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6 11:30:42

内容文字预览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山门圮于河(pǐ) 棹数小舟(zhào)
B.曳铁钯(yè)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zhàng)
C.湮于沙上(yān) 啮沙为坎穴(niè)
D.石必倒掷坎穴中(zhì) 溯流逆上(sù)
2.下列句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门圮于河(倒塌)
B.棹数小舟(划船)
C.不亦颠乎(颠倒,即本末倒置)
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河中石兽》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做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做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做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4.下列对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寻十余里,无迹。译文: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译文: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译文:依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D.竟不可得。译文:到底找到没有。
5.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6.下面句中括号内所补充的省略的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石必倒掷(于)坎穴中 B.(僧人)求石兽于水中
C.一讲学家设帐(之)寺中 D.(石兽)湮于沙上
7.填空。
①《河中石兽》的作者纪昀,   代文学家,作品有笔记小说集《   》。
②《河中石兽》一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二、阅读理解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二石兽并沉焉   
②以为顺流下矣   
③棹数小舟   
④湮于沙上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②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3)用文中的话说说老河兵是怎样具体分析“石必倒掷坎穴中”的。
(4)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从其“老河兵”的身份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当止不止
有樵①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②而缭曲③,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
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④,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⑤虎退路,两穴并⑥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⑦,死矣。
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樵:打柴。②嵌空:深陷的样子。③缭曲:曲折缭绕。④窦:孔穴。⑤窒:堵住。⑥并:一起。⑦不食顷:不到一顿饭的工夫。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蛇行而入(一种动物) B.两穴并聚柴以焚之(来)
C.虎被熏灼(炙,烧) D.避入石穴中(躲)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划两处)
此 事 亦 足 为 当 止 不 止 之 戒 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
(4)老虎的死因是什么?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综合表达
10.为了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走进科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本次活动中,班主任让你负责策划一期以“普及科学”为主题的手抄小报,请拟写两个栏目名称。
(2)班内准备举行一次以“勇攀科学高峰”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贺明同学的口才很好,但他不好意思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说他参加这次活动。
(3)你在上网浏览科技新闻时,看到了下面一则信息:
新华社洛杉矶6月2日电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天文学家最新报告说,他们探测到了来自一个非常遥远星系的微弱光线。这个星系距地球约130亿光年,可列入迄今发现的“十大最遥远星系”之一。
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诞生于近140亿年前。新发现的这个星系诞生于宇宙大爆炸之后约8亿年。由于该星系与地球之间相距约130亿光年,因此现在探测到的光线实际上是约130亿年前发出的。这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早期演化。
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多音字字音;河中石兽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B “涨”是多音字,岂能为暴涨携之去(zhǎng) A、C、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答案】C
【知识点】河中石兽;通假字
【解析】【分析】颠,在这里是一个通假字,通“癫”,疯狂。
3.【答案】D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河中石兽
【解析】【分析】结合课文内容A、B、C三项符合原文意思。D只有老河兵的见解是正确的。即“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做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石兽”。故“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
【点评】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关键的语句、抓住重点内容、多角度考虑是很重要的。
4.【答案】D
【知识点】河中石兽;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D该句正确的翻译应为“终于没能找到”。A、B、C 恰当。
故答案为:D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5.【答案】D
【知识点】河中石兽;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A、B、C三项中的“之”均为代词,D项“之”为结构助词“的”。
6.【答案】C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河中石兽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里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
C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表示在……中
