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3 16:29:1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
1.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骇(hài) 孤孀(shuāng) 疮疤(chuāng)
B.掳去(lǔ) 惧惮(dàn) 憎恨(zèng)
C.絮说(xù) 诘问(jié) 霹雳(pī)
D.粗拙(zhuó) 烦琐(suǒ) 游逛(guàng)
【答案】B
【考点】常用字字音;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B项中“憎”应读zēng。A、C、D正确。
读答案为:B
【点评】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母、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闲话 肿涨 不幸 失群落伍
B.荒辟 欺负 田螺 破破落落
C.塌败 嗓子 边缘 面色死灰
D.镶嵌 骷髅 奏合 维持生活
【答案】C
【考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老王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A.涨→胀。B.辟→僻。C 正确 D.奏→凑。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王》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杨绛女士的作品。
B.通过学习《老王》,使我感受到了善良与真诚的魅力。
C.我们身边有许多像老王这样生活艰难但心地善良的人,我们应该尊敬他们,关爱他们。
D.能否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
【答案】C
【考点】成分残缺;句式杂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病的辨析。
A项,句式杂糅,可删去“的作品”。
B项,成分残缺,可删去“随着”或“使”。
C项,正确。
D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 。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找出病因。
4.下列句子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语言描写)
B.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心理描写)
C.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肖像描写)
D.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动作描写)
【答案】B
【考点】老王;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解析】【分析】B此项语句是对“他”的为人的一般叙述,不属于心理描写。A、C、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了解什么是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经过大家一番苦心孤诣的开导,他终于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B.十年不见了,老李激动地对我说:“我俩真是有缘啊,这是我们第三次萍水相逢了!”
C.经过严谨的论证和长期的测试,董事长心血来潮地决定:新产品于下个月投放市场。
D.庖丁解牛的神技,说穿了,也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
【答案】D
【考点】词语的使用(搭配);卖油翁
【解析】【分析】A项,“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与文句“团队精神”的语境不符,故A项错误。B项,“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而老李与“我”是“十年不见”,这与语境不符,故B项错误。C项,“心血来潮”形容突然产生某种念头,与文句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词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6.下列对文章《卖油翁》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详写了陈尧咨射箭,略写卖油翁酌油。
B.文章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C.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告诉我们要谦虚,不能骄傲。
D.本文的作者是宋朝的王安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B
【考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卖油翁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要熟悉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即作者是北宋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故D项说法错误。还要熟悉文章内容,即文章详写了卖油翁酌油,略写了陈尧咨射箭,故A项说法错误。还要明白本文所阐明的熟能生巧的道理,故C 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力。
7.(2021七下·沈阳月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油翁》的作者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B.《朝花夕拾》中,范爱农虽然最初在日本因发电报的事件中与作者意见不合,但回国后与作者成为好友。范爱农死后,作者还特意在文中写:“宽厚仁慈的地母啊,愿在您的怀里永安他的魂灵!”
C.《西游记》中的美猴王因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而被擒,又被太上老君投入八卦炉,炼出了“火眼金睛”。
D.《骆驼祥子》中,祥子失去了第一辆车后,再次回人和车厂,不等身体养好又拼命拉车,后来祥子去有两个太太的杨先生家拉包月,他忍受不了苛待,又辞职回到人和车厂。
【答案】B
【考点】卖油翁;朝花夕拾;骆驼祥子;西游记;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ACD.正确;B.有误,应该是阿长死后,作者还特意在文中写:“宽厚仁慈的地母啊,愿在您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阅读理解
8.(2018七下·苍溪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公亦以此自矜——矜:夸耀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放下
C.睨之久而不去——睨:斜着眼
D.但微颔之——颔:指人的下巴
(2)与“徐以杓酌油沥之”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B.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C.何陋之有? D.康肃笑而遣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油翁》是一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将大道理用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发人深省的目的。
B.文章虽短小,但还是有记叙,详写了康肃射箭,略写了卖油翁酌油。
C.文章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D.文章对人物神态、语言的描写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某些性格特点。如:卖油翁“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平静坦然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他的朴实、沉稳。
(4)从《卖油翁》中知道了什么道理?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1)D
(2)D
(3)B
(4)孰能生巧的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卖油翁;常用文言虚词;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年代:北宋。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D项错误,颔:点头。
(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其次再明确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D项,都是代词。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的。B:的。C: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B项错误,详写了卖油翁酌油,略写了康肃射箭。
(4)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
故答案为:(1)D;(2)D;(3)B;(4)孰能生巧的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文言词语,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及写作手法的分析理解能力。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分析判断。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解读能力。要通晓文意,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入思考,加以概括。
【附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9.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阿长称《山海经》为“有画儿的‘三哼经’”,这对于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2)“我”为什么把阿长送的《山海经》看做“最为心爱的宝书”?
