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认 识 分 数
单 元 导 语
在学生学习分数之前,学生已经学会用“一半”这样的词语表达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但还没有思考到如何用符号表示。分数的认识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本单元主要包括分数的初步认识和读、写简单的分数;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母不大于10)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解决有关分数加减的简单实际问题。其教学内容为后续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比较分数的大小,真分数、假分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百分数的认识和应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了基础。
1.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认识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教材结合具体的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物操作等手段,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如分一分(一)中,引导学生经历表示一个苹果“一半”的过程,知道“一半”可以用表示,这里的“一半”是相对的概念:1个苹果的一半是1个苹果的,即个苹果;2个苹果的一半是2个苹果的,是1个苹果……学生理解了的意义,就能够举一反三,用多种方式来表示它,并能够借助这种方式认识其他分数。在分一分(二)中,教材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同一个分数在不同的整体中,表示的数量不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其次,在分数的大小比较中,引导学生通过对分数特征进行分析,通过涂一涂、比一比等操作活动得出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结论,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
2.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在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中,教材注重结合图形的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如分数减法,图示“从圆中拿走部分”,这样能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减法的意义。同时将探索分数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如在“吃西瓜”一课中,教材安排了“涂一涂,算一算”的活动,通过在图形里涂色的直观操作寻找和解释答案,引导学生经历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方法和实际意义。
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物操作、直观图形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对于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则是借助图形,在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总结和把握其计算方法,以逐渐减少对直观图形的依赖,同时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理解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道理,形成能力。
第1课时 分一分(一)(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67页内容,第68页练一练第1~2题。内容简析问题串1: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表示“一半”,认识表示“一半”的分数。问题串2:理解在方格纸上涂出图形的,就是涂出图形面积的。问题串3:用折纸涂色的方法(或画图的方法),“创造”更多的分数,体会分数是表示一张纸的涂色部分与这张纸之间关系的一个数。问题串4:认识分数的写法和读法,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结合折纸、涂色的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法与学法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和直观操作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结合折纸、涂色等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谈话导入法:师:淘气和笑笑去餐厅吃饭,点了2杯果汁和1个披萨,你认为怎样分公平 (平均分)师:要把2杯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能得到几杯呢 (1杯)师:把1个披萨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能得到几个 (半个)追问:半个应该怎样来表示呢 师:你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表示“半个”,让人一目了然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板书课题)【品析: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分果汁、分披萨的过程中理解平均分,体会“一半”,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分数的意义,同时在追问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凸显表示“一半”的需求,进而自然而然地引出分数。】 情境导入法: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帮助别人分过东西吗 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自由回答)师:现在,我们来帮助别人分东西,要分得公平、合理。课件出示:松鼠妈妈做了2张饼,准备分给两只小松鼠,要使两只小松鼠得到的饼一样多,应该怎么分呢 你来帮帮它,好吗 学生汇报:2÷2=1(张),每只小松鼠一张饼。师:如果松鼠妈妈只做了一张饼,又应该怎样分给两只小松鼠呢 学生汇报:每只小松鼠半张饼。师:半张饼该怎么表示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品析:通过帮松鼠妈妈分饼的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借助问题引发思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二分之一”。师: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板书)指导学生读、写。(指出“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1表示其中的1份)2.出示教材第67页情境图3。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有哪些图形呢 生个别汇报。师:请同学们分别涂出每个图形的,涂完后与同桌互相交流。生个别汇报。(引导学生说清楚是怎样涂出每个图形的的。例如:把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然后将其中的1份涂色,涂色的部分就是它的)
