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1-2022学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1-2022学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27 17:17:31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北京)在听觉形成的过程中,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结构位于(  )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蜗
【答案】D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不符合题意。
B.鼓膜的作用是能感应由外耳道传入的声波,产生振动并牵动附着其上的听小骨链,使声波的刺激传进中耳,不符合题意。
C.听小骨的作用是能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传导过程还像放大器一样,把声音信号放大数倍,所以即使很轻微的声音人们也能听到。听骨为人体中最小的骨,又称为听小骨,由锤骨、砧骨及镫骨组成,不符合题意。
D.耳蜗的作用:耳蜗具有传音、感音、平衡功能。耳蜗位于前庭的前内方,形似蜗牛壳,为螺旋形骨管,是内耳的一部分,与前庭和半规管组成内耳又称迷路。耳蜗的蜗管内含淋巴是耳蜗的传音结构;耳蜗的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内有多种听觉感受细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2.(2021七下·清远期末)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的结构是(  )
A.半规管 B.听小骨 C.鼓室 D.咽鼓管
【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故答案为:D。
【分析】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3.(2021七下·三水期末)有人乘车时,经常感觉晕车,这主要与哪一结构有关?(  )
A.听小骨 B.前庭和半规管
C.耳蜗 D.鼓室
【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因此,有人乘车时,经常感觉晕车,这主要与前庭和半规管有关。
故答案为:B。
【分析】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4.(2021八上·高州开学考)现在许多人都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长期使用耳机会损伤(  )
A.耳廓和外耳道 B.鼓膜和耳蜗
C.前庭和半规管 D.听小骨和鼓室
【答案】B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人从外界接受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仅次于视觉信息,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护好耳和听觉。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声波对鼓膜和耳蜗造成持续性冲击,容易让听力受损。
故答案为:B
【分析】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郭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上的听觉感受器便把声音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听觉中枢,从而形成听觉。因而,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受损都有可能影响听觉。
5.(2021·株洲)每年3月3日是国际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关心所有人的听力健康——检查、康复、交流”。某人检查时发现耳的结构和功能正常,可是听不到声音,其异常部位可能是(  )
A.鼓膜 B.小脑 C.耳蜗 D.大脑皮层
【答案】D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若某人的耳结构完好无损,但没有听觉,说明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或听觉中枢受损。
故答案为:D。
【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6.(2021·鸡西)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由于气压变化大,乘务员有时要给乘客发口香糖并要求他们咀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保护鼓膜 B.防止打瞌睡
C.帮助呼吸 D.保持口腔卫生
【答案】A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通常发给每位乘客一块口香糖,嚼口香糖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防止击穿鼓膜。
故答案为:A。
【分析】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振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可使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
7.(2021·通辽)如图是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我们听音乐时,声波引起4振动
B.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4或5
C.结构3是听觉形成的部位
D.飞机降落时咀嚼食物可使4两侧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A.鼓膜的作用是当声波传送来时产生振动,故当我们听音乐时,声波引起[4]鼓膜振动,A不符合题意。
B.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5]外耳道或[4]鼓膜,从而影响听觉的形成,B不符合题意。
C.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可见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C符合题意。
D.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将口张开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防止击穿鼓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8.(2021·吉林)图是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其中外形类似于蜗牛壳,具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图中结构依次是:①耳郭(耳廓),②外耳道,③鼓膜,④耳蜗。
A.耳郭收集声音,A不符合题意。
B.外耳道传送声波,B不符合题意。
C.鼓膜的作用是当声波传送来时产生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C不符合题意。
D.耳蜗具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含听觉感受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9.(2021·龙东)用药不当会损害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引起耳聋,该细胞位于(  )
A.听小骨 B.半规管 C.鼓膜 D.耳蜗
【答案】D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所以,用药不当会损害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引起耳聋,该细胞位于耳蜗。
故答案为:D。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0.(2021·龙东)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或闭嘴、堵耳,是为了保护(  )
A.听小骨 B.半规管 C.耳蜗 D.鼓膜
【答案】D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则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气压(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振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可使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
