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4单元 千克、克、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4单元 千克、克、吨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06 15:4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 千克、克、吨
单 元 导 语
本单元属于“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千克、克,认识吨,千克、克、吨之间的进率。本单元的学习与时间和长度的学习一样,强调对质量的实际感受,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现实背景,积累质量单位的直观经验,建立“克、千克和吨”的质量单位概念。
1.借助熟悉的物品认识质量单位,积累直观经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接触到一些有关物体轻重的问题,但对1克、1千克、1吨的实际质量缺乏认识。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出千克、克、吨的学习,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熟悉的素材为载体,帮助学生建立质量概念,积累更多的直观经验。
2.在具体操作中体会质量单位,建立质量概念。
质量单位比较抽象,教材在呈现时着重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在估计物体质量时能够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质量概念。因此,教材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体验,多积累对这些质量单位的感受,逐步建立起质量的概念。
本单元教学着重借助学生熟悉的物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熟悉的场景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感知中,在多样的数学活动中,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说一说,建立质量概念和质量参照体系,借助熟悉的物体进行类比形成质量概念。
第1课时 有 多 重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45页内容,第46页练一练。内容简析问题串1:通过称或掂的实际操作感受1千克实际有多重。问题串2:感受1克有多重。问题串3:认识1千克和1克之间的关系。问题串4:应用初步建立的千克与克的质量概念,掂量、估计一些物品的质量。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教学难点估测物品的质量。教法与学法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实际操作活动中感知和体验,增加对千克和克的感性认识。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掂一掂、称一称、认一认、说一说、估一估等,交流、体验千克和克。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游戏导入法:请三位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请一位同学分别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背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并学会用它们来表示物体的质量。【品析:通过游戏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物体轻重的感知中引发学习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件导入法:出示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能不能在这些物品的包装袋上找到有关的数学信息。然后再引导学生实践体验,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引出课题。【品析:通过课件展示、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中感知物体的轻重,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愿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认识秤,学会读数。(1)认识秤。出示教材第45页情境图,提出问题:要知道物体有多重该怎么办 (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引出用秤称一称)师:谁能介绍一下,你都见过哪些秤 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秤,指出:称比较轻的物体或者需要精确度比较高的物体质量时,一般用天平;称一般重的物体质量时,多用盘秤、电子秤;称较重的物体的质量时,一般用大型台秤。(2)了解读数。出示台秤,让学生观察并认识到:在台秤上有一个像钟表盘的圆盘,上面有刻度,还在中间有两个字母“kg”。师介绍:如果指针指向1,表示托盘上的物品是1千克,如果指针指向2,就表示托盘上的物品是2千克。学生再次观察盘秤上的圆盘,明确一个大格表示1千克。2.动手实践,建立“千克”的概念。(1)称一称。以小组为单位,称一称两袋盐的质量,知道两袋盐的质量是1千克。(2)掂一掂。每个小组的成员轮流把两袋盐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3)估一估。用手掂一掂苹果,估计一下大约几个苹果的质量是1千克,然后用秤称一称,验证自己的估计。(4)找一找。找一找周围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预设:2瓶矿泉水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1袋洗衣粉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
10本数学书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等。(5)体会几千克有多重。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6)抱一抱。汇报自己的体重,互相抱一抱,感受几十千克的质量。3.自主实践,建立“克”的质量概念(1)估一估,猜一猜。猜一猜老师手中1角硬币有多重。学生感觉一定比1千克轻,用千克作单位不合适,引出“克”的概念。(2)称一称。问:我们可以用台秤称吗 教师将1角硬币放在台秤上,发现指针不会动,引出天平。教师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并称出1角硬币的质量。指出:1角的硬币是1克多。称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我们用天平,单位是“克”,用“g”表示。(3)掂一掂。小组内感受1克的质量。(4)找1克的物体。请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预设:2粒胶囊的质量大约是1克;1粒花生米的质量大约是1克;5张纸的质量大约是1克等。4.探索“千克”和“克”的关系。(1)出示教材主题图。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吗 学生观察后得出:1千克=1000克。(2)追问:1千克等于1000克,那么3千克等于多少克呢 5000克等于多少千克呢 【品析:本环节的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尊重学生主体,通过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算一算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实践,体会物体的轻重,感受1千克和1克的大小,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质疑:我们刚刚学习了千克和克,你觉得在生活中怎样才能正确使用千克和克 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计量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1.完成教材第46页练一练第1~6题。2.天平右边应放多少根胡萝卜 【参考答案】40根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千克和克的相关知识:表示较重的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较轻的物体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千克换算成克,在用千克作单位的数的末尾添上3个0,单位改为克;克换算成千克,在用克作单位的数的末尾去掉3个0,单位改为千克。