
专题3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第三单元 共价键的键能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一课时)
主编:章慧 审核:________ 包科领导: _________ 编号:15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小组: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_
预习案
◆一.知识准备
1.实验表明,气态氢原子形成1 mol H2要释放出436kJ的能量。如果要使1 mol H2分解为2 mol H原子,你认为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
2.已知:H—H:键能为436kJ/mol,Cl—Cl键能为243kJ/mol,H—Cl键能为431kJ/mol。通过计算确定反应:H2(g)+Cl2(g)=2HCl(g)的反应热。
叫做键角。如CO2键角为180。,CH4键角为109。28′。
4.化学反应中发生旧化学键的 和新化学键的 ,如果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所 的总能量 新化学键形成所 的总能量,该化学反应通常为 反应;反之,该化学反应为 反应。所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 直接决定着化学反应过程中的 变化。
◆三.预习自测
1.右表是从实验测得的不同物质中O—O键之间的键长和键能数据。其中、的键能数据尚未测定,但可根据规律推导键能大小的顺序是,该规律是( )
A.成键时,电子数越多键能越大 B.键长越短,键能越大
C.成键所用电子数越少,键能越大 D.成键时电子对越偏移,键能越大
2.下列单质分子中,键长最长,键能最小的是 ( )
A、H2 B、Cl2 C、Br2 D、I2
3. 已知为吸热反应,△H=180kJ/mol,其中N≡N,O=O键的键能分别是946kJ/mol、498kJ/mol,则NO中化学键的键能为( )
A、1264kJ/mol B、632kJ/mol C、316kJ/mol D、1624kJ/mol
学案
◆一.质疑探究
探究点(一)认真分析P49表3-5,比较氯化氢和碘化氢的稳定性,并解释原因。
探究点(二)利用书P49表3-5的数据,结合对图3—24的分析,讨论H2和Cl2生成HCl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总结化学键的键能与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探究点(三)根据书P45表3-5的数据,计算下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H。
(1)N2(g)+3H2(g)==2NH3(g)
(2) 2H2(g)+O2(g)==2H2O(g)
探究点(四)讨论完成课本50页问题解决3。
◆二.针对训练
1.某些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kJ·mol—1):
(1)1 mol H2在2 mol C12中燃烧,放出热量 kJ。
(2)在一定条件下,1 mol H2与足量的C12、Br2、I2分别反应,放出热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2. 下列叙述中的距离属于键长的是 ( )
A.氨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之间的距离
B.氯分子中的两个氯原子之间的距离
C.金刚石晶体中两个相邻的碳原子核之间的距离
D.氯化钠晶体中相邻的氯离子和钠离子之间的距离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键能越大,表示该分子越容易分解
B、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
C、水分子表示为H-O-H,键角为180℃
D、H-Cl的键能为431.8kJ.mol-1,H-Br的键能为366kJ.mol-1,这可以说明HCl分子比HBr分子稳定。
◆三.课后检测
1.下列共价键的键能按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 )
A.N—Cl N—Br N—F B.H—Cl H—S H—P
C.Se—H S—H O—H D.C—H N—H O—H
2. 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两种原子间形成1mol化学键(或其逆过程)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
P-P:198;P-O:360;O=O:498;P=O:585。试根据这些数据,计算以下反应的反应热。
P4(白磷)+5O2=P4O10已知P4(白磷)和P4O10分子的结构式分别为:
3.有三种物质AC2、B2C2、AD4,元素A的最高正价和负价绝对值相等;元素B的单质能在C的气态单质中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并生成淡黄色固体B2C2;元素D的负一价阴离子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则:
(1)A、B、C、D的元素名称分别为 、 、 、 。
(2)AD4分子其中含有的σ键类型为 (选填“s-sσ键”、“s-p σ键”或“p-pσ键”)。
(3)D的负一价阴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B2C2的电子式为 ,属 (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四.归纳总结(我的知识网络)
1.共价键的键能:
在101kPa、298K条件下,1mol气态AB分子生成气态A原子和气态B原子的过程所吸收的能量,称为AB间共价键的键能。
2.键能与键长的关系: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3.键能和反应热的关系:
拆开化学键要消耗能量,形成化学键会放出能量。
如果旧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大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即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反之,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则为吸热反应。
4. 由键能求反应热的公式为:
△H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提醒:反应热△H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正好与上面相反)
高考链接
(2010,福建高考,30)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它的爆炸反应为:2KNO3+3C+S=A+N2↑+3CO2↑(已配平)
①除S外,上列元素的电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 。
②在生成物中,A的晶体类型为 ,含极性共价键的分子的中心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 。
③已知与结构相似,推算HCN分子中键与键数目之比为 。
(2)原子序数小于36的元素Q和T,在周期表中既处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且原子序数T比Q多2。T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价电子)排布为 ,的未成对电子数是 。
(3)在的水溶液中,一定条件下存在组成为(n和x均为正整数)的配离子,将其通过氢离子交换树脂(R-H),可发生离子交换反应:
交换出来的经中和滴定,即可求出x和n,确定配离子的组成。
将含0.0015 mol 的溶液,与R-H完全交换后,中和生成的需浓度为0.1200 mol NaOH溶液25.00 ml,该配离子的化学式为 。
答案:(1)① ②离子晶体 ,sp ③1:1.
