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曹刿论战 肉食者鄙 登轼而望 下视其辙
小信未孚 彼竭我盈 望其旗靡 小惠未遍
2.下列选项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间不容发 B.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C.公将鼓之/锣鼓喧天 D.小信未孚/信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C.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4.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以战(怎么) B.必以信(实情)
C.小大之狱(监狱) D.虽不能察(虽然)
5.下列各组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虽/不能察 B.弗敢/加也
C.公问其/故 D.肉食者/谋之
6.补出下列省略句中省略的部分。
①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②必以 分 人。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
④可以 一战。
⑤一鼓作气,再 而 衰,三 而 竭。
7.写出下面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间: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②故:故逐之 公问其故
③以:何以战 必以分人
④伐: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⑤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⑥安: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安能辨我是雄雌
8.解释下面划线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
②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③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④可以一战 古义: ;今义:
二、阅读理解
(2021·天津模拟)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 间:参与
B.牺牲玉帛 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C.忠之属也 属:类
D.再而衰 再:再一次
10.下面句子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B.弗敢专也 C.神弗福也 D.遂逐齐师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述的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B.曹刿和鲁庄公的战前对话,使鲁庄公最终意识到了民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C.文章详写战争过程,略写曹刿的言论,叙事清楚,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D.文章的语言,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都极为简洁精炼,表意说理通达晓畅。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①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②,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③,管仲事公子纠④。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⑤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颍上:地名。②游:交游,交往。③小白:齐桓公的名字,他是“春秋五霸”之一。④纠:齐襄公之弟,公子小自的异母哥哥。⑤见逐:被赶走。
(1)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B.任政于齐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结合句意,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②尝与鲍叔贾
③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④子孙世禄于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②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4)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鲍叔牙这一形象: 。
(5)文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鲍叔牙的特点?
三、综合表达
13.实验中学的同学们学习了课文《曹刿论战》后搜集了以下材料,创办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专刊,他们设计了这样一些栏目。
(栏目一)浸着血与泪的往事。
收录了熟悉的战争故事,触目惊心的历史惨剧,并配有图片。
(栏目二)战争智慧,是杀戮,还是自杀?
收录了战争诗词、军事成语、名人名言、兵法谋略等内容。
(栏目三)今天,战争并没有远离。
同学们从网络、报刊上摘录了当前某些国家之间的军事动态及令人震惊的战争新闻。
(栏目四)爱是幸福,恨是灾难!
同学们表达了对和平的期盼、对维护和平的思考。
请你从上列四个栏目中任选一个,为它写一段80~100字的导读文字。
14.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哪句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胜利的先决条件?
(2)成语“一鼓作气”出自本文的哪句话?
(3)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曹刿让鲁军追逐齐军的原因是什么?
15.阅读《曹刿论战》第二段,从曹刿简短的话语中,你能感受到当时怎样的战斗形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guì;bǐ;shì;zhé;fú;jié;mǐ;biàn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汉字字音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文言文中的字相对较难,非常容易读错,如“刿、孚”等字。
故答案为:guì;bǐ;shì;zhé;fú;jié;mǐ;biàn
【点评】本题考查给汉字注音。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音近字等。
2.【答案】B
【知识点】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间:参与。间:空隙。B都是“倒下”C动词,击鼓。名词,打击乐器。D信:信用。信:随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一词多义的理解,要对选项逐项进行理解辨析。
3.【答案】B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B项应是重点写曹刿站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作战经过。对战后取胜原因的是略写,而非是充分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
4.【答案】B
【知识点】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项,“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凭什么”;
B项,解释正确;
C项,“狱”指诉讼事件;
D项,“虽”在句中意思是“即使”。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5.【答案】C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
6.【答案】尔(你);之;于;君(你);之;鼓;气;鼓;气
【知识点】省略句式
【解析】【分析】①解答此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再根据语境分析省略的部分,①这句话的意思是“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因此横线上省略了第二人称代词尔(你)。②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根据语境可知横线上要补充的是“之”(指衣服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和“于”(给)。③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据此可知横线上应该补充的内容为:君(你)。④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以”后面省略了代词“之”(这个条件)。⑤这句话的意思是: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因此横线上依次应该补写的词语是:鼓;气;鼓;气。
故答案为:①尔(你);②之 于;③君(你);④之;⑤鼓;气;鼓;气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此题答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省略的内容。
