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9课《登勃朗峰》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9课《登勃朗峰》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7 15:2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山高人为峰”,登山,十分辛苦,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人热衷于登山,特别是喜欢攀登那些世界高峰呢?他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前往勃朗峰,看看他在旅途中收获了哪些美景与趣事。
导入
登勃朗峰
马克·吐温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所写景物、人物的特点,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
  2、把握作者综合采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写作技巧,感受景色的奇美,人物的奇特。
  3、品读出作者语言表达上的特点,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
马克·吐温,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幽默大师、小说家、著名演说家)。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来自社会底层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其作品语言生动有趣,充满了喜剧的情节和智慧、幽默。而从《登勃朗峰》这篇游记也可看出,马克·吐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幽默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笔下极富诗意和擅长写景状物的文章妙手。
代表作品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百万英镑》等
作者简介
勃朗峰,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 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冰川发育,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顺坡下滑,西北坡法国一侧有著名的梅德冰川,东南坡意大利一侧有米阿杰和布伦瓦等大冰川。建有科学研究实验站。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最大的旅游中心。
勃朗峰
勃朗峰
雇( ) 翌日( ) 穹顶( )逗留 缭绕( ) 妩媚( )浮躁 颠簸( ) 旷野( )打嗝( ) 轻歌曼舞 瞬息万变
纷至沓( )来 名副其实
读读写写
ɡù

qiónɡ
liáo

diān bǒ
kuànɡ
ɡé

雇用。
注意区别“后羿”的“羿”。
不要写成“快慢”的“慢”。
注意“沓”的上部是“水”。
也作“名符其实”。
字词清单
多音字
【串句记忆法】
他快步地拾( )级而上,拾( )起那个塑料袋,扔进了垃圾箱。
shè
shí

( )纷至沓来
( )一沓纸


形近字
【串句记忆法】
在为病人做针灸( )之前,他先将银针在火上炙( )烤了一会儿。
躁( )
zào
燥( )
zào
浮躁
干燥
翌( )

笠( )

翌日
斗笠
旷( )
kuànɡ
犷( )
ɡuǎnɡ
旷野
粗犷
jiǔ
zhì
上山行走
下山乘车
第一部分
写登山的见闻与感悟
(第7—11段)
写乘车的经历与感受
根据课文内容和运用的表达方式,将文章分为两部分。
(第1—6段)
第二部分
整体感知
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画出作者的游踪。
马蒂尼
黑首
高地
阿冉提村
沙蒙尼
起点
终点
为什么作者认为骑骡乘车的游客“可怜可悯”?
因为当时天气灼热难当,“花了钱”骑骡乘车的游客,要让“旅行物有所值”,便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困于骡背上或马车里,不能像“我们”一样自由行动,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充分享受登山的乐趣。
课文精讲
我们拾级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
山为什么会随“我们”拾级而上而“愈升愈高”?
这是登山造成的错觉。因为作者和朋友们在不断攀升,离勃朗峰越来越近,周围的天空就显得越来越寥廓,而山峰在寥廓天空的大背景下就越发显得高了。
写阳光下的勃朗峰气势雄伟,高耸入云。
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比喻手法
山峰
“美女的纤指”“塔糖”
山峰形状奇特的特点,富有画面感
比作
表现
读读下面的句子,并赏析其修辞手法。
文章描述了一次奇特的旅行,说说“奇”在哪里。
黑首道上风景
“奇美”
旁边的群峰“奇险”
赶车的车夫“奇人”
勃朗峰的主峰“奇伟”
峰巅云霞
“奇幻”
乘车的经历
“奇遇”