3.动手操作,展示图形的二分之一。师:刚刚我们认识了二分之一,大家想不想动手折出二分之一,并用水彩笔涂色表示出来呢 从准备好的纸中找出一张你喜欢的图形,开始吧!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折出的图形的二分之一 学生汇报。预设:生1: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其中的1份表示它的二分之一。生2: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其中的1份表示它的二分之一。生3:把一张圆形纸对折,其中的1份表示它的二分之一。(把这些纸贴在黑板上)师:给这些图形的二分之一分别涂色并思考,为什么这些涂色部分的形状不一样,却都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呢 (它们都被平均分成了2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所以都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师小结:不管什么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那么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图形的二分之一。4.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得到不同的分数。(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集体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得到分数的过程。例如: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几份,得到了什么分数……)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师:同学们真细心,通过动手操作得到了这么多分数。,,,,都是分数。分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师:分数又该怎么写呢 和老师一起写一写。(以为例:先写分数线,用一横表示,再写分母4,最后写分子3)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同桌相互检查。全班读一读:四分之三。师:你们知道分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分子、分母、分数线)师:分数线表示什么意思 4和3呢 (分数线表示平均分,4表示要平均分成4份,3表示其中的3份)师:任意写出一个分数,读一读,并画图表示它的意义。学生尝试完成,全班交流。交流时,要强调“平均分”。【品析:本教学环节,先引导学生经历分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加深对分数意义的体会,然后引导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表示“一半”,在比较中明确分数表示“一半”的优越性,接着让学生通过涂色、折纸等活动,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再让学生任意写出一个分数,并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它的意义,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的意义。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学会读、写分数。教学过程
层层推进,学生思维在螺旋上升,学生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和理解。】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质疑一:分数表示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质疑二:分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后明确:分数是由分子、分母、分数线三部分组成的,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1.完成教材第68页练一练第1~2题。2.把一块蛋糕切去一半后,剩下的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到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 【参考答案】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简单回顾分数的意义、分数的读写法及其各部分名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在分数中,分数中间的横线叫作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是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是分子。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最后读分子。写分数时,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小明和小华分别把两张一样大的纸平均分成4份,用表示其中的一份并涂色,但是发现涂色部分并不相同,你知道为什么吗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本课教学着重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悟新知。教学中从“分苹果”的情境入手,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接着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一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学生在展示不同的折法过程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获得成功的体验。总之,整个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观察,自主探究,教师适时进行指导,让学生自己自主建构新知。值得指出的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分数,在叙述分数的意义时,语言不规范,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加强。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分一分(一)(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68页试一试,第69页练一练第3~6题。内容简析问题串1:认识表示一张纸的的图式(面积模型)具有多样性。问题串2:通过涂色活动,理解分数、、分别是2个、3个、4个。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等活动,能用分数表示图形中涂色的部分;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会用分数表示图形的涂色部分。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法与学法1.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实践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实现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2.教学中关注学生操作,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问题引入法:师:把一块正方形蛋糕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得到这块正方形蛋糕的一半,可以用分数几分之几表示 ()追问:如果把这块正方形蛋糕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得到的是多少 可以用怎样的分数表示呢 你有几种分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分数。
【品析:通过问题逐步引入,一来复习,体会平均分,二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平均分给4个同学该怎样用分数表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操作导入法:出示一张长方形纸,你能折出这张纸的吗 学生尝试操作,然后展示多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师:这些折法对吗 为什么都表示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分数,一起“创造”更多的分数。【品析:通过操作引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平均分,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在追问、展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认识。(1)出示教材第68页情境图1。提出问题:图中的涂色部分都是一张纸的吗 (可能会有是或不是两种答案,适时引导学生拿出两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2)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把相同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给其中的1份涂色。(生独立思考后操作完成,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集体展示与交流。预设:生1:都是把相同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了4份,给1份涂色,涂色部分都表示这张纸的。生2:平均分的方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但都是这张纸的。2.填一填,说一说。(1)出示教材第68页情境图2。师:我们已经知道,如果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把其中的1份涂色,那么涂色部分就是这张正方形纸的。下面,老师把第二幅图中的2份涂色,应该用哪个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呢 生: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分母就应该是4,把其中的2份涂色,分子应该是2,所以涂色部分应该用分数表示。师:下面请同学们将后两幅图分别涂上3份和4份,并在下面用相应的分数表示出来。(2)生独立思考后操作完成,师巡视指导。预设:生1:我把第三幅图涂上了3份,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生2:我把最后一幅图涂上了4份,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