7.【答案】参与;夹杂;所以;缘故,原因;凭、靠;把;进攻;砍伐;虚夸,夸大;安身;戴。加冠,束发戴帽的仪式,表示已经成人;怎么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这些词语都是一词多义,答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理解词语的意思。
故答案为:参与;夹杂;所以;缘故,原因;凭、靠;把;进攻;砍伐;虚夸,夸大;安身;戴,加冠,束发戴帽的仪式,表示已经成人;怎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8.【答案】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粗俗;低下;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诉讼事件;多指监狱;可以凭借;多作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这几个词语都是古今异义词,要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义意思。注意区分古今义。
故答案为:①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粗俗,低下
②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③诉讼事件;多指监狱
④可以凭借;多作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
【点评】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彩变化;古义强化;古义弱化等。
【答案】9.D
10.A
11.C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曹刿论战;常用文言实词;倒装句式
【解析】【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诚心诚意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以后,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他们的勇气已经完了,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但大国难以捉摸,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已经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重要实词的掌握能力。对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要善于从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角度去归纳整理,适时复习、强化训练。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倒装句,包括: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等。平时要善于总结归纳其特点,适时巩固,多加训练。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整体阅读文本,然后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的运用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9.题干要求选择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D.错误,句意: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再:在句中是个古今异义词,特指“第二次”。故答案为:D。
10.题干要求选择下面句子是倒装句的一项:
A.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B.属于判断句,其中“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C.属于判断句,“也”是其判断句的标志;
D.省略句,即“(鲁师) 遂逐齐师 ”;
故答案为:A。
11.题干要求选择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错误,应是:详写曹刿的言论,略写战争过程,选项将详略的对象写反了。
故答案为:C。
12.【答案】(1)C
(2)被拘禁或被关押;经商或做买卖;以……为耻;享受俸禄
(3)①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情,却(使他的处境)更加窘迫。②鲍叔牙推荐了管仲之后,把自己置于管仲之下位。
(4)知人善荐
(5)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ABD中的“于”都是“在”的意思。C中的“于”是“向”的意思。故选C。
(2)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囚”“耻”“禄”都属于词类活用,“贾”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尝:曾经。穷困: 使动用法,以之贫困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情,却(使他的处境)更加窘迫。②既:已经。进:推荐。身:自己的位置。故此句可以翻译为:鲍叔牙推荐了管仲之后,把自己置于管仲之下位。
(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尤其是文中管仲的语言进行分析,这篇短文主要叙述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的事。从管仲的话我们可以看出,鲍叔牙是真正了解他的人。鲍叔牙认为管仲有治理国家的才华,于是才把他推荐给齐桓公。据此可知鲍叔牙这一形象可以用“知人善荐”来概括。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篇文章既直接描写了鲍叔牙如何推荐管仲,也通过管仲的话表现鲍叔牙知人善荐的特点,所用的表现手法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故答案为:⑴ C
⑵被拘禁或被关押;经商或做买卖;以……为耻;享受俸禄
⑶ ①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情,却(使他的处境)更加窘迫。②鲍叔牙推荐了管仲之后,把自己置于管仲之下位。
⑷ 知人善荐
⑸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于”的掌握情况。“于”在文言文里可用作动词,往,在。但更多的是作介词用,意思角度:①到,在;②向,对,对于;③自,从;④由于,因为;⑤与,跟;⑥比;⑦被,受。答题时要结合句意判断其用法和意思。
⑵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⑶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注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可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语句畅达。
⑷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
⑸本题考查探究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文章的表现手法有:象征、侧面描写、联想想象、先抑后扬、借物喻人、寄情于景、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等。解答此题,要掌握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其特征。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再仔细分析文章内容与表现文章主旨的关系即可知道文章使用的表现手法。’
【附参考译文】
管仲名叫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曾经和鲍叔牙交游,鲍叔牙知道他是有才干的人。管仲生活贫困,时常欺骗鲍叔牙,鲍叔牙一直很好地对待他,也不因为这件事发议论。
不久,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会子纠。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被囚禁。鲍叔牙就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之后,在齐国执掌政事,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与鲍叔牙合伙做买卖,分钱财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贫困。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情,却(使他的处境)更加窘迫。鲍叔牙不认为我愚蠢,(因为他)知道时机有好有坏的时候。我曾经多次当官又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才能,(因为他)知道我是没遇到好的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我胆小,(因为他)知道我还有老母亲。公子纠败了,召忽为公子纠自杀,我被囚遭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感到羞耻,(因为他)知道我不在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我的人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鲍叔牙啊!”
