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2.回延安
贺敬之
情境导入
故乡是生养我们的地方,在外奔波多年回到故乡,人们的心情该是多么兴奋和激动啊!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出生在山东枣庄却与延安有着不解之缘的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体会他回到阔别十年的圣地延安时的心情和感受。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信天游”的特点,学习比兴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2.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了解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感受作者抒发的浓郁的故乡亲情,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感。
文本解读
文学常识
信天游本是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是上下两句构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兴(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说其他事物,以引出要说的事物),下句点题。短的只有一节,长的可达数十节。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多节可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演唱时,用同一曲调(有时稍加变化)反复演唱。
《回延安》是采用“信天游”形式写成的现代诗,其新意在于:(1)描写革命生活,抒发革命情感;(2)多用普通话而少用陕北方言;(3)比兴句少,直接叙事抒情的诗句居多。
作者简介
贺敬之,1924年生,当代诗人、剧作家。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 1945年在集体创作著名歌剧《白毛女》中担任执笔,此剧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80年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
背景链接
《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从北京重回阔别十年之久的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后写的。在大会期间,作者受到延安人民的热烈欢迎,也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激起昂扬的诗情,萌生了创作冲动,写下了诗作《回延安》和散文《重回母亲的怀抱——回延安》。
基础知识
油馍( ) 脑畔( )
眼眶( ) 盏( )
糜子( ) 白羊肚( )
mó
pàn
kuàng
zhǎn
méi
dǔ
基础知识
盏:量词,用于灯。
登时:立刻。
糜子: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油膜:油炸的黍米面饼。
脑畔:诗中指窑洞的顶。
眼眶:眼皮的边缘所构成的眶儿。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分别用一两句话概括这5个小节的主要内容。
初步感知
初步感知
(1)回延安——抒写久别之情——激动、喜悦
(2)忆延安——追忆战斗生活——感激、怀念
(3)话延安——描绘热闹场景——真挚、兴奋
(4)看延安——记录崭新面貌——欣喜、豪迈
(5)祝延安——歌颂光辉历史——赞美、热爱
憧憬美好征程
精读析文
赏析句子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赏析:动作描写,“抓”“贴”两个动词,写出了诗人回延安时的激动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延安土地的热爱。
精读析文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赏析:运用方言“几回回”表达了“我”对延安的思念之情;“双手搂定宝塔山”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似言宝塔山之小,“我”可以搂住,一个“搂”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故地之物的亲切之感。
精读析文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赏析:拟人,“唱”“笑”“招”分别赋予“杜甫川”“柳林铺”“红旗”以人的特点,写河流、村庄、旗帜也热情欢迎诗人的到来,渲染了欢乐的气氛,烘托了诗人回延安时急切、喜悦的心情。
精读析文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赏析: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亲人们”,具有鲜明的延安特色。这两行描绘了热情好客的延安人民热烈欢迎诗人的欢乐场面,营造了一种温馨亲切的氛围。
精读析文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赏析:比兴,先说树的梢、枝、根是连成一体的,以引起下句,并比喻“我”与延安亲人是密不可分的一家人,写出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
精读析文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延安母亲到底教会了诗人什么?
赏析:诗人在延安,学到了生产斗争的本领,学到了文化知识,更学到了革命精神。“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就是具体概括。哺育着诗人长大成人的不光是延安的“小米饭”,更有延安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
精读析文
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赏析“米酒”“油馍”“木炭火”“炕”“窑”的表达效果。
解析:“米酒”“油馍”“木炭火”“炕”“窑”,这里选取有地方特色的事物来写,既亲切又真实,渲染延安人民热情招待客人的浓烈氛围。
精读析文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赏析:语言描写,表现了延安亲人保卫延安的辛劳,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意。
精读析文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赏析:诗人选取富有地域特色的白窗纸、红窗花,描写了当时的环境,烘托了喜悦的心情。写娃娃们争相和自己拉手的动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小孩子天真活泼的形象,表现了欢聚场合的热闹。
精读析文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赏析:比喻、夸张。写亲人重逢交谈时的热闹场景。诗人与亲人围坐在炕上,说的话像长江大河的浪花一样没有穷尽。
精读析文
第三部分描述亲人亲切话旧的场面,在构思和写法上有何特色?