(2) ,4
(3)
专题三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第三单元 原子晶体(一课时)
审核:________ 包科领导: _________ 学生评价________编号 16
预习案
◆一.知识准备
◆二.教材助读(阅读教材P50 页相关内容,勾画出本课的重要内容, 解决下列问题。
1、原子晶体的概念:
2、原子晶体共同物理性质:熔点和沸点 ,硬度 ,一般不导电,难溶于一些常见的溶剂。
3、常见的原子晶体 。
4、典型原子晶体结构分析
(1)金刚石
每个C与另4个C以共价键结合, 前者位于 ,后者位于
晶体中均为C—C,键长相等、键角相等(109°28′);晶体中最小碳环由 C组成且六者不在同一平面内;晶体中每个C参与了4条C—C键的形成,而在每条键中心的贡献只有一半,故C原子数与C—C键数之比为
(2)二氧化硅晶体
从其空间网状结构中可以看出每个Si原子与 O原子紧邻成键,每个O原子与 Si原子紧邻成键,晶体中Si原子数与O原子数之比为 ,Si原子与Si—O键数目之比为 。晶体中的最小环为十二元环,其中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
5、知识拓展
石墨晶体模型
层内存在共价键、金属键,层间以范德华力结合,兼具有原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的特征。在层内,每个C与3个C形成C—C键,采取sp2杂化构成正六边形,键长相等,键角相等(均为120°);在晶体中,每个C参与了3条C—C键的形成,而在每条键中的贡献只有一半,每个正六边形平均只占6×=2个C,C原子个数与C-C键数之比为2∶3
◆三.预习自测
1、(2010·石家庄一检)下列物质形成的晶体中,其中任何一个原子都被相邻的四个原子包围,以共价键形成正四面体,并向空间伸展成网状结构的是( )
A.四氯化碳 B.石墨 C.金刚石 D.二氧化硅
2、(2010全国卷1)13.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
B.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
C.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
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
学案
◆一.合作探究
1、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的高低,并说明理由。
2、从晶体的结构分析:成空间网状结构的都是原子晶体吗?