鲍叔牙推荐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鲍叔牙的)子孙世代都在齐国享受俸禄,有封地的就达十几代,常常有人成为有名的大夫。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而称赞鲍叔牙能够识别贤人。
13.【答案】示例一:栏目一。这里我们看到的是炮火与屠刀下鲜红的血,感受到的是炮火与炮火对峙的悲壮,印在我们心里更多的是国土和母亲屈辱和伤痛的泪,战争,我们不需要!
示例二:栏目二。战争文化是血泪滋养的文化,兵法谋略究竟是用来杀戮的,还是用来消除仇恨的?人类为什么非要拥有这些智慧?是为了厮杀,还是自杀?
示例三:栏目三。当我们正在优美的校园散步的时候,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香甜可口的饭菜的时候,我们享受着安宁与幸福,在很远的地方,我们的同龄人却正在饱受战火的煎熬,流血流泪,无家可归。
示例四:栏目四。我们是朋友,我们是兄弟,我们是彼此挚爱着的亲人。我们的心灵应该洋溢着暖暖的春意,我们的脸上应该折射出人生的甜蜜,记住:爱是幸福,恨是灾难!
【知识点】活动设计;语言生动
【解析】【分析】导读的目的是引导阅读,激发阅读兴趣。给栏目写导读的时候要注意:①导读内容要结合栏目的内容,可以用一两句疑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探索内容的兴趣,可以引用栏目内容中非常精彩的语言或故事等。②语言要生动形象、有趣味,给人以可读性。③符合字数要求。
故答案为: 示例一:栏目一。这里我们看到的是炮火与屠刀下鲜红的血,感受到的是炮火与炮火对峙的悲壮,印在我们心里更多的是国土和母亲屈辱和伤痛的泪,战争,我们不需要!
示例二:栏目二。战争文化是血泪滋养的文化,兵法谋略究竟是用来杀戮的,还是用来消除仇恨的?人类为什么非要拥有这些智慧?是为了厮杀,还是自杀?
示例三:栏目三。当我们正在优美的校园散步的时候,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香甜可口的饭菜的时候,我们享受着安宁与幸福,在很远的地方,我们的同龄人却正在饱受战火的煎熬,流血流泪,无家可归。
示例四:栏目四。我们是朋友,我们是兄弟,我们是彼此挚爱着的亲人。我们的心灵应该洋溢着暖暖的春意,我们的脸上应该折射出人生的甜蜜,记住:爱是幸福,恨是灾难!
【点评】本题考查给栏目写导读的能力。 第一、导读必须精且简,不要面面俱到。第二、导读必须趣且奇,读者的心理只是想从导读文章中找到读书的提示,如果导读文章毫无新意,毫无趣味,读者对书本自然也就兴趣大减,导读也不要把内容讲得太明白。
14.【答案】(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1)根据语境分析,曹刿见到鲁庄公后问鲁庄公凭什么与强大的齐国打仗,鲁庄公共回答了三次,前两次曹刿都予以否定,只有当鲁庄公说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才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据此可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胜利的先决条件
(2)《曹刿论战》有一句话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就是“一鼓作气”的由来。
(3)根据曹刿和乡人的对话可以看出曹刿请见鲁庄公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根据战后曹刿对战争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是看到齐国军队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故答案为: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答案为:⑴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⑵ 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⑶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⑷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的能力。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直接性默写题、理解性默写题、迁移性默写题、运用性默写题、简单赏析性默写题五种类型。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默写时要做到“三不”:不多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2)此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题。只要平时既注意记忆、积累,又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解答本题并不难。名句默写题答题时要认真细致,务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需要注意“袖、戎、雌”的书写。
(3)此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属于直接性默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
(4)本题考查了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连续性默写,根据前后句的提示来填写;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
15.【答案】两军对垒,紧张的战斗形势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分析】第二段写的是战斗中,交战双方严阵以待,“齐人三鼓”“齐师败绩”“公将驰之”等句子,凸显了当时两军紧张的战斗形势。
故答案为:两军对垒,紧张的战斗形势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段落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在通读全段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句子或重要词语去分析概括。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曹刿论战 肉食者鄙 登轼而望 下视其辙
小信未孚 彼竭我盈 望其旗靡 小惠未遍
【答案】guì;bǐ;shì;zhé;fú;jié;mǐ;biàn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汉字字音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文言文中的字相对较难,非常容易读错,如“刿、孚”等字。
故答案为:guì;bǐ;shì;zhé;fú;jié;mǐ;biàn
【点评】本题考查给汉字注音。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音近字等。
2.下列选项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间不容发 B.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C.公将鼓之/锣鼓喧天 D.小信未孚/信
【答案】B
【知识点】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间:参与。间:空隙。B都是“倒下”C动词,击鼓。名词,打击乐器。D信:信用。信:随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一词多义的理解,要对选项逐项进行理解辨析。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C.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答案】B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B项应是重点写曹刿站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作战经过。对战后取胜原因的是略写,而非是充分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
4.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以战(怎么) B.必以信(实情)
C.小大之狱(监狱) D.虽不能察(虽然)
【答案】B
【知识点】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项,“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凭什么”;
B项,解释正确;
C项,“狱”指诉讼事件;
D项,“虽”在句中意思是“即使”。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5.下列各组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虽/不能察 B.弗敢/加也
C.公问其/故 D.肉食者/谋之
【答案】C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
6.补出下列省略句中省略的部分。
①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②必以 分 人。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
④可以 一战。
⑤一鼓作气,再 而 衰,三 而 竭。
【答案】尔(你);之;于;君(你);之;鼓;气;鼓;气
【知识点】省略句式