3.想一想。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里面有几个。生:里面有2个。师:那里面有几个呢 生:里面有3个。师:里面有几个 也就是几 生:里面有4个,也就是1。【品析:由实物到图形,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强化了对平均分的理解。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折出一张纸的,展示不同的折法,感悟表示的图形的多样性。同时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直观发现分数、、分别是2个、3个、4个,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质疑:为什么下面的涂色部分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学生讨论后明确:平均分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相同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了4份,给1份涂色,都表示这张纸的。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1.完成教材第69页练一练第3~6题。2.王老师买了一根长绳,要把这根长绳剪成几根同样长的短绳做跳绳。王老师把这根长绳连续对折了三次后,然后沿折痕剪开,每根跳绳占这根长绳的几分之几 【参考答案】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用分数表示图形的涂色部分,明确用分数表示图形的涂色部分时,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用这个总份数作为分母,用涂色部分所占的份数作为分子。然后,衔接下一节课的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怎样用分数表示多个物体其中的一份或若干份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本课教学着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同时引导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创造”多个分数,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然而,在教学时发现,学生在叙述分数的意义时,语言不规范,大多忽略“平均分”,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引导学生巩固熟练。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分一分(一)(2)里面有2个,里面有3个,里面有4个,也就是1。
第3课时 分一分(二)(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70页内容,第71页练一练第1~2题。内容简析问题串1:复习表示分数的面积模型。问题串2:认识表示分数的集合模型。问题串3:在集合的背景下能用分数表示集合中的部分事物。教学目标1.经历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并对这个整体进行平均分的过程,能用分数表示平均分后其中的一份或若干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通过涂一涂、圈一圈等具体操作,经历几分之几的形成过程,能用分数表示部分事物。3.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分享学习成果,并培养勇于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学生感受到分数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认识分数的集合模型,会用分数的集合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法与学法1.关注学生能力培养,充分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涂一涂、说一说、找一找、圈一圈等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重视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加深、加快对新知的理解。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复习引入法:把一个圆平均分成6份,分别将其中的1份、2份、3份、4份、5份、6份涂上颜色,并填一填。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为什么用这个分数表示 (学生回答)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分数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一分(二)(1)”。【品析: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中分母、分子的含义,然后引出新知,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活动引入法:1.出示教材第70页的大正方形。师:把大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个小正方形 生:平均分成了9个小正方形。师再让学生用彩笔把9个小正方形涂上红、黄、蓝3种颜色。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每种颜色占这个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学生用彩笔涂颜色,然后填上每种颜色占这个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小组交流后,集体汇报。预设:生1:每种颜色都涂了3个小正方形,分别占这个正方形的。生2:红色涂了1个小正方形,占这个大正方形的,黄色和蓝色都涂了4个小正方形,都占这个大正方形的。生3:红色涂了2个小正方形,占这个大正方形的,黄色涂了3个小正方形,占这个大正方形的;蓝色涂了4个小正方形,占这个大正方形的。师提问:这里都是把谁看作一个整体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把这个大正方形看作一个整体。2.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一分与分数的知识。【品析:通过操作,引导学生经历“分”的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通过复习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数量关系,为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作铺垫。】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游戏体验,主动探索。(1)涂一涂。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涂色游戏,首先把教材第70页的9个小正方形分别涂上红、黄、蓝3种颜色。(生动手操作,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师:同学们的手真巧!你们有没有信心根据涂色的小正方形完成下面的几道小题呢