第6段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峰巅云朵那亦幻亦真的光影、色彩、形状,美丽异常,却也变化无定,瞬息即逝,就像那“最美丽最精致”却又随时会破裂的肥皂泡。基于此,作者做了一个奇妙的设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其潜在的感慨可以这么理解:至精至美者,往往不能长久,因而尤其珍贵。
这是作者由眼前景物得来的感悟,同样也是对景物之美的高度赞赏。作者的情感与遐思借“肥皂泡”来表达,既含蓄又富有意趣。
课文第二部分主要写的是“奇人”车夫,请简要说说他“奇”在哪里。
①将要驾车走山路(路况很糟糕),却先“纵饮”。
②自封为“车夫之王”,与“勃朗队长”同行。
③无论行车如何颠簸,都面不改色、镇定自若。
文章前一部分写登山,后一部分写乘车,作者是如何将这两部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
从文章结构看
从文章内容看
第7段前两句承接上文,概述了“我们”徒步登山时间之久、速度之快,正好呼应了第1段中所写的“我们”的轻快自如和骑骡乘车的游客的“可怜可悯”,将文章的两个部分结合起来。
全文其实都扣着“奇”来写:黑首道上风景“奇美”,勃朗峰主峰“奇伟”,周围的群峰“奇险”,峰巅云霞“奇幻”,赶车的车夫是“奇人”,乘车的经历堪称“奇遇”。这两部分可以说是意脉相通、连为一体的。
这篇游记综合采用了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作者在记叙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过程中,运用了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融合的形式,写法多变,手法巧妙。
写上山时,以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发作者的无限感慨。
写下山时,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二者的有机融合,增强了本文的可读性与趣味性。
作者对文中人物(骑骡乘车的游客、“车王”和“勃朗队长”)各持什么态度?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生活态度?
骑骡乘车的游客
“车王”和“勃朗队长”
作者在文中讥讽那些骑骡乘车的游人,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晴日挨晒,而是因为他们的本意是雇佣车马为己所用,却反被车马所限制,从而丧失了游山玩水的自由。
作者用漫画式的手法表现“车王”和“勃朗队长”,看似把他们写得颇为可笑,实则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两个人的欣赏之意,这是因为他们表现出的对待生活、对待自我的态度与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有许多契合之处。
个性:幽默、坦率
生活态度:积极、乐观、自由
幽默讽刺是马克·吐温作品的主要风格。结合具体内容体会本文幽默的语言风格。
如“勃朗队长”那夸诞、重复的话语内容和酒意十足的说话方式,写了整整一段,还插入“说的却是德语——但标点系统毫无两样”这样一个滑稽的小插曲,幽默的效果就自然产生了。
突出细节
制造反差
用徒步而行的“我们”的自由自在与骑骡乘车者的为物所役进行对比,形成一种带有揶揄讽刺的幽默效果。
适当夸张
如描写马车的一路狂奔,“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显然带有夸张成分,景象如漫画一般可笑。
反常归因
经历不测之险却平安迅速地到达目的地,一般人的感觉应该是“幸运”,作者的表述是“幸亏”。这样不合常理的归因,带着感叹,也带有玩笑的色彩。
本文标题为“登勃朗峰”,有的译本题目是“车夫之王”,你觉得哪个题目更好?说说你的看法。
“登勃朗峰”好,登勃朗峰是游记的核心组成部分,写登勃朗峰前的景色是为写登勃朗峰的美景蓄势。作者在写景的同时,花了大量篇幅写车夫,丰富了文章的意蕴,使读者不仅领略到勃朗峰的美景,而且零距离地感受到这里的人情之美,起到丰富文章内容和深化中心的作用。
“车夫之王”好,这个题目幽默有趣,妙趣横生,更能体现马克·吐温的风格,读起来也更有韵味。因为旅途中不只有风景可赏,亦有奇人奇事可乐也。后半部分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可以烘托旅途的惊险,富有传奇色彩。这样写,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深入探究
登勃朗峰
登山
乘车
冒酷暑登山
赏沿途美景
热爱大自然
乐观、积极、率真
历时八小时
乘坐敞篷马车
景“奇”
人“奇”
勃朗峰气势雄伟
周围山峰陡峭
云霞变幻多姿
路险,车夫技术高
结构梳理
本文描写了作者在登勃朗峰时所见的奇绝景色,记叙了下山投宿途中所遇的奇人奇事,表达了作者对勃朗峰的喜爱及赞美之情,体现出作者乐观、积极、率真的生活态度。
主旨归纳
中国名山众多,首推五岳。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就自然景观而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峻,各具特色,名扬天下。
五岳的文化意蕴也非常丰富。如东岳泰山,因巍峨陡峻,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被视为崇高、神圣的象征。历代有不少帝王在泰山上封禅祭天。至于嵩山的嵩阳书院和少林寺、恒山的悬空寺、华山的真武殿等,都在文化史上留下了佳话。
关于三山的说法有很多。在中国古代传说中,三山指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座山,它们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现在的三山多指黄山、庐山和雁荡山。黄山在安徽省,有人曾赞美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庐山在江西省,以雄奇险秀著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便是吟咏庐山的名作。雁荡山在浙江省,因“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秋雁宿之”而得名,以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古洞石室为胜。
三山五岳
拓展延伸
[注释] ①五老峰:庐山东南部由五座雄奇的峰岭相连组成的山峰,形状如五位老人并肩而立,山势险峻,是庐山胜景之一。李白曾在此地筑舍读书。②金芙蓉:莲花的美称。③揽结:采集,收取。④巢云松:指隐居。
登庐山五老峰
李 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
吾将此地巢云松。




[赏析] 这是一首吟咏庐山美景的佳作,描写庐山的景点——五老峰。这首诗描写了庐山五老峰的峭拔秀丽,既表达了诗人对五老峰风光的喜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全诗写法多变,不乏想象和夸张的趣味,如把五老峰形容为“青天削出金芙蓉”,形象生动,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