◆二.当堂检测
(2011·济南模拟)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大量的照明材料或屏幕都使用了发光二极管(LED)。目前市售LED晶片,材质基本以GaAs(砷化镓)、AlGaInP(磷化铝镓铟)、InGaN(氮化铟镓)为主。砷化镓的晶胞结构如图。试回答:
(1)镓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
(2)砷化镓晶胞中所包含的砷原子(白色球)个数为______,与同一个镓原子相连的砷原子构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砷化镓晶胞结构与NaCl相同
B.第一电离能:AsC.电负性:As>Ga
(4)N、P、As处于同一主族,其氢化物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
三.课后训练
1、★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食盐和蔗糖熔化 B.钠和硫熔化C.碘和干冰升华 D.二氧化硅和氧化钠熔化
2、★★(2012届化学预测卷 T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二氧化硅含4molSi—O键,所以二氧化硅的分子式是SiO2 B、组成金属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四种晶体的物质中都含有化学键C、球棍模型在研究有机化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 表示丙烯的球棍模型D、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处理剂,有强氧化性,可消毒杀菌,其还原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
3、★★★(浙江2012年高三四校联考T9)四种短周期元素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W和X元素原子核的质子数之比为1:2,X和Y的电子数之差为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大小:Z>Y>X>W
B.由W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原子晶体,其熔沸点很高
C.W、Y、Z三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Z的气态氢化物
D.Y、Z所形成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为:Y高考链接
18.(2011重庆,15分)用于金属焊接的某种焊条,其药皮由大理石、水泥、硅铁等配制而成。
(1)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0Si的原子的中子数为_________;SiO2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3)Al3+与Yn-的电子数相同,Y所在族的各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均显酸性,则该族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________。
(4)焊接过程中,药皮在高温下产生了熔渣和使金属不被氧化的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___。
(5)经处理后的熔渣36.0g(仅含Fe2O3、Al2O3、SiO2),加入足量稀盐酸,分离得到11.0g固体;滤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分离得到21.4g固体;则此熔渣中Al2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察原子的结构、晶体类型、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有关计算。
(1)Al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ⅢA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单质铝既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又能与强碱反应产生氢气,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2)在原子符合的表达式中左上角表示质量数,左下角表示质子数,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可计算出30Si的原子的中子数为:30-14=16。SiO2晶体是由Si和O两种原子通过极性共价键形成的原子晶体。
(3)在元素周期表中只有第 ⅦA族卤素原子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才均显酸性,因为Al3+与Yn-的电子数相同,所以Y是F元素。卤素元素形成的氢化物均属于分子晶体,其沸点随分子间作用力的增大而升高,但由于HF分子中存在氢键,因而HF的沸点最高,所以沸点最低的是HCl。
(4)由药皮的成分大理石、水泥、硅铁可知,在高温下只有大理石才分解产生CO2,因此气体只能是CO2气体。
(5)熔渣中只有SiO2与盐酸不反应,因此11.0g是SiO2的质量。Fe2O3、Al2O3溶于盐酸分别生成FeCl3、AlCl3,当滤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时AlCl3生成NaAlO2,FeCl3生成Fe(OH)3沉淀。所以21.4g固体是Fe(OH)3的质量,其物质的量为,由铁原子守恒知Fe2O3的物质的量为0.1mol,其质量为0.1mol×160g·mol-1=16.0g。熔渣中Al2O3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1) 2Al+2OH-+2H2O=2AlO2-+3H2↑(2)16 原子晶体 (3)HCl
(4)CO2 (5)25%
专题三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第二单元 离子晶体 (一课时)
审核:________ 包科领导: _________ 学生评价________编号 12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小组: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_ 老师评价______
【学习目标】1. 认识几种典型的离子晶体掌握有关晶胞的计算;
2. 懂得判断离子键的强弱,知道晶格能的概念,影响晶格能大小的因素。
【重点】预测离子晶体熔点高低顺序
【难点】判断离子键的强弱,影响晶格能大小的因素
预习案
◆一.知识准备
1.指出下列物质中的化学键类型。
KBr CCl4 N2 CaO NaOH
3.晶格能:
◆三.预习自测
1.下列关于晶格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格能指形成1mol离子键所放出的能量
B.晶格能指破坏1mol离子键所吸收的能量
C.晶格能指1mol离子化合物中的阴、阳离子由相互远离的气态离子结合成离子晶体时所放出的能量
D.晶格能的大小与晶体的熔点、硬度都无关
2.NaF,Nal,MgO均为离子化合物,根据下列数据,这三种化合物的熔点高低顺序是
