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汉语词汇的昨天和今天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早在三四千年前的商代就已经有了记录汉语的甲骨文字。此后浩如烟海的汉字文献表明,汉语的发展是绵延不断、一脉相承的。汉语的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三个阶段(通常也把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统称为“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指先秦两汉至隋唐这1000多年间的汉语,其前身主要是夏语(又称雅言)。
近代汉语指晚唐到清初近1000年间的汉语。它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系统:口语为“古白话”,书面语为“文言文”。现代汉语共同语和方言格局逐渐形成。
现代汉语主要指清初以来的汉语,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现代白话文完全取代文言文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汉语的演变:
语音、词汇、语法声调
韵母词形
消长
替换
引申语序
句式
词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语音的演变:简化,加长音节词汇的演变一:单音节变双音节 双音节词,可以分化同音词和多义词,从而解决汉语音节数量有限和汉语词语数量不断增长的矛盾。道:会天大雨,道不通。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
不足为外人道也。请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画线的词:1、虽然,犹有未树也。
2、……伶仃孤苦,至于成立。
3、璧有瑕,请指示王。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6、(元)岩性严重,明达世务。
7、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9、今齐地方千里。词汇的演变二:词语的引申变化朝:朝不虑夕序八州而朝同列面朝黄土背朝天他朝教室走来名——动——介(1)词义扩大。
“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
“菜”古代专指蔬菜。
“诗”原来专指《诗经》。
“哭”,古义指“悲痛出声”,“大声曰哭,细声有涕曰泣”,大声而无泪的叫“嚎”。 词义演变的形式: 词义的扩大总是具有从个别到一般,从部分到全部的特点。(2)词义缩小。
“子”原义包括“儿子”和“女儿”。
“禽”在古代指“鸟”和“兽”。
“丈夫”,古义是男子的统称。
“宫”原是房屋居室的统称,秦汉开始专指帝王的住所。词义演变的形式:(3)词义转移。一是所表示的概念的转移
“走”原义为跑,现为步行。
“耳闻不如目见”“言者无罪,闻者足戒”,“闻”都是“听”的意思。现在“闻”是指用鼻子嗅。
“涕”原指眼泪,“感激涕零”“痛哭流涕”等成语保留了古义,其他指鼻涕。
“牺牲”古代指为祭祀宰杀的牲畜。“牺牲玉帛”。现在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词义演变的形式:二是感彩的转移
“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中性词。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现在“谤”用于“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是贬义词。
“勾当”原义是办理,是动词,中性词,现在指“坏事情”,是名词,贬义词。词义演变的形式: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2、先帝不以臣卑鄙。
3、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4、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5、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
6、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7、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9、将军者,国之爪牙也。请解释下面句中画线的词,并分类:寝 卧 眠 寐特定词语表达习惯的不同 古人的称谓很复杂,一般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和长辈用敬称,对平辈和晚辈相对随意。看下面称谓分别用于什么人。①仆,不才,不佞
②小子,竖子
③孤,孤家,寡人
④子,夫子,先生
⑤公,君,足下,丈,大人一般人自称晚辈王侯自称称师辈称朋友、尊长1、旬有五日而后反。
2、展开看之,乃二百单五年事。
3、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6、大都不过三国之一。
7、潭中鱼可百许头。
8、父去里所,复还。
9、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10、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数里乾坤 A.对于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具体而微的指导和帮助,《梅兰芳》一片的导演陈凯歌与演员们十分感激。
B.刘晓庆日前见诸媒体的许多话都是一味标榜自己的炒作,是极其媚俗的不刊之论。
C.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D.这其实是避重就轻、图省力气的一种写法,不足为训。 选出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D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