(3)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
【答案】(1)让读者更真实地感受到一字不识的阿长为我买书的艰难程度,想象她操了多少心,从而表现了阿长对“我”是多么的关爱;同时让读者更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当时那种敬佩而激动的心情。
(2)《山海经》是“我”渴慕已久、念念不忘的书,它承载着阿长对“我”的关爱和“我”对阿长的敬意。
(3)记叙文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思想贯穿着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灵魂。作者是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的。如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考点】阿长与《山海经》;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解析】【分析】回答此阅读题,要在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了解作者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及作用。
【点评】此题考查范围比较广,既有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分析,也有对作者感情的理解,还有写作手法的分析。
10.(2015八上·和平期中)阅读文章,回答小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文中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老王直僵僵的镶嵌在门框里”?
(2)对老王的外貌描写用了“面如死灰”“僵尸”“骷髅”“白骨”等词,让人感到可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3)作者说老王送来的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数不完。”有限的鸡蛋怎么会数不完呢?你能说出其中的含义吗?
【答案】(1)拟物 “直僵僵的镶嵌”体现出老王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
(2)这些词真实地再现了当时老王的情状,更能体现老王善良的一面。
(3)生活贫困、身体虚弱的老王不可能送多得数不完”的鸡蛋。作者这样写的含义是:鸡蛋凝聚了老王真挚的谢意,体现了他善良的性情,这情意是无法计量的。
【考点】老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思想倾向;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1)镶嵌”本意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说“老王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是将“老王”这个人当成了物来写,属于比拟的手法。比拟的修辞效果,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老王不是站在门那里,而是“直僵僵地镶嵌”,联系上下文,这两个词充分老王身体的虚弱。(2)这段文字,这些词属于人物的外貌描写和作者对老王外貌的心理感受。文中老王是主人公,我是次要人物。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人物外貌描写的作用,体会作为次要人物“我”的感受对突出主人公的作用。人物外貌描写反映出人的性格、身份、生活境遇等;次要人物的认识和感受,对塑造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说老王“面如死灰”,“感觉他就像 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些词表现了老王境遇的糟糕,联系上下文,如此境遇还坚持给我送鸡蛋,表现了人物的善良性格。(3)理解句子含义,首先要全文阅读,从文章整体出发。文章主要写了老王身患重病,仍坚持给我送鸡蛋的故事。其次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表层意思,同时把握语境含义,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解答此题主要是联系语境,老王身体不好,坚持送鸡蛋,从字面出发,鸡蛋是肯定能数完的。但从深层情感出发,要理解这些鸡蛋蕴含的深层情感,并体会从中表达的人物性格。
11.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目。
继 父
辛束儿
还在秀三岁的时候,秀的父亲就死了。在父亲死后的第二年,妈妈给秀招来了一个“新爸爸”,在随后的二十年里,他便一直做着秀的继父。
秀从来就是一个很乖巧的女孩。尽管如此,在秀的记忆中,她一直就是一个挨打的角儿——妈妈给继父生了一个女儿(秀的妹妹),当继父把妹妹抱在怀里的时候,会突然来到秀的身边:“秀,带妹妹!”“哦,来了!”秀很快地站起身。但是继父的脚比她的起身动作更快地落在了四岁的秀的小背上——就那么莫名其妙地,无辜的秀被踢出去老远……
继父一直对秀很严格,在他面前的时候不许有鼻涕流出来;穿在身上的裤子不能打卷;吃饭的时候不许掉饭到桌子上,嘴里不许有吧唧的响声,不能夹很多的菜……只要继父的一个眼神,秀就心里打寒颤。
秀觉得自己真的很可怜:他为什么不好好地看看我?他的眼里,从来只有严厉,没有爱!她总是暗暗地告诉自己,将来长大了,就不要这个“爸爸”了,她要带着妈妈和她一起过幸福的日子。
可是,秀没有这个本事,在她十七岁高中毕业,即将跨进大学校门的时候,秀突然生病了——很可怕的那种,是尿毒症!医生看着年轻的秀,不住地摇头叹息:“可怜啊,一个这么好的娃,不换肾就没有办法了……”医生说可以亲属捐肾的,早点做肾移植手术,这样孩子就可以少受一点罪。妈妈第一个去给秀做了配型,结果因为血型不同而完全不匹配。接下来,连秀的几个表哥也去做了配型检查,就连同母异父的妹妹也说不要念书了,要来照顾姐姐。