①组织学生根据涂色的小正方形完成下面各题:红色部分占图形的。黄色部分占图形的。蓝色部分占图形的。②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③全班交流。师小结:小正方形共有9个,红色、黄色和蓝色的小正方形分别涂几个(红、黄、蓝3种颜色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不唯一),就分别占整个图形的九分之几。(2)分一分。①首先把附页3中的图3剪成9个小正方形,然后把这9个小正方形看成一个整体,说一说红、黄、蓝3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各占9个小正方形的几分之几。生独立操作后汇报结果。②如果在上面的这两次操作中,红色的部分都占,那么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体会,明确第一次操作中的红色的部分表示的是占整个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而第二次操作中的红色的部分表示的是占9个小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表示的意义不同)2.试一试。师:我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能运用分数表示事物间的联系,真了不起!老师这里还有一幅图,看你们能不能也把这幅图中的事物用分数表示出来。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的情境图。(1)一共有几只蝴蝶 (2)白蝴蝶的只数占蝴蝶总只数的。(3)花蝴蝶的只数占蝴蝶总只数的。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细心观察情境图,然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上题。3.找一找。师:你还能从图中找出一些分数吗 生独立观察,发现分数。先和同桌交流,然后个别汇报。预设:生1:一共有5盆花,其中红色的花有2盆,占总数的。生2:一共有5盆花,其中紫色的花有3盆,占总数的。
师:你在用分数表示事物时是怎样想的 (着重引导学生说出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从而得到了哪个分数,使学生初步感受这些分数是把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师小结:在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和解决一些问题时,首先要确定把谁看作一个整体,确定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从中发现分数。4.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师: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你们还记得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吗 学生举例说明,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借助分数再次说明分母、分子各表示什么。师:把多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的份数就是这个分数的分母,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份数就是分子。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分数说一说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品析:学生通过涂一涂、分一分、找一找等活动,体会由一个整体变成由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从而完成整体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物体组成的认知过程,理解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习积极性高涨,主动参与意识增强,而且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的成功体验,有利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质疑一:在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时,你是怎样发现分数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在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和解决一些问题时,首先要确定把谁看作一个整体,确定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从中发现分数。质疑二:什么是分数的分母 什么是分数的分子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多个物体或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将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平均分成的份数就是这个分数的分母,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份数就是分子。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1.完成教材第71页练一练第1~2题。2.数一数,填一填。在上图中,占总数的,占总数的,占总数的,占总数的。【参考答案】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用分数表示由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中的一份或若干份,明确在分数中,整体既可以是一个事物,也可以是多个事物。用几分之几来表示各部分的数量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时,首先要确定整体,接着确定把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并把它作为分数的分母,最后确定各部分的数量,并把它作为分数的分子。然后,衔接下一节课的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如果有20朵花,怎样根据分数圈出相应的数量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本节课的教学着重从激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涂一涂、画一画等操作活动中,理解多个个体组成的整体,学会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通过操作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再通过正方形转化成实物,完成知识的迁移,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在于课堂过渡不自然,没有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改善。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第4课时 分一分(二)(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71页试一试,第72页练一练第3~7题。内容简析问题串1:把小鸭子集合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1只小鸭子。问题串2:把小鸭子集合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1排小鸭子,即4只小鸭子。教学目标1.经历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并对这个整体进行平均分的过程,能用分数表示平均分后其中的一份或若干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通过圈一圈、说一说等具体操作,经历几分之几的形成过程,认识分数的集合模型,会用分数集合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感受分数的相对性;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会用分数的集合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教学难点感受分数的相对性。教法与学法1.关注学生能力培养,充分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圈一圈、说一说、找一找等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重视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加深、加快对新知的理解。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复习导入法:1.下面的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师:涂色部分用什么分数表示 你是怎样想的
