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必考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5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10N B.2.5N C.5N D.0N
2、2020年2月7日这一天,很多人都玩起了“立扫帚”游戏。如图所示,扫帚立而不倒的原因是()
A.扫帚的重力变小
B.扫帚的重心变低
C.扫帚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恰好平衡
D.扫帚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恰好平衡
3、 “太阳东升西落”这句话所描述的运动对象和参照物分别是()
A.地球、太阳 B.太阳、地球 C.都是地球 D.都是太阳
4、如图所示,两个各重2N的相同长方体A和B靠在一起,在大小为2N的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受到的摩擦力是1N
B.A受到桌面的支持力是4N
C.B对A的作用力是2N
D.A受到的摩擦力和推力F是一对平衡力
5、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速度是12m/s,然后以4m/s的速度逆流返回原地,则小船来回全程得平均速度为()
A.6m/s B.8m/s C.7m/s D.10m/s
6、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
B.两物体要发生力的作用必须接触
C.静止的物体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7、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km。则()
A.小张的速度最大 B.小王的速度最大
C.小李的速度最大 D.三人的速度一样大
8、如图所示,磁铁与回形针不接触,回形针处于静止状态,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回形针对磁铁没有吸引力作用
B.剪断细线,回形针将向上运动
C.回形针受到的磁铁吸引力和细线对回形针拉力是相互作用力
D.回形针受到的磁铁吸引力和回形针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9、下列与中学生实际最相符的数据是()
A.正常体温约为38℃ B.身高大约160dm
C.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D.体重约为50N
10、甲车从M点、乙车从N点同时相向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若两车相遇时,乙车距M点10米。M、N两点间的距离为s,则()
A.v甲C.v甲>v乙,s=40米 D.v甲>v乙,s=30米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百米赛跑时,某同学前 40m 做加速运动,后 60m 做匀速运动,通过终点时的速度为6m/s,测验成绩是 15s.他经过中点(50m 处)时的速度是 m/s,前 40m 的平均速度是 m/s.
2、如图所示,拴在细线下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来回摆动,小球从A到B的过程中受 (填写数字)个力作用。小球到达B点时处于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若此时它所受的一切力都消失,则它会 (填“竖直下落”,“水平运动”,“静止不动”)。
3、研制新型汽车时,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让风速迎面吹来,此时,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是 的;若以风为参照物,汽车是 的;这说明运动和静止是 的。
4、如图所示,用力打击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飞出,这表明: 。上面的棋子由于具有 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同时,这些棋子因为受到 的作用,又落到下面的棋子上。
5、人站在公交车上,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人会向 倒,这是因为人的脚受到车厢底面 力作用,使脚的底部随车一起 ,可是人的上半身由于 而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人出现上述现象。
三、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21分)
1、有一辆汽车在进入隧道前鸣笛一声,汽车的运行速度是90km/h,司机鸣笛后5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从司机鸣笛至5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汽车共运行了多远?
(2)汽车接收到回声时离隧道口有多远?
