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与妻书 》公开课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下(统编版)(共6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2《与妻书 》公开课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下(统编版)(共6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6 16:5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与 妻 书
林觉民
教 学 目 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中有深刻内涵的句子。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感叹句、反诘句、对偶、排比等句式表达情感的写法,以及综合运用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的技巧。
3.体悟作者“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革命豪情;学习革命先辈牺牲一己,“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24岁,是人生中最风华正茂的时候。
24岁的年轻人,在今天的社会,人生刚开启,前面充满着无限的可能,他们是我们未来的希望。
然而,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一群年轻人为了另一群年轻人,为了另一群年幼的孩子,为了另一群年长的老者能有幸福的生活,而先死了。
这就是先驱者的悲剧,也是他们的伟大。
面对死亡时,他们,想到的,又是什么呢?
课 堂 导 入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自由与爱情》
课 堂 导 入
林觉民(1887年—1911年4月27日[一说5月3日]),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
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作 家 作 品
民族魂
广州两广总督张鸣岐叹道:“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得奇男子。”
作 家 作 品
陈意映(1891-1913),螺江陈氏十九世孙女,幼年受庭训,耽诗书好吟咏。尝著《红楼梦》人物诗一卷。及笄,嫁予福州林觉民为妻。林觉民思想激进,投身民主革命,陈意映支持林觉民进行革命活动,尝谓“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妻,愿偕行。”1911年4月,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在起义前,林觉民写下闻名的《与妻书》等遗书,表达慷慨赴死的决心,亦可见其夫妇对民主革命互相砥砺之深情。林觉民牺牲后,陈意映无法承受丧夫之痛的沉重打击,一度意欲轻生。在林觉民的父母跪求下,她才强忍悲伤、痛苦的活下来,但终因悲伤过度,在1913年病逝,年仅22。长子林伯新,9岁夭折;次子林仲新,由祖父带大,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与妻书"为林仲新所珍藏,1959年他作为珍贵文物捐赠给福建博物馆。
作 家 作 品
写 作 背 景
1911年,林觉民受同盟会第十四支部派遣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率第一批义士从马尾港上船赴香港。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即4月24日,林觉民与战友在香港滨江楼同宿。待战友们入睡后,他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他和妻子的婚姻虽然是父母包办,但两人感情深厚、琴瑟和鸣。对于即将到来的生死未卜,林觉民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在写《与妻书》的同时,林觉民还给他父亲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40字的信。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
写 作 背 景
冰心在福州的住所,原系辛亥革命志士林觉民故居,
后由冰心祖父租来居住,童年的冰心曾在此住过两年。
写 作 背 景
清朝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赔款、割地,对人民则加重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了人民的反抗。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起义。
写 作 背 景
起义军与清兵激战一昼夜后失败,伤亡极其惨重,100多名革命党人壮烈牺牲。事后革命党人的遗体被陈尸在谘议局前的旷地上,惨不忍睹。其时,潘达微先生冒着杀头的危险,收集了死难烈士遗骸72具,丛葬于东郊红花岗上。潘认为,"红花"不及"黄花"二词雄浑优美,故在报道中将原"红花岗"易名为"黄花岗",此后该名一直沿用至今。
写 作 背 景
写 作 背 景
禀父书
林觉民
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参考译文】不能尽孝的儿子觉民叩跪启禀父亲大人:儿子我若阵亡,只是会连累长辈受苦,弟妹缺衣少食而已。然而却对全国民众大有益处。(儿子我) 这极重的不孝之罪,乞求(父亲大人的)宽恕。
1、重点字音
基 础 积 累
① 如晤(  ) ② 眷(  )属 ③ 称(  )心快意
④ 几家能彀(  ) ⑤ 吾尝语(  )曰 ⑥ 必不能禁(  )
⑦ 双栖(  )之所 ⑧ 虐(  )民 ⑨ 使之肖(  )我 ⑩ 依依旁(  )汝 的(  )的非吾所忍 一恸(  )

juàn
chèn
gòu

jīn

nüè
xiào
bàng

tòng
2、通假字
基 础 积 累
①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
② 吾灵尚依依旁汝( )
③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
同“够”
“旁”同“傍”,靠近
俗同“廿”,二十
3、古今异义
基 础 积 累
①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②汝可以模拟得
古义:幸福和利益。今义:指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
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
4、一词多义
基 础 积 累
吾至爱汝  ( )
至若春和景明( )
时至轩中  ( )