就在所有人心慌意乱、紧锣密鼓地四处张罗着给秀找肾源、借钱准备手术的这个关键时刻,继父却失踪了……
“毕竟不是亲生的,再乖巧的孩子也不会让他真正地爱怜啊!”几乎所有人都在为秀的继父汗颜。秀知道这一切就哭了——她其实多少还是爱着这个继父的,毕竟在一起生活了十几年。……秀一直都是第一名。就在生病前刚刚结束的高考,秀还考了689分的高分呢。她以为自己的大学梦开始了,谁知噩梦来得这样突然……
在这样的艰难中,日子竟然熬过了大半年。期间有过一次可以手术的机会,可是,因为没有凑到足够的费用而错失了……
这一天,阳光格外灿烂,可是秀的心里依然泥泞,她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美好的日子属于她。看了一会儿书,她想睡下了,医生却走进来,很是兴奋地对她说:“小姑娘,这下你有救了,你爸爸给你弄到钱了!刚巧,下周就有一个肾源,应该很快就可以给你做手术了!”
“爸爸?钱?”秀一脸疑惑。
“哦,你爸爸今天清晨来过了,给你交了钱,在病房外看了看你,因为你还睡着,他没叫你,不过,他给你留下了一封信。”医生说着,就递给秀一个信封。
秀把它拆开了,在打开它的那一刻,秀怔住了:她从来不知道继父居然写得这样一手好字!她从来不知道她的继父是这样地爱着她——
“秀:原谅我的无能为力,即使我再爱你,终究也取代不了你亲生父亲的血液——我不具备为你捐肾的条件!一直以来,我扮演着一个严厉的角色,看着你一天天成长进步,我很欣慰,我希望把你培养得比男孩子更坚强更独立!
孩子,我以为我可以卖掉一个肾换钱来给你手术的,但是这是违法的。好在跑遍了所有的大医院,我终于找到一个需要我的眼角膜的病人,人家愿意给我十三万!为爸爸高兴吧,我终于可以用我的眼睛好好地爱你一回了。秀,别怕,如果钱不够,爸爸还可以为别人捐出一个肾脏……学校的事,我也已经给你联系好了,等你康复出院以后,还可以去念书。孩子,加油!我还要继续出去想办法,但我会一直在你身边……”
——秀再也看不下去了,她失声哭喊:“爸,你回来啊!我不要你这样做,你是我的亲爸啊……”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第10期,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文中的继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3)“这一天,阳光格外灿烂”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4)小说的前半部分写继父的严厉,甚至不近人情,后半部分写继父为秀治病卖眼角膜。这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其表达效果怎样?
(5)本文的结尾耐人寻味,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为这篇小说续写一个结尾。
【答案】(1)本文写了继父对女儿严格要求,别人不理解,但在女儿生病后,毅然想法卖自己的眼角膜,为女儿治病的故事。
(2)继父是一个对子女要求严格,又深深地爱着子女,不偏爱,深沉善良的伟大的父亲。
(3)环境描写。反衬秀心情的沉重。
(4)欲扬先抑(或:先抑后扬)。用这种方法,使小说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5)继父顺利地卖了眼角膜,得到十三万,社会上的好心人也纷纷捐款,终于凑够了秀的医疗费。(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续写;台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先抑后扬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抓住本篇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概括总结。(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主人公的分析要抓住其富有个性的言行,特别是继父的一封信理解。(3)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从“阳光格外灿烂”可看出是环境描写,其作用可联系“可是秀的心里依然泥泞”和秀的病情思考回答。(4)本题考查小说的写作特色。小说的前半部分是“抑”,后半部分是“扬”,再联系主旨和情节的曲折变化回答其表达效果。(5)本题考查对文章结尾的续写,应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继父的信是续写结尾的重点依据。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三、综合表达
12.综合性学习。
文韬中学将举行“成长的足迹”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设计一个活动,仿照示例,写出活动名称。
示例:聆听名人故事
(2)请你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给著名女作家秦文君打电话,邀请她于6月20日下午两点到学校礼堂作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请写出你的电话内容。
(3)下列篇目选自《朝花夕拾》,请任选一篇,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鲁迅早年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阿长与〈山海经〉》 《父亲的病》 《藤野先生》
【答案】(1)阅读文学名著、观看励志电影、参观英雄故居等。(写出一个即可)
(2)秦老师,您好。我是本校文学社社长,很冒昧打扰您,想邀请您在百忙之中来我校做一个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时间初定为6月20日下午两点,地点是学校礼堂。不知道您是否方便?
