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16 表里的生物
第1课时
“表”, 计量和指示时间的机械或电子的精密仪器。表里面是不可能有生物的,可在小时候的“我”看来却是有生物的。
谁的耳朵最灵敏?这是什么声音吗?
1.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
2.了解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重点)
3.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
学习目标
冯至(1905-1993), 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历任上海同济大学、昆明西南联大及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曾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主要作品: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十年诗抄》等,散文集《山水》《东欧杂记》等,历史小说《伍子胥》,传记《杜甫传》,译著有《海涅诗选》《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 。
作者简介
1.听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认读生字。
3. 找一找表示时间及人物心理的词语。
初读课文
我会读
清脆 拦住 恐怖 蝎子
蛰 钵子 蝈蝈 蟋蟀
zhē
bō
ɡuō
cuì
bù
shuài
xī
xiē
字词学习
脆
拦
怖
蟋
蟀
清脆
拦住
蟋蟀
蟋蟀
恶
玻
玻璃
玻璃
璃
恐怖
丑恶
shuài
xī
bù
è
cuì
lán
bō
lí
我会写
字词学习
清脆
和谐
单调
和睦协调。
连一连
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
(声音)清楚悦耳。
玻璃
是一种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透光,属于混合物。
齿轮
有齿的轮状机件,是机器上最常用、最重要的零件之一。通常都是成对啮合,其中一个转动,另一个就被带动。
钵子
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
字词学习
默读全文,联系课题,想一想,在这些时间点上都发生了什么?
课文先写____________ __,
接着写___________ ___
然后写___________ ___,
最后写___________ _。
“我”想动表,而父亲不让“我”动表,更引发“我”的好奇。
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小蝎子的尾巴,印证我的猜想
“我”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一个小蝎子,后来就不说了。
课文脉络
“我”的疑问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整体感知
“我”探究了什么问题?是怎样探究的?
课文先写____________ __,
接着写___________ ___
然后写___________ ___,
最后写___________ _。
“我”想动表,而父亲不让“我”动表,更引发“我”的好奇。
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小蝎子的尾巴,印证我的猜想
“我”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一个小蝎子,后来就不说了。
课文初探
听表推想
看表验证
听话证实
“我”的疑问
默读全文,思考:“表里的生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
课文解读
一、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三弦:(xián xuán)
蛰:(zhē zhé)
√
√
二、写出近义词。
呈现—________
高兴—________
保护—________
随堂练习
玻璃 (li lí )
√
zhuǎn( )
转:
zhuàn( )
mēng( )
蒙:
méng( )
三、多音字组词:
转弯
转动
蒙蒙亮
蒙蔽
随堂练习
四、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语。
狗( ) 鸟( ) 蝉( )
虫( ) 虎( ) 猿( )
叫
鸣
唱
啸
啼
吠
随堂练习
作业布置
1.抄写这课的生字各3遍,组词2个。
2.朗读课文。(共26张PPT)
16 表里的生物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幼时的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重点)
2.学习作者描写人物和表达情感的方法。
3.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
的精神。(难点)
看图导入
观察这幅图,“我”的表情怎样?表这什么显得特别大?( )。
我对钟表感到神秘,对表发出声音的事情感兴趣
“我”
父亲的表
好奇
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呢?默读课文,在书上找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做批注。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我”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鸟叫、狗吠、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事实,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推想出凡是能必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品读感悟
“我”是个有强烈好奇心的孩子,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吗?
品读感悟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答,滴答……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一天,我对父亲说: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小孩儿不许动表。”
语言描写:爱听这声音,想伸手摸一摸。父亲不允许“我”动,但是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不敢,因此心里很痛苦。
好奇心强,渴望……
品读感悟
你是否有相似的经历?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只许听,不许动。”
“小孩儿不许动表。”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
“为什么呢?”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
“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语言描写:渴求知识、求知欲望强。
品读感悟
心理描写细腻。父亲的阻止不仅没有让“我”打消念头,反而觉得更加“神秘”。对表的好奇也与日俱增,也让 “我”认为表里有生物的推断是顺理成章的。可见“我”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是那样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真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
读一读你画出的心理描写的句子并谈谈体会。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品读感悟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心理活动描写,写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可见“我”有强烈的执着探究的精神。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心理描写: 我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求知识,求知欲望强。
品读感悟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为什么“我”会感到很愉快?