副词,极、最
连词,与“若”连用,表示另提一事
动词,来到
4、一词多义
基 础 积 累
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 )
顾视无可置者  ( )
顾计不知所出耳 ( )

动词,顾及
动词,环顾
副词,表轻微转折
4、一词多义
基 础 积 累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 )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 ( )
且以汝之有身也 ( )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 )

介词,用
介词,把
介词,因为
连词,表修饰
4、一词多义
基 础 积 累
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 ( )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 )
吾亦望其言是实  ( )
今则又望其真有  ( )
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 )

人称代词,他
人称代词,他们
指示代词,这
代词,它
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
4、一词多义
基 础 积 累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 )
何竟日默默在此  ( )

动词,完成
形容词,全、终

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 )
令人长号不自禁  ( )
当尽吾意为幸( )
今日吾与汝幸双健 ( )

动词,禁受
动词,忍住
名词,幸事
形容词,幸运
5、词类活用
基 础 积 累
(1)名词的活用
泪珠和笔墨齐下 ( )
汝泣告我 ( )
汝幸而偶我( )
意洞手书( )
名词用作动词,流下
名词作状语,哭着
名词用作动词,婚配,嫁给
名词作状语,亲手
5、词类活用
基 础 积 累
(2)动词的活用
卒不忍独善其身 ( )
当尽吾意为幸  ( )
形容词用作动词,完善
形容词用作名词,幸事
6、文言句式
基 础 积 累
(1)判断句
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
(2)状语后置句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 ( )
“为”表判断
应为“汝于啼泣之余,体吾此心”
6、文言句式
基 础 积 累
(3)主谓倒装句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
(4)定语后置句
钟情如我辈者( )
应为“几家能彀,称心快意”
“如我辈”作定语,后置,应为“如我辈钟情者”
6、文言句式
基 础 积 累
(5)省略句
吾与并肩携手 ( )
必以告妾 ( )
(6)固定句式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
“与”后省略宾语“汝”
“与使……,无宁……”译为“与其……,不如……”
“以”后省略宾语“之”
梳 理 文 意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译文:意映我妻,见字如面,现在我以这封信和你永别了!我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是世上的一个人;你看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成为阴间的一个鬼了。我写这封信时,泪珠随着笔墨一齐流下,简直写不下去,想要放笔作罢,又怕你不谅解我的苦衷,认为我忍心抛弃你去死,认为我不知道你是不希望我去死的,所以就忍住悲痛为你说说我的心声。
如同见面,旧时书信用语
完成
内心
于是、就