(3)示例一:《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作者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使他看到了劳动人民的善良,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阿长买来的《山海经》,使童年的鲁迅逐步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乃至在文学上影响了他一生。
示例二:《父亲的病》 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庸医误人的深切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到人生的伤悲。
示例三:藤野先生是鲁迅在 留学时的老师。在日本留学学医期间,日本“举国上下都弥漫着鄙视中国人的风气”,藤野先生不但不歧视他,反而对他这个中国学生特别热情、友好与尊重;藤野先生还特别理解和尊重他,尊重他的人生选择。这令饱受歧视的鲁迅终生怀念与感激。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生活习惯、治学态度和日本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选择一个回答即可)
【考点】表述题;活动设计;见解表述;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第一题,根据活动主题“成长的足迹”按照示例动宾短语的结构拟写活动名称;第二题,根据对方作者的身份使用恰当的称谓,首先礼貌地表达对对方的敬仰,说明活动的内容,热情地邀请对方来做报告;第三题,选一篇熟悉的作品,简要说明其生活经历对其成长的影响。
【点评】第一小题难度较小,第二小题要注意将信息表述完整,第三小题可拓宽思维,大胆想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
1.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骇(hài) 孤孀(shuāng) 疮疤(chuāng)
B.掳去(lǔ) 惧惮(dàn) 憎恨(zèng)
C.絮说(xù) 诘问(jié) 霹雳(pī)
D.粗拙(zhuó) 烦琐(suǒ) 游逛(guà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闲话 肿涨 不幸 失群落伍
B.荒辟 欺负 田螺 破破落落
C.塌败 嗓子 边缘 面色死灰
D.镶嵌 骷髅 奏合 维持生活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王》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杨绛女士的作品。
B.通过学习《老王》,使我感受到了善良与真诚的魅力。
C.我们身边有许多像老王这样生活艰难但心地善良的人,我们应该尊敬他们,关爱他们。
D.能否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
4.下列句子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语言描写)
B.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心理描写)
C.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肖像描写)
D.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动作描写)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经过大家一番苦心孤诣的开导,他终于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B.十年不见了,老李激动地对我说:“我俩真是有缘啊,这是我们第三次萍水相逢了!”
C.经过严谨的论证和长期的测试,董事长心血来潮地决定:新产品于下个月投放市场。
D.庖丁解牛的神技,说穿了,也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
6.下列对文章《卖油翁》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详写了陈尧咨射箭,略写卖油翁酌油。
B.文章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C.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告诉我们要谦虚,不能骄傲。
D.本文的作者是宋朝的王安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7.(2021七下·沈阳月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油翁》的作者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B.《朝花夕拾》中,范爱农虽然最初在日本因发电报的事件中与作者意见不合,但回国后与作者成为好友。范爱农死后,作者还特意在文中写:“宽厚仁慈的地母啊,愿在您的怀里永安他的魂灵!”