D正确
【点评】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讲学家的“笑”是嘲笑顺流而下寻找石兽的做法,老河兵的“笑”是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
7.【答案】清;阅微草堂笔记;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河中石兽;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①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河中石兽》的作者纪昀,清代文学家,作品有笔记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②此类题关键是对课文内容要熟悉,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搜寻相关知识点作答。《河中石兽》一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多记。(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抓住提问中的信息点,回顾相关情节概括作答。
8.【答案】(1)一起;认为;船桨,这里指划船;埋没
(2)①像这样又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②像老河兵所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兽。
(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4)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这些因素得出的。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根据实际经验,全面综合考虑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5)应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河中石兽;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要注意“并”解释为“一起”。
(2)“转转”的意思是“翻转”;“已”的意思是“停止”;“遂”的意思是“于是,就”;“溯流”的意思是“逆流”;“逆”的意思是“与顺相对”。
(3)仔细阅读全文,根据题目要求找出文中语句即可。
(4)从选文来看,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等因素。从其“老河兵”的身份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5)解答本题,需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选文及主题,联系生活实际,由此及彼,谈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启示,符合字数要求即可。从“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来看,可以得出如下启示: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故答案为:(1)一起;认为;船桨,这里指划船;埋没。
(2)①像这样又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②像老河兵所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兽。
(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4)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这些因素得出的。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根据实际经验,全面综合考虑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5)应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点评】 理解文言实词要遵照“词不离句”的原则,把实词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结合整句的意思来判断它的具体含义。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等现象。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平时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
9.【答案】(1)A
(2)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3)没料到(他)曲曲折折地爬了几步,忽然看见光亮,(他)竟然反而走出山洞了。
(4)老虎之死,在于贪也,欲望烧毁一切。如果老虎退一步,虽不能吃樵夫,但却可保全性命。凡事应当环顾全局,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如果为了某种利益而一意孤行,其结果也许会事与愿违。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A.蛇:像蛇一样曲折行进。故选A。
(2)句子意思为:这件事足以让那些应该停止却不停止的人引以为戒了。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断句为: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3)重点词:意,料到;睹:看见;竟,竟然。句子翻译为:没料到(他)曲曲折折地爬了几步,忽然看见光亮,(他)竟然反而走出山洞了。
(4)结合文本可知,老虎的死因为,老虎之死,在于贪也,欲望烧毁一切。道理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重点理解即可。
故答案为:(1)A
(2)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3)没料到(他)曲曲折折地爬了几步,忽然看见光亮,(他)竟然反而走出山洞了。
(4)明确根据文中信息“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可知,文章是要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应当先看情况而定结果,不能意气用事.告诉人们要适可而止,不能一味强求,过于的强求终将后悔。第二问根据文中信息“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可知,文章是要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应当先看情况而定结果,不能意气用事.告诉人们要适可而止,不能一味强求,过于的强求终将后悔。
【点评】(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主题进行个性解读的能力。此题虽要求学生谈道理,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学生解答这类习题时要先读懂题意,然后根据题意要求,到文章中概括出相应的答案。
【参考译文】
当止不止
有个打柴的人,在山里走着走着遇到了一只老虎,他就躲到一个石洞里,老虎也跟着他进了洞。石洞本来就幽深而曲折,打柴人辗转向里走,洞渐渐地容不下老虎了,可是老虎一心想吃了打柴的人,就拼力强行向里走。
打柴人十分困窘急迫,他看到旁边有一个小洞,仅能容下一人,就像蛇一样爬了进去。没料到(他)曲曲折折地爬了几步,忽然看见光亮,(他)竟然反而走出山洞了。(打柴人)就用力搬来几块石头,堵住老虎的退路,在两个洞口架柴堆用烧柴堆(的方法来熏老虎)。老虎被烟火熏烧,怒吼声震动山谷,不到一顿饭的工夫就死了。
这件事足以让那些应该停止却不停止的人引以为戒了。
10.【答案】(1)科技前沿、科学探秘、科学讲座、科学与生活、科学家的故事
(2)贺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你有这么好的口才,应该把握这次展示才华的机会,勇敢地亮出自我!