梳 理 文 意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译文:我非常爱你,就是这爱你的心念,才使我勇于走向死亡。我和你相识以后,常常希望天下有情之人都能结成夫妇;但是现在满地都是血腥,街道上都是恶狼走狗,有几家老百姓能称心满意地生活呢?我像白居易那样眼泪打湿了青衫,我学不了忘却喜怒哀乐的圣人!
走向
同“够”
梳 理 文 意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译文:《孟子》书中讲过,作为仁者,应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要把爱你的心扩大,帮助天下的人爱他们所爱的,所以敢于死在你前,不顾念你。你要体谅我这种心情,在痛哭流涕之余,也要想到天下的老百姓,应当也乐于牺牲我和你个人的幸福,为天下人去谋求永久的幸福。你千万不要悲伤!
扩充
体谅
梳 理 文 意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译文:你记得吗?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说过:“与其让我先死,还不如你死在我前头呢。”你初听这话很生气,后来经过我婉言解释,虽然不认为我的话对,却也没话可说。我的意思大致是说像你这样软弱,必定经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死在前,把悲痛留给你,我心不忍,所以宁愿你先死去,我来承受悲痛。唉!谁知道我最后还是比你先死去了呢?
与其
不如
承受
梳 理 文 意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译文:我实在不能忘掉你呀!回忆后街的房子,进门穿过走廊,经过前后厅,又转三四个弯,有个小厅,厅旁的一间房子,是我和你双宿双栖的地方。新婚三四个月,正值冬月十五前后,窗外疏梅漏过月影,依稀掩映,我和你并肩携手,低低切切私语,什么话不说呢?什么心事不谈呢?
窃窃私语
农历每月十五日
梳 理 文 意
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译文:到今想起来,只剩下泪痕了。再回忆六七年前,我从家里逃走又回去时,你哭着告诉我:“希望今后出远门,一定要告诉我,我愿意随你一道去。” 我也已答应了你。十几天前回家, 就想趁便把此行的事告诉你,可等到与你相对,又不能开口,并且因你已怀了身孕,更怕你受不了悲伤,所以只有天天喝酒买醉。唉!当时我心中的悲痛,实在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已经
有身孕
代指笔
梳 理 文 意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
译文:我确实愿意和你死在一起,只是从今天的形势看,天灾可以使人死,盗贼可以使人死,国家被瓜分的那天可以使人死,奸官污吏压迫百姓可以使人死,我们处在今天的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使人死掉,那时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这样吗?还是你能这样?
只是
或者
梳 理 文 意
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译文;即使可以不死,可是分离失散见不了面,白白地在两地使眼睛望穿、使骨头化为石头,试问自古以来什么时候看见过破镜能够重圆?那可比死还要痛苦啊,对此又有什么办法呢?今天我和你幸运地双双健在。天下的人们不应该死而死的和不愿意离散而离散的,数也数不过来,像我们这样富于感情的人,能忍受得了吗?这就是我敢任性去死不管你的原因。
白白地
怎么办
多情
任性
梳 理 文 意
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译文:我今天死而无憾,国家大事成功与否,自有同志们在。依新已经五岁,转眼成人,你要好好抚养他,使他像我。你肚里的小孩,我猜测是个女的,女孩必然像你,我心里十分安慰。也许又是个男孩,那也要教导他把父亲的志向作为自己的志向,那么我死后就还有两个意洞在啊。万幸,万幸!我家日后必然非常贫困,贫困也没有什么可怕的,清静过日子也就是了。