C.《西游记》中的美猴王因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而被擒,又被太上老君投入八卦炉,炼出了“火眼金睛”。
D.《骆驼祥子》中,祥子失去了第一辆车后,再次回人和车厂,不等身体养好又拼命拉车,后来祥子去有两个太太的杨先生家拉包月,他忍受不了苛待,又辞职回到人和车厂。
二、阅读理解
8.(2018七下·苍溪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公亦以此自矜——矜:夸耀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放下
C.睨之久而不去——睨:斜着眼
D.但微颔之——颔:指人的下巴
(2)与“徐以杓酌油沥之”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B.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C.何陋之有? D.康肃笑而遣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油翁》是一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将大道理用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发人深省的目的。
B.文章虽短小,但还是有记叙,详写了康肃射箭,略写了卖油翁酌油。
C.文章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D.文章对人物神态、语言的描写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某些性格特点。如:卖油翁“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平静坦然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他的朴实、沉稳。
(4)从《卖油翁》中知道了什么道理?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9.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阿长称《山海经》为“有画儿的‘三哼经’”,这对于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2)“我”为什么把阿长送的《山海经》看做“最为心爱的宝书”?
(3)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
10.(2015八上·和平期中)阅读文章,回答小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文中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老王直僵僵的镶嵌在门框里”?
(2)对老王的外貌描写用了“面如死灰”“僵尸”“骷髅”“白骨”等词,让人感到可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3)作者说老王送来的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数不完。”有限的鸡蛋怎么会数不完呢?你能说出其中的含义吗?
11.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目。
继 父
辛束儿
还在秀三岁的时候,秀的父亲就死了。在父亲死后的第二年,妈妈给秀招来了一个“新爸爸”,在随后的二十年里,他便一直做着秀的继父。
秀从来就是一个很乖巧的女孩。尽管如此,在秀的记忆中,她一直就是一个挨打的角儿——妈妈给继父生了一个女儿(秀的妹妹),当继父把妹妹抱在怀里的时候,会突然来到秀的身边:“秀,带妹妹!”“哦,来了!”秀很快地站起身。但是继父的脚比她的起身动作更快地落在了四岁的秀的小背上——就那么莫名其妙地,无辜的秀被踢出去老远……
继父一直对秀很严格,在他面前的时候不许有鼻涕流出来;穿在身上的裤子不能打卷;吃饭的时候不许掉饭到桌子上,嘴里不许有吧唧的响声,不能夹很多的菜……只要继父的一个眼神,秀就心里打寒颤。
秀觉得自己真的很可怜:他为什么不好好地看看我?他的眼里,从来只有严厉,没有爱!她总是暗暗地告诉自己,将来长大了,就不要这个“爸爸”了,她要带着妈妈和她一起过幸福的日子。
可是,秀没有这个本事,在她十七岁高中毕业,即将跨进大学校门的时候,秀突然生病了——很可怕的那种,是尿毒症!医生看着年轻的秀,不住地摇头叹息:“可怜啊,一个这么好的娃,不换肾就没有办法了……”医生说可以亲属捐肾的,早点做肾移植手术,这样孩子就可以少受一点罪。妈妈第一个去给秀做了配型,结果因为血型不同而完全不匹配。接下来,连秀的几个表哥也去做了配型检查,就连同母异父的妹妹也说不要念书了,要来照顾姐姐。
就在所有人心慌意乱、紧锣密鼓地四处张罗着给秀找肾源、借钱准备手术的这个关键时刻,继父却失踪了……
“毕竟不是亲生的,再乖巧的孩子也不会让他真正地爱怜啊!”几乎所有人都在为秀的继父汗颜。秀知道这一切就哭了——她其实多少还是爱着这个继父的,毕竟在一起生活了十几年。……秀一直都是第一名。就在生病前刚刚结束的高考,秀还考了689分的高分呢。她以为自己的大学梦开始了,谁知噩梦来得这样突然……
在这样的艰难中,日子竟然熬过了大半年。期间有过一次可以手术的机会,可是,因为没有凑到足够的费用而错失了……
这一天,阳光格外灿烂,可是秀的心里依然泥泞,她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美好的日子属于她。看了一会儿书,她想睡下了,医生却走进来,很是兴奋地对她说:“小姑娘,这下你有救了,你爸爸给你弄到钱了!刚巧,下周就有一个肾源,应该很快就可以给你做手术了!”
