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7.7 动能和动能定理 课件2(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7.7 动能和动能定理 课件2(人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3-03-25 08:5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七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人教版必修2功和能能量: 。 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它就具有了能量。 功: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猴子从树上
掉下来重力对猴子做正功重力势能动 能小球从光滑斜面滚下来重力对小球做正功小球重力势能小 球 动 能做功是实现能量转化的必由之途 什么是动能?定义、符号、表达式、单位。动能定理的内容、如何推导出动能定理。 一、 什么是动能?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这个概念: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量,叫做 。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 和 有关。运动动能质量速度 实


明让我们回顾一下初中做过的实验:运动的物体能够 ,它们具有 。运动物体的 越大、 越大, 它们的 就越大!做功动能速度质量动能 二、如何定量地表示动能?V0=0Vt一架飞机在跑道上起飞的过程中(如果不考虑阻力),是牵引力使飞机不断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动能越来越大,速度达到一个值,即可收起起落架,腾空而起……..我们可以用做功的多少,
来定量地确定动能。F 牵引力对飞机做正功燃料
内能飞机
动能Sa物体的质量为m,初速度为V1,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s,速度增加到了V2。
s恒力 F 对物体 M 做了多少功: 。W = F s请大家把这个功的表达式,用上学期学过的动力学、运动学公式展开、整理、化简………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恒力F做的功 等于 这个物理量的变化 动 能 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与其速度的平方乘积的一半。Kg ( m / s ) 2J推推看:动能是标量,与功的单位相同,
也是焦耳。定义了动能的表达式,再来研究我们刚才推出式子外力做的功末态动能初态动能上式表明:如果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上式可写成: 合外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这就是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一架喷气式飞机, 质量 m , 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在跑道上滑跑的路程为 s 时,达到起飞速度 v . 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 f , 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 F 。 2 对飞机受力分析:GN牵引力Ffv跑道上滑行的位移 s3 分析各力的做功情况: 重力、支持力不做功;牵引力F 做正功;阻力 f 做负功4 考查初、末状态的动能:一开始飞机静止,初动能为0 ;5 应用动能定理建立方程:1 确定研究对象:加速到能起飞时,末动能为mv0=0
本题也可用动力学、运动学的公式来解:设飞机的牵引力为恒力,据牛顿第二定律: 据初速度为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将(1)代入(2)得:化简上式:两种解法,殊途同归,用动能定理思路明快,而且飞机的牵引力不一定是恒力。动能定理可用于变力做功的问题,这是它最大的优越性! 一架喷气式飞机, 质量 m , 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在跑道上滑跑的路程为 s 时,达到起飞速度 v . 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 f , 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 GN牵引力Ffv跑道上滑行的位移 smv0=0功WFs动能EK合外力的 = Δ
动能定理(标量式)∵ ∴ 关系过程量状态量力的空间累积效应
本课小结因果(环境影响)(自身变化)1、一辆汽车当它的速度为 v 时,踩死刹车后可以滑动s。那么当它的速度为 2v 时,踩死刹车后能滑动多远呢?解析:假设车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为恒力。由动能定理可知,摩擦力做的负功应该等于汽车动能的损失量,
即: 课堂练习提示: 由动能定理 Pt – fs =1/2m(vm2 - v02 )
f=F=P/vm 联列解之 A C D3、动量大小相等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之比为2:3,则其动能之比为 ( )
A.2:3;
B.3:2;
C.4:9;
D.9:4B解析:由Ek= 可知,动量大小相等的物体,其动能与它们的质量成反比,因此动能的比应为3:2. 4、如图所示长木板A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体B以水平速度冲上A后,由于摩擦力作用,最后停止在木板A上,则从B冲到木板A上到相对板A静止的过程中,下述说法中正确是
( )
?(A) 物体B动能的减少量等于B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B) 物体B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量
(C) 物体B损失的机械能等于木板A获得的动能与系
统损失的机械能之和
(D)摩擦力对物体B做的功和对木板A做的功的总和
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量 A C D5、某人造地球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气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卫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1,后来变为r2 。以Ek1、 E k2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 T1 、 T2表示卫星在这两上轨道上绕地运动的周期,则 ( )(A)E k2 < Ek1 T2 < T1     
(B) E k2 < Ek1 T2 > T1   
(C) E k2 > Ek1 T2 < T1     
(D) E k2 > Ek1 T2 > T1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