(3)美国发现距地球约130亿光年的星系。
【知识点】新闻概括;主题活动;河中石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报栏目名称的拟写能力。首先手抄报的名称要能集中凸显小报的主题思想。栏目名称的编排和设计,也要围绕着主题,根据主题和文章内容决定形式的严肃与活泼,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本题要求给“普及科学”为主题的手抄报拟名称,再拟栏目名称,栏目要有文学色彩。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所拟的小报名称要集中凸显“普及科学”的活动主题,并且要能体现出文学特色。
(2)抓住导语句“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天文学家最新报告说,他们探测到了来自一个非常遥远星系的微弱光线”概括即可。
【点评】手抄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和黑板报一样,手抄报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山门圮于河(pǐ) 棹数小舟(zhào)
B.曳铁钯(yè)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zhàng)
C.湮于沙上(yān) 啮沙为坎穴(niè)
D.石必倒掷坎穴中(zhì) 溯流逆上(sù)
【答案】B
【知识点】多音字字音;河中石兽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B “涨”是多音字,岂能为暴涨携之去(zhǎng) A、C、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下列句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门圮于河(倒塌)
B.棹数小舟(划船)
C.不亦颠乎(颠倒,即本末倒置)
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
【答案】C
【知识点】河中石兽;通假字
【解析】【分析】颠,在这里是一个通假字,通“癫”,疯狂。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河中石兽》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做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做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做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答案】D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河中石兽
【解析】【分析】结合课文内容A、B、C三项符合原文意思。D只有老河兵的见解是正确的。即“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做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石兽”。故“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
【点评】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关键的语句、抓住重点内容、多角度考虑是很重要的。
4.下列对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寻十余里,无迹。译文: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译文: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译文:依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D.竟不可得。译文:到底找到没有。
【答案】D
【知识点】河中石兽;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D该句正确的翻译应为“终于没能找到”。A、B、C 恰当。
故答案为:D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5.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答案】D
【知识点】河中石兽;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A、B、C三项中的“之”均为代词,D项“之”为结构助词“的”。
6.下面句中括号内所补充的省略的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石必倒掷(于)坎穴中 B.(僧人)求石兽于水中
C.一讲学家设帐(之)寺中 D.(石兽)湮于沙上
【答案】C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河中石兽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里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
C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表示在……中
D正确
【点评】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讲学家的“笑”是嘲笑顺流而下寻找石兽的做法,老河兵的“笑”是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
7.填空。
①《河中石兽》的作者纪昀,   代文学家,作品有笔记小说集《   》。
②《河中石兽》一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答案】清;阅微草堂笔记;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河中石兽;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①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河中石兽》的作者纪昀,清代文学家,作品有笔记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②此类题关键是对课文内容要熟悉,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搜寻相关知识点作答。《河中石兽》一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多记。(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抓住提问中的信息点,回顾相关情节概括作答。
二、阅读理解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二石兽并沉焉   
②以为顺流下矣   
③棹数小舟   
④湮于沙上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②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3)用文中的话说说老河兵是怎样具体分析“石必倒掷坎穴中”的。
(4)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从其“老河兵”的身份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
【答案】(1)一起;认为;船桨,这里指划船;埋没
(2)①像这样又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②像老河兵所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兽。
(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4)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这些因素得出的。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根据实际经验,全面综合考虑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5)应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河中石兽;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要注意“并”解释为“一起”。
(2)“转转”的意思是“翻转”;“已”的意思是“停止”;“遂”的意思是“于是,就”;“溯流”的意思是“逆流”;“逆”的意思是“与顺相对”。
(3)仔细阅读全文,根据题目要求找出文中语句即可。
(4)从选文来看,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等因素。从其“老河兵”的身份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5)解答本题,需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选文及主题,联系生活实际,由此及彼,谈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启示,符合字数要求即可。从“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来看,可以得出如下启示: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故答案为:(1)一起;认为;船桨,这里指划船;埋没。