2、成渝高铁是从成都东站至重庆北站,全程308km,设计时速350km/h。以下是2019年3月1日G8541次列车时刻表,如果你乘坐该次列车旅游。求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停留时间 里程
1 成都东 始发站 17:23 …… 0km
2 资中北 17:57 17:59 2min 187km
3 永川东 18:29 18:31 2min 276km
4 重庆北 19:03 …… …… 308km
(1)从资中北至永川东的距离和平均速度;
(2)该次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3、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0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上午11∶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21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6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24分)
1、小明想探究足球滚动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
(1)小明想到自行车轮胎充气不足时很难骑快,于是猜想:足球充气越足,滚动就越 ;
(2)如图所示,小明在一处斜坡上进行实验。他测出足球在A处从静止释放,滚动10 m到B处所用的时间为8 s;将足球用球针放掉一些气后,在B处从静止释放,测出足球滚动10 m到C处所用的时间为14 s。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
(3)足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在AB段比在BC段运动要 (选填“快”或“慢”);
(4)小明实验中存在不足之处,请你指出一点: 。
2、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
(1)本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陡”或“缓”),目的是便于测量 。
(3)图中AB段的距离sAB= cm;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选填“大”或“小”)。
(4)某次实验中,测得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下滑到C点所用时间tAC=0.8 s,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时候都是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的,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一种平衡状态,受到的就一定是平衡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挂钩上受到的力,题中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受到了5N的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相互平衡的两个力,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答案】C
【解析】【解答】扫帚此时处于静止状态,说明受力是平衡的,其实扫帚只受重力和支持力。
故答案为:C。
【分析】当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力平衡。
3、【答案】B
【解析】【解答】“太阳东升西落”是描述太阳在运动,而太阳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在改变,所以选择的参照物是地球。
故答案为:B。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4、【答案】A
【解析】【解答】A.把AB看做一个整体,AB大小为2N的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AB受到的摩擦力与推力F是一对平衡力,大小为2N,A和B 重力相同,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A和B 受到的摩擦力相等,即A和B 受到的摩擦力均为1N,A符合题意。
B.A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桌面的支持力与其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A受到桌面的支持力是2N,B不符合题意。
C.B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B受到的A的作用力为1N,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知,B对A的作用力是1N,C不符合题意。
D.A受到的摩擦力和推力F大小不等,不是一对平衡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把AB看作一个整体,确定B是否受摩擦力,又A和B 重力相同,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A和B 受到的摩擦力相等,从而确定B的摩擦力大小;
(2)A受平衡力,故在竖直方向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
(3)对B进行隔离分析受力情况确定B与A的作用情况;
(4)根据A受到的摩檫力大小和推力大小确定A这两个力的关系。
5、【答案】A
【解析】【解答】设顺流和逆流的路程均为s,由 变形得,顺流时的时间
逆流时的时间
则来回全程的平均速度 。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6、【答案】D
【解析】【解答】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A不符合题意;
B.两物体要发生力的作用可以不互相接触,B不符合题意;
C.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只有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间有力的作用,不一定接触;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
7、【答案】D
【解析】【解答】速度转化为m/s,小张驾驶电瓶车速度
小李骑自行车速度
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则由上述可知三人的速度一样大。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计算速度。
8、【答案】B
【解析】【解答】A.磁铁周围存在磁场,对回形针有力的作用,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回形针对磁铁也有力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回形针受到竖直向上的磁铁对它吸引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下的细线对它的拉力处于静止状态,竖直向上的吸引力等于重力和拉力之和,剪断细线,回形针受磁铁对它向上的吸引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向上的吸引力大于向下的重力,所以回形针会向上运动,B符合题意;
C.回形针受到的磁铁对它的吸引力和它对磁铁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不符合题意;
D.回形针受到竖直向上的磁铁对它吸引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下的细线对它的拉力处于静止状态,这三个力平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同一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上的力,是平衡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改变运动状态。
9、【答案】C
【解析】【解答】A.中学生正常体温是37℃左右,38℃已经是高烧了,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身高大约是160cm,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C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质量约是50kg,体重约是500N,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10、【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图可知,当时间是6s时,甲的路程是6m,甲的速度为
根据图可知,当时间是6s时,乙的路程是12m,乙的速度为
所以甲比乙运动得慢;由题意知相遇时甲车运动的路程为10m,所以相遇的时间是
乙车运动的路程为
M、N两点间的距离为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利用两车的距离和速度分析距离大小。
二、填空题
1、【答案】6;8
【解析】【解答】百米赛跑时,后60m做匀速运动,通过终点时的速度为6m/s.则他经过中点(50m处)时仍做匀速直线速度,所以速度为6m/s.后60m运动的时间为 = 10s.检测成绩是15s.则前40m用时15s 10s=5s,所以前 40m 的平均速度是v前= =8m/s.
【分析】利用速度的公式v= 来求解.