物质
①NaF
②NaI
③MgO
离子电荷数
1
1
3
m
2.31
3.18
2.10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3.已知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晶体,其晶胞如图所示,则下面表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正确的是( )
A.ZXY3 B.ZX2Y6
C.ZX4Y8 D.ZX8Y12
学案
◆一.质疑探究
探究一、结合教材P40交流与讨论,讨论离子晶体的晶格能与其熔点等物理性质的关系;影响晶格能大小的因素。
探究二、NaCl晶体结构模型(如图)
1.每个Na+同时吸引 个 Cl-,每个Cl-同时吸引 个Na+;
2.根据氯化钠的结构模型确定晶胞,并分析其构成。每个晶胞中有 Na+,有 个Cl-,, Na+数目与Cl-数目之为 化学式为 ;
3.在每个Na+周围与它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Na+有 个;
4.在每个Na+周围与它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l-所围成的空间结构为 体;
则NaCl的一个晶胞代表 个NaCl。
探究三、CsCl晶体结构模型(如图)
1.每个Cs+同时吸引 个 Cl-,每个Cl-同时吸引 个Cs+;
2.根据氯化的结构模型确定晶胞,并分析其构成。每个晶胞中有 Cs+,有 个Cl-, Cs+数目与Cl-数目之为 化学式为 ;
3.在每个Cs+周围与它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s+有 个
则一个CsCl代表 个CsCl
探究四、离子晶体的配为数:离子晶体中一种离子周围紧邻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数目。
NaCl 型离子配为数为 (六配体), CsCl型离子配为数为 (八配体)。NaCl和CsCl均为AB型离子晶体,但两者的阴、阳离子周围带相反电荷离子的数目却不同,你认为造成这一差异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二.针对训练
1.关于离子晶体中不正确的是( )
A.离子晶体在熔融状态时都能导电
B.离子晶体具有较高的熔、沸点,较大的硬度
C.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D.氯化钠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
2.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由钛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如图所示,其结构和NaCl的相同,顶角和面心的原子是钛原子;棱的中心和体心的原子是碳原子。则它的化学式是
A.TiC B.Ti13C14 C.Ti4C7 D.Ti14C13
◆三.课后检测
1.(2011年宿迁高二质检)AB、CD、EF均为1∶1型离子化合物,其中A、C、E为+2价,B、D、F为-2价,根据下表数据判断它们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化合物
AB
CD
EF
键长/10-10 m
2.31
3.18
2.10
A.CD>AB>EF B.AB>EF>CD
C.AB>CD>EF D.EF>AB>CD
2.(2011年陕西延安高二质检)如图为晶体晶胞的结构示意图。
(1) 每个Y同时吸引着__________个X,每个X同时吸引__________个Y,
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 晶体中在每个X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X共有______个;
(3) 晶体中距离最近的2个X与1个Y形成的夹角∠XYX角度为________(填角的度数);
(4) 设该晶体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晶体密度为ρ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X中心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
3.A、B为两种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序数大于B,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A、B形成的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熔融时能导电。试回答下列问题:
(1) A、B的元素符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 用电子式表示A、B元素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A、B所形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与氯化钠晶体结构相似,则每个阳离子周围吸引了________个阴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数之比为:________。
(4) A、B所形成化合物的晶体的熔点比NaF晶体的熔点________,其判断的理由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归纳总结(我的知识网络)
1.准确把握常见晶体内作用力判断及微粒堆积方式、配位数。
2.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
专题三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第二单元 离子键 (一课时)
主编: 审核:________ 包科领导: _________ 学生评价________编号 11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小组: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_ 老师评价______
【学习目标】 1. 通过复习钠与氯形成氯化钠的过程,使学生理解离子键的概念、形成过程 和特点。
一、离子键的形成
◆三.预习自测
1.能以离子键相结合生成A2B型(B为阴离子)离子化合物的是( )
A.原子序数为11和17 B.原子序数为20和9
C.原子序数为13和17 D.原子序数为19和16
2.自然界中的CaF2又称萤石,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固体,属于典型的离子晶体,下列实验一定能说明CaF2是离子晶体的是( )
A.CaF2难溶于水,其水溶液的导电性极弱 B.CaF2的熔、沸点较高,硬度较大
C.CaF2固体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 D.CaF2在有机溶剂(如苯)中的溶解度极小
3.下列物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
A.可溶于水 B.具有较高的熔点
C.水溶液能导电 D.固体不导电,但熔融状态能导电
学案
◆一.质疑探究
探究一、离子键的存在?离子键的特征?
探究二、由下列离子化合物熔点变化规律 ,分析离子键的强弱与离子半径、离子电荷有什么关系?