(2)①像这样又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②像老河兵所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兽。
(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4)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这些因素得出的。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根据实际经验,全面综合考虑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5)应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点评】 理解文言实词要遵照“词不离句”的原则,把实词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结合整句的意思来判断它的具体含义。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等现象。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平时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当止不止
有樵①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②而缭曲③,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
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④,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⑤虎退路,两穴并⑥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⑦,死矣。
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樵:打柴。②嵌空:深陷的样子。③缭曲:曲折缭绕。④窦:孔穴。⑤窒:堵住。⑥并:一起。⑦不食顷:不到一顿饭的工夫。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蛇行而入(一种动物) B.两穴并聚柴以焚之(来)
C.虎被熏灼(炙,烧) D.避入石穴中(躲)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划两处)
此 事 亦 足 为 当 止 不 止 之 戒 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
(4)老虎的死因是什么?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1)A
(2)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3)没料到(他)曲曲折折地爬了几步,忽然看见光亮,(他)竟然反而走出山洞了。
(4)老虎之死,在于贪也,欲望烧毁一切。如果老虎退一步,虽不能吃樵夫,但却可保全性命。凡事应当环顾全局,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如果为了某种利益而一意孤行,其结果也许会事与愿违。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A.蛇:像蛇一样曲折行进。故选A。
(2)句子意思为:这件事足以让那些应该停止却不停止的人引以为戒了。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断句为: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3)重点词:意,料到;睹:看见;竟,竟然。句子翻译为:没料到(他)曲曲折折地爬了几步,忽然看见光亮,(他)竟然反而走出山洞了。
(4)结合文本可知,老虎的死因为,老虎之死,在于贪也,欲望烧毁一切。道理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重点理解即可。
故答案为:(1)A
(2)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3)没料到(他)曲曲折折地爬了几步,忽然看见光亮,(他)竟然反而走出山洞了。
(4)明确根据文中信息“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可知,文章是要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应当先看情况而定结果,不能意气用事.告诉人们要适可而止,不能一味强求,过于的强求终将后悔。第二问根据文中信息“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可知,文章是要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应当先看情况而定结果,不能意气用事.告诉人们要适可而止,不能一味强求,过于的强求终将后悔。
【点评】(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主题进行个性解读的能力。此题虽要求学生谈道理,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学生解答这类习题时要先读懂题意,然后根据题意要求,到文章中概括出相应的答案。
【参考译文】
当止不止
有个打柴的人,在山里走着走着遇到了一只老虎,他就躲到一个石洞里,老虎也跟着他进了洞。石洞本来就幽深而曲折,打柴人辗转向里走,洞渐渐地容不下老虎了,可是老虎一心想吃了打柴的人,就拼力强行向里走。
打柴人十分困窘急迫,他看到旁边有一个小洞,仅能容下一人,就像蛇一样爬了进去。没料到(他)曲曲折折地爬了几步,忽然看见光亮,(他)竟然反而走出山洞了。(打柴人)就用力搬来几块石头,堵住老虎的退路,在两个洞口架柴堆用烧柴堆(的方法来熏老虎)。老虎被烟火熏烧,怒吼声震动山谷,不到一顿饭的工夫就死了。
这件事足以让那些应该停止却不停止的人引以为戒了。
三、综合表达
10.为了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走进科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本次活动中,班主任让你负责策划一期以“普及科学”为主题的手抄小报,请拟写两个栏目名称。
(2)班内准备举行一次以“勇攀科学高峰”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贺明同学的口才很好,但他不好意思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说他参加这次活动。
(3)你在上网浏览科技新闻时,看到了下面一则信息:
新华社洛杉矶6月2日电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天文学家最新报告说,他们探测到了来自一个非常遥远星系的微弱光线。这个星系距地球约130亿光年,可列入迄今发现的“十大最遥远星系”之一。
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诞生于近140亿年前。新发现的这个星系诞生于宇宙大爆炸之后约8亿年。由于该星系与地球之间相距约130亿光年,因此现在探测到的光线实际上是约130亿年前发出的。这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早期演化。
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答案】(1)科技前沿、科学探秘、科学讲座、科学与生活、科学家的故事
(2)贺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你有这么好的口才,应该把握这次展示才华的机会,勇敢地亮出自我!
(3)美国发现距地球约130亿光年的星系。
【知识点】新闻概括;主题活动;河中石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报栏目名称的拟写能力。首先手抄报的名称要能集中凸显小报的主题思想。栏目名称的编排和设计,也要围绕着主题,根据主题和文章内容决定形式的严肃与活泼,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本题要求给“普及科学”为主题的手抄报拟名称,再拟栏目名称,栏目要有文学色彩。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所拟的小报名称要集中凸显“普及科学”的活动主题,并且要能体现出文学特色。
(2)抓住导语句“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天文学家最新报告说,他们探测到了来自一个非常遥远星系的微弱光线”概括即可。
【点评】手抄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和黑板报一样,手抄报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