解析:构思上:结构上,先总写,再具体特写,最后升华;内容上,或从话语中表现人生经历,或从诗人的辨认中揭示人物的成长,或从人物的活动中添色添彩。
写法上:通过场景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选取典型人物(“老爷爷”、“团支书”和“社主任”、“娃娃们”三辈人),来展现亲人们欢聚一堂的喜悦场景。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赏析: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千万条腿”“千万只眼”与“不够我走”“不够我看”的对照,从侧面突出了延安的变化之大,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和急于看遍延安城的迫切心情。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赏析:起兴,先说杨家岭的红旗(代指中共中央),以引起下文叙说革命事业在延安发展的旺盛之势。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赏析:双关,“脚印”既指人民领袖的脚印,也指中国革命的脚印。由“宝塔山下”到“天安门”,革命的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革命的火种传遍全国,发扬光大。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赏析:拟人,“照”字揭示革命思想有着照亮前路的作用,“喊”字赋予延河以人的行为,有一种锐不可当的气势,寓意革命形势大发展。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赏析:夸张,“身长翅膀”“脚生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诗人幻想能自由飞翔,可以再回来看望延安母亲。“再回”照应题目与诗歌开头,使结构更完整,再次抒发了诗人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精读析文
诗歌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具有地方特色,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诗人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歌颂延安,这种诗歌形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悠扬高亢。
①诗中运用了比兴手法,抒发情感。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以“树”起兴,比喻诗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血肉相连。
精读析文
②描写陕北农村的生活场景,富有地域特色如“白羊肚手巾红腰带”“米酒油馍木炭火”“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都打上了延安烙印,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③陕北方言的运用,使地方特色更为浓郁。如多次出现叠词“几回回”“树根根”“羊羔羔”“白生生”“一口口”等,一些儿化音“紧紧儿”“手把手儿”等。
总之,用“信天游”的形式歌颂延安,抒发诗人心中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使这首诗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结构梳理
爱
会亲人欢聚话今昔
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逛新城旧貌换新颜
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赞延安圣地大贡献
拓展出文
1.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试着找出相关诗句,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情感。
参考答案:
1.通过动作描写抒发情感:“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中一“抓”一“贴”这两个动作,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见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以及热爱延安的强烈感情。
2.通过语言描写抒发情感:“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一句中通过语言描写说明延安父老为保卫延安立下了功劳,诗人发自内心地向他们慰问、敬礼。
3.通过场景描写抒发情感:“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写亲人相见的场面,表达了回延安与亲人团聚的喜悦之情。
2.品味下列诗句,说说修辞手法的使用产生的表达效果。
1.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3.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4.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参考答案:
1.“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我”和“延安”的关系。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重回故地的无限欣喜之情,好像延安的一切都有了生命,都在欢迎自己回家。
3.“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延安的巨大的喜人的变化。
4.“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延安的浓厚感情和对延安旧貌换新颜的由衷歌颂。
课堂小结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延安巨变的描写,歌颂了延安人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和辉煌成就,抒发了诗人重游革命圣地的无限喜悦之情和对延安、延安人民及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
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莫耶《延安颂》、祁念曾《延安,我把你追寻》、曹靖华《小米的回忆》、吴伯箫《记一辆纺车》并体味诗文中所体现出的“延安精神”。
2、小练笔:借鉴《回延安》的写作特色,为你的家乡或印象深刻的某个地点创作一首诗歌或一段文字。(诗歌不少于150字,文段不少于300字。运用多种修辞,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