(1)NaF NaCl NaBr NaI
988℃ 801℃ 747℃ 660℃
(2)NaF CaF2 CaO
988℃ 1360℃ 2614℃
(提示:Ca2+半径略大于Na+半径)
探究三、(总结归纳)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a) 同主族, 从上到下, 电子层增加, 具有相同电荷数的离子半径增加. b) 同周期: 主族元素, 从左至右 离子电荷数升高, 最高价离子, 半径最小. 如: 过渡元素, 离子半径变化规律不明显.c) 同一元素, 不同价态的离子, 电荷高的半径小. 如: d) 一般负离子半径较大; 正离子半径较小.
e) 周期表对角线上, 左上元素和右下元素的离子半径相似. 如: Li+ 和 Mg2+, Sc3+ 和 Zr4+ 的半径相似.
◆二.针对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一定形成离子键
B.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C.HCl溶于水时,H—Cl键断开,产生H+与Cl-,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D.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2.(2011年广东湛江高二调研)短周期元素X、Y的原子序数相差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X与Y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 B.X与Y一定位于同一周期
C.X与Y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XY D.X与Y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XY
3.碱金属和卤素形成的化合物大多具有的性质是( )
①固态时不导电,熔融状态导电 ②能溶于水,其水溶液导电 ③低熔点 ④高沸点 ⑤易升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⑤ D.②③④
◆三.课后检测
1.下面有关离子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离子键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共价键
D.离子化合物受热熔化破坏化学键,吸收热量,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键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B.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
C.有些离子化合物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3.1 mol气态钠离子和1 mol气态氯离子结合生成1 mol固态氯化钠释放出的热能为氯化钠的晶格能。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哪项的反应热的绝对值等于氯化钠的晶格能的数值( )
A.Na+(g)+Cl-(g)===NaCl(s) ΔH1=a kJ·mol-1
B.Na+(g)+Cl2(g)===NaCl(s) ΔH2=b kJ·mol-1
C.NaCl(s)===Na(g)+Cl(g) ΔH3=c kJ·mol-1
D.Na(g)+Cl(g)===NaCl (s) ΔH4=d kJ·mol-1
4.(2011年浙江舟山高二检测)现有如下各种说法:①在水中氢、氧原子间均以化学键相结合 ②金属和非金属化合形成离子键 ③离子键是阳离子、阴离子的相互吸引 ④根据电离方程式HCl===H++Cl-,判断HCl分子里存在离子键 ⑤H2分子和Cl2分子的反应过程是H2、Cl2分子里共价键发生断裂形成H原子、Cl原子,而后H原子、Cl原子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上述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⑤ B.都不正确
C.④正确,其他不正确 D.仅①不正确
5.(2011年宿迁高二质检)AB、CD、EF均为1∶1型离子化合物,其中A、C、E为+2价,B、D、F为-2价,根据下表数据判断它们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化合物
AB
CD
EF
键长/10-10 m
2.31
3.18
2.10
A. CD>AB>EF B. AB>EF>CD
C. AB>CD>EF D. EF>AB>CD
◆四.归纳总结(我的知识网络)
(1) 离子键的成键微粒是阴、阳离子。
(2)离子键既包括静电吸引也包括静电排斥。
(3)离子键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
(4)阴阳离子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5)大多数离子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
◆五.学习心得
范德华力 氢键的形成(二课时)
审核:________ 包科领导: _________ 编号 17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小组: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_
【学习目标】1. 掌握范德华力大小与物质物理性质的关系;
2. 认识影响范德华力的主要因素;
3. 理解氢键的本质,分析氢键的强弱,认识氢键的重要性。
【重点】范德华力大小与物质物理性质的关系
【难点】氢键的本质
预习案
◆一.知识准备
1. 电解水的过程是一个 (填“物理”或“化学”)过程,而冰与水的转化过程是一
个 (填“物理”或“化学” ) 过程。通过对两个过程的分析,你对冰与水之间
的转化有什么看法? (从化学键的破坏角度分析)
2. 化学键: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二.教材助读
◆三.预习自测