抚育
今后的日子
梳 理 文 意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译文:我现在没有什么话对你说了。我在九泉之下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也会用哭声和你相应和。我平生不相信有鬼,现在又希望真能有。现在人又说有心灵感应,我也希望他们的话是真的,那么我死后,我的灵魂还可以依偎在你旁边,你不必因为没有伴侣而悲伤。
互相应和
靠近
伴侣
梳 理 文 意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译文:我平生未曾把我的志向告诉你,这是我不对的地方;但是说了,又怕你天天为我担心。我牺牲一百次也不怕,但是使你担忧,的确不是我所忍心的。我非常爱你,所以为你设想的唯恐不够。你幸而嫁我,可又多么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幸而娶了你,又多么不幸而生在今天的中国!

告诉
表转折
的确
婚配
梳 理 文 意
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译文:说到底我是不忍独善其身的。唉!这条手绢很短,可我的情意很长,我没有说完的,还有万语千音,你可以自己去想象体会这些话。我如今不能见到你了!你不能忘掉我,那就时时在梦中寻找我吧!伤心啊!辛未三月二十六日夜晚四更天,意洞手书。
说完
想象、揣摩
大悲
四更天
梳 理 文 意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译文:家里伯母、叔母都通晓文字,有不懂的地方,希望请她们指教,应该把我的意思了解透彻才好。
通晓
领会
整 体 感 知
1、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忍悲为汝言吾衷”——交代写信的原因和心情。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
从情理、事势、后事等几方面具体阐述“吾衷”。
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
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舍汝而死”的原因。
2、内容梳理
01
02
03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写信缘由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诀别信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为革命而死的原因
2、内容梳理
04
05
06
汝忆否,回忆,又回忆。写了三件事情:生死之论;月夜诉衷情;醉酒解痛。
时代特征
希望妻子将遗腹子养育成人,完成自己的志愿。
所忆事情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
对妻子的叮嘱
合 作 探 究
1、作者写这封信的原因是什么?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2、“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中“爱汝”与“勇于就死”, 是否矛盾?如何理解?
“吾至爱汝”,是在表明他极其疼爱自己的妻子,在后面他又说道:“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在作者看来,个人的幸福与天下人的幸福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
林觉民极其疼爱自己的妻子,正是这种感情的升华,才使他“勇于就死”。正因为自己享受了爱情、家庭的幸福,所以希望“天下人”也能享受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甘愿牺牲自己小家庭之幸福。
3、文章3-5节写了哪三忆?
(1)忆关于夫妻先死、后死的争议。
(3)忆远行欲告又止的情景。
(2)忆两人双栖之所。
三忆
夫妻谁先死的谈话
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
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
对妻子眷念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
论说“吾至爱汝”
4、文章3-5节写了哪三愿?
(1)愿九泉之下哭相和
(3)愿心电感应有道,灵魂常相依
(2)愿真有鬼
5、“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有”这句话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是个革命者,当然是不相信有鬼的,至于“望其真有”,一则说明自己对妻子的“至爱”,二则用来安慰妻子。这哀痛欲绝的话,同样反映了作者为革命而死的高尚胸怀。
6、有人说,很多革命烈士的遗书往往写得激昂慷慨,大义凛然。而《与妻书》为何如此委婉,“汝忆否”一节近乎闲情逸致?
这是一封非同平常的绝笔书,因为担心妻子不理解而产生误会,因此处处要作安慰与解释;再则,写爱得深——爱妻子、爱生活,更见其精神境界之高,死的伟大。
7、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首《正气歌》,是一篇檄文(声讨的文书)?
说它是一曲“正气歌”,因为文章中充满着革命豪情,烈士视死如归,“吾今死无遗憾”,“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足以说明这一点。 说它是“檄文”,因为文章中处处揭露清王朝的腐败,“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国中无时无地不可以死”等句子最为突出。
写 作 特 色
1、易,多用典故。
这封信使用的是杂有白话成分的通俗文言。如“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泪珠和笔墨齐下”“吾心不忍”“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等,都同白话很接近。信中用了许多典故,如“太上忘情”“望夫化石”“破镜重圆”等,但都融入通俗的语言之中,既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又没有冗繁之感。
写 作 特 色
1、 真挚感人,巧用修辞。
作者语言修养很高,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彩的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了自己所憎所爱的感彩。例如,作者在谈到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时,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来比喻,又如在“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一部分中分析黑暗现状,接连使用了排比、反问等句式,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从而有助于思想观点的表达。
这封书信表达了林觉民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妻子的拳拳深情,深刻地阐明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个人的“亲情”要服从革命需要的道理,表现了烈士为亿万民众能过上幸福生活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崇高献身精神。
课 堂 总 结
课 堂 总 结
有人认为:林觉民作为革命战士,在参加起义之时应以家国大事为念,不应为儿女私情挂心,但在《与妻书》中,林觉民却用了大量篇幅陈说儿女私情,似乎有损其光辉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作为一名革命战士,心胸所怀岂能只是儿女私情?《与妻书》中,“吾至爱汝”“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等句,都表现出作者对妻子依依不舍的深情。作者在文中花大量笔墨陈述私情,一方面削弱了他对祖国、人民爱的深度,另一方面也显得他优柔寡断,顾虑重重。因此,作者如此写作有损其光辉形象。
拓 展 延 伸
有人认为:林觉民作为革命战士,在参加起义之时应以家国大事为念,不应为儿女私情挂心,但在《与妻书》中,林觉民却用了大量篇幅陈说儿女私情,似乎有损其光辉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二:作为一名革命战士,心胸所怀儿女私情并不损其光辉形象。一位革命战士如果对儿女私情毫不顾念,很难想象,他的革命热情会有多浓烈。在《与妻书》中,“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等句,充分体现了作者的高尚人格、顾全大局、勇于奉献,可以说,他不愧为一名革命战士!
拓 展 延 伸
狱中上母书
夏完淳
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
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于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板 书 设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