2.提问:一个西瓜的和一个苹果的哪个大 追问:分数都是,为什么表示的大小却不同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数学问题。【品析:通过复习引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为新知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在一个西瓜的和一个苹果的哪个大的比较思考中,引发学生对的疑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问题引入法:出示教材第71页5只小鸭子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子 (5只)师:你能圈出其中的吗 应该圈出几只呢 可以怎样想 【品析: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数一数,圈一圈引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为后续的知识学习打下基础。】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5只小鸭子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子 生:5只。师:圈出其中的,应当圈几只呢 请同学们尝试自己动手圈一圈,并与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圈的。(师巡视指导)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明确:把5只小鸭子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每份就是1只小鸭子,它的就是3只,所以要圈3只)2.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5排小鸭子图。师:这次加大难度了,看这里有5排小鸭子,如果要圈出5排小鸭子的,我们需要圈出几排呢 学生独立尝试圈出来,并与同伴交流自己是怎样圈的。师巡视指导,生个别汇报。生:这里把5排小鸭子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每份就是1排,它的就是3排,所以要圈3排。
3.引导学生比较两幅图及两次圈出的结果。小组讨论:这两幅图及两次圈出的结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汇报。生:相同点是都要求我们圈出总数的,但是总数不同,所以圈出的数量也就不同。师:通过这两次圈出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生1:5只小鸭子的是3只,5排小鸭子的是12只。生2:同样是,在不同的整体中,表示的数量就不同。4.师小结。【品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5只小鸭子的到5排小鸭子的层层推入思考,放手让学生在操作、交流中感悟和理解,再加上课件的直观演示,让学生自己逐步认识分数集合模型,虽然都是,但是整体个数不同,圈出小鸭子的数量也就不同,从而感受分数的相对性。】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质疑:同样都是,为什么两次圈出小鸭子的数量不一样多 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总数不同,所以圈出的数量也就不同。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1.完成教材第72页练一练第3~7题。2.谁要运走的桃子多 【参考答案】淘淘要运走的桃子多。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在由多个事物组成的一个整体中圈出若干份来表示指定的分数,明确分母表示要把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分子表示要圈出的份数。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数量的多少也是不同的。然后,衔接下一节课的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怎样比较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本课教学着重引导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分数集合模型,体会分数表示数量的相对性,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对整体的理解,理解整体的数量不同,平均分后每份的数量也就
不同,从而明确相同的分数在不同的整体中表示的数量有所不同,直观上进一步理解相同分数表示数量的相对性,进一步深化对分数的认识。不足之处在于部分学生对整体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因此对相同的分数,但圈的个数不同的理解不透彻,导致练习中出错,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分一分(二)(2)有5只小鸭子,圈出其中的。有5排小鸭子,圈出其中的。
第5课时 比 大 小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73页内容,第74页练一练。内容简析问题串1:借助面积模型学习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问题串2:借助找出一组同分母分数,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大小比较。问题串3:结合画图的方式,巩固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并体会分子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目标1.会比较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或分子是1的简单分数的大小。2.经历用面积模型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增进学生间的合作意识。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教学重点会比较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或分子是1的简单分数的大小。教学难点理解分子是1,分母越大分数越小的道理。教法与学法1.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借助面积模型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2.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结合画图,掌握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问题引入法:师:淘淘和笑笑都买了一张同样大的披萨,都平均分成了4份(课件出示),淘淘吃了2份,笑笑吃了1份。用分数怎样表示淘淘和笑笑分别吃了多少披萨 追问:他们谁吃得多一些呢 (生自由发表意见)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同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
【品析:借助淘淘和笑笑吃披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分数,在“他们谁吃得多一些”的追问中引出分数的大小比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参与解决数学问题的热情。】 故事引入法:有四个好朋友小明、小华、小强和小军一起结伴游玩,走到半路口渴了,于是他们就凑钱买了一个西瓜。小明说:“我们四人就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每人吃这个西瓜的。”这时,小华不愿意了,他说:“我出的钱最多,所以我要求多分一点,我要吃这个西瓜的。”小明笑了笑说:“我们就按小华的要求,分给他这个西瓜的。”当小华分到这个西瓜的后,再也高兴不起来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今天学了分数的大小比较之后,你们就会明白小华为什么不高兴了。【品析:通过故事形式来引入新课,能最快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引导学生在集中注意力倾听的过程中抓住故事中数学问题的本质——比较和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的思考。】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一)探究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1.比较和的大小。(1)先在教材第73页的一组正方形和一组圆中分别表示出和,再比较和的大小。(学生动手画图比较)(2)学生展示比较结果。比一比和谁大。(3)学生交流汇报想法。(实物投影展示、讲解)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4)教师小结学生的想法,并演示。(贴教具)师:其实,你们所说的1份就是整个正方形或整个圆的,这样的3份就是3个,通过涂一涂,比一比,我们发现:>。2.比较和的大小。师:我出示一组图形,你们能根据阴影部分写出两个分数并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吗 (所出示图形的阴影部分分别表示和)(1)学生写出分数,并比较和的大小。(2)教师总结:<。