1.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蔗糖溶于水 D.SO2气体溶于水
2.下列事实与氢键无关的是( )
A.冰的密度比水小 B. H2O的分解温度比H2S高得多
C.液态氟化氢中有三聚氟化氢(HF) D. NH3的沸点比PH3高
3.下列物质的变化规律,与共价键的键能有关的是 ( )
A.F2、Cl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C.金刚石的硬度、熔点、沸点都高于晶体硅
D.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
学案
探究三、观察教材P55页图3-29中H2O、H2S、H2Se、H2Te的沸点,符合“探究二”中得出的规律吗?如果不符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四、结合氢键相关知识完成P56页交流与讨论部分内容。
◆二.针对训练
1. 比较熔沸点高低:
⑴CF4、CCl4、CBr4、CI4,顺序为
⑵HCl、HBr、HI,顺序为
2、若不断地升高温度,实现"雪花→水→水蒸气→氧气和氢气"的变化。在变化的各阶段被破坏的粒子间的主要相互作用依次是( )
A.氢键;范德华力;非极性键 B.氢键;氢键;极性键
C.氢键;极性键;范德华力 D.范德华力;氢键;非极性键
3、下列氢键中最强的是 ( )
A.S—H…O B.N—H…N C.F—H…F D.C—H…N
◆三.课后检测
1、(2011四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一定存在共价键
B.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的酸一定是二元酸
C.含有金属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D.元素的非金属型越强,其单质的活泼型一定越强
2、(2011山东高考32)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1)氧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 个。
(2)H2O分子内的O-H键、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从强到弱依次为 。
(3)CaO与NaCl的晶胞同为面心立方结构,已知CaO晶体密度为ag?cm-3,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CaO晶胞体积为 cm3。
3、(2011四川)下列推论正确的 ( )
A.SiH4的沸点高于CH4,可推测PH3的沸点高于NH3
B.NH4+为正四面体结构,可推测出PH4+ 也为正四面体结构
C.CO2晶体是分子晶体,可推测SiO2晶体也是分子晶体
D.C2H6是碳链为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可推测C3H8也是碳链为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
◆高考链接:
(2011新课标全国)
氮化硼(BN)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以天然硼砂为起始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BF3和BN,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B2O3制备BF3、BN的化学方程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基态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B和N相比,电负性较大的是_________,BN中B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3)在BF3分子中,F-B-F的键角是_______,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BF3和过量NaF作用可生成NaBF4,BF4-的立体结构为_______;
(4)在与石墨结构相似的六方氮化硼晶体中,层内B原子与N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为________,层间作用力为________;
(5)六方氮化硼在高温高压下,可以转化为立方氮化硼,其结构与金刚石相似,硬度与金刚石相当,晶苞边长为361.5pm,立方氮化硼晶胞中含有______各氮原子、________各硼原子,立方氮化硼的密度是_______g?cm-3(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
答案:(1)B2O3+3CaF2+3H2SO4 =2BF3↑+3CaSO4+3H2O;
B2O3+2NH3 =2BN+3H2O;
(2)1s22s2sp1;N;+3.
(3)120°;sp2;正四面体。
(4)共价键(或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5)
《金属晶体》导学案 (一课时)
审核 包科领导_____________ 编号_10_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_____
学习重点: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方法
自学等级
学习难点:晶胞内微粒个数的计算
课标要求:知道晶胞的概念,理解晶胞内微粒个数的计算方法
2、晶胞:能够反映 的基本重复单位,他在空间是 延伸的。
3、金属晶体的常见堆积方式
(1)平面内:
金属原子在平面上放置,可以有两种排列方式: 和
(2)三维空间:
子 。
建议
—— 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探究一、观察金属原子在平面内的两种排列方式,每个原子周围有几个原子与其直接相邻(要求:距离最近且相等)?
探究二、简单立方是怎样堆积而成的?体心立方是怎样堆积而成的?哪种堆积方式空间利用率高?
探究三、观察密置层原子的空间堆积方式,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堆积?