11.(2021七下·乾安期末)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下列关于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听觉的形成部位是在大脑的一定区域
B.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口的同时捂耳
C.要经常用尖东西掏耳朵
D.不要长时间在有噪声的环境中,否则会造成听觉障碍
【答案】C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A、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A不符合题意;
B、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要经常用尖东西掏耳朵,会损伤耳道,C符合题意;
D、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长时间在有噪声的环境中,会对鼓膜造成损伤,使人听力下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
①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②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③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④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12.(2021七下·靖宇期末)下列是听觉形成的途径,正确的顺序依次是(  )
A.声波→鼓膜→鼓室→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B.声波→鼓膜→听小骨→半规管→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C.声波→鼓膜→听觉神经→耳蜗→听小骨→大脑听觉中枢
D.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答案】D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正确的顺序依次是: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故答案为:D。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13.(2021七下·克山期末)人形成听觉的部位是 (  )
A.听觉中枢 B.前庭 C.半规管 D.耳蜗
【答案】A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A符合题意。
B.前庭位于内耳,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耳前庭是内耳的组成部分,它控制着平衡、协调、垂直平衡、肌肉紧张度及身体所有的肌肉, 包括眼睛的肌肉,B不符合题意。
C.半规管是维持姿势和平衡有关的内耳感受装置,内耳的组成部分。由上、后和外三个相互垂直的环状管,即上半规管、后半规管和外侧半规管组成,连结内耳与前庭,C不符合题意。
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接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14.(2021七下·绥滨期末)我们坐车闭眼时,也能准确辨析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判断其是上坡还是下坡行驶,感受这这种刺激的结构是(  )
A.耳蜗和前庭 B.前庭和半规管
C.半规管和耳蜗 D.鼓膜和听小骨
【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半规管、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闭眼坐车时,能准确辨析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及是否在上下坡行驶,接受这种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规管。
故答案为:B。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5.(2021七下·绥滨期末)遇到巨大声响时,为了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免震破鼓膜,我们应该迅速(  )
A.张口时捂耳 B.闭口堵耳或张口
C.捂住眼睛 D.跑向发出巨大声响的地方
【答案】B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振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耳膜内外压强相等(因为内部连通),避免对鼓膜造成损伤;如果闭嘴的同时用双手堵耳,这样噪声就会在接受处减弱噪声,防止对耳朵造成伤害。
故答案为:B。
【分析】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
①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②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③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④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16.(2021七下·绥滨期末)中耳炎是因为病菌从(  )
A.外耳道进入中耳 B.咽鼓管进入中耳
C.半规管进入中耳 D.耳蜗进入中耳
【答案】B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下面是耳的结构模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口腔、咽、喉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相连,如果这些部位发生炎症,病菌会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人体会患中耳炎,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17.(2021七下·通河期末)“火树银花不夜天”,在喜庆的盛大节日里,人们常常要燃放礼花爆竹,此时旁观者最好张口,或者闭嘴、堵耳。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C.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D.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气压(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所以,燃放礼花爆竹,此时旁观者最好张口,或者闭嘴、堵耳。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故答案为:C。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8.(2021七下·长春期末)当一只蜜蜂嗡嗡的飞来时,能听到嗡嗡的声音。能接收到嗡嗡声音的刺激和产生听觉的部位分别是(  )
A.鼓膜、外耳道 B.耳蜗、听觉中枢
C.听小骨、耳蜗 D.咽鼓管、听觉中枢
【答案】B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可见,能接收到声音刺激的部位是耳蜗,听觉形成的部位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故答案为:B。
【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19.(2021七下·惠城期末)今年3月3日世界爱耳日的主题是“保护听力,终生受益”。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口,防止图中(  )受到伤害。
A.[1]听小骨 B.[2]半规管 C.[3]耳蜗 D.[4]鼓膜
【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遇到巨大声响,我们要闭嘴,捂住双耳,或者迅速张开口,这样可以使4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防止震破4鼓膜。
故答案为:D。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二、填空题
20.(2018·绥化)内耳的结构包括半规管、前庭和   。
【答案】耳蜗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其中内耳是由半规管、前庭、耳蜗三部分组成的。
故答案为:耳蜗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1.(2017七下·泸县期末)人体中耳的结构包括鼓膜、   、   三部分.