3.观察对比,感知规律。(1)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的这几组分数,再看看黑板上的每组分数,在比较每组分数的大小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3)学生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分数的分母相同时,比较分子,分子小的分数就小)(二)自主探究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1.自选材料,探究和的大小。要求:利用学具分别表示出和。学生交流:和谁大 为什么 请学生上前面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师小结:通过同学们这么多种方法的展示和讲解,我们知道了不管是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还是比较线段的长短,都能一眼就看出同一个图形的比大。(贴教具)2.练一练。师:为什么分子是1时,分母小的这个分数反而大呢 我们再来探究和这组分数的大小,看看在比较的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1)先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再比较分数的大小。(2)得出结论:>。3.观察对比,感知规律。(1)通过观察这两组分数,每组在比较大小的时候你有新的发现吗 (2)学生汇报交流。(3)教师总结。(分数的分子都是1时,比较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品析: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直观地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再通过涂一涂和比一比得出“分子为1但分母不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学生在数形结合中将抽象的分数大小比较变得更直观,理解得更清晰,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悟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形成借助图形的帮助进行数学思考的技能和方法。】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质疑一:同分母分数怎样比较大小 学生讨论后明确:分数的分母相同时,比较分子,分子小的分数就小。质疑二:分子是1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 学生讨论后明确:分数的分子是1时,比较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1.完成教材第74页练一练第1~5题。2.按要求做题。(1)画一画,在框里将白色纸条补充完整。(2)画一画,在框里将灰色纸条补充完整。(3)哪张纸条长一些 【参考答案】(1)略 (2)略 (3)灰色纸条长一些。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同分母分数和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分子是1的分数相比较,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然后,衔接下一节课的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本节课是学生初次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因此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涂一涂等活动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时,注重运用数形结合的直观思维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涂一涂写分数,再比较图形的大小,进而得出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层层引导学生经历分数大小的比较过程,将抽象的分数大小比较变得具体生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进一步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经验。但在教学中,教师本可以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于担心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不理想不敢放手,给了学生过多的引导,这一点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比大小分数的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数的分子是1时,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第6课时 吃 西 瓜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75页内容,第76页练一练。内容简析问题串1:探索两个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运算。问题串2:探索两个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减法运算。问题串3:探索被减数是1的分数减法运算。问题串4:进行两个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直观运算和抽象运算。教学目标1.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1减几分之几的算理,初步明确分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2.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探究1减几分之几的算法,体验转化思想的实际应用价值。3.在熟悉的情境中体会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教法与学法1.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情境,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被减数是1的分数减法运算。2.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理解情境图,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复习导入法:课件出示复习题。
(1)里面有( )个。 (2)里面有( )个。 (3)5个是( )。(4)3个是(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那么分母相同的分数能不能相加减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品析:通过复习分数的意义及几分之几里面有几个几分之一,为学生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奠定基础。】 情境引入法: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西瓜吗 (喜欢)师:老师也喜欢。今天老师和大家分享一个熊妈妈分西瓜的故事。大熊和小熊是一对爱劳动的兄弟,一天,它们一大早起来帮妈妈收拾屋子,累得满头大汗,熊妈妈就给它俩切西瓜作为奖励。熊妈妈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块,兄弟俩高兴地吃起来。大熊说:“我吃了3块。”小熊说:“我吃了2块。”提问: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预设:(1)大熊和小熊谁吃的西瓜多一些 (2)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3)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4)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追问:“大熊和小熊谁吃的西瓜多一些”这个问题我们已经会解决了,其他三个问题呢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品析:通过大熊、小熊吃西瓜的现实情境引入,再现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在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教学同分母分数加法。(1)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小熊和大熊吃西瓜的情境图。师:熊妈妈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块,大熊吃了3块,小熊吃了2块,它们分别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大熊吃了,小熊吃了)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生1: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2: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3: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2)师:你会列式计算第一个问题吗 (板书:+)(引导学生说出:要求一共吃了几分之几,就是把两个分数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3)师:怎样计算呢 提示学生边想边看图,和的分母相同,可以把这两个分数相加看作3个和2个相加,即5个,也就是。