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西半球的国家 极地地区 复习课件 2021-2022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十章 西半球的国家 极地地区 复习课件 2021-2022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06 14:3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01
考点解读
02
03
04
考点梳理
真题剖析
实战提分
第九单元 西半球的国家
第十单元 极地地区
01
考点解读
主要考点 内容解读 考查频率
美国 (1)说出美国的种族、民族概况 (2)在地图上指出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3)概括美国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对农业分布影响 (4)说出高新技术产业在美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巴西 (1)在地图上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概括巴西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工农业分布影响 (3)说出巴西的种族、民族概况 (4)讨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
西半球的国家
主要考点 内容解读 考查频率
极地地区 说出南北极地区的范围及位置 ●●
运用地图和资料,对比和归纳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利用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极地地区
02
考点梳理
一、美国
1.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美国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本土大部分处在北温带和亚热带,只有阿拉斯加属寒带和亚寒带;夏威夷州在热带。
(2)海陆位置:美国本土三面临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东南临墨西哥湾,北与加拿大相邻,西南与墨西哥相邻;阿拉斯加临北冰洋和太平洋,夏威夷临太平洋。
(3)领土组成:本土由48个州和1个特区组成,海外州有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2.移民国家
(1)原住民:印第安人。
(2)人种: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等。
(3)华人华侨比较集中的城市为圣佛朗西斯科(旧金山)、纽约和洛杉矶。美国华人最多的城市是圣佛朗西斯科(旧金山)。
3.地形
(1)特点:呈南北纵列分布,平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一半以上。
(2)西部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山脉是落基山脉;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
4.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1)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美国最大的河流,由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
(2)五大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密歇根湖——完全位于美国境内,五大湖通过圣劳伦斯河注入大西洋。
5.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太平洋沿岸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墨西哥湾沿岸为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6.降水分布特征: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7.农业
(1)特点:农业生产现代化、机械化和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
(2)主要的农业带:乳畜带、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区等。
(3)实行农业专业化生产的好处: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环境的优势,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大规模进行机械化生产,更广泛地使用高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
8.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①特点:工业部门体系完整,生产规模大,技术先进。
②工业部门:主要有能源、钢铁、机械、化工等,其中军事工业和尖端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工业分布(三大工业区及工业中心):东北部工业区(最大)、南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
④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美国是世界上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二、巴西
1.自然环境
位置:①海陆位置南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②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属于热带。
地形:北部(约占1/3)亚马孙平原,南部(约占2/3)巴西高原。
气候:北部热带雨林气候,南部热带草原气候。
河流:亚马孙河,被称为“河流之王”,是世界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2.居民:印第安人是原住民。现在的巴西人口种族复杂,主要有白种人、混血种人、黑种人、黄种人等。
3.特色鲜明的文化:
①民间娱乐活动——桑巴舞。
②每年2月中旬或下旬举行狂欢节,里约热内卢是“狂欢节之乡”。
③堪称世界一流的足球队,曾5次获得世界杯足球赛冠军。
4.热带经济作物王国:咖啡、甘蔗、柑橘等产量居世界第一;大豆、玉米、水稻产量居世界前列。
5.工业:钢铁、汽车、飞机制造、机械等已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
6.热带雨林:在亚马孙平原上,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
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①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②不合理开发。
③产生问题。
④保护措施:设立雨林保护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监测雨林的破坏情况;与联合国协调全球行动计划。
三、两极地区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1)南极地区:南纬66.5°(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跨经度360°,是纬度最高的大洲和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被三大洋环绕,按顺时针方向即由西向东依次是: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南极洲与南美洲、非洲、大洋洲三大洲隔海相望,其中,南极大陆距南美洲最近。