【答案】听小骨;鼓室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解:下面是耳的结构模式图.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故答案为:听小骨;鼓室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22.如图是耳的结构图,请分析回答问题:其中1的作用是收集声波,由2传到中耳,引起鼓膜振动,经6的放大作用后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   ,产生的神经冲动经   传到大脑皮层的   ,形成听觉.
【答案】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觉中枢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分析】耳的结构如下: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如图所示耳朵的结构名称为:图中1耳郭、2外耳道、3外耳、4鼓膜、5听小骨、6鼓室、7中耳、8半规管、9前庭、10耳蜗、11内耳、12咽鼓管.
23.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声波经外耳道振动鼓膜,鼓膜的振动再由中耳的   传到内耳,最后在   形成听觉.
【答案】听小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耳的结构图如下:
观察示意图,听觉的形成过程如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具体考查的是听觉形成的过程.
24.(2017七下·沂源开学考)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①内耳:由   、   组成.
②中耳:有鼓室、   组成.
③外耳:有耳郭和外耳道组成.
【答案】半规管;前庭和耳蜗;鼓室和听小骨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解: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故答案为:①半规管、前庭和耳蜗②鼓室和听小骨
【分析】耳的结构模式图.
25.(2017八上·京口期末)耳的结构中与晕船晕车的是前庭和   。
【答案】半规管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
故答案为:半规管
【分析】耳朵的结构:
三、综合题
26.(2021·德州)耳聋是听觉器官对声音的传导、感受或综合分析部分的功能异常而引起的听力下降。我国每年出生的先天残疾儿童约占出生人口总数的4%~6%,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等原因造成的新生聋人每年约增加3万人;就是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高达2780万之多!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正常生活。2021年3月3日,中国确立爱耳日主题为“人人享有听力健康”。
(1)听觉形成过程中,听觉感受器位于[   ]   内。
(2)听觉形成的部位是[   ]   ,这儿主要由神经元的   构成。
(3)生活中,有些同学用尖锐器物掏外耳屎时,不小心戳破[   ]   ,声音不能转化成振动,会造成听力下降甚至丧失。
(4)课堂上,听到老师的提问,你站起来回答问题,至少需要大脑皮层的   个神经中枢参与,与其他动物相比,我们能听懂声音的含义,是因为特有的   中枢。
(5)为实现“人人享有听力健康”的目标,下列哪些做法是不可取的?   。
①经常掏挖耳屎,以保证外耳道清洁
②大量使用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药物来防治中耳炎
③为防外界干扰,带耳机边听音乐边学习
④做耳部保健操
【答案】(1)⑥;耳蜗
(2)⑧;大脑皮层(或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细胞体
(3)③;鼓膜
(4)三(或3);语言
(5)①②③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1)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听觉神经传导的神经冲动是在听觉感受器⑥耳蜗内产生的。
(2)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大脑皮层是大脑的灰质,主要由神经细胞的细胞体构成。
(3)鼓膜的作用是接受声波产生振动,若鼓膜损伤,声音就不能转化成振动,会造成听力下降或丧失。
(4)“听到老师的提问,你站起来回答问题”这一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听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语言中枢。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所特有的神经中枢是语言中枢。
(5)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容易损伤外耳道,甚至扎破鼓膜,这样不利于保护耳,①错误。使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耳毒性药物主要是会损害听觉神经,②错误。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使鼓膜受损,对健康不利,③错误。做耳保健操,注意耳朵卫生,有利于保护耳朵及听力,④正确。