【解析】【分析】①解答此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再根据语境分析省略的部分,①这句话的意思是“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因此横线上省略了第二人称代词尔(你)。②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根据语境可知横线上要补充的是“之”(指衣服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和“于”(给)。③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据此可知横线上应该补充的内容为:君(你)。④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以”后面省略了代词“之”(这个条件)。⑤这句话的意思是: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因此横线上依次应该补写的词语是:鼓;气;鼓;气。
故答案为:①尔(你);②之 于;③君(你);④之;⑤鼓;气;鼓;气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此题答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省略的内容。
7.写出下面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间: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②故:故逐之 公问其故
③以:何以战 必以分人
④伐: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⑤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⑥安: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安能辨我是雄雌
【答案】参与;夹杂;所以;缘故,原因;凭、靠;把;进攻;砍伐;虚夸,夸大;安身;戴。加冠,束发戴帽的仪式,表示已经成人;怎么
【知识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这些词语都是一词多义,答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理解词语的意思。
故答案为:参与;夹杂;所以;缘故,原因;凭、靠;把;进攻;砍伐;虚夸,夸大;安身;戴,加冠,束发戴帽的仪式,表示已经成人;怎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8.解释下面划线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
②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③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④可以一战 古义: ;今义:
【答案】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粗俗;低下;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诉讼事件;多指监狱;可以凭借;多作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这几个词语都是古今异义词,要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义意思。注意区分古今义。
故答案为:①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粗俗,低下
②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③诉讼事件;多指监狱
④可以凭借;多作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
【点评】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彩变化;古义强化;古义弱化等。
二、阅读理解
(2021·天津模拟)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 间:参与
B.牺牲玉帛 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C.忠之属也 属:类
D.再而衰 再:再一次
10.下面句子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B.弗敢专也 C.神弗福也 D.遂逐齐师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述的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B.曹刿和鲁庄公的战前对话,使鲁庄公最终意识到了民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C.文章详写战争过程,略写曹刿的言论,叙事清楚,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D.文章的语言,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都极为简洁精炼,表意说理通达晓畅。
【答案】9.D
10.A
11.C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曹刿论战;常用文言实词;倒装句式
【解析】【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诚心诚意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以后,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他们的勇气已经完了,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但大国难以捉摸,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已经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重要实词的掌握能力。对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要善于从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角度去归纳整理,适时复习、强化训练。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倒装句,包括: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等。平时要善于总结归纳其特点,适时巩固,多加训练。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整体阅读文本,然后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的运用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9.题干要求选择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D.错误,句意: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再:在句中是个古今异义词,特指“第二次”。故答案为:D。
10.题干要求选择下面句子是倒装句的一项:
A.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B.属于判断句,其中“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C.属于判断句,“也”是其判断句的标志;
D.省略句,即“(鲁师) 遂逐齐师 ”;
故答案为:A。
11.题干要求选择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错误,应是:详写曹刿的言论,略写战争过程,选项将详略的对象写反了。
故答案为:C。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①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②,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③,管仲事公子纠④。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⑤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颍上:地名。②游:交游,交往。③小白:齐桓公的名字,他是“春秋五霸”之一。④纠:齐襄公之弟,公子小自的异母哥哥。⑤见逐:被赶走。
(1)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B.任政于齐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结合句意,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②尝与鲍叔贾
③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④子孙世禄于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②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4)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鲍叔牙这一形象: 。
(5)文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鲍叔牙的特点?
