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四书:
五经:
儒家经典知多少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诗》《书》《礼》《易》《春秋》
宋代,朱熹将《大学》、《中庸》从《礼记》中摘出来,与《论语》、《孟子》列为“四书”,进一步巩固了《礼记》的地位。
2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yáo)
虽有/嘉肴,弗(fú)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美味佳肴
虽有嘉肴
虽有 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即使
指美味的菜
味美
最好的道理
所以
困惑
课文翻译
【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
好处
不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强,勉励。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即《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
表示猜测。
课文翻译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语气词,相当于“吧”。
【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原文】虽有 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学”同“敩”,教导。
通假字
教然后知困( )
教学相长( )
古义:困惑。 今义:困难。
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古今异义
其
其此之谓乎( )
不知其旨也( )
副词,表示推测。
代词,它的。
学
学学半( 。 )
学学半( )
动词,学习。
一词多义
“学”同“敩”,教导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弗食,不知其旨也。
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
“……,……也”表判断。
宾语前置,“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应为“其谓之此乎!”
1.概念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张、立场、态度、看法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文体知识
2.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中心论点 、分论点)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据包括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连接论点和论据的桥梁和纽带。
论点
论据
论证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拿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
论据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以及公认的事理等
类比论证
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教学相长
虽有佳肴
佳肴
至道
弗食
弗学
不知其旨
不知其善
类比推理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为什么开头却从“佳肴”开始写起,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虽有佳肴
佳肴
至道
弗食
弗学
不知其旨
不知其善
类比推理
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论证方法叫作“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其逻辑形式为:A具有a、b、c、d的属性,B具有a、b、c的属性,所以,B可能具有d的属性。类比论证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式,其结论不一定为真,只有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
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表现出陋室因主人“德馨”而不陋的特点。第二次类比,引古贤之名以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洁情操。
谈谈你对“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理解。
实践非常重要,要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作者是如何论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的?
层层递进 逐层论证
学
不足自反
知困自强
知困
教
知不足
论点:
教
学
相
长
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引用《兑命》中的话进行引用论证,证明论点“教学相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中的一段话是否多余?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不多余,引用《兑命》中的话作为论据,对本文观点的补充说明。《兑命》的话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虽有嘉肴
类比引入
教学能相长
实践出真知
“弗食”不知“嘉肴”之旨
“弗学”不知“至道”之善
层层推进
学然后知不足→“能自反”
教然后知困→“能自强”
得出结论——教学相长
引用补证——引《兑命》语印证之
论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的过程:
讨论:说说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见解一:“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
“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学与教相互促进。
见解二:“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教师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启发。
问1: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的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困惑。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问3:这篇短文多运用对偶句,试从文中举例并分析其作用。(句式特点)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本文多用对偶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强化了说理的效果。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类比论证,引出议题
说明“学”与“教”的两种情境
进一步论述教与学的作用
《虽有嘉肴》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逻辑严密。
先是强调要学习,要实践;再指出“学”和“教”的作用;接着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写作特色
对偶严谨。
《虽有嘉肴》共五句话,前三句均为对偶句式。这类句式不仅从形式上看起来比较整齐,也有增强表意效果的功能。第一句以“嘉肴”与“至道”对举,是一组类比,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到二者的相似性。第二句和第三句都是从两个角度入手,论述教与学的关系,双管齐下,更为合理、全面、严谨。
写作特色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背景资料
虽
有
嘉
肴
类比引入
逐层论证
引用作结——学学半
教学能相长实践出真知
弗食佳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板书设计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作品简介
作者简介
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zāi)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其为“小戴”。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汉宣帝时,戴圣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官至九江太守。著作有《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记载成书于汉建初七年(80年)。咸淳三年(1267年),宋度宗赵禥(qí)以其籍贯地诏封戴圣为“考城伯”。
拓展延伸
《礼记》中的名言名句
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2.择师不可不慎也。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6.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7.玉不琢,不成器;不人学,不知道。
8.来而不往非礼也。
拓展探究
1.《虽有嘉肴》节选自《 》。《礼记》又名
《 》,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 编纂的。
2.揭示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的句子:
教学相长也。
3、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运用类比手法,指出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
小戴礼记
儒
戴圣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