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研究的范式与方法》同步学习检测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并快速发展,始于( )
A.氧化学说的建立 B.元素概念的提出
C.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 D.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2.下列成果是因为创造新物质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是( )
A.荧光成像显微技术 B.分子马达
C.生物分子冷冻电镜 D.核磁共振
3.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常通过建立假说模型来把握物质的结构及特点,不断拓展认识新领域。关于假说,有如下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
A.假说是对现实中已知事物或现象的一种简化处理
B.假说是对未知领域的事物或现象提出的一种推测
C.假说是对一个问题的所有幻想和假定
D.假说最终都可以变成科学理论
4.下列有关化学史知识错误的是( )
A.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是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
B.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C.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气体反应体积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D.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首先发现了电子
5.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已知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才有NMR现象,而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偶数的原子不产生核磁共振,下列原子组一定能产生NMR现象的是( )
A.18O、31P、119Sn B.27Al、19F、12C
C.6C、16S、9F D.1H、13C、35Cl
6.借助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递变性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正确的是( )
A.已知Ca是第四周期ⅡA族的元素,故Ca(OH)2的碱性比Mg(OH)2的碱性弱
B.已知As是第四周期ⅤA族的元素,故AsH3的稳定性比NH3的稳定性强
C.已知Cs的原子半径比Na的原子半径大,故Cs与水反应不如Na与水反应剧烈
D.已知Cl的核电荷数比F的核电荷数多,故Cl的原子半径比F的原子半径大
7.1934年居里夫妇用α粒子(4He)轰击27Al得到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P的一种同位素——30P,开创了人造核素的先河:27Al+4He―→30P+1n。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变化说明原子核在化学反应中也能发生变化
B.该变化同样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1n是一种电中性粒子
D.对于30P: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该元素所在族的序数
9.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Li到Cs,碱金属元素单质的密度逐一定渐增大
B.从Li到Cs,碱金属元素单质的熔点逐渐升高
C.碱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反应,都生成相应碱和氢气
D.碱金属元素的单质都应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
10.门捷列夫在描述元素周期表时,许多元素尚未发现,但他为第4周期的三种元素留下了空位,并对它们的一些性质做了预测,X是其中的一种“类硅”元素,后来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并证实门捷列夫当时的预测相当准确。根据元素周期律,下列有关X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X单质不易与水反应 B.XO2可被碳或氢气还原为X
C.XCl4的沸点比SiCl4的高 D.XH4的稳定性比SiH4的高
11.反应NH4Cl+NaNO2=NaCl+N2↑+2H2O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开采。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 B.N2的结构式:N=N
C.Na+的结构示意图: D.H2O的电子式:
12.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16O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BeCl2分子的电子式:
C.CO2的空间填充模型:
D.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3.根据下列几种共价化合物的结构式,书写电子式:
(1)次氯酸(Cl—O—H) 。
(2)二硫化碳(S==C==S) 。
(3)甲醛() 。
(4)肼() 。
14.观察分析下表,总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及特点。
核电荷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各层电子数
K L M N
1 氢 H 1
8 氧 O 2 6
11 钠 Na 2 8 1
17 氯 Cl 2 8 7
18 氩 Ar 2 8 8
19 钾 K 2 8 8 1
(1)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且总是先排布在能量 的电子层里。
(2)K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 。
(3)L层最多排 个电子。
(4)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个。
15.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甲烷、乙烷、丙烷的分子式,归纳出链状烷烃的分子通式为 ;根据乙炔、丙炔的分子式,归纳出链状单炔烃的分子通式为 。
(2)根据常见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可归纳出基本的价键规律:在共价分子的结构式中,连接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氢原子的短线数依次为 、 、 、 。
(3)根据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结合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归纳出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变规律为 。
(4)铷(Rb)是第五周期的碱金属元素,比较铷、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RbOH Ca(OH)2。
(5)烷烃 溶于水,乙醇、乙酸 溶于水,硬脂酸 溶于水;氨、氯化氢 溶于水,四氯化碳 溶于水。
(6)由甲烷的性质可知甲苯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可生成 种有机物。
16.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