“爸爸?钱?”秀一脸疑惑。
“哦,你爸爸今天清晨来过了,给你交了钱,在病房外看了看你,因为你还睡着,他没叫你,不过,他给你留下了一封信。”医生说着,就递给秀一个信封。
秀把它拆开了,在打开它的那一刻,秀怔住了:她从来不知道继父居然写得这样一手好字!她从来不知道她的继父是这样地爱着她——
“秀:原谅我的无能为力,即使我再爱你,终究也取代不了你亲生父亲的血液——我不具备为你捐肾的条件!一直以来,我扮演着一个严厉的角色,看着你一天天成长进步,我很欣慰,我希望把你培养得比男孩子更坚强更独立!
孩子,我以为我可以卖掉一个肾换钱来给你手术的,但是这是违法的。好在跑遍了所有的大医院,我终于找到一个需要我的眼角膜的病人,人家愿意给我十三万!为爸爸高兴吧,我终于可以用我的眼睛好好地爱你一回了。秀,别怕,如果钱不够,爸爸还可以为别人捐出一个肾脏……学校的事,我也已经给你联系好了,等你康复出院以后,还可以去念书。孩子,加油!我还要继续出去想办法,但我会一直在你身边……”
——秀再也看不下去了,她失声哭喊:“爸,你回来啊!我不要你这样做,你是我的亲爸啊……”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第10期,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文中的继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3)“这一天,阳光格外灿烂”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4)小说的前半部分写继父的严厉,甚至不近人情,后半部分写继父为秀治病卖眼角膜。这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其表达效果怎样?
(5)本文的结尾耐人寻味,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为这篇小说续写一个结尾。
三、综合表达
12.综合性学习。
文韬中学将举行“成长的足迹”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设计一个活动,仿照示例,写出活动名称。
示例:聆听名人故事
(2)请你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给著名女作家秦文君打电话,邀请她于6月20日下午两点到学校礼堂作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请写出你的电话内容。
(3)下列篇目选自《朝花夕拾》,请任选一篇,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鲁迅早年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阿长与〈山海经〉》 《父亲的病》 《藤野先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考点】常用字字音;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B项中“憎”应读zēng。A、C、D正确。
读答案为:B
【点评】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母、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答案】C
【考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老王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A.涨→胀。B.辟→僻。C 正确 D.奏→凑。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答案】C
【考点】成分残缺;句式杂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病的辨析。
A项,句式杂糅,可删去“的作品”。
B项,成分残缺,可删去“随着”或“使”。
C项,正确。
D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 。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找出病因。
4.【答案】B
【考点】老王;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解析】【分析】B此项语句是对“他”的为人的一般叙述,不属于心理描写。A、C、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了解什么是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5.【答案】D
【考点】词语的使用(搭配);卖油翁
【解析】【分析】A项,“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与文句“团队精神”的语境不符,故A项错误。B项,“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而老李与“我”是“十年不见”,这与语境不符,故B项错误。C项,“心血来潮”形容突然产生某种念头,与文句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词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6.【答案】B
【考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卖油翁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要熟悉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即作者是北宋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故D项说法错误。还要熟悉文章内容,即文章详写了卖油翁酌油,略写了陈尧咨射箭,故A项说法错误。还要明白本文所阐明的熟能生巧的道理,故C 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力。
7.【答案】B
【考点】卖油翁;朝花夕拾;骆驼祥子;西游记;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ACD.正确;B.有误,应该是阿长死后,作者还特意在文中写:“宽厚仁慈的地母啊,愿在您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8.【答案】(1)D
(2)D
(3)B
(4)孰能生巧的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卖油翁;常用文言虚词;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年代:北宋。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D项错误,颔:点头。
(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其次再明确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D项,都是代词。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的。B:的。C: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B项错误,详写了卖油翁酌油,略写了康肃射箭。
(4)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
故答案为:(1)D;(2)D;(3)B;(4)孰能生巧的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文言词语,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及写作手法的分析理解能力。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分析判断。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解读能力。要通晓文意,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入思考,加以概括。