【分析】图中:①耳廓,②外耳道,③鼓膜,④听小骨,⑤半规管,⑥耳蜗,⑦听神经,⑧大脑皮层。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1 / 12021-2022学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北京)在听觉形成的过程中,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结构位于(  )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蜗
2.(2021七下·清远期末)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的结构是(  )
A.半规管 B.听小骨 C.鼓室 D.咽鼓管
3.(2021七下·三水期末)有人乘车时,经常感觉晕车,这主要与哪一结构有关?(  )
A.听小骨 B.前庭和半规管
C.耳蜗 D.鼓室
4.(2021八上·高州开学考)现在许多人都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长期使用耳机会损伤(  )
A.耳廓和外耳道 B.鼓膜和耳蜗
C.前庭和半规管 D.听小骨和鼓室
5.(2021·株洲)每年3月3日是国际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关心所有人的听力健康——检查、康复、交流”。某人检查时发现耳的结构和功能正常,可是听不到声音,其异常部位可能是(  )
A.鼓膜 B.小脑 C.耳蜗 D.大脑皮层
6.(2021·鸡西)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由于气压变化大,乘务员有时要给乘客发口香糖并要求他们咀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保护鼓膜 B.防止打瞌睡
C.帮助呼吸 D.保持口腔卫生
7.(2021·通辽)如图是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我们听音乐时,声波引起4振动
B.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4或5
C.结构3是听觉形成的部位
D.飞机降落时咀嚼食物可使4两侧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8.(2021·吉林)图是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其中外形类似于蜗牛壳,具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2021·龙东)用药不当会损害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引起耳聋,该细胞位于(  )
A.听小骨 B.半规管 C.鼓膜 D.耳蜗
10.(2021·龙东)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或闭嘴、堵耳,是为了保护(  )
A.听小骨 B.半规管 C.耳蜗 D.鼓膜
11.(2021七下·乾安期末)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下列关于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听觉的形成部位是在大脑的一定区域
B.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口的同时捂耳
C.要经常用尖东西掏耳朵
D.不要长时间在有噪声的环境中,否则会造成听觉障碍
12.(2021七下·靖宇期末)下列是听觉形成的途径,正确的顺序依次是(  )
A.声波→鼓膜→鼓室→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B.声波→鼓膜→听小骨→半规管→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C.声波→鼓膜→听觉神经→耳蜗→听小骨→大脑听觉中枢
D.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13.(2021七下·克山期末)人形成听觉的部位是 (  )
A.听觉中枢 B.前庭 C.半规管 D.耳蜗
14.(2021七下·绥滨期末)我们坐车闭眼时,也能准确辨析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判断其是上坡还是下坡行驶,感受这这种刺激的结构是(  )
A.耳蜗和前庭 B.前庭和半规管
C.半规管和耳蜗 D.鼓膜和听小骨
15.(2021七下·绥滨期末)遇到巨大声响时,为了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免震破鼓膜,我们应该迅速(  )
A.张口时捂耳 B.闭口堵耳或张口
C.捂住眼睛 D.跑向发出巨大声响的地方
16.(2021七下·绥滨期末)中耳炎是因为病菌从(  )
A.外耳道进入中耳 B.咽鼓管进入中耳
C.半规管进入中耳 D.耳蜗进入中耳
17.(2021七下·通河期末)“火树银花不夜天”,在喜庆的盛大节日里,人们常常要燃放礼花爆竹,此时旁观者最好张口,或者闭嘴、堵耳。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C.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D.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18.(2021七下·长春期末)当一只蜜蜂嗡嗡的飞来时,能听到嗡嗡的声音。能接收到嗡嗡声音的刺激和产生听觉的部位分别是(  )
A.鼓膜、外耳道 B.耳蜗、听觉中枢
C.听小骨、耳蜗 D.咽鼓管、听觉中枢
19.(2021七下·惠城期末)今年3月3日世界爱耳日的主题是“保护听力,终生受益”。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口,防止图中(  )受到伤害。
A.[1]听小骨 B.[2]半规管 C.[3]耳蜗 D.[4]鼓膜
二、填空题
20.(2018·绥化)内耳的结构包括半规管、前庭和   。
21.(2017七下·泸县期末)人体中耳的结构包括鼓膜、   、   三部分.
22.如图是耳的结构图,请分析回答问题:其中1的作用是收集声波,由2传到中耳,引起鼓膜振动,经6的放大作用后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   ,产生的神经冲动经   传到大脑皮层的   ,形成听觉.
23.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声波经外耳道振动鼓膜,鼓膜的振动再由中耳的   传到内耳,最后在   形成听觉.
24.(2017七下·沂源开学考)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①内耳:由   、   组成.
②中耳:有鼓室、   组成.
③外耳:有耳郭和外耳道组成.
25.(2017八上·京口期末)耳的结构中与晕船晕车的是前庭和   。
三、综合题
26.(2021·德州)耳聋是听觉器官对声音的传导、感受或综合分析部分的功能异常而引起的听力下降。我国每年出生的先天残疾儿童约占出生人口总数的4%~6%,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等原因造成的新生聋人每年约增加3万人;就是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高达2780万之多!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正常生活。2021年3月3日,中国确立爱耳日主题为“人人享有听力健康”。
(1)听觉形成过程中,听觉感受器位于[   ]   内。
(2)听觉形成的部位是[   ]   ,这儿主要由神经元的   构成。
(3)生活中,有些同学用尖锐器物掏外耳屎时,不小心戳破[   ]   ,声音不能转化成振动,会造成听力下降甚至丧失。
(4)课堂上,听到老师的提问,你站起来回答问题,至少需要大脑皮层的   个神经中枢参与,与其他动物相比,我们能听懂声音的含义,是因为特有的   中枢。
(5)为实现“人人享有听力健康”的目标,下列哪些做法是不可取的?   。
①经常掏挖耳屎,以保证外耳道清洁
②大量使用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药物来防治中耳炎
③为防外界干扰,带耳机边听音乐边学习
④做耳部保健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不符合题意。
B.鼓膜的作用是能感应由外耳道传入的声波,产生振动并牵动附着其上的听小骨链,使声波的刺激传进中耳,不符合题意。
C.听小骨的作用是能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传导过程还像放大器一样,把声音信号放大数倍,所以即使很轻微的声音人们也能听到。听骨为人体中最小的骨,又称为听小骨,由锤骨、砧骨及镫骨组成,不符合题意。
D.耳蜗的作用:耳蜗具有传音、感音、平衡功能。耳蜗位于前庭的前内方,形似蜗牛壳,为螺旋形骨管,是内耳的一部分,与前庭和半规管组成内耳又称迷路。耳蜗的蜗管内含淋巴是耳蜗的传音结构;耳蜗的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内有多种听觉感受细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2.【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故答案为:D。
【分析】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3.【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因此,有人乘车时,经常感觉晕车,这主要与前庭和半规管有关。
故答案为:B。
【分析】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4.【答案】B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人从外界接受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仅次于视觉信息,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护好耳和听觉。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声波对鼓膜和耳蜗造成持续性冲击,容易让听力受损。
故答案为:B
【分析】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郭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上的听觉感受器便把声音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听觉中枢,从而形成听觉。因而,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受损都有可能影响听觉。
5.【答案】D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若某人的耳结构完好无损,但没有听觉,说明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或听觉中枢受损。
故答案为:D。
【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6.【答案】A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通常发给每位乘客一块口香糖,嚼口香糖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防止击穿鼓膜。
故答案为:A。
【分析】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振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可使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
7.【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A.鼓膜的作用是当声波传送来时产生振动,故当我们听音乐时,声波引起[4]鼓膜振动,A不符合题意。
B.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5]外耳道或[4]鼓膜,从而影响听觉的形成,B不符合题意。
C.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可见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C符合题意。
D.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将口张开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防止击穿鼓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8.【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图中结构依次是:①耳郭(耳廓),②外耳道,③鼓膜,④耳蜗。
A.耳郭收集声音,A不符合题意。
B.外耳道传送声波,B不符合题意。
C.鼓膜的作用是当声波传送来时产生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C不符合题意。
D.耳蜗具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含听觉感受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9.【答案】D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所以,用药不当会损害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引起耳聋,该细胞位于耳蜗。
故答案为:D。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0.【答案】D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则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气压(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振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可使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
11.【答案】C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A、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A不符合题意;
B、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要经常用尖东西掏耳朵,会损伤耳道,C符合题意;
D、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长时间在有噪声的环境中,会对鼓膜造成损伤,使人听力下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
①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②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③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④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12.【答案】D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正确的顺序依次是: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故答案为:D。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13.【答案】A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A符合题意。
B.前庭位于内耳,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耳前庭是内耳的组成部分,它控制着平衡、协调、垂直平衡、肌肉紧张度及身体所有的肌肉, 包括眼睛的肌肉,B不符合题意。
C.半规管是维持姿势和平衡有关的内耳感受装置,内耳的组成部分。由上、后和外三个相互垂直的环状管,即上半规管、后半规管和外侧半规管组成,连结内耳与前庭,C不符合题意。
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接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14.【答案】B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半规管、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闭眼坐车时,能准确辨析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及是否在上下坡行驶,接受这种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规管。
故答案为:B。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5.【答案】B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振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耳膜内外压强相等(因为内部连通),避免对鼓膜造成损伤;如果闭嘴的同时用双手堵耳,这样噪声就会在接受处减弱噪声,防止对耳朵造成伤害。
故答案为:B。
【分析】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
①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②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③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④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16.【答案】B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下面是耳的结构模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口腔、咽、喉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相连,如果这些部位发生炎症,病菌会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人体会患中耳炎,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17.【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气压(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所以,燃放礼花爆竹,此时旁观者最好张口,或者闭嘴、堵耳。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故答案为:C。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8.【答案】B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可见,能接收到声音刺激的部位是耳蜗,听觉形成的部位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故答案为:B。
【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19.【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遇到巨大声响,我们要闭嘴,捂住双耳,或者迅速张开口,这样可以使4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防止震破4鼓膜。
故答案为:D。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0.【答案】耳蜗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其中内耳是由半规管、前庭、耳蜗三部分组成的。
故答案为:耳蜗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1.【答案】听小骨;鼓室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解:下面是耳的结构模式图.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故答案为:听小骨;鼓室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22.【答案】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觉中枢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分析】耳的结构如下: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如图所示耳朵的结构名称为:图中1耳郭、2外耳道、3外耳、4鼓膜、5听小骨、6鼓室、7中耳、8半规管、9前庭、10耳蜗、11内耳、12咽鼓管.
23.【答案】听小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耳的结构图如下:
观察示意图,听觉的形成过程如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具体考查的是听觉形成的过程.
24.【答案】半规管;前庭和耳蜗;鼓室和听小骨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解: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故答案为:①半规管、前庭和耳蜗②鼓室和听小骨
【分析】耳的结构模式图.
25.【答案】半规管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
故答案为:半规管
【分析】耳朵的结构:
26.【答案】(1)⑥;耳蜗
(2)⑧;大脑皮层(或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细胞体
(3)③;鼓膜
(4)三(或3);语言
(5)①②③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1)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听觉神经传导的神经冲动是在听觉感受器⑥耳蜗内产生的。
(2)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大脑皮层是大脑的灰质,主要由神经细胞的细胞体构成。
(3)鼓膜的作用是接受声波产生振动,若鼓膜损伤,声音就不能转化成振动,会造成听力下降或丧失。
(4)“听到老师的提问,你站起来回答问题”这一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听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语言中枢。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所特有的神经中枢是语言中枢。
(5)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容易损伤外耳道,甚至扎破鼓膜,这样不利于保护耳,①错误。使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耳毒性药物主要是会损害听觉神经,②错误。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使鼓膜受损,对健康不利,③错误。做耳保健操,注意耳朵卫生,有利于保护耳朵及听力,④正确。
【分析】图中:①耳廓,②外耳道,③鼓膜,④听小骨,⑤半规管,⑥耳蜗,⑦听神经,⑧大脑皮层。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