(4)师生共同总结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意义,并联系整数加法的意义,找出两者的共同点。(引导学生说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5)巩固练习,看图列式计算。引导学生明确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时,分母不变,只是把分子加起来。师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2.教学同分母分数减法。(1)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情境图中的第二个问题: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师:你能根据图意列出一个算式吗 (板书:-)(2)指名说算理,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题。(课件出示)3个减去2个,剩下( )个,就是。(3)总结算法: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师生共同总结分数减法的意义:同分母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教学1减几分之几。(1)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还剩下几分之几”图示。师:我们用一个圆片表示整个西瓜,那么一个圆片可以用什么样的数表示 (用“1”表示)把它平均分成8份,拿走其中的5份,怎样列算式 (板书:1-)(2)探究算法。师:你能把这道题变成本节课学的同分母分数减法吗 1可以写成几分之几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3)学生独立计算后说出计算过程。(课件演示)(4)巩固练习:1-、1-、1-。计算并思考:这几道题中的1分别应该看作多少来计算 小结: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要先把1改写成分子和分母都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品析:教学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利用图形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很轻松地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相加的两个分数的分母没有变化,只是把分子加起来。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依旧借助图形,帮助学生明确了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在教学1减一个分数时,使学生明确:1在不同的算式中转化成的分数不同,意义也不同,突出“1”的变化。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究,在讨论交流中形成共识,总结方法。三个层次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层层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到渠成引导学生掌握算法。】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质疑一: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学生讨论后明确: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质疑二:1减一个分数,应怎样计算 学生讨论后明确: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要先把1改写成分子和分母都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1.完成教材第75页涂一涂,算一算。2.完成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1~4题。3.根据下面的七巧板图列式解决问题。(1)1号图形和2号图形共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2)5号图形和7号图形共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参考答案】(1)+=(2)+=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谁能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同时明确1减去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可以把1改写成分子和分母与减数的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然后,衔接下一节课的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我们所学的分数加减法都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然后,衔接下一节课的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有时需要对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你会整理和分析数据吗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因此教学时通过故事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在情境中找到问题,围绕问题解决展开教学。在算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对比中探究,加深对算理的理解,从而轻松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正确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完成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形成,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但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在计算中能够很容易列出算式,但在计算时容易受到整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导致出错。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算理。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吃西瓜+==-==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六单元“认识分数”第67~79页。复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读、写分数,会比较两个简单分数的大小。2.结合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3.在用分数表示事物的过程中体会学习分数的价值。复习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复习难点理解、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方法通过回顾与整理,帮助学生理清本单元知识要点,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进一步掌握分数的意义,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够解决有关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复习 谈话导入法: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认识分数”这一单元,今天我们来复习整理这单元的内容。谁能说一说,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小组内说一说)【品析:通过谈话引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本单元所学知识,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完善本单元知识结构,同时提出复习需要达成的目标要求,为全面整理本单元知识和本单元知识点的查漏补缺作铺垫。】 问题导入法:(课件出示)用分数表示下图中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追问:这三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整理和复习有关分数的知识。【品析:通过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问题中,引导学生在问题思考中回顾解答此题所涉及的本课复习内容,激活本单元所学知识,感受数学学习的收获,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做好复习准备。】二、回忆梳理,建构网络1.引领回顾,沟通联系。