(2)北极地区:北纬66.5°(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北冰洋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2.气候
(1)南极地区气候特征:酷寒、干燥、烈风。
原因:南极地区处在高纬度地区,阳光微弱,一年之内地面接收的太阳光很少;海拔高,地表被白雪覆盖,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低温使南极大陆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中心,降水稀少而风力很强。
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储存着世界上最丰富的固体淡水资源。
南极地区还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是世界上降水最少的地区和风速最大的地区。
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是南极洲的暖季,是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我国在南极建立的五个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罗斯海新站。
(2)北极地区气候特征:北极地区绝大部分为大洋,因此气温不像南极那么寒冷,降水量比南极地区多,风速比南极地区小。
3.代表性动物: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北极熊。
4.科学考察的宝地。
5.南极资源
矿产资源:煤、铁、锰、石油、铜等;淡水资源:“固体淡水库”。
6.极地的保护和利用。
(1)南极洲无定居居民,仅有一些来自其他大陆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捕鲸队。
(2)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其重要内容是: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目的,保证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禁止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等。
(3)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03
真题剖析
(2020·福建)下图示意美国本土主要工业区分布。读图,完成1~3题。
1.美国的首都是( )
A.纽约 B.华盛顿
C.休斯敦 D.波士顿
2.西部工业区濒临( )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大西洋
3.东北部工业区早期发展钢铁工业的
有利条件是( )
①丰富的煤铁 ②便利的水运
③肥沃的土壤 ④湿润的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美国的相关知识。第1题,美国首都华盛顿,位于东北工业区的哥伦比亚特区。第2题,美国本土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临墨西哥湾,由图可知,西部工业区濒临太平洋。第3题,由图可知,东北部工业区附近煤炭、铁矿资源丰富,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故1选B,2选C,3选A。
B
C
A
(2020·威海)读美国地形示意图,完成4~5题。
4.关于美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
B.美国平原面积狭小
C.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
D.密西西比河航运、灌溉效益极低
5.冬季,来自北部的冷空气有时可长驱南下直达新奥尔良,形成大风寒潮天气。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
A.与东西跨经度广有关
B.与西部高大的山系有关
C.与中部辽阔的平原南北纵贯有关
D.与东西两侧濒临大洋有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大风寒潮天气等地理学科素养相关知识,美国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美国平原面积广大,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密西西比河航运、灌溉效益极大。冬季,来自北部的冷空气有时可长驱南下直达新奥尔良,形成大风寒潮天气。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与中部辽阔的平原南北纵贯有关。故4选A。5选C。
A
C
(2020·潍坊)亚马孙平原终年高湿多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2020年8月发生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大火,烧毁了大面积的雨林,引起全球关注。据此完成6~7题。
6.此次森林大火会导致( )
A.氧气释放增加 B.二氧化碳吸收减少
C.雨林植物种类增加 D.大气对地面增温作用减弱
7.有利于巴西热带雨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
A.大规模兴建牧场,发展乳畜业
B.将大面积森林开发为农田,增加粮食产量
C.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D.通过严格立法,禁止开发雨林
B
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相关知识。第6题,亚马孙雨林大火会导致当地的森林覆盖率降低,氧气的释放量减少,二氧化碳吸收减少;雨林植物的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大火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大气对地面增温的作用增强,进而影响全球的气候。第7题,大规模的新建牧场会破坏当地的植被,使当地的植被面积减少;大面积森林开发为农田,也会导致当地的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热带雨林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性的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热带雨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禁止开发热带雨林不切实际。故6选B,7选C。
(2020·广州)如图是某地区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8~9题。
8.该植被类型是( )
A.温带草原 B.热带荒漠
C.极地苔原 D.热带雨林
9.影响该植被分布地区人口稀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资源 C.气候 D.土壤
D
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巴西的植被类型、人口分布等相关知识。第8题,读图可知,图中阴影位于巴西北部的亚马孙平原,该地植被类型是热带雨林。第9题,依据图中信息读图分析可知,该植被分布地区为亚马孙热带雨林区;该区域人口稀少的最主要因素是气候湿热,这里是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不适宜于大量人口长期居住。故8选D,9选C。
10.我国南极科考站均位于( )
A.高纬度 B.中纬度 C.低纬度 D.中、低纬度
11.南极洲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是( )
A.东多西少 B.南多北少 C.沿海多内陆少 D.内陆多沿海少
12.南极旅游旺季是(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次年2月
13.图b拍摄当天中山站的夜长约( )
A.4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16小时