(1)C、D、G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元素符号); H、G的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是 (填化学式)。
(2)在一定条件下,A与E可形成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态化合物,其结构式为 。
(3)现有另一种元素X,其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所释放出的能量是上表中所列元素中最大的,则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4)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内需要有一种化合物来吸收航天员呼出的CO2,该物质是由上表中的C、F元素组成,其电子式为 ,3.9g 该物质可吸收标准状况下的CO2 L。
17.在下列表示分子结构的图示中,●表示短周期的几种元素的“原子实”[指原子除去最外层电子后剩余的部分],周围小黑点表示没有用于形成共价键的最外层电子,短线代表共价键。(示例:卤素单质X2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种图示中,所表示的物质可分为四组共 种。这些物质的分子中的电子总数可能为 或 。
(2)分子结构符合D图所示物质的分子式是 ,该组中,物质的稳定性顺序是 ;该组物质沸点的变化与其余各组相比 (填“相同”或“不相同”),其原因是 。
(3)写出上述物质中的两种间相互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的化学方程
(任写一个)。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
2.B 【解析】荧光成像显微技术是技术的突破,无新物质制造出来, A错误;分子马达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在活细胞内的能源机制启发下,制造出的一种分子马达,又名分子发动机,是分布于细胞内部或细胞表面的一类蛋白质,有新物质制造出,B正确;冷冻电镜,是用于扫描电镜的超低温冷冻制样及传输技术,是技术的突破,无新物质制造出,C错误;核磁共振是用于有机物中H原子种类和个数的测定的技术,无新物质制造出,D错误。
3.B 【解析】假说是科学家在探索的过程中,为把握物质的结构及特点而建立的一种模型,它是对未知领域的事物或现象提出的一种推测,然后通过实验或推理去验证它的正确与否。
4.D 【解析】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5.D 【解析】A中18O的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10,不合题意;B中12C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不合题意;C中6C的质子数、中子数均为6,16S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16,不合题意;D中1H的质子数为1,13C的中子数为7,35Cl的质子数为17,符合题意。
6.D 【解析】由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的递变性可知,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金属活动性增强,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减弱,A、B、C错误;同主族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大,原子半径递增,D正确。
7.A 【解析】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是原子,不涉及原子核的变化,原子核的变化是核物理变化,A错误。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1n表示的是一个中子,中子不带电荷。
8.B 【解析】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主族元素的阳离子比其原子少一个电子层;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是副族元素,全部都是金属;在稀有气体中,氦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对于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很多副族元素不满足这个规律。
9.C 【解析】随原子序数的增大,碱金属元素单质的密度总体趋势是逐渐增大,但钠的密度却大于钾的密度,A错误;碱金属元素单质的熔点和沸点逐渐降低,B错误;因为Li、Na、K、Rb、Cs的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碱和氢气,所以该组元素被称为碱金属元素,C正确;Li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小,应为能浮在煤油上,所以不能保存在煤油中,应保存在石蜡中,D错误。
10.D 【解析】“类硅”元素和硅元素同为第ⅣA族元素,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非金属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D选项错误。其他选项可由硅的性质进行类推。
11.D 【解析】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应表示为,A错误;N2的结构式应为N≡N,B错误;Na+只有2个电子层,L层电子数为8,C错误。
12.D 【解析】16O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都是8,质量数是16,A错误;Be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没有6个电子,B错误;CO2分子中,中间碳原子的半径比氧原子大,C错误。
13.(1) (2)(3) (4)
【解析】在共价分子中,用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式子叫结构式,据此可将结构式和电子式进行互变。
14.(1)最低 (2)2 (3)8 (4)8
15.(1)CnH2n+2(n≥1);CnH2n-2(n≥2) (2)4;3;2;1
(3)随原子序数增大,半径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4)大于 (5)不;易;不;极易;不 (6)3
16.(1)Na>Si>C HClO4>H2SiO3(或H4SiO4) (2)
(3)第二周期、第VIIA族 (4) 1.12L (每空2分)
【解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出各元素:A是氢,B是氦,C是钠,D是碳,E是氮,F是氧,G是硅,H是氯。
(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非金属性:Cl>Si,则酸性HClO4>H2SiO3。
(2)H与N形成的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态化合物是氨。
(3)元素X的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所释放出的能量是上表中所列元素中最大的,则X的非金属性最强,是氟元素。
(4)Na2O2可做供氧剂:2Na2O2+2CO2=2Na2CO3+O2,0.05mol Na2O2可吸收0.05mol CO2。
17.(1)8 10 18
(2)CH4、SiH4 CH4>SiH4 不相同
NH3、H2O和HF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而CH4则不然
(3)NH3+HCl=NH4Cl等
【解析】由原子实的概念可知,A、B、C、D都是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在短周期元素中,各图示对应的物质分别是:A:H2O和H2S,B:HF和HCl,C:NH3和PH3,D:CH4和SiH4。在这些氢化物中,NH3、H2O和HF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导致它们的沸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