2、【答案】2;非平衡;静止不动
【解析】【解答】小球从A到B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绳子的拉力2个力的作用。当到达B点时,小球处于单摆的最高点,这时虽处于静止状态,但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绳子对它的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不是平衡力,小球会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立即改变小球的运动状态;所以小球在到达B点时,小球处于非平衡状态。当到达B点时,小球处于单摆的最高点,此时处于静止状态,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若此时它所受的一切力都消失,则它会保持静止不动。
【分析】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在绳子拉力和重力作用下运动,当物体不受力时,物体必然处于平衡状态,当物体受力时,如果受到力为平衡力,物体同样处于平衡状态,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时,就必然处于非平衡状态;牛顿第一定律表示为,当物体不受力时,要么处于静止状态,要么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答案】静止;运动;相对
【解析】【解答】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以风为参照物,汽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参照物的选择不同,汽车的运动情况不同,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4、【答案】力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重力
【解析】【解答】用力击打棋子,棋子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它棋子由于惯性保持静止,没有运动,但由于受到重力会下落。
故答案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重力。
【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
5、【答案】后;摩擦;运动;惯性
【解析】【解答】人站在公交车上,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人的下半身会突然向前运动,上半身由于惯性,继续保持静止,所以人会向后倒,这是因为人的脚受到车厢地面摩擦力的作用,脚随车一起运动,上半身由于惯性而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向后倒。
【分析】由于惯性,上半身保持静止,下半身受摩擦力被带动,所以向后倒。
三、计算题
1、【答案】(1)解:汽车的运行速度是
由可知,从司机鸣笛至5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汽车共运行了
答:从司机鸣笛至5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汽车共运行了125m;
(2)解:5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鸣笛时火车距离隧道口的距离为s,则有
则火车鸣笛时距离隧道口的距离是
汽车接收到回声时离隧道口的距离是
答:汽车接收到回声时离隧道口有787.5m。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2)根据声速和时间的乘积,计算声音的路程;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 计算平均速度。
2、【答案】(1)解:由表知G8541 次列车从资中北至永川东的运行时间t=18:29﹣17:59=30minh=0.5h;
从资中北至永川东的运行路程:s=276km﹣187km=89km,
从资中北至永川东的平均速度:v= = =178km/h
答:从资中北至永川东的距离是89km;平均速度是178km/h
(2)解:已知全程的路程:s总=308km,
已知全程的运行时间:t总=19:03﹣17:23=1h40min=1 h,
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总= = =184.8km/h
答:该次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84.8km/h。
【解析】【分析】根据 v= 可求出 从资中北至永川东的平均速度,根据 v总= 可求出 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
3、【答案】(1)解:火车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1000km,所需时间为
平均速度为
答: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为200m/s
(2)解:列车过桥的速度为216km/h,即60m/s,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路程为
列车完全过桥的时间为25s,根据速度公式 可得
解得 。
答:火车的长度是900m。
【解析】【分析】(1)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2)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结合桥长计算车长。
四、实验探究
1、【答案】(1)快
(2)米尺
(3)1.25;快
(4)没有从同一位置释放足球(或没有进行多次实验)
【解析】【解答】(1)小明想到自行车轮胎充气不足时很难骑快,轮胎气充足时,可以骑得比较快。因此可以猜想:足球充气越足,滚动就越快。
(2)实验中需要测量足球滚动的距离和时间,因此需要用到米尺和秒表。
(3)足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依题意得,足球在AB段滚动的长度与BC段滚动的长度相同,足球滚过AB段的时间小于滚过BC段的时间,因此足球在AB段比在BC段运动要快。
(4)实验中为了验证足球滚动的快慢和足球充气足与不足的关系,应该控制足球滚动的起点和滚动的平面相同,改变足球的充气量进行实验,且要进行多次实验得到普遍规律。本实验中的不足之处有:没有使足球在同一位置释放,滚动的平面也不同,且没有进行多次实验。
【分析】(1)根据实际生活判断物体运动快慢,和充气多少的关系;
(2)测量速度时,需要利用米尺测量路程,停表测量时间;
(3)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根据路程相同比较时间,可以判断速度大小;
(4)测量速度时,物体从相同位置释放,多次测量减小误差。
2、【答案】(1)
(2)缓;时间
(3)40.0;小
(4)1
【解析】【解答】(1)要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出小车的路程和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本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缓一些,滑下时所用的时间长一些,便于记录时间。
(3)由图可知,AB段的距离sAB=80.0cm-40.0cm=40.0cm
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 可知,平均速度变小。
(4)由图可知,AC段的距离是sAC=80.0cm=0.8m
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1m/s
【分析】(1)实验原理:。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读出小车通过AB段的距离。根据速度公式判断平均速度会偏大还是小。
(4)由图读出AC段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AC段的平均速度。