(2020·内江)近年来南极洲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和南极洲年降水量分布图,图b为每间隔2小时拍摄中山站一天的太阳运动照片。据此完成10~12题。
A
C
D
A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南极地区的相关知识。第10题,我国的科学考察站都位于60°~90°的高纬度地区。第11题,从图中年降水量线的分布来看,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第12题,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为南半球的夏季,南极洲的暖季,是南极旅游的旺季。第13题,根据题干中每间隔2小时拍摄太阳运动照片,可以根据b图太阳的位置个数来推算当天的夜长约为4小时。故10选A,11选C,12选D,13选A。
(2020·遵义)2018年7月30日,科考船“雪龙”号穿越北极圈。如图示意北极地区,据此完成14~16题。
14.“雪龙”号到达北极圈时,可能看到的野生动物有( )
A.长颈鹿 B.斑马 C.北极熊 D.企鹅
15.图中黄河站位于北极点的( )
A.西方 B.东方 C.北方 D.南方
16.该日,遵义的昼夜情况为( )
A.昼长夜短 B.极昼区广
C.昼短夜长 D.昼夜平分
C
D
A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北极地区以及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第14题,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第15题,北极点是地球的最北端,前后左右方向都为南;由此可知,黄河站位于北极点的正南方向。第16题,7月30日位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之间,由此可判定,该日,遵义的昼夜情况为昼长夜短。故14选C,15选D,16选A。
04
实战提分
(2020·怀化)16~19世纪,欧洲殖民者从非洲(主要是西非、刚果和安哥拉)劫运大量黑人奴隶到美国境内,主要在南部诸州的棉花、甘蔗种植场和矿山当苦工,深受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残酷剥削和虐待。读图,完成1~2题。
1.黑人被劫运到美国,早期最有可能位于图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主要好处是( )
①便于推广先进的生物技术
②便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③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
④可以增加农业劳动力就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A
读甲、乙两国轮廓示意图,完成3~5题。
3.下列关于甲、乙两国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共同点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全部领土都位于南半球
B.高原所占国土面积比重大
C.地中海气候区面积广大
D.河网密布,河流流量大
4.下列关于甲、乙两国社会经济
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发展中国家,乙为发达国家
B.甲国经济以农业为主,乙国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C.甲、乙两国首都所在地的地形类型不同
D.甲国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乙国以玉米为主
5.下列关于甲、乙两国居民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以黄色人种为主 B.人口都超过1亿
C.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D.通用语言都为英语
B
C
C
读巴西主要农作物和河流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7题。
6.巴西的天然橡胶产区主要分布在( )
A.巴西高原 B.沿海地区 C.平原地区 D.中纬度地区
7.巴西的亚马孙河中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①支流较多,径流量大
②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③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
④北、西、南三面地势较高,
河流落差较大,水流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C
D
(2019·广西北部湾)读俄罗斯和美国本土示意图,据所学知识完成8~9题。
8.下列叙述都符合俄罗斯和美国本土位置的是( )
A.跨寒、温、热三带 B.位于北半球
C.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 D.跨两大洲,位于西半球
9.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河流与美国密西西比河都具有的特征是( )
A.自北向南流 B.无结冰期
C.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D.水能资源丰富
B
D
10.(2020·兰州)读巴西简图(甲图)、圣保罗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柱状图(乙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由乙图可知,圣保罗冬季是
共三个月,由图中最低温和最高温的度数可判断圣保罗所处的温度带是 带。
(2)由甲图可知,巴西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是 。我国从巴西进口该矿石,主要运输方式是
运输。
(3)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
在 。
6、7、8
亚热
铁矿
海洋
东南沿海地区
11.(2020·广西北部湾)读美国三大工业区分布示意图,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工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
区、东北地区、
地区。
(2)工业部门齐全,其中东北部工
业区历史悠久,是美国最大的工业区。
你认为其最初发展的优势条件可能
有 、 。
(3)甲河流经地区的地势特征
是 。
(4)石油主要分布在 地区,
但其进口的石油主要来自 地区。
南部(墨西哥湾沿岸)
矿产资源丰富
水运便利
北高南低
南部(墨西哥湾沿岸)
中东(西亚)
12.“我是南极的主人,我有流线型的躯体,人家说我像身穿白衬衫,黑燕尾服的绅士。我经常站立,所以,前肢已经退化成游泳的鳍状肢。为了抵御严寒,我皮肤下有厚厚的脂肪层。”材料中的“我”是( )
A.北极熊 B.袋鼠 C.大象 D.企鹅
13.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南 B.5~7月份是暖季,昼长夜短
C.淡水资源匮乏 D.资源丰富,环境原始,科考价值大
D
D
(2020·菏泽)读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关于南、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是指南极圈至南极点之间的区域
B.北极地区全部是海洋,南极地区全部是陆地
C.南、北极地区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酷寒、多狂风、降水少
D.企鹅和海象是南、北极地区共有的代表性动物
15.我国在南、北极地区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科学考察站,图中距离黄河站
(79°N,12°E)最近的地点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C
C
本 课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