【附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9.【答案】(1)让读者更真实地感受到一字不识的阿长为我买书的艰难程度,想象她操了多少心,从而表现了阿长对“我”是多么的关爱;同时让读者更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当时那种敬佩而激动的心情。
(2)《山海经》是“我”渴慕已久、念念不忘的书,它承载着阿长对“我”的关爱和“我”对阿长的敬意。
(3)记叙文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思想贯穿着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灵魂。作者是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的。如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考点】阿长与《山海经》;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解析】【分析】回答此阅读题,要在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了解作者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及作用。
【点评】此题考查范围比较广,既有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分析,也有对作者感情的理解,还有写作手法的分析。
10.【答案】(1)拟物 “直僵僵的镶嵌”体现出老王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
(2)这些词真实地再现了当时老王的情状,更能体现老王善良的一面。
(3)生活贫困、身体虚弱的老王不可能送多得数不完”的鸡蛋。作者这样写的含义是:鸡蛋凝聚了老王真挚的谢意,体现了他善良的性情,这情意是无法计量的。
【考点】老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思想倾向;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1)镶嵌”本意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说“老王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是将“老王”这个人当成了物来写,属于比拟的手法。比拟的修辞效果,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老王不是站在门那里,而是“直僵僵地镶嵌”,联系上下文,这两个词充分老王身体的虚弱。(2)这段文字,这些词属于人物的外貌描写和作者对老王外貌的心理感受。文中老王是主人公,我是次要人物。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人物外貌描写的作用,体会作为次要人物“我”的感受对突出主人公的作用。人物外貌描写反映出人的性格、身份、生活境遇等;次要人物的认识和感受,对塑造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说老王“面如死灰”,“感觉他就像 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些词表现了老王境遇的糟糕,联系上下文,如此境遇还坚持给我送鸡蛋,表现了人物的善良性格。(3)理解句子含义,首先要全文阅读,从文章整体出发。文章主要写了老王身患重病,仍坚持给我送鸡蛋的故事。其次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表层意思,同时把握语境含义,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解答此题主要是联系语境,老王身体不好,坚持送鸡蛋,从字面出发,鸡蛋是肯定能数完的。但从深层情感出发,要理解这些鸡蛋蕴含的深层情感,并体会从中表达的人物性格。
11.【答案】(1)本文写了继父对女儿严格要求,别人不理解,但在女儿生病后,毅然想法卖自己的眼角膜,为女儿治病的故事。
(2)继父是一个对子女要求严格,又深深地爱着子女,不偏爱,深沉善良的伟大的父亲。
(3)环境描写。反衬秀心情的沉重。
(4)欲扬先抑(或:先抑后扬)。用这种方法,使小说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5)继父顺利地卖了眼角膜,得到十三万,社会上的好心人也纷纷捐款,终于凑够了秀的医疗费。(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续写;台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先抑后扬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抓住本篇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概括总结。(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主人公的分析要抓住其富有个性的言行,特别是继父的一封信理解。(3)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从“阳光格外灿烂”可看出是环境描写,其作用可联系“可是秀的心里依然泥泞”和秀的病情思考回答。(4)本题考查小说的写作特色。小说的前半部分是“抑”,后半部分是“扬”,再联系主旨和情节的曲折变化回答其表达效果。(5)本题考查对文章结尾的续写,应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继父的信是续写结尾的重点依据。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12.【答案】(1)阅读文学名著、观看励志电影、参观英雄故居等。(写出一个即可)
(2)秦老师,您好。我是本校文学社社长,很冒昧打扰您,想邀请您在百忙之中来我校做一个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时间初定为6月20日下午两点,地点是学校礼堂。不知道您是否方便?
(3)示例一:《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作者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使他看到了劳动人民的善良,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阿长买来的《山海经》,使童年的鲁迅逐步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乃至在文学上影响了他一生。
示例二:《父亲的病》 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庸医误人的深切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到人生的伤悲。
示例三:藤野先生是鲁迅在 留学时的老师。在日本留学学医期间,日本“举国上下都弥漫着鄙视中国人的风气”,藤野先生不但不歧视他,反而对他这个中国学生特别热情、友好与尊重;藤野先生还特别理解和尊重他,尊重他的人生选择。这令饱受歧视的鲁迅终生怀念与感激。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生活习惯、治学态度和日本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选择一个回答即可)
【考点】表述题;活动设计;见解表述;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第一题,根据活动主题“成长的足迹”按照示例动宾短语的结构拟写活动名称;第二题,根据对方作者的身份使用恰当的称谓,首先礼貌地表达对对方的敬仰,说明活动的内容,热情地邀请对方来做报告;第三题,选一篇熟悉的作品,简要说明其生活经历对其成长的影响。
【点评】第一小题难度较小,第二小题要注意将信息表述完整,第三小题可拓宽思维,大胆想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