【答案】(1)C
(2)被拘禁或被关押;经商或做买卖;以……为耻;享受俸禄
(3)①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情,却(使他的处境)更加窘迫。②鲍叔牙推荐了管仲之后,把自己置于管仲之下位。
(4)知人善荐
(5)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ABD中的“于”都是“在”的意思。C中的“于”是“向”的意思。故选C。
(2)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囚”“耻”“禄”都属于词类活用,“贾”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尝:曾经。穷困: 使动用法,以之贫困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情,却(使他的处境)更加窘迫。②既:已经。进:推荐。身:自己的位置。故此句可以翻译为:鲍叔牙推荐了管仲之后,把自己置于管仲之下位。
(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尤其是文中管仲的语言进行分析,这篇短文主要叙述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的事。从管仲的话我们可以看出,鲍叔牙是真正了解他的人。鲍叔牙认为管仲有治理国家的才华,于是才把他推荐给齐桓公。据此可知鲍叔牙这一形象可以用“知人善荐”来概括。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篇文章既直接描写了鲍叔牙如何推荐管仲,也通过管仲的话表现鲍叔牙知人善荐的特点,所用的表现手法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故答案为:⑴ C
⑵被拘禁或被关押;经商或做买卖;以……为耻;享受俸禄
⑶ ①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情,却(使他的处境)更加窘迫。②鲍叔牙推荐了管仲之后,把自己置于管仲之下位。
⑷ 知人善荐
⑸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于”的掌握情况。“于”在文言文里可用作动词,往,在。但更多的是作介词用,意思角度:①到,在;②向,对,对于;③自,从;④由于,因为;⑤与,跟;⑥比;⑦被,受。答题时要结合句意判断其用法和意思。
⑵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⑶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注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可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语句畅达。
⑷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
⑸本题考查探究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文章的表现手法有:象征、侧面描写、联想想象、先抑后扬、借物喻人、寄情于景、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等。解答此题,要掌握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其特征。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再仔细分析文章内容与表现文章主旨的关系即可知道文章使用的表现手法。’
【附参考译文】
管仲名叫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曾经和鲍叔牙交游,鲍叔牙知道他是有才干的人。管仲生活贫困,时常欺骗鲍叔牙,鲍叔牙一直很好地对待他,也不因为这件事发议论。
不久,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会子纠。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被囚禁。鲍叔牙就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之后,在齐国执掌政事,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与鲍叔牙合伙做买卖,分钱财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贫困。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情,却(使他的处境)更加窘迫。鲍叔牙不认为我愚蠢,(因为他)知道时机有好有坏的时候。我曾经多次当官又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才能,(因为他)知道我是没遇到好的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我胆小,(因为他)知道我还有老母亲。公子纠败了,召忽为公子纠自杀,我被囚遭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感到羞耻,(因为他)知道我不在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我的人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鲍叔牙啊!”
鲍叔牙推荐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鲍叔牙的)子孙世代都在齐国享受俸禄,有封地的就达十几代,常常有人成为有名的大夫。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而称赞鲍叔牙能够识别贤人。
三、综合表达
13.实验中学的同学们学习了课文《曹刿论战》后搜集了以下材料,创办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专刊,他们设计了这样一些栏目。
(栏目一)浸着血与泪的往事。
收录了熟悉的战争故事,触目惊心的历史惨剧,并配有图片。
(栏目二)战争智慧,是杀戮,还是自杀?
收录了战争诗词、军事成语、名人名言、兵法谋略等内容。
(栏目三)今天,战争并没有远离。
同学们从网络、报刊上摘录了当前某些国家之间的军事动态及令人震惊的战争新闻。
(栏目四)爱是幸福,恨是灾难!