因为“我”一直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现在,父亲告诉“我”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有一只蝎子关在表里,证实了“我”的猜测没有错。所以“我”感到愉快。
写出了自己对美丽世界里有丑陋的蝎子的不理解。
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心理活动描写,在他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品读感悟
通过细品文章语言和心理的描写,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好奇心很强
渴求知识
善于观察和思考
富有探究精神……
总结
品读感悟
“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指什么样的话?
品读感悟
作者结尾说“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 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又为什么不说了?
“我”当时还小,以为是表里的生物发出的“滴答,滴答”的声音,并天真地相信了爸爸的话,以为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后来渐渐长大,明白了钟表的原理,知道表里的生物其实是表里的各种精密的元件,于是不说了。
品读感悟
本文写的是小时候的”我“认为 ,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 。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强烈的 ,是个
的孩子。
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
表里有个小蝎子
好奇心
善于观察,爱思考
主旨概括
“我” 的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有些想法虽看起来幼稚可笑,但正因为“我”能大胆去想象,去发现,所以才让生活变得有趣味。 “我”由好奇心引发探索的事也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勇于去寻找问号的答案。
主旨升华
关于好奇心的名言
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
——(法国)法朗士
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法国)居里夫人
拓展延伸
手表的种类:主要有机械表、电子表、石英表、光波表、潜水表等不同种类。
机械表
电子表
石英表
光波表
潜水表
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冯至的《猫儿眼》
猫儿眼 冯至
母亲有一个戒指,上面镶着一颗宝石,和猫儿的眼睛一样,我问母亲:“这是什么石 ”
母亲说:“这是猫儿眼。”
当时我很不喜欢这颗猫儿眼。哪有眼睛只有一只的呢 母亲说:“这种宝石虽然不很贵,但是大小一样的一对,也不很容易配。”
“那么,”我说,“我宁愿意爱猫的真眼睛,它们总是一对,不大不小,完全一样。它们的瞳孔又会变化。谁爱这样的死东西呢。”母亲笑着不理会我,从此我就爱看猫的眼睛。尤其是那变来变去的瞳孔,早晨和晚上是圆的,正午就变成一道线。
“你手上的猫儿眼有这样有趣的变化吗 ”
母亲笑着,先是不回答我,随后说一声:“没有。”我更觉得得意了。
在没有灯的黑暗的屋子里,我常常一不留神,就碰到桌子上,凳子上,猫儿却是跑来跑去,它从来没有碰到过。有一回它在最黑暗的地方捉到了一个老鼠。
拓展延伸
“你的猫儿眼有这样好的眼力吗 ”我又刁难母亲。
母亲更没有法子回答了,我更得意了。同时我心里想:“母亲,你把你的猫儿眼戒指扔掉罢,就是不扔掉,也要收起来才好。”但我不敢说出口来,只是感到骄傲,母亲的手指上的猫儿眼,既是只,又没有变化,又看不见老鼠,哪里有真的猫眼睛好呢 从此我就因为眼睛而更爱我的猫了。
经过几个月,一天早晨,有人来告诉我说:不知为什么我的猫死了。有人说是病死的,有人说是被邻家的狗抓死的。我不管死的理由,急急忙忙跑到死猫的身边。我看它卧在廊檐下-动也不动。眼皮垂下来,再也看不见它的一对大圆眼睛了。我想,眼皮把这一对眼睛蒙住了,我若扒开它,这对眼睛一定还是那样美,我还可以向母亲骄傲。但是我把眼皮一扒开, 哪里还有眼睛,简直像是两团用灰土和成的泥被涂在那里。
这一瞬间,我哭了。我跑到母亲那里,我什么话也说不出,我望着母亲手指上的猫儿眼仍旧放着光彩,一点儿也没有变,我几月的自得,几月的骄傲,一时都消散了。
表里的生物
渴求知识,不断探索,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猜测——表里有个生物
证实——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表里有“小蝎子”
结果——见人就说父亲的话
板书总结
一、用恰当的成语替换画线的部分。
(1)“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 )
(2)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
随堂练习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文章描写了( )个人物,他们分别是( )。文中刻画人物时采用了( )的描写手法,表现了童年的“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两
“我”和爸爸
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随堂练习
三、仿照句子,用标红的词写一句话。
1.我以为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2.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我以为凡是鹦鹉都可以说人话。
老师对我们的关心比妈妈的爱更温暖,比爸爸的爱更深情。
随堂练习
四、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从对“我”的心理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A.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B.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1)“我”感到愉快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蝎子放在这么好的表里?“我”的猜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孩子。
随堂练习
作者结尾说“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各写一段话。
示例:晚上月亮跟着自己走。
示例:楼道里的灯自动亮。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