探究四、结合P36问题解决,计算图3-9金属晶体中属于一个面心立方晶胞的金属原子的数目。
1、(1)将等径圆球在二维空间里进行排列,可形成密置层和非密置层,在图1所示的半径相等的圆球的排列中,A属于________层,配位数是________;B属于________层,配位数是________。
(2)将非密置层一层一层地在三维空间里堆积,得到如图2所示的一种金属晶体的晶胞,它被称为简单立方堆积,在这种晶体中,金属原子的配位数是________,平均每个晶胞所占有的原子数目是________。
(3)有资料表明,只有钋的晶体中的原子具有如图2所示的堆积方式,钋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元素符号是________,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
2、关于体心立方堆积晶体(右图)的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是密置层的一种堆积方式
B.晶胞是六棱柱
C.每个晶胞内含2个原子
D.每个晶胞内含6个原子
3、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下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下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下图丙所示。
若已知Al的原子半径为d,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请回答:
①晶胞中Al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一个晶胞中Al原子的数目为________。
②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
4、关于金属晶体的六方最密堆积的结构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晶胞是六棱柱
B.晶胞是六面体
C.每个晶胞中含4个原子
D.每个晶胞中含17个原子
5、结合金属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回答以下问题:
(1)已知下列金属晶体:Na、Po、K、Fe、Cu、Mg、Zn、Au其堆积方式为:
①简单立方堆积的是__________;
②体心立方堆积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③六方最密堆积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④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列叙述,判断一定为金属晶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由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熔点很低
B.由共价键结合形成网状晶体,熔点很高
C.固体有良好的导电性、传热性和延展性
(3)下列关于金属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常温下,金属单质都以金属晶体形式存在
B.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作用,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不因形变而消失
C.钙的熔、沸点高于钾
D.温度越高,金属的导电性越好
《金属键与金属特性》导学案 (一课时)
审核 包科领导_____________ 编号_09__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_____
一.情境导入:大家都知道晶体有固定的几何外形、有固定的熔点,水、干冰等都属于分子晶体,靠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在一起,金刚石等都是原子晶体,靠共价键相互结合,那么我们所熟悉的铁、铝等金属是不是晶体呢?它们又是靠什么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呢?
4.金属有哪些通性?
——我思考,我收获!
建议
—— 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金属导电和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区别?
2、导热是能量传递的一种形式,它必然是物质运动的结果,那么金属晶体导热过程中电子气中的自由电子担当什么角色?
大多数金属都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而合金的延展性却比较差,这是为什么?
4、什么是原子化热?原子化热与金属的硬度、熔点有何关系?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金属元素的原子具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 )
(2).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一定显正价。( )
(3).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均不相同。( )
(4).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为金属晶体。( )
(5).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作用,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不因形变而消失。( )
(6).钙的熔沸点低于钾。( )
(7).温度越高,金属的导电性越好。( )
(8).金属键越强,金属晶体的硬度越大,熔沸点越高。( )
知识网络
1.金属晶体的形成是因为晶体中主要存在 ( )
A.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B.金属原子之间的作用
C.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 D.金属原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
2.金属的下列性质中,不能用金属晶体结构加以解释的是 ( )
A.易导电 B.易导热 C.有延展性 D.易锈蚀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任何晶体中,若含有阳离子也一定含有阴离子
B.原子晶体中只含有共价键
C.离子晶体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
D.分子晶体中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含有其他化学键
4.金属导电靠___________ ,电解质溶液导电靠__________ ___;金属导电能力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 _, 溶液导电能力随温度升高而___ _________.
5.下列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作用最强的是( )
A、 Na B 、Mg C 、 Al D、 K
6.金属键的强弱与金属价电子数的多少有关,价电子数越多金属键越强;与金属阳离子的半径大小也有关,金属阳离子的半径越大,金属键越弱。据此判断下列金属熔点逐渐升高的是 ( )
A. Li Na K B. Na Mg Al
C. Li Be Mg D. Li Na Mg
7、试比较下列金属熔点的高低和硬度大小。
(1)Na Mg Al (2)Li Na K Rb Cs (3)K Ca
8、在自然界中能以游离态存在的元素是下列中的 ( )
A.磷 B.硅 C.钠 D.金
9、关于金属性质和原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金属一般具有银白色光泽,是物理性质,与金属键没有关系
B.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因为在金属晶体中共享了金属原子的价电子,形成了“电子气”,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电子定向移动便形成了电流,所以金属易导电
C.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是因为自由电子在受热后,加快了运动速率,自由电子通过与金属离子发生碰撞,传递了能量
D.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是因为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层可以滑动而不破坏金属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