同学们表达了对和平的期盼、对维护和平的思考。
请你从上列四个栏目中任选一个,为它写一段80~100字的导读文字。
【答案】示例一:栏目一。这里我们看到的是炮火与屠刀下鲜红的血,感受到的是炮火与炮火对峙的悲壮,印在我们心里更多的是国土和母亲屈辱和伤痛的泪,战争,我们不需要!
示例二:栏目二。战争文化是血泪滋养的文化,兵法谋略究竟是用来杀戮的,还是用来消除仇恨的?人类为什么非要拥有这些智慧?是为了厮杀,还是自杀?
示例三:栏目三。当我们正在优美的校园散步的时候,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香甜可口的饭菜的时候,我们享受着安宁与幸福,在很远的地方,我们的同龄人却正在饱受战火的煎熬,流血流泪,无家可归。
示例四:栏目四。我们是朋友,我们是兄弟,我们是彼此挚爱着的亲人。我们的心灵应该洋溢着暖暖的春意,我们的脸上应该折射出人生的甜蜜,记住:爱是幸福,恨是灾难!
【知识点】活动设计;语言生动
【解析】【分析】导读的目的是引导阅读,激发阅读兴趣。给栏目写导读的时候要注意:①导读内容要结合栏目的内容,可以用一两句疑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探索内容的兴趣,可以引用栏目内容中非常精彩的语言或故事等。②语言要生动形象、有趣味,给人以可读性。③符合字数要求。
故答案为: 示例一:栏目一。这里我们看到的是炮火与屠刀下鲜红的血,感受到的是炮火与炮火对峙的悲壮,印在我们心里更多的是国土和母亲屈辱和伤痛的泪,战争,我们不需要!
示例二:栏目二。战争文化是血泪滋养的文化,兵法谋略究竟是用来杀戮的,还是用来消除仇恨的?人类为什么非要拥有这些智慧?是为了厮杀,还是自杀?
示例三:栏目三。当我们正在优美的校园散步的时候,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香甜可口的饭菜的时候,我们享受着安宁与幸福,在很远的地方,我们的同龄人却正在饱受战火的煎熬,流血流泪,无家可归。
示例四:栏目四。我们是朋友,我们是兄弟,我们是彼此挚爱着的亲人。我们的心灵应该洋溢着暖暖的春意,我们的脸上应该折射出人生的甜蜜,记住:爱是幸福,恨是灾难!
【点评】本题考查给栏目写导读的能力。 第一、导读必须精且简,不要面面俱到。第二、导读必须趣且奇,读者的心理只是想从导读文章中找到读书的提示,如果导读文章毫无新意,毫无趣味,读者对书本自然也就兴趣大减,导读也不要把内容讲得太明白。
14.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哪句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胜利的先决条件?
(2)成语“一鼓作气”出自本文的哪句话?
(3)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曹刿让鲁军追逐齐军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1)根据语境分析,曹刿见到鲁庄公后问鲁庄公凭什么与强大的齐国打仗,鲁庄公共回答了三次,前两次曹刿都予以否定,只有当鲁庄公说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才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据此可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胜利的先决条件
(2)《曹刿论战》有一句话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就是“一鼓作气”的由来。
(3)根据曹刿和乡人的对话可以看出曹刿请见鲁庄公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根据战后曹刿对战争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是看到齐国军队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故答案为: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答案为:⑴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⑵ 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⑶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⑷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的能力。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直接性默写题、理解性默写题、迁移性默写题、运用性默写题、简单赏析性默写题五种类型。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默写时要做到“三不”:不多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2)此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题。只要平时既注意记忆、积累,又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解答本题并不难。名句默写题答题时要认真细致,务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需要注意“袖、戎、雌”的书写。
(3)此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属于直接性默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
(4)本题考查了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连续性默写,根据前后句的提示来填写;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
15.阅读《曹刿论战》第二段,从曹刿简短的话语中,你能感受到当时怎样的战斗形势?
【答案】两军对垒,紧张的战斗形势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分析】第二段写的是战斗中,交战双方严阵以待,“齐人三鼓”“齐师败绩”“公将驰之”等句子,凸显了当时两军紧张的战斗形势。
故答案为:两军对垒,紧张的战斗形势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段落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在通读全段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句子或重要词语去分析概括。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