师:你能回顾一下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吗 (1)小组交流。出示交流话题:①怎样的数是分数 举出分数的例子说说你的理解。你能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 ②怎样读、写分数 ③同分母分数怎样比较大小 ④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怎样计算 引导:大家分为四人小组讨论这些问题,如果有不清楚的可以查看课本。小组讨论的内容,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适当记录。(2)组织汇报:展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归纳,适当指导。①分数的意义。提问:谁能说一说、表示什么 你能再用一个分数为例子,并说说它表示的具体含义吗 (板书举例的这个分数,学生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明确: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作分数。提问:刚才同学们举例的分数,你能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 你会读、写吗 明确:在分数中,分数中间的横线叫作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是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是分子。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最后读分子。写分数时,通常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②用分数表示图形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由多个事物组成的一个整体中的一份或若干份。出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提问:怎样用分数表示图形涂色部分 明确:用分数表示图形的涂色部分时,用图形平均分成的总份数作分母,用涂色部分所占的份数作分子。
出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明确:用分数表示各部分量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时,首先要确定整体,接着确定把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并把它作为分数的分母,最后确定各部分量所占整体的份数,并把它作为分数的分子。③在多个事物组成的一个整体中圈出若干份来表示指定的分数。出示:在每幅图中涂色表示它下面的分数。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明确:圈出若干份事物表示指定的分数时,分母表示把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要圈出的份数。值得注意的是,整体不同,相同的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④同分母分数、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出示:写出图中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并比较大小。提问:怎么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如果分子是1呢 明确: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分子是1的分数相比较,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⑤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出示:涂一涂,算一算。 += -=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明确: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追问:如果计算1-,该怎样计算呢
明确:计算1减几分之几,可以把1改写成分子和分母都与减数的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出示:妈妈买来一块布料,做桌套用去了,做窗帘用去了。一共用去了几分之几 还剩下这块布料的几分之几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明确:解决有关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要注意理解题意,明确是哪几个数相加或相减。2.典例分析,示范解答。例:一块蛋糕,爸爸吃了,妈妈吃了,他们一共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 剩下的蛋糕给小华吃,小华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 【分析】要求一共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直接把爸爸和妈妈吃的蛋糕相加即可;要求小华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用1减去爸爸、妈妈吃的蛋糕的和即可。【解答】+= 1-=3.查漏补缺,错例纠正。出示:下面的解答对吗 把不对的改正过来。(1)填空:把16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占这些苹果的(4个)。(2)判断:左图中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3)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提问:它们错在哪里 你能找出来吗 明确:(1)把16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占这些苹果的。(2)整体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一份,因此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3)同分母分数相加,分子相加,分母不变,结果应为。4.综合与拓展。出示:( )里能填哪些自然数 1-<指名读题,说一说,你能看懂题目的意思吗 指出:1-的结果要小于。
提问:可以怎样想 小组讨论后再次交流。提示:根据结果小于,假设1-的结果分别为0、、、、、,并对应求出具体是多少,最后确定括号里的数。明确:括号里可以填9、8、7、6、5、4。三、探索实践,强化提高1.填一填。(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2)把一条绳子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条绳子的,3份是这条绳子的。(3)是( )个,( )个是。(4)灰球的个数占整体的,白球的个数占整体的。(5)在 里填上“>”“<”或“=”。 12.算一算。+= -= -= 1-=+= += -= +=3.小华家养了一群鸡,其中母鸡占总只数的,其余的是公鸡。母鸡比公鸡多占总只数的几分之几 【参考答案】1.(1) (2)
(3)4 2(4) (5)< < > =2. 3.1-= -=【品析:本环节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完成解答,先进行整理、发现,引导学生在交流分享中进一步加强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既享受着成功的喜悦,然后在解答中发现自身不足,其思维呈螺旋式上升提高,接着引导学生对易错易混的题目进行辨析,从反面进一步引导学生巩固知识,深化提高,最后在多样化的巩固练习中,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提升。本环节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引导学生从思维深处发展提高,效果显著。】四、评价总结,提升能力1.回顾自己本单元的学习和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2.你还有什么收获与大家分享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本单元主要复习整理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先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点,在小组内交流、分享,然后在解决问题中有针对性地完善本单元知识网络;接着在易错易混题的分析思考中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在多样的练习巩固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整个教学过程扎实有效地展开,发展学生的思维。值得指出的是,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自我感觉已经掌握,就会忽略对问题的理解,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会读题,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