然后,衔接下一节课的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如果称量一头大象的质量,用千克或克合适吗 有没有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呢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1千克有多重,1克有多重和千克与克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因此,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对抽象的质量单位形象化处理,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去感悟。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和实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估一估、称一称、说一说等多种感官参与,引导学生在多样活动中体验、感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将生活中的物品带入课堂称一称、掂一掂、说一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千克和克更加直观。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操作中,容易受其他不良因素的干扰,对研究的问题缺乏专注。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有多重1千克=1000克
第2课时 1吨有多重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47页内容,第48页练一练。内容简析问题串1:认一认1吨有多重。问题串2: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吨”,通过举例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吨的感受,体会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问题串3:会选择适当的质量单位表示生活中物体的质量。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教法与学法1.本课教学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通过估计并用实物对比认识1吨的实际意义,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2.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引导,多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通过计算、比较、讨论交流,加深对质量的理解。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故事引入法:在三国时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曹冲称象。谁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师:曹冲能称出大象的质量吗 你们猜一猜大象到底有多重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质疑:我们用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千克来说明大象有多重,你认为合适吗 引导学生明确:不合适,因为大象太重了,需要用更大的质量单位。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质量单位“吨”。【品析:通过故事引入,让学生知道称较大的物体的质量时,要用“吨”作单位,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 课件演示法: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提问:大家说一说,大象和机灵狗在干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回答问题。(大象让机灵狗猜猜它的体重)大象在体重秤上称体重,出现了什么意外情况 (大象太重了,需要换大型体重秤)换了大型台秤后,谁能说一说,大象有多重 追问:从大象称体重,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大象太重了,普通体重秤称不了大象的体重;预设2:大象的体重是1吨,吨也是质量单位)问:从这几幅图中,你对吨这个质量单位有了哪些认识 引导学生讨论,体会: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揭示课题:吨究竟是多大的质量单位呢 1吨有多重 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品析:通过大象称重这一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在观察和思考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初步感悟质量单位——吨,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掂一掂,想一想。将准备好的重1千克的物品让学生掂一掂,请学生说说体会。师:重1千克的物品在我们手中感觉沉甸甸的,你们知道1吨有多少个1千克吗 课件出示吨和千克的进率:1吨=1000千克。引导学生想象1000个1千克有多重。2.看一看。(1)师:我们班有40人,每人约重25千克,现在请同学们站在一起看一看,我们这么多人的体重加起来大约是1吨。(2)课件出示图片:
师:从这些图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物体质量很大的时候需要用“吨”作单位。3.说一说。(1)出示教材实例,说说哪些地方用到了“吨”。(2)还有哪些地方见过“吨”。4.解决问题。出示教材第47页例题,学生先理解题意,再与同伴说一说,最后集体交流。追问:应该填哪个质量单位 为什么这样填 【品析: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增强学生的感受和丰富学生的体验,增加学生对吨这个质量单位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吨的概念。同时运用对比,让学生明确1吨=1000千克,再通过想象感受质量的大小,真正地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质量大小的概念。】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质疑:对质量单位“吨”你有哪些认识 学生讨论后明确:“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可以用“吨”表示较重物体的质量,1吨=1000千克,是全班40个学生的质量,20袋水泥的质量等。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1.完成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1~3题。2.甲仓库有26吨货物,乙仓库有38吨货物,从乙仓库运出多少吨货物到甲仓库,两仓库的货物会同样多 【参考答案】(38-26)÷2=6(吨)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吨的认识:计量较重或大宗物体的质量时,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1吨=1000千克,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1)把吨换算成千克,就在数的末尾添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就在数的末尾去掉3个0。然后,衔接下一节课的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经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你会熟练运用吗 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吨”的认识是学生对质量单位认识的进一步拓展。教学中从猜大象体重,感知大象太重,引出“吨”的概念,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对比和大量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吨”,体会“吨”的大小,让学生由抽象思维过渡到形象思维,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吨”的概念。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1吨有多重吨:t1吨=1000千克
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四单元“千克、克、吨”第45~48页。复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2.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千克、克、吨,通过多种感官体验,进一步建立质量概念。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复习重点进一步认识千克、克、吨,能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复习难点沟通千克、克、吨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复习方法1.通过回顾与整理,帮助学生理清本单元知识要点,进一步掌握千克、克、吨相关知识,在交流讨论中,在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中进一步积累千克、克、吨的直观体验。2.在综合运用千克、克、吨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通过回忆整理、练习交流,总结反思提升。复习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复习 谈话导入法: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完了,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什么 现在你对质量单位有什么认识 你能在小组内说一说吗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和整理本单元知识,让我们一起查漏补缺,一起提高。【品析:通过谈话引入,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本单元知识,交流对千克、克、吨的质量感悟,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为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作铺垫。】 例题导入法:(出示例题)读一读,在(  )里填上“千克”“克”或“吨”。今天早晨,张晓明喝了200(  )的牛奶,吃了一个150(  )的面包和一个50(  )的鸡蛋,然后背着2(  )的书包出门上学。人民路上的车可真多!快递员叔叔的电动车上装了大约40(  )的货物,一辆质量为3(  )的公交车上挤满了乘客,它的载质量大约有5(  )。忙碌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学生独立阅读,然后思考解答后,交流汇报。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学生解答后,追问:为什么这样填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整理和复习有关千克、克、吨的知识。【品析: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导入,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在分析、对比中激活本单元所学知识,感受数学学习的收获,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做好复习准备。】二、回忆梳理,建构网络1.引领回顾,沟通联系。你能回顾一下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吗 (1)小组交流。出示交流题:我们认识了哪些质量单位 它们用字母怎样表示 什么物体的质量是1克、1千克、1吨 克、千克、吨怎样进行换算 (2)组织汇报:展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归纳,适当指导。①千克、克、吨。表示较重的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表示较轻的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字母“t”表示。②1克、1千克、1吨。一枚2分的硬币或3枚曲别针……的质量大约是1克。4个苹果、2袋精盐……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面粉、5匹马……的质量大约是1吨。③克、千克、吨的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2.典例分析,示范解答。例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2千克=(  )克       4吨=(  )千克7000千克=(  )吨 3000克=(  )千克【分析】把千克、吨化成克、千克,就在数的末尾添上3个0;把千克、克化成吨、千克,就在数的末尾去掉3个0。【解答】2000 4000 7 3例2:一部电梯的核定载质量为1吨,现在平均体重为63千克的14人要同时乘坐这部电梯,行吗 【分析】要求平均体重为63千克的14人要同时乘坐这部电梯是否超重,先求出14人总体重,再与1吨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63×14=882(千克) 1吨=1000千克 882千克<1000千克 能够同时乘坐,不超重。3.查漏补缺,错例纠正。出示:(1)判断:1千克的铁块比1千克的棉花重。(√)(2)80千克=(8000)克(3)6000千克>5800千克>5000克>8吨(4)填空:一个南瓜的质量约是4000(千克)。上面四道题做得对吗 把不对的改正过来。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提问:不对的错在哪里 明确:(1)铁块和棉花的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一样重。比较物体质量的大小,要看物体的质量,跟什么物体无关。(2)把千克换算成克,要在80后面添上3个0。(3)此题错在只比较了数的大小,没有将数和单位结合起来看,比较时应先统一单位后再进行比较。(4)解答此题要跟生活实际联系,南瓜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但因为数据是4000,故应填克。追问:你觉得有关千克、克、吨的实际问题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才能避免错误 4.拓展提升。笑笑、淘气和机灵狗称体重,笑笑和淘气在一起称是50千克,淘气和机灵狗一起称是30千克,笑笑和机灵狗一起称是28千克。机灵狗、淘气和笑笑各重多少千克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解答后集体交流。【参考答案】(50+30+28)÷2=54(千克) 机灵狗:54-50=4(千克) 笑笑:54-30=24(千克) 淘气:54-28=26(千克)三、探索实践,强化提高1.估计下面物体的质量,连一连。
2.在里填上“>”“<”或“=”。5千克3000克     1000克1千克     8吨9000千克450克2吨 4100千克4100吨 5吨500千克         4000克    56千克     2吨     400千克(1)将上面动物的体重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一排。(填质量)(   )>(   )>(   )>(   )(2)长颈鹿比大象轻多少千克 (3)鸵鸟的体重是鸡的体重的多少倍 4.小动物们过河。5只动物要同时过河,应怎样乘船比较合适 【参考答案】1.2.> = < < < >3.(1)2吨 400千克 56千克 4000克(2)2吨=2000千克 2000-400=1600(千克)(3)4000克=4千克 56÷4=14
4.可以安排大象和斑马一起乘大船,熊、猴子和老虎一起乘小船。【品析: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整理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通过对1千克、1克、1吨的回顾,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质量单位,同时在查漏补缺中,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感悟成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质量观念。】四、评价总结,提升能力1.回顾自己本单元的学习和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2.你还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与大家分享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本单元主要复习整理质量单位千克、克和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充分回顾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三种质量单位,体会三种质量单位,运用三种质量单位,从而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形成质量观念,变无形的抽象为有形的的实物进行思考、感悟。值得指出的是,部分学生在复习本单元时由于生活体验相对匮乏,对质量的理解还没有准确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学